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金陵晚望》韋莊《金陵圖》閱讀答案與解析

來源:才華庫 3.39W

金陵晚望

高蟾《金陵晚望》韋莊《金陵圖》閱讀答案與解析

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金陵圖

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陵晚望》描寫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城頭遠望,只見浮雲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種滄桑之感湧上心頭。

B.《金陵晚望》採用擬人、反襯的表現手法,生動形象地r寫出金陵古城的景象並抒發唐朝因衰敗而傷心之情。

C.《金陵圖》在否定了“傷心畫不成”的說法後,舉出一個例證“六朝金陵圖”,畫面上古木枯凋,寒雲籠罩,一片悽清荒涼

D.兩首詩都是懷古詠史詩,不僅創作背景相同,而且取材也相同;從創作時間上看,高詩應早於韋詩。

15.這兩首詩抒發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可高詩說“一片傷心畫不成”,韋詩卻說“誰謂傷心畫不成?”,各有何道理?請結合詩句分析。

14.B

15.高詩著眼於景,雖有“浮雲”“落日”,然而,“一片傷心”是心中的痛,心中的情,是抽象的情感,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所以說“畫不成”。韋詩立足於“老木”“寒雲”,用“老木”“寒雲”來象徵頹靡的時代,表現了深沉的歷史感慨和現實憂思,見“老木”“寒雲”如見那顆枯萎的心,所以說能畫成。

【14題詳解】

本題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採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鑑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的題幹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後要注意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B項,“反襯”錯誤,所謂“反襯”指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相異的次要形象,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要求主要事物(本體)與陪襯事物(襯體)有相反的特點或不同的情況;從詩中所寫的景象來看,“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浮雲歸於暮山,將是白日的結束,落日懸浮於秋聲,亦是一年的殘景,這裡淒涼的日之暮、歲之暮的景象屬於哀景,最後兩句流露的情感是“傷心”,屬於哀景哀情,這是正襯,也可以說是寓情於景。

故選B。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這兩首詩抒發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可高詩說‘一片傷心畫不成’,韋詩卻說‘誰謂傷心畫不成?’,各有何道理?”,然後分析這兩首詩歌共同的情感是什麼,再結合具體的詩句分析“畫不成”和“畫得成”的原因。結合兩首詩歌中所寫景物的特點和詩中直接表達情感的“傷心”二字可知,這兩首詩歌抒發的都是哀情,都是傷心之情。再看《金陵晚望》,詩歌前兩句主要是寫景,在浮雲、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繪中展示故都盛衰無常,後兩句流露情感,金陵曾是南朝六代建都之地,曾經佳麗所萃,而今唯有廢墟殘景,自然、歷史和社會的種種悲慨湧上心頭,拂逆不去,濃得化不開,只有眼前景象才能訴說和接納心中無限事了,但人與自然只能是心有靈犀的默契,不能表情達意的對話,望中晚景可訴諸畫筆,人儘可識,而自己久久鬱積於心的傷感何由表現,無論延請多少畫師,都無法描繪出詩人難以排遣的傷心,所以詩人說“畫不成”。再看《金陵圖》,詩人先說“誰謂傷心畫不成”,然後以“老木寒雲滿古城”來展現這令人傷心的畫面,畫面繪出許多老木寒雲,繪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後的金陵,並非什麼鬱鬱蔥蔥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產生傷感的古城,詩句中的“老木”和“寒雲”也就具有了象徵的意義,應是象徵頹靡的時代,由此可見,這“傷心”完全可以畫成,所以詩人說“誰謂傷心畫不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