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2.55W

在各個領域,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閱讀答案

家閱讀答案1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10.有人認為,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請簡要說一說。(2分)

11.請你談談對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感悟。(2分)

參考答案:

10.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它揭示出詞人和徵人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戰事未平、軍功未建。這一矛盾心理正是詞作所揭示的主題。11.此句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同時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16.首句中的異字統領了上闋哪些景物?請用原詞中的關鍵詞語回答。(2分)

異統領的景物有:

17.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閱讀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時在腦海中出現的畫面。(3分)

答:

參考答案:

16.衡陽雁、邊聲連角、千嶂、長煙、落日、孤城。(答出4個景物可得2分)

17.(3分)參考示例:西北邊塞荒蕪蕭索,邊地的悲涼之聲和著營地的號角從四面八方傳入耳中,重重疊疊的山嶂裡,長煙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緊閉,舉目望去,一片淒涼。(意象正確,畫面內容描述生動形象且語意通暢,可得3分,如直接翻譯扣1 分)

9.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對家鄉的懷念和忠貞的愛國情誼】

10.發揮你的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將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的畫面描繪出來。(2分)

【答案示例:站在山頭,放眼望去,戈壁延綿千里,大漠中蒸起騰騰水汽,似煙若霧,飄散開去.已是夕陽時刻,荒蕪的大漠裡只有一座孤城鑲嵌其中,禁閉的城們隱隱。

家閱讀答案2

一天上作文課時,李老師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起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商人,他的兒子到外地去掙錢。整整一年,商人的兒子沒有一點兒音訊,商人和他的老伴十分掛念兒子。

有一天,商人的兒子終於寄來一封信,商人急忙開啟信,一口氣讀下去,讀著讀著,眼淚就掉下來了。讀完信,他含著淚對老伴說:“老伴,快拿些錢來,給兒子寄去,兒子在外地生活得好苦啊!”老伴聽到後,急急忙忙走來,接過商人手中的信,迅速看了起來。信看完了,卻樂呵呵地說:“你這死老頭子,哭什麼呀,兒子在外地掙了很多錢,生活好著呢。”

聽到這裡,李老師笑眯眯地問我們:“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封信的內容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李老師就把那封信寫在黑板上,原來信的內容是這樣的:“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老師又問:“你們知道商人和他的老伴是怎樣讀這封信的嗎?”李老師的話剛說完,教室裡就沸騰開了,只見同學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地討論起來,也有幾位同學託著下巴在冥思苦想。後來經過我們共同的分析思考、討論研究,終於解開了這個祕密。

多麼有趣的故事啊,聽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懂得了無論是寫作文還是寫信,都要認真地加上標點,如果不加標點,就會引起讀者的誤會,甚至會鬧出笑話來。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掛念——( ) 啟發——( )

誤會一一( ) 急忙——( )

2.根據下面的解釋在短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

(1)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

(2)深沉地思索。( )

(3)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 )

3.故事中的老兩口讀完兒子的信,為什麼一個哭一個笑?你能揭開這個祕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惦念 啟示

誤解 匆忙

2.(1)異口同聲

(2)冥思苦想

(3)繪聲繪色

3.因為兒子的信沒加標點,導致老兩口讀法不同。商人是這樣讀的: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他的老伴是這樣讀的: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

家閱讀答案3

富爾頓是美國的工程師、發明家。

富爾頓從小隻愛畫畫,不愛讀書。一天,老師對他說:“孩子,你只是圖畫畫得好,別的功課不行,這樣偏科會影響以後發展的。”可是,他把老師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次,富爾頓去釣魚,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風,划起來費力極了。他想:“裝上風帆只能隨風漂游,還有什麼好辦法來改變這種情形呢?”

