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閱讀理解附答案

來源:才華庫 2.94W

  捐軀

捐軀閱讀理解附答案

  曾心

老伴從噠叻(泰譯音,即農貿市場)回來,剛放下菜籃,便半開玩笑“宣佈”:“今晚吃齋!”

“不是七年級十五,吃什麼齋!”我瞪她一眼說,

老伴做了一個暗示:“等一等,你就知道.”

女兒拖著變了形的體態回家,老伴正在廚房忙得團團轉.她聽到女兒叫聲“媽,高興得把鐵鍋打得叮噹響:“孩子,媽正給你做香菇燜粉絲呢。”

女兒漫不經心地瞟著一桌豐盛的菜餚:“媽,你和爸先吃吧!我得先打個電話給瑪妮老師的家裡人,問問瑪妮老師的近況。”

“哎唷,何必那麼焦急,吃了飯再說.”老伴命令似的喊:“大家吃飯!”

女兒在抽屜裡找不到瑪妮老師家裡的電話號碼,便坐在桌邊,夾起一片香菇到嘴邊又放迸碗裡說:“爸媽,今天我們上第一節人體解剖課,我們那組開啟裹著屍體的塑料布時,叫我嚇了一跳,郡屍體好像是瑪妮老師。”

老伴那口塞在嘴裡的飯,即刻咽不下去似的,我說:“不會吧!年初,我在《泰叻報》,還見到她發表了一篇《與學生靈犀相通》的文章。”

“對對,不久前,我還在噠叻見到她攜著一個盲人過馬路呢,”老伴附和說。

“哦!真的嗎?”女兒似消散了疑團,把剛才放在碗裡的香菇,又夾進嘴裡津津有味地吃著。

有一天晚上,女兒要我開車到朱拉大學解剖樓接她.到達那裡,三樓燈光明亮.老伴不敢上樓,說“怕鬼”,推我自己上去,說真的,不管怎麼壯膽,見到屍體,心裡總有些怕怕的.女兒依雀我的身旁說:“爸爸,不用怕,這些屍體,我們都拜為大恩師。他們原來有的是御官,政官、軍官、博士、教師、律師等.生時,他們都早就留下遺囑,自願捐獻身軀給作實習。”

我伸長脖子,緊瞅著女兒那組解剖的屍體,想看一看,像不像瑪妮老師.但其屍體已被分解得殘缺不全,頭部與上肢已不見了。我望著三十幾具捐獻的屍體,心中油然一亮:在這名韁利鎖的塵世,還有這麼一些在生命的天平上富有重量的人.我默默向他們合十敬拜!

一天,我在女兒房間,看到一張影印的遺囑,寫道:“我知道,生時,軀殼只是靈魂的寄宿.死時,我自願把身軀捐贈給醫院,以求靈魂得到安息.”上端有醫生簽字:“死於拯救溺水的學生.”遺囑簽名,其泰文字草得像英文,但有一個很像“妮”字,這又叫我的思維與瑪妮老師掛上鉤來。

學生結束人體解剖課後,學校進行屍體集體火化,那天的儀式是在越塔童進行的.所有死者的家屬、有關學生、教師以及學生的家長都參加了.火化前,每人發給一本印得十分精緻的紀念冊,裡面彙集了捐軀者的遺囑、遺像,以及學生們調查其家屬的訪問記。

老伴翻著翻著,突然發現瑪妮老師的遺像,霍地站起來,急於要告訴女兒去.我把她拉著坐下,她用顫抖的手,遞給我那張遺像.我倆呆呆看著:瑪妮老師一頭白髮,清瘦的臉,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黑眼睛,流露出慈愛、博學,期待的眼神。

