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倫理學閱讀附答案

來源:才華庫 1.35W

經濟行為的互利與道德行為的互利是不同的。經濟行為中的利他是結果的利他,而動機仍然是利己的,從利己的動機出發並不能保證結果一定是利他的。而道德行為中的利他不僅要求結果的利他,也要求動機的利他,至少在動機上不能是損他的。從結果來看,經濟行為的互利也與道德行為的互利存在著差異。經濟行為的互利主要是就滿足經濟主體的當下需要而言,並不能保證從長遠看仍然對雙方有利。有些經濟行為雖然滿足了雙方的需要,但這些行為本身就是非法的或不道德的,如向恐怖組織出售武器。此外,有些雙方互利的經濟行為,也可能導致第三者受害,如盜版光碟的買賣使專利所有者的權益受到侵害。道德行為的互利不僅要求符合行為者雙方的眼前利益,也要符合雙方的長遠利益,並且這種互利不能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代價。

經濟倫理學閱讀附答案

在經濟活動中,人們把實現利益最大化作為最重要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的實現卻未必符合倫理要求。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學以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前提,這一假設的含義是:在理想情形下,經濟行為者具有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備的資訊和無懈可擊的計算能力,因此,在經過理性判斷後,他會選擇那些能夠比其他行為更好地滿足自己需要的行為。簡而言之,經濟人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他試圖用盡可能少的努力獲得儘可能多的利益。而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始終且完全恪守經濟人原則的個體例證。但是,經濟人作為一個理論假設得到了大量的學術擁護者,這種經濟人性格也不時在一些經濟活動中顯現出來,從而使利與義的衝突更加明顯。

大體而言,義利衝突可以概括為兩種比較典型的表現形式,一種是為了道義而絲毫不顧個人利益和個人需求,我國古代的所謂存天理,滅人慾就是這種義利衝突形式的典型表現;另一種是為了實現利益而絲毫不顧道義。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義利衝突主要偏向後一種情況,並且主要體現為拜金主義。在商品經濟中,私人的勞動只有通過商品交換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人們所生產的商品決定其在經濟活動中是虧本還是贏利,決定其勞動能否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樣,商品似乎具有了某種特殊的力量,導致人們把自己生產的商品當作神一樣來崇拜。貨幣出現以後,一切產品、活動都可以同貨幣相交換,而貨幣又可以無差別的同一切相交換,因此,使不同的東西相等同的貨幣就具有了非凡的魔力。在質的方面,貨幣能直接轉化成任何商品,是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因此它在形式上是無限的。但在量的方面,每一個現實的貨幣額又是有限的,因而只是作為有限的購買手段。貨幣的這種量的有限性和質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導致貨幣貯藏者貯藏貨幣的慾望永無止境。

(選自《經濟倫理學》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經濟行為以利己為動機,結果不一定利他;經濟行為的互利能滿足經濟主體的當下需求,但是從長遠看不一定仍然對雙方有利。

B.道德行為以利他為動機,而不會以損害他人利益為動機,道德行為的互利符合行為者雙方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C.買賣盜版光碟是一種經濟行為,行為的雙方能實現互利,但從長遠看,這一行為會侵害相關專利所有者的權益。

D.向恐怖組織出售武器這種經濟行為能滿足行為雙方的需要,但這一行為本身是非法的,雙方的動機都是利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現實生活中,始終且完全恪守經濟人原則的人是難找的,但經濟人假設理論還是有自己的擁護者,並影響到一些經濟活動。

B.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學理論前提,人們視實現利益最大化為經濟活動的最重要目標。

C.經濟人假設理論指出,經濟行為者應追求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備的資訊和無懈可擊的計算能力,做一個理性的決策者。

D.我國古代的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體現了義與利的衝突,這一思想主張為了道義而捨棄個人利益和個人需求。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為實現利益而絲毫不顧道義成為義利衝突的典型和主要表現形式,而拜金主義又是這一形式的主要體現。

B.在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是虧本還是贏利取決於他們自己生產的商品,因而,他們把自己生產的商品當做神一樣來崇拜。

C.貨幣自產生之日起便具備非凡的魔力,它可以無差別的同一切產品、活動相交換,但是每一個現實的貨幣額只具備有限的購買力。

D.貨幣能使不同的東西等值,貨幣作為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在形式上是無限的,這些因素使得貨幣貯藏者對貨幣產生無窮的慾望。

參考答案:

1.C(但從長遠看,這一行為會於文無據,也不符合實際,這種行為一發生就會侵害相關專利所有者的權益,而無需長久時間。)

2.C(經濟人假設理論假設了一種理想情形,即經濟行為者具有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備的資訊和無懈可擊的計算能力,而不是要求經濟行為者去追求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備的資訊和無懈可擊的計算能力。)

3.D(選項對原因的解釋錯誤。根據文意,貨幣貯藏者對貨幣產生無窮的慾望的原因是貨幣量的有限性和質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