不一會兒,風停了,富爾頓坐在空船裡,把腳浸在河水裡,心裡還在盤算著……不知不覺小船已經盪到河中心了。他驚喜地發現,原來是兩隻腳不斷擺動划水的結果。他又想能不能用交*的輪子來代替划船的槳?輪子該怎麼造?造好後裝在什麼位置最合適?船身又該怎樣改裝……這些問題*畫畫是不能解決的,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富爾頓才領悟到了老師的話是對的,決心重視學習科學知識。

從此,富爾頓發憤讀書,進步很快,後來成為了第一艘蒸汽輪船的發明者。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費力──( ) 合適──( ) 盤算──( )

2、根據短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⑴ 富爾頓發憤讀書,後來成為第一艘蒸汽輪船的發明者。( )

⑵ 富爾頓在一次游泳的過程中領悟到了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 )

3、填空:

“富爾頓才領悟到了老師的話是對的。”這句話中,“老師的話”指___________。“領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費力──(費勁) 合適──(適宜) 盤算──(打算)

2、根據短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⑴ 富爾頓發憤讀書,後來成為第一艘蒸汽輪船的發明者。(√)

⑵ 富爾頓在一次游泳的.過程中領悟到了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

3、填空:

“富爾頓才領悟到了老師的話是對的。”這句話中,“老師的話”指(孩子,你只是圖畫畫得好,別的功課都不行,這樣偏科會影響以後發)。“領悟”的意思是(領會)。

家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6-28題。(10分)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乃人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張楚。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節選在《史記.陳涉世家》)

26.選出下列加點實詞意義相同的一項( )(2分)

A.徒屬皆曰:敬受命。

屬予作文以記之

B.吳廣素愛人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C.伐無道,誅暴秦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D.由是無親陳王者

故人不獨親其親

27.選出下列加點虛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

)(2分)

A.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B.以激怒其眾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自辯數,乃置

由是先社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D.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28.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1)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3分)

譯文:

(2)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3分)

譯文:

20xx年四川雅安市國中畢業暨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26.D(2分)27.D(2分)

28.(6分)(1)(3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他們發火(惱怒),讓他們責罰他。大意1分,數1分,忿1分)

(2)(3分)(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大意1分;顓:專擅,專門,只知道,1分‘輕:使動用法,解釋為破壞損傷等即可,1分)

家閱讀答案5

①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為“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之為“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

②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父母惡,子不肖,孽孫生。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族,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有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

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這個家族給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中有 300 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 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 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美國政府為了拯救這個家族共花費了數百億美元的鉅款。兩個家族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 上 向 兩 極 發 展 著 。 所 以 說 , 。

③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魯迅先生也曾說過:“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開歷史,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後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髮, ”;孔子的“ ,無以立” ;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朱伯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④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23.閱讀短文,在第②段橫線上填寫結論句。(2分)

24.根據你的積累,在第③段橫線上填寫相關名句。(填寫兩處即可)(2分)

23. 家風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子孫後代的成才,而p;一飯三吐哺 不學禮 寧靜以致遠&而且也關乎著對社會、國家的影響。

24.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家閱讀答案6

【原文】:

田家

聶夷中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註釋】:

1、聶夷中:生卒年不詳,字坦之,河東人。

【翻譯】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裡的稻穀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修好了等待征斂。

【賞析】:

《田家》共兩首,這是第一首。詩中主要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殘酷剝削,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兩句寫一家農戶父子二人都在忙碌耕種。說是父子二人,實則上就是全家,因為古代婦女是不下田幹活兒的;說是一家,實則上是指所有的勞動人民,所有的勞動人民整日都在辛苦耕作,不得空閒。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艱辛。

後兩句寫封建統治者只知道剝削勞動人民,卻從不知道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禾未秀”,莊稼還沒有成熟,管家就已經開始“修倉”,修倉幹什麼?等著裝收上來的糧食。莊稼還未成熟就等著收稅,已經是很不近人情了,而官家的不近人情還遠不止於此,“六月禾未秀”,按照常規,五月莊稼就已經應該成熟了,這首詩中卻說六月還沒有成熟,很可能是遇到了什麼天災莊稼歉收。在遭遇天災莊稼歉收、老百姓自己辛苦勞作一年卻很可能衣食不保的時候,官家沒有考慮如何幫老百姓渡過難關,而是在修倉準備收稅,官家橫徵暴斂、巧取豪奪、冷酷無情的嘴臉便暴露無疑了。

