鐵簫聲幽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

來源:才華庫 7.61K

鐵簫聲幽

鐵簫聲幽閱讀理解題目及答案

宗璞

常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舊書雖念得不多,還知道些;西書瞭解不深,總也接觸過。精神尚不貧乏,肉體未受虐待,經歷更是非凡。我們的生活很豐富,其中有一項看來普通,現在卻讓人羨慕,值得大書特書的,那就是,我們有兄弟姊妹。

傳統文化講五倫,其中之一是兄弟。常聽見現在的中年人說,他們最羨慕別人有兄弟姊妹。想想我的童年,如果沒有我的哥哥和弟弟,我將不會長成現在的我。

我們兄弟姊妹四人,大姐鍾璉長我九歲,所以接觸較少。哥哥鍾遼長我四歲,弟弟鍾越小我三歲,我整個的童年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度過的。抗戰勝利,我們回到北平,回到白米斜街舊宅中,這座房屋是父母的惟一房產。有一間屋子堆滿了東西,和走的時候完全一樣。那時冬日取暖用很高的鐵爐,稱為洋爐子。燒硬煤,熱力很大,便有爐擋,是洋鐵皮做成的,從前常在上面烤衣服。我們看到那鐵爐依舊,爐擋依舊。最有趣的是爐擋上面寫了兩行字,也赫然依舊。這兩行字是:“立約人:馮鍾遼、馮鍾璞。只許她打他,不許他打她。”當時在場的人無不失笑。父親說:“這是什麼不平等條約!”那時哥哥已經去美國求學,那條約也因爐擋的啟用擦去了,他沒有再見到我們的不平等條約。

我已不記得怎麼會立下了不平等條約,好像全無必要。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打過架。不過,這也是一種姿態。另有些事倒是歷歷如在目前。清華園乙所的住宅中有一間儲藏室,靠東牆冬天常擺著幾盆米酒,夏天常擺著兩排西瓜。中間有一個小桌,孩子們有時在那裡做些父母不鼓勵的事。記得一天中午,趁父母午睡,哥哥在那裡做“試驗”,我在旁邊看。他的試驗是點一支蠟燭燒什麼東西,試驗目的我不明白。不久聽見母親說話。他急忙一口氣噗地吹滅了蠟燭,燭淚濺在我身上。我還沒有叫出來,他就捂住我的嘴,小聲說:“帶你去騎車。”於是我們從後門溜出。哥哥的自行車很小,前後輪都光禿禿沒有擋泥板,但卻是一輛正式的車。我總是坐在大梁上左顧右盼遊覽校園。哥哥知道我喜歡坐大梁,便用這“遊覽”換得我不揭發。那天的“試驗”也就混過去了。

後來我要自己騎車了。我想那時的年紀不會超過九歲,大概是八歲。因為九歲那年夏天開始抗戰,我們離開了清華園。我學會騎自行車完全是哥哥的力量。那時在清華園內甲乙丙三所之間有一個網球場,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打過網球,只在地上彈玻璃球。我在這場地上學騎自行車,用的是哥哥的那輛小車,我騎車,他在後面扶著座位跟著跑。頭一天跑了幾圈,第二天又跑了幾圈。我忽然看見他不跟著車了,而是站在場地旁邊笑。我本來騎得很平穩了,一見他沒有扶,立刻覺得要摔倒,便大叫起來。哥哥跑過來扶住車,我跳下來,便捏緊拳頭照他身上亂捶。他只是笑,說:“你不是會騎了嗎?”

到昆明以後,哥哥上中學,我和小弟上國小。我們所上的南箐學校因為躲避日機的空襲,遷到昆明郊外崗頭村,我們都住校。家還在城裡,後來家遷到東郊龍泉鎮,我們又在城裡住校。不記得是怎麼回事了,總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常在週末從鄉下走進城,或從城裡走到鄉下,一次的距離大約是20裡左右。我們三個人一路走一路說話,講故事,猜謎語,對小說的回目,對的主要是《紅樓夢》和《水滸》的回目,《三國演義》我不熟。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講自己創作的故事,輪流主講。大概也是編故事的需要,三個人每人有一個國家,哥哥的國家叫“晨光國”,在北極;弟弟的國家叫“英武國”,在海底;我的國家叫“逸堅國”,在火星上。不知為什麼,我從小便對火星有興趣。到現在也覺得火星很親切。我的兄、弟後來都是工程師,但他們具有的藝術細胞絕不比我少,故事編得很熱鬧,可惜都不記得了。

我上聯大附中時,一度在城裡住校。那時聯大附中沒有宿舍,甚至沒有校舍,都是趁別人不用教室時上課,有時就在室外樹下上課。有一段時間,不知是借的哪裡的一個大房間,大家打地鋪。一次我生病了,別人都去上課,我昏昏沉沉地躺在空蕩蕩的大房間裡。“妹。”是哥哥的聲音,睜眼只見他蹲在我的“床”邊。他送來一碗米線,碗裡還有一個雞蛋。

