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書可以重讀閱讀理解答案

來源:才華庫 2.84W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小題。

有多少書可以重讀閱讀理解答案

有多少書可以重讀

有多少書可以重讀?盤點時下的閱讀生活,我們無法放棄這樣的追問。因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因為書是文化產品,擔負著傳承文明、溝通未來的歷史責任,不是快餐和一次性消費品,還因為我們身處一個出版繁榮、閱讀昌盛的時代,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無法迴避。

閱讀是一種對話,一種內在的省察,其指向永遠是向著內心,是對心靈負責,無需趕潮流和時髦。能否經得起重讀,應該是檢驗一本書品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從本質上講,閱讀是寂寞的,那些像時裝一樣引領時髦閱讀生活的暢銷書,其生命力是頗為可疑的。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暢銷書都不能重讀,但至少相當部分不能重讀的書在暢銷書的排行榜上都能找到。

盤點時下的書界流行風潮,那些接近一次性用品的暢銷書大抵可以分為這樣幾類:

一是自戀型,包括一些文藝界的明星大腕、美女和神童作家、通過某些新聞事件爆得大名的“泡沫”人士撰寫的帶有個人自傳性質的“自白”、“心聲”和“不得不說的故事”之類的圖書,其中充滿了暴露和自戀:或絮絮叨叨倒騰些雞零狗碎,或不自量力對什麼都指手畫腳,或裝腔作勢扭捏發嗲,其情其狀註定其短命;還有一些“神童”的父母在子女一朝成功後,大談特談那些純粹屬於個體差異並不具備推廣價值的培育經驗。

二是搭順風車型,你這邊出的《誰動了我的乳酪》火了,我就跟著出《我能動誰的乳酪》、《誰也動不了我的乳酪》、《我要動誰的乳酪》、《我不想動你的乳酪》、《乳酪夠了》、《誰敢動我的乳酪》……或者是某部電視劇或者電影火爆了,圖書出版界也來湊個熱鬧,來個各領風騷。

還有就是空殼型的,這種書大多空有一個殼子,靠炒賣概念來維持,將一個淺顯得幾乎“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稍加改造,來統領一個寡淡且冗長的故事,敷衍成一部“厚重”的著作,再貼上心理勵志、青春成長之類的標籤推上書市。還有就是在文字中大量加入插圖,也不管圖片和文章有沒有或者有多少內在聯絡,只為加大圖書篇幅,多賺些銀子。有時候甚至能把幾萬字的文字量出成頁碼在300頁以上的單行本,徒有一個華麗的外殼。

翻檢一下自己的書架,相信很多讀書人都有過清理這些一次性的文化消費品的經歷。要避免和這些不受歡迎的朋友照面,就不得不加強防範了。走進書市,翻開報紙,開啟電視,都得時刻警惕,那些看起來一本正經的所謂書評、書介,那些印著某某名家傾情奉獻、傾力推薦的所謂精品,那些高踞排行榜多少多少周的所謂宣傳,大多是要大打折扣的。把握住這點,擇書也就變得簡單了,你有時也可以避開它們,徑自走向那些寂寞的書架,去選那些在寂寞中散發思想光華的好書。

在數量上的龐大和浩繁面前,質量永遠有壓倒一切的`說服力。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哪一篇不是經過時間的淘洗,經歷無數人誦讀留存下來的文化的種子?任何一個民族的文明階梯上排列的都是優秀的文化成果和穿越時空魅力永存的深邃思想,而能否經得起重讀應該是一把衡量的尺子,只有那些在反覆閱讀中仍不失本質和品性的作品才能豐富人的心靈和文化的記憶。

“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紛至沓來的書流書潮,我們不僅需要錘鍊一雙洞若觀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一顆冷靜理性、求真務實的心靈,惟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浩如煙海的書潮中辨清良莠,擇而讀之,才能摒棄糟粕,獲益營養,享受清麗的書香和高雅文化的滋潤。(吳錫平)

小題1:本文作者認為,怎麼樣的書可以重讀?(2分)

小題2:文中畫線詞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3分)

(1)不受歡迎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

(2)“亂花漸欲迷人眼”: 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下面關於讀書的名言,與作者觀點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2分)

A.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治愚。(劉向)

B.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上沒有陽光。(莎士比亞)

C.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D.重新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與老友重逢。(伏爾泰)

小題4:本文多處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試找出一處,並說說它的作用。(3分)

小題5:有人認為要多讀讀流行暢銷書,也有人認為要多讀經典名著。你認為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在寂寞中散發思想光華的好書”可以重讀。(或能夠“豐富人的心靈和文化記憶”的書可以重讀)

小題1:(1)比喻一次性的文化消費品(2)比喻繁多雜亂、質量參差不齊的出版物使人眼花繚亂。

小題1:C

小題1:舉例略;作用: 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實,真實可信,增強論述的力量和說服力。

小題1:略

小題1:本題考查篩選文章資訊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篩選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中詞句的含義的能力。首先確定該詞句的具體位置,然後聯絡前後文進行理解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來選擇相近的句子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一般方法是:方法+效果即可。

小題1: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根據文章的內容,言之有理即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