整首詩歌只是簡單敘事,並沒有一個字表露自己的感情,但是我們卻能真切的感受到詩人對統治階級不顧百姓死活的強烈憎恨和對老百姓辛苦勞作卻不得溫飽的深切同情,語言淺顯易懂,明白如話,但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閱讀訓練】

本詩表現田家的悲慘命運,卻沒有一句議論和抒情的句子,詩歌是怎樣表現這一主題的?請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本詩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勞作、官家築倉虎視以待的畫面,表現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

家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的說明文,完成文後題目。(9分)

抗生素是現在家庭的常備藥,但是人們在使用抗生素方面還存在許多誤區。有的人認為抗生素越貴越好,有的人感冒時用抗生素來抗病毒,有的人用青黴素來預防膽囊炎,有的人同時服用幾種抗生素類藥物。這些認識都不正確。

抗生素藥物是最常見的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會增加藥品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發生。亂用抗生素所帶來的最大不良反應是加速體內耐藥菌的增長,結果將導致“抗藥性”的出現。

抗生素類藥物都必須按照醫生處方服用,千萬不要隨意改變服藥時間,因為服藥間隔太近,會造成藥物在血液中濃度過高,從而引起腸胃不適;間隔太久,則藥物對細菌的抵抗力會減弱。在細菌感染後,尚未就醫以前,寧可不服藥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

小題1:根據文意,為什麼抗生素類藥物不能治感冒?(2分)

小題2:文中“抗藥性”的含義是什麼?(2分)

小題3:為什麼“在細菌感染後,尚未就醫以前,寧可不服藥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3分)

小題4:請擬一個能概括上文中心的標題。(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因為抗生素類藥物是抗菌藥物,不能抗感冒病毒。或抗生素對付的是細菌而不是病毒感染,而感冒屬於病毒感染。

小題2:抗生素類藥物使用不當,加速體內耐藥菌的增長,使此類藥物在人體內不能正常發揮(對抗細菌的)效力。

小題3:①因為不具備足夠的醫學知識,就不能科學使用抗生素;②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發生。

小題4:①不可隨便使用(或不可亂用)抗生素。②(必須)科學使用抗生素。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第二段的內容來分析即可。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第二段的內容來分析即可。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第三段的內容來分析即可。

小題4:本題考查學生擬寫文章標題的能力。根據文中“誤用抗生素的現象”來擬寫標題。

家閱讀答案8

美麗的家鄉

在一個平凡、寧靜的小鎮裡,人們和和美美,那兒就是我可愛的故鄉。

清晨,人們都早早地起來了,在濱河路邊徘徊,呼吸著新鮮空氣。老人們、姑娘們在這兒練太極、舞劍、做早操,各種各樣的人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好不熱鬧。當陽光灑向大地時,同學們已經陸陸續續地走進美麗的校園,從校園裡傳出朗朗的讀書聲,晶瑩的露珠在草尖兒上滾來滾去,好像也聽得津津有味呢!

太陽徐徐上升,霞光四射,濱河路上的人寥寥無幾,農貿市場裡,商販們扯著嗓子吆喝著,想多招來一些顧客買自己的貨物。消費者呢,左逛逛右瞧瞧,提著個菜籃子在市場裡穿梭著。在這一片熱鬧非凡的吆喝聲中,還夾雜著顧客們爽朗的笑聲。

傍晚,落日像喝醉了酒的紅臉醉漢,跌到了河的那一邊,把水映得一半紅,一半黃,這真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啊!家鄉的黃昏是恬靜的,路邊的花草都在晚風中安靜地睡著了;家鄉的黃昏又是熱鬧的,在河邊洗衣服的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一些老婆婆還在這裡練腰鼓,“咚打咚,咚打咚”,清晰悅耳的腰鼓聲劃破了夕陽的寧靜。

夜幕來臨,月亮高高地懸掛在深藍的空中,星星眨巴著眼睛看著人們。濱河路上華燈初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給美麗的濱河路披上了一件華麗的綵衣。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裡,顯得更加五彩繽紛。

我愛美麗的家鄉。

1.短文有( )個自然段,是按照( )的順序來寫的。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詞語。