20世紀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書名為《鐵簫人語》。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家裡有一隻鐵簫。書出版後不久,南京的“洞簫博物館”也許是“樂器博物館”來人要求看一看鐵簫。他們說他們藏有銅簫,還沒有見過鐵簫。我把簫拿給他們看,他們觀看良久,又試吹過,承認它是一隻簫。但我想大概不是很上乘,然而它畢竟是一隻簫,而且是鐵簫。我還為這隻鐵簫寫了一小段文字,作為《鐵簫人語》的序:

我家有一隻鐵簫。

那是真正的鐵簫。一段頑鐵,鑿有七孔,拿著十分沉重,吹著卻易發聲。聲音較竹簫厚實、悠遠,如同哀怨的嗚咽,又如同低沉的歌唱。聽的人大概很難想像這聲音發自一段頑鐵。

鐵質硬於石,簫聲柔如水;鐵不能彎,簫聲曲折。頑鐵自有了比干七竅之心,便將美好的聲音送往晴空和月下,在鬆陰與竹影中飄蕩,透入人的軀殼,然後把軀殼拋開了。

哦,還有個吹簫人呢,那吹簫人,在哪裡?

吹簫人可以吹出不同的曲調,而鐵簫只有一個。

是誰製作了這隻鐵簫,製作了這隻可以從簫聲和簫的本身引出許多聯想的鐵簫?那就是我的哥哥——馮鍾遼。

簫屬於中國文化,可以引起許多中國式的聯想。都是陳貨,也就不必說了。制簫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也許也曾有過鐵簫,但是我不知道,只能說哥哥的這一隻。鐵簫既是樂器又可以做武器,我常想最好能有一位女俠,用的兵器是鐵簫:掄圓了可以自衛救人,掃盡人間不平事;吹響了可以自娛娛人,此曲只應天上來。也許哪天真寫出一篇沒有武功的冒牌的武俠小說來。

在昆明時生活很艱難,最常用的樂器只是口琴。簫、笛雖也方便,卻少人吹。母親在乙所時便吹簫,到昆明後得了兩隻玉屏簫,聲音很好。母親時常吹奏的樂曲是《蘇武牧羊》。哥哥製作鐵簫便是受竹簫的啟發,用一根現成的廢鐵管,根據一點點中學物理知識,鑽幾個洞,居然可以吹出曲調,大家都很高興。我們就是這樣因陋就簡,在清苦的日子裡,使得生活充實而豐富。

哥哥製作鐵簫,只不過是他眾多興趣中的一項。他如今八十八歲了,仍不斷做實驗。我說:“可別像蘇東坡一樣,為制墨,把房子燒了。”哥哥的科學知識當然比東坡強多了,房子是不會燒的。但是試驗做起來也頗麻煩,哥哥卻樂此不疲。在他各種興趣活動的實踐中。便閃耀著創造的光亮。

15.細細體味“不過,這也是一種姿態”這句話,你覺得蘊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分)

15.【答案示例】①回憶深處,是當時的那一種小女孩特有的驕傲。②對當時任性的自己的調侃和戲謔。③擁有這樣肯謙讓並寵愛自己的好哥哥的幸福和喜悅。④回憶童年趣事時的溫馨和興味盎然。(答出1點計1分,答出3點計滿分。)

【解析】可以從過去的自己彼時彼地的情感、對哥哥的感情和現在自己回憶時的感受這三個角度來體會。所謂“小女孩特有的驕傲”既是小女孩只肯欺負哥哥,不肯被哥哥欺負的任性的驕傲,又是自己能擁有這樣的特殊地位,被哥哥呵護寵愛的驕傲。

16.請結合文中的具體情節分析 “哥哥”這一人物形象。(6分)

16.【答案示例】①鐵爐上的“不平等條約”表現了哥哥的謙讓,以及對妹妹的寵愛。②哥哥點蠟燭燒東西做實驗表現他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③哥哥“闖禍”之後帶“我”去騎車,既顯現出少年的調皮機靈,又顯現出對我的愧疚彌補,是一個陽光、活潑、善良、溫暖的少年。④哥哥教我學自行車的情節,看出了他對妹妹適度的、有智慧的愛護。⑤在上學路上兄弟姐妹編故事的情節說明了哥哥也是一個很有想象力、創造力的人,並且這些孩子們能把長達20裡的上學路途變得妙趣橫生,展現了他們的積極向上、樂觀開朗。⑥“我”上聯大附中時在學校生病,哥哥送米線和雞蛋的情節,表現了哥哥的細心、周到和體貼。⑦在昆明的時候,哥哥根據中學物理知識,自己製作鐵簫,不僅顯示出他能學以致用,具備極強的動手能力,還顯示出了一定的藝術修養,以及在艱難的生活中,苦中作樂的堅強和豁達。⑧哥哥到晚年仍舊孜孜不倦,愛好實驗,說明他活到老學到老(勤勉好學/學而不倦),以創造為樂趣的可貴精神。