火化開始了.女兒跑來跟我們坐在一起.我們合掌跟著和尚唸經.我側視女兒,在她近視的眼睛裡噙著兩泡眼淚.我想,她可能在追憶怎樣跟瑪妮老師學習的中學生歲月,或者在追憶瑪妮老師怎樣鼓勵她報考朱拉大學醫療系,甚至在追憶當她考上時,瑪妮老師怎樣高興地攜著她的手在校園走三圈的情景……

高高的煙囪,開始冒起縷縷的青煙,飄蕩融入深邃的雲天.我放佛看到煙與雲依稀地集攏,編織成為一幅紫影清光的佛國魂。

  (選自《名作欣賞》2014年第5期)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小說的題目是“捐軀”,捐軀者為瑪妮老師,在刻畫瑪妮老師的形象時,小說採用了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B.小說結尾的環境描寫,既是實寫,又是虛寫。“縷縷的青煙”既指瑪妮老師的軀體被火化了,也指瑪妮老師化作了青煙。

C.小說通過懷疑——否定——見證——肯定的跳躍手法逐步推進情節,瑪妮老師雖然沒有出現,但是她的形象卻由隱至顯,高高地聳立在我們面前。

D.作者注重從細微處表現人的內心世界,如“老伴那口塞在嘴裡的飯,即刻咽不下去似的”,寥寥數語寫出了“老伴”忌諱在吃飯時談論“屍體”等不吉利事情的心理。

E.小說滿懷崇敬之情,歌頌了一位為科學捐軀的女教瑪妮的崇高精神,將深刻的思想與深沉的情感融匯在一起。

(2)小說寫“我”開車到朱拉大學解剖樓女兒時的有關情節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說中的瑪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結合文字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海明威有寫作心得:“作品有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餘的八分之七隱藏在水下。”“愈看下去,就一定在它裡面愈能想出更多的東西來。”(萊辛《拉奧孔》,朱兆潛譯)這篇小說就採取了這一手法。試結合作品加以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答C給3分,答B給2分,答E給1分;答A、D不給分。(E.說“深刻的思想”不合適。A.文中沒有直接描寫,只用了間接描寫。D.對“老伴”的心理分析不當,應是寫出了“老伴”吃驚、難過的.心理。)

(2)(6分)①通過女兒的話補充交代了捐軀的原因;②寫屍體的“頭部和上肢已不見了”,設定了懸念,吸引讀者往下閱讀;③以“我”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對那些捐贈身體的人們的崇高行為的讚美。(每答出一點給2分)

(3)(6分)她是一位無比熱愛並獻身教育事業的有愛心的女教師。(3分)她生前在報紙上發表《與學生靈犀相通》的文章,關心學生的成長與未來,對教育工作傾心傾力;她不顧自己年老體弱,攜盲人過馬路,專做好事,富有愛心;她拯救溺水的學生,留下自願捐贈身軀給作實習的遺囑,繼續獻身教育事業,為人類造福。(3分)

(4)(8分)本小說精心設定了兩處“留白”。第一處留白是吃晚飯時,女兒難以下嚥,因為“今天我們上第一節人體解剖課……那屍體好像是瑪妮老師”。但隨即就被父母否定:一個讀到她發表的文章,另一個看到她扶盲人過馬路。此處留白喚起了女兒和父母對一位無比熱愛並獻身教育事業的有愛心的女教師瑪妮的讚美之情。(2分)第二處留白是在女兒的房間,父親“我”看到一張影印的遺囑,說願把身軀捐贈給醫院,上端註明:“死於拯救溺水的學生。”立遺囑者的簽名字跡潦草,泰文像英文,有一個很像“妮”字,但女兒不在家,仍難確定。此處留白表現了“我”對因拯救溺水學生而犧牲,並將自己的軀體捐贈給學生做解剖實習用的女教師瑪妮的崇敬之情。(2分)兩處留白製造了情節懸念,蘊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方面使小說中斷了敘事,增添了波折,增加了藝術張力;另一方面使讀者得以探尋小說人物的人生軌跡,獲得對人物品德思想的認知,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激勵。(4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