2.家鄉的黃昏有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一個你喜歡的擬人句。

擬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時間 清晨 太陽徐徐上升 傍晚 夜幕來臨

2.恬靜、熱鬧

3.星星眨巴著眼睛看著人們。

家閱讀答案9

舍家保國

入夏,安徽上空暴雨傾瀉。7月10日,淮河水位猛漲到27米,情勢危急。如果任憑洪水咆哮,不出三天,淮南煤田、蚌埠電廠、津浦鐵路和淮河中下游數百萬人都會被洪水吞沒。

7月11日,國家防汛總指揮田紀雲副總理下令:開啟霍丘城西湖蓄洪。

下午四時,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洪水像塌落的山峰,轟隆隆漫天壓來。洪峰觸及堤壩,把壩基高高剷起。幾秒鐘後,壩身解體。鄉親們透過白茫茫的雨霧,看著洪水沖垮房屋,吞沒了原野。隨後,電視機、衣櫃、籮筐、屋頂……在洪水中翻滾、掙扎。鄉親們哭了。縣領導哭了。

人們擠在簡陋的草棚裡。76歲的老福鳳硬噎地說:“本來,鄉親們盤算收了夏糧買牛車,買電視機。這一淹,俺心裡難受啊!可是救了下游幾百萬人的家園,俺沒有怨言……”國中生周林道說:“我的書、本子、文具啥都沒了,可我知道,淮河水下降3公分,淮南和蚌埠保住了。舍家保國,值得!”

聽著這真摯的話語,望著長長的堤壩,我的眼睛溼潤了……

1.這篇文章是按照____的順序寫的,主要記敘了____一件事。

2.聯絡上下文,解釋加粗的詞語。

天崩地裂:

盤算:

3.本文有三層意思,請寫出層意。

4.老福鳳看到洪水淹沒一切心裡難受,可為什麼“沒有怨言”?

5.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第____種。

①反映災區人民與自然災害頑強鬥爭的精神。

②反映災區人民顧全大局,舍家保國的精神。

③反映災區人民熱愛自己家園的好思想。

《舍家保國》答案

1.時間 記敘了入夏,淮河水猛漲的危急情況下,人們顧全大局,在中央的命令下,開啟霍丘城西湖蓄洪,洪水淹沒當地人民的家鄉的一件事。

2.天倒塌,地崩裂開了,形容響聲很大。

心裡算計或籌劃。

3.第一層:入夏,安徽暴雨傾瀉,淮河水位猛漲,情況十分危急。

第二層:中央領導決定開啟霍丘城西湖蓄洪,洪水淹沒了鄉親們的土地家園。

第三層:人們看到洪水淹沒了家園,雖然十分難過,但想到舍家保國,毫無怨言。

4.老福鳳認為救了幾百萬人的家園,淮南和蚌埠保住了,舍家保國,他毫無怨言。

5.②√

家閱讀答案10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家代表了和平與溫暖。

年輕的時候,家就像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味;就像是一個狹窄的鳥籠,讓人總嚮往著窗外自由的天空、灑滿陽光的大地。

拍拍羽毛豐滿的翅膀,飛了。

遠渡重洋,來到異國他鄉,一下子覺得眼花繚亂,花花綠綠的世界讓人總覺得忙碌而又空虛,熱鬧而又寂寞。這時會猛然記起:這是在遙遠的國度,甩不開的孤獨啊!

鄉土的感情隨著水一般流逝的歲月而增長,一天比一天沉重,一天比一天深長。

寂寞時想起家,便帶來一分溫暖;痛苦時想起家,便帶來一分安慰;失望時,家會賜給你自信……

“月是故鄉明”,原諒遊子們的這種偏愛吧。兩年了,那大洋彼岸的家,該縈繞著遊子的幾多歸思呢?