【解析】每結合一處情節,並分析出一種形象特徵就計2分;從一處情節中分析出多種特徵的,一處最多記3分。沒結合情節的,即使答出了六種形象特徵,最多也只能計3分。

17.標題“鐵簫聲幽”有著豐富的內在意蘊,試結合全篇加以分析。(8分)

17.【答案示例】①鐵簫是哥哥製作的,在清苦的日子裡給家人們帶來歡樂,後來又被作者長久地珍藏。鐵簫聲幽,代表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的懷念,也表現了作者與自己兄弟姊妹之間濃厚綿長、恆久不斷的.血緣親情。②鐵簫取材於頑鐵,“拿著十分沉重,吹著卻易發聲”。這就像是作者回憶中的那段歲月,在戰爭背景中的生活極其艱難沉重,一家人卻還是能夠過得其樂融融,溫馨幸福,頑鐵也能發出低沉的歌唱。這是一種舉重若輕的生活智慧。③“鐵質硬於石,簫聲柔如水;鐵不能彎,簫聲曲折。”鐵簫這一意象暗合了中華民族在道德修養上的境界追求,即在具有剛硬不彎的氣節和情操的同時,溫潤婉轉,涵養深厚。而且簫聲可以“透入人的軀殼,然後把軀殼拋開了”,這一方面是形容簫聲之優美,令人陶醉入迷,另一方面也形容了中華民族的道德修養境界能夠引人入勝,使人忘俗忘我。④鐵簫既“可以自衛救人”,也“可以自娛娛人”,亦武亦文,亦剛亦柔,既寄託了俠義精神,也寄託了藝術情懷,恰如幽深博大的中國文化的縮影。⑤就像是哥哥根據中學物理知識製作簡陋的鐵簫,作者一家人如此“因陋就簡,在清苦的日子裡,使得生活充實而豐富”恰恰表現出了中國人堅韌頑強、樂觀豁達的民族精神,他們不僅創造器物,還創造美好,創造幸福,令人敬佩,值得人尊敬。

【解析】鐵簫聲幽,這四個字在醇厚親情、生活智慧、人格境界、文化內蘊、民族精神等多方面有多重象徵意義,只要寫出一種象徵意義就給2分,寫出四種給滿分。

“鐵簫”似乎並不直接貫穿於作者的生活始終,但這悠悠簫聲卻似乎是作者彼時生活的背景音樂,而“鐵簫”這個意象則灌注了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基調。哥哥製作的鐵簫雖然在博物館的專業人士眼中並不是多上乘的簫,但“它畢竟是一支簫,而且是鐵簫”,看得出來作者筆端流露出的是一種讚美和自豪——這既是對內蘊豐厚的中國文化,也是對自己在戰火中依舊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還是對自己才華橫溢、溫暖堅毅的哥哥的讚美和自豪。

18.某些雜誌在轉載這篇文章時刪去了最後一段。你認為這樣刪減好不好?請結合全文闡釋你的理由。(4分)

18.【答案示例1】這樣刪去好一些。因為:①哥哥雖然是作者著意回憶和刻畫的人物形象,但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主旨還是整個家庭在艱難環境中的樂觀和頑強,加上這一段會使得主題的表達不那麼集中和突出。②作者在寫親情的時候是以點帶面的寫法,哥哥是點,整個家庭的溫馨幸福是面,著重寫點是為了更完整更深入地展現面,而不能因點忘面,以點害面。③“我們就是這樣因陋就簡,在清苦的日子裡,使得生活充實而豐富。”這一句恰恰就是點明主旨的語句,如果把這一句放在末尾,有卒章顯志的效果,再在後面加一段,有畫蛇添足的感覺。

【答案示例2】①這樣刪去不好。因為:①哥哥到老了以後依然孜孜不倦地學習,堅持不懈地做實驗,這就更加豐富和充實了哥哥的形象。②哥哥樂此不疲地做實驗與前文中他年少時點蠟燭燒東西的試驗形成了前後照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密,更具有整體感。③這一段中我對哥哥現狀的描述,以及我對哥哥的調侃,顯示出時間雖然流逝,但哥哥的性情與他們兄妹之間的感情卻依舊如少年時期那般醇厚,營造出了一種超越於時空之上的溫暖而美好的親情氛圍,呼應了“鐵簫聲幽”的“聲幽”二字,有利於展現文章的主旨。

【解析】亮出觀點給1分;分析文字給1分;答出結構或者主題表達方面的理由給2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