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喻文言文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47W

導讀:《弈喻》是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的一篇散文。該文寓意深刻,以下圍棋為比喻,闡述了"人貴有自知之明,也貴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輕視別人"的道理。弈喻,即以弈喻,弈在此是名詞活用作狀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弈喻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弈喻文言文閱讀答案

弈喻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予思益苦 ( )

(2)然試易地以處 (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

3. 概括這兩個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參考答案】

1、(1)愁苦(2)換

2、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

3、第一段:一次弈棋所得到的教訓;第二段:聯絡現實談弈棋後的感想

4、人貴有自知之明,也貴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輕視別人

擴充套件閱讀

作品翻譯:

我在朋友家裡看下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代替他下棋,認為他不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但是客人卻輕鬆有餘。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慚愧,不能夠說出一句話。以後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著看。

現在的讀書人讀古人的書,常常詆譭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能夠沒有錯誤,但是試試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客觀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沒有一點失誤嗎?自己能夠知道別人的過失卻不能看到自己的過失。人人都贊成自己認為正確的,人人都反對自己認為不正確的,哪裡有時間議論別人呢!

棋藝的高低,是有標準的,下錯了一步棋,人們都看得見,即使想回護以前的錯誤也是隱瞞不了的。事理方面的問題,人人都贊成自己認為正確的,人人反對自己認為不正確的。現在世間沒有孔子那樣聖人,誰能斷定真正的正確與錯誤?那麼別人的失誤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沒有失誤未必不是大失誤,但是人們彼此互相譏笑,沒有停止的時候,簡直連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潛研堂集》。弈喻,即用下棋打比方,借下棋的事情講道理。

以弈為喻,並不少見,如"世事如棋"、"常恨人生不如棋"等等,孟子也曾以弈為喻,指出"不專心致志不得也。"但是錢大昕的《弈喻》一文更能引起讀者深入的`思索。

該文第一自然段生動簡潔地敘述了一次觀弈、對弈的經歷。觀弈時,作者對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已";對弈時卻是數子先失,中盤苦思冥想,終局慘敗。最後落得個"赧甚,不能出一言"的結果。觀弈和對弈時,作者對自己和對客人的棋技判斷差距如此之大,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敗後冷靜反思的表現。

由此引出第二段發人深省的議論。以"弈"喻"學",提出學者應辯證客觀地看問題,要像下棋一樣,多從對方的角度看,冷靜地思考問題。這一段首先列舉"今之學者"不正確的治學態度。"多訾(非議、毀謗)古人之失","樂稱今人失"、"多訾"、"樂稱",形象地刻畫了那些"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的學者的浮躁情態。然後提出作者的主張,看問題應當"易地以處,平心而度"。

第三段,扣住弈棋情況深入一層議論,指出下棋的好壞有標準,大家能評判。事理方面的問題由於各人都認為自己正確,是非標準就難定了。"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由此,作者指出:別人的短處,可能正是自己的長處;而自認為沒有短處,卻正是最大的短處,於人於己,都應當正確對待、全面評價,所以絕不應該彼此嗤笑。

該文的弈喻,非常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觀他人之失易,觀自己之失難,應當"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客觀事物的哲理。全文依事取警,抽象事理,短小精悍,議論風生,能給讀者以許多教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