1. “拍拍羽毛豐滿的翅膀,飛了。”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

2. “月是故鄉明”表達了___________。

3. 在你的眼裡,家像什麼?請你仿照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寫法,也來寫一寫。

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年輕人成熟了,有了自己的事業,離開了家,去了國外

2.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3.家就像一棵大樹,滋養著每一片樹葉。

家就像溫馨的港灣,給我們舒適的擁抱。

家就像風箏的絲線,給我們無限的牽掛。

家就像香濃的奶茶,給我們馥郁的芳香。

家閱讀答案11

外家南寺閱讀附答案

元好問②

鬱郁秋梧動晚煙,一夜風露覺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裡殘陽更亂蟬。

去國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慄記當年。

白頭來往人間遍,依舊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作者自幼過繼給叔父,“外家”當指叔父的孃家。②元好問:金末元初詩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興二年春,因汴京守將叛變而淪為亡國奴,被蒙古監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闊別二十餘年的故鄉,此詩作於回鄉不久。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高岸移深谷”一句虛景既比喻世事發生了巨大變化,暗指國破家亡,又與眼前的實景相映襯,虛實結合,更增悲壯之情。

B.詩歌的前兩聯寓情於景,情景相生。詩人選取“秋悟”“風暴”“殘陽”“亂蟬”等蕭瑟、肅殺的意象,準確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圍。

C.詩的後四句側重敘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憶作為調劑,另一方面與尋慄覓梨的兒時歡樂相對照,撫今憶昔,無限感傷。

D.“去國”即故國,指已覆滅的金朝。詩人飽經喪亂,回到故鄉,因眼前景物,勾起兒時回憶,表達了想要建功立業的願望。

E.這首詩所抒寫的主要是一種身世之感,但由於作者遭遇與金源的亡國有密切關係,詩中把個人身世,放在世事滄桑的大背景下展開,顯得深沉廣闊,而不是一般的憂生嘆老。

15.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5分)A.D(A.應是“沉鬱之情”。D.“表達了想要建功立業的願望”理解錯誤。答對一項3分)

15.(6分)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國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歷經人世變遷、參透人生真諦後矢志不移的民族節操。詩歌前兩聯蕭瑟秋景已經寄寓了詩人面對山河鉅變的哀嘆和感慨,頸聯又通過今昔對比,直抒國破家亡的悲傷,“白頭來往”一句點明詩人歷經了人世的滄桑,而“依舊”一詞則擲地有聲地表明瞭詩人矢志不渝的節操。

家閱讀答案12

 《家鄉的桑樹》閱讀原文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長江三角洲,那兒長滿了桑樹,我愛家鄉的桑樹。

春雨如絲,泡開了粉紅的桃花,飲醉了嫩綠的垂柳,也驚醒了夢中的桑樹。一片片桑葉長出來了,小小的,嫩黃嫩黃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風中紹手的已經是長大了的葉子。順著“沙沙沙”的聲音走進屋子,你瞧,那一隻只白胖胖的蠶兒在一片片桑葉上吃得正歡呢!

桑葉長多了,漸漸地樹上就掛滿桑葚(shèn)。我和小夥伴拾完麥子,常溜到桑樹下,幾個人使勁一搖樹,“撲啦啦”,熟透了的桑葚邊撒滿一地,一個個紅得發紫。揀一個放進嘴裡,細膩(nì)而柔軟,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沒熟透的桑葚是不會掉下來的。有時,我們等急了,會爬上樹去摘了吃。那桑葚有酸又甜,多吃幾個,就覺得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兩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條線,只好無可奈何地望著滿樹紅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鄉的大伯大叔們愛用桑木扁擔,他們常為自己有一兩件桑木傢俱和農具而感到自豪。

《家鄉的桑樹》閱讀題目

1、短文是按 的順序寫的。

2、作者從 、 和 三個方面寫桑樹。其中

和 是詳寫。

3、用“ ”畫出兩個擬人句。用“ ”畫出文章的中心句。

4、“只好無可奈何地望著滿樹紅中透紫的桑葚了。”這句話形象地刻畫了“我們” 的心理。

5、作者主要抓住 和 來描述熟透了與未熟透的桑葚,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熟透了的桑葚 ,未熟透的桑葚則 。

《家鄉的桑樹》閱讀答案

1.事情發展

2. 外形、味道、 作用

外形、味道

3擬人句:

春雨如絲,泡開了粉紅的桃花,飲醉了嫩綠的垂柳,也驚醒了夢中的桑樹。

順著“沙沙沙”的聲音走進屋子,你瞧,那一隻只白胖胖的蠶兒在一片片桑葉上吃得正歡呢!

4.中心句可以是開頭一段或結尾一段。

5.想吃卻又不能吃,無可奈何

家閱讀答案13

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①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魏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經寸之珠②照車前後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⑤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慚,不懌⑦而去。

【註釋】①田:打獵。後寫作“畋(tián)”。②經寸之珠:直徑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車,兵車。包括一車四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種首”均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濱。⑥特:僅,只。⑦懌(yì):高興、快樂。

(1)下列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若寡人國小也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B.使守南城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魚我所欲也》)

C.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鄒忌諷齊王納諫》)

D.則道不拾遺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魏惠王慚,不懌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中威王和魏王對“寶”的理解有什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①我所認為的寶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樣。

②魏王十分慚愧,不高興地離開了。(意對即可)

(3)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

(4)魏王:寶物,或答寶珠、有寶珠的車亦可;威王:人才,或答賢臣(答全具體人名亦可)

家閱讀答案14

讀《陳涉世家》選段.完成10—l4題。 (16分)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巳,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戰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如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1.請用“/”標示下列語句的句中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而 戍 死 者 固 十 六 七 (2)乃 詐 稱 公 子 扶 蘇、項 燕

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4分)

(1)將軍身被堅執銳( ) (2)復立楚國之社稷( )

(3)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 ( ) (4)尉果笞廣(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次起義的導火線是什麼?導致這次起義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4分)

答:導火線:

根本原因:

5、陳勝、吳廣為起義做的輿論準備有① ② (只限每空4字)(2分)

6、“ ”一句表達了陳勝敢作敢為,反抗權貴的反叛精神。(2分)

答案:

1(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2(1)通“披”,穿。 (2)國家 (3)等到 (4)用竹板(鞭子)打

3即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戍守邊疆死掉的本來達到十分至六七。

4導火線: 失期,法皆斬;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已

5置書魚腹 篝火狐鳴

6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家閱讀答案15

山家

劉因元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怪見溪童出門望,鵲聲先我到山家。

1.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運用了哪些手法? 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2.詩人怪見溪童出門望人,這個怪如何翻譯?說說這個怪和最後一句之間的關聯。(6分)

參考答案

1.(1)描寫了這樣的景象:詩人醉酒而行,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過,林花隨風飄落衣袖(2分)。

(2)情景相生,動靜相宜,有聲有色。 簡析:①明霞、水波兩種遙遠而靜態的景物被聚攏於馬蹄之下,有了化靜為動的意趣。②醉袖乘馬迎風飄舉,林華因風而落,落而沾袖,動靜結合,寫出了花樹蔥蘢,人醉美景的意蘊。 ③溪水的潺湲、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輝映,有聲有色,透露出詩人恬適的心境。(3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2.①怪是感到奇怪的意思。(2分)②關聯:對溪童出門張望客人來了感到奇怪,(溪童怎麼知道客人來了呢?)最後一句釋疑:原來是喜鵲先報了信(4分)。(說明:民間有貴客臨門,喜鵲會在門口鳴叫之說,由此推斷。)

[解析]詩人乘醉在青綠水間信馬游韁,馬蹄踏水,倒映水中的明霞散亂了。花樹蔥蘢綻放,花兒隨風落下,沾在詩人的衣袖之上。(詩人這是在喝酒趕場呢),詩人對溪童出門張望客人感到奇怪,他們怎麼知道有客人來呢?原來是喜鵲在我來之前就報了信。

簡析

作者:佚名

詩歌前兩句寫景情景相生,動靜相宜,有聲有色,畫面感強。

詩中馬蹄踏水,水波激盪,明霞散亂,天光水色,閃爍迷離,天上地下的空間距離遙遠的兩種景物被聚攏於馬蹄之下,有了化靜為動的意趣。

醉袖乘馬迎風飄舉,林花因風而落,落而沾袖,動靜結合,寫出了花樹蔥蘢,人醉美景的意蘊。

溪水的潺湲、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輝映,有聲有色。透露出詩人恬適的心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