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峰文鈔》閱讀答案及譯文

來源:才華庫 1.59W

申甫,雲南人,任俠有口辯。為童子時,嘗系鼠娶①於連,有道人過之,教甫為戲。遂命拾道旁瓦石,四佈於地,投鼠其中,鼠數奔突不能出。已而誘狸至,狸欲取鼠,亦訖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語甫日:“此所謂八陣圖也,童子亦欲學之乎?”甫時尚幼,不解其語,即應曰:“不願也。”道人遂去。

《堯峰文鈔》閱讀答案及譯文

明天啟初,甫方為浮屠,往河南山東間,無所得。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道人瀕行,投以一卷書,遽別去,不知所之。啟視其書,皆古兵法,且言車戰甚具。甫遂留山中,習之逾年,不復為浮屠學矣。

已而瘞②其書嵩山下,出遊潁州,客州人劉翁廷傳所。劉翁,故潁州大俠也,門下食客數百人,皆好言兵,然無一人及甫者。劉翁資遣甫之京師。甫數以其術幹諸公卿,常不見聽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師,九門皆晝閉。於是庶吉士劉公之綸、金公聲知事急,遂言甫於朝。愍帝召致便殿,勞以溫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願以死自效。”遂立授劉公為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為參軍,而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予甫,聽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審中窶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術,又長於用車,卒不能辦。方擇日部署其眾,未暇戰也。當是時,權貴人俱不習兵,與劉公、金公數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謀先委之當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而會武經略滿桂敗歿於安定門外。滿桂者,故大同總兵官,宿將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師,愍帝方倚重之。既敗,京師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眾縋城出,未至蘆溝橋,眾竄亡略盡。甫親搏戰,中飛矢數十,遂見殺。於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歸,竟無理甫死者。距甫死數日,劉公復八路出師,趨遵化,獨率麾下營娘娘山,遇伏發,督將士殊死戰,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選自《堯峰文鈔》卷三十四,有刪改)

[注]①嬰(xi):嬉戲。②瘞(yi):埋葬。③窶(ju):貧窮。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道人瀕行 瀕:臨近

B 客州人劉翁廷傳所 客:寄居

C 遽薄京師

薄:逼近

D 又長於用車,卒不能辦 卒:步兵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卒,通“猝”,倉猝。故選D。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童子亦欲學之乎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B 遂言甫於朝 當其欣於所遇

C 金公以御史為參軍 以勇氣聞於諸侯

D 聽其召募 其皆出於此乎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A代詞,代指“八陣圖”;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都是介詞,表物件,譯為“向,對”;C介詞,憑……的身份;介詞,因為。D代詞,他,代指申甫;語氣副詞,大概。故選B。

3 以下六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於申甫失敗原因的一組是

①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窶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術,又長於用車,卒不能辦

④權貴人俱不習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

⑥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資訊的能力。②④是說權貴人。⑥是申甫死後。故選B。做此題時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幹規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辯證關係。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讚譽的'話可考慮。要注意題乾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鍵詞、“正面”、“側面”等詞語。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申甫小時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過狸鼠的遊戲向申甫展示了八陣圖的神奇,並打算傳授給他,但由於年幼無知,申甫不願意學習。

B 申甫學佛不成改學道人所傳兵書。潁州大俠劉廷傳的數百門客雖然喜歡談論兵法,卻都趕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劉廷傳的賞識。

C 申甫到京師後屢遭挫折,後得到劉之綸、金聲等人的舉薦,被皇帝召見後授予京營副總兵的官職,申甫非常感動,表示誓死為國效力。

D 在滿桂兵敗、朝廷遭遇危難之時,申甫親自帶兵上陣殺敵,身重數十箭,為國捐軀,最後卻沒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嘆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應該是被皇帝召見後,申甫非常感動,表示誓死為國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營副總兵的官職。做此題時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蹟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有個別選項是對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4分)

[答案]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以前年幼時遇見的道士,請求學習他的兵法,用對待老師的禮節侍奉他。

[解析]注意“復”、“故”、“乞”名詞用作動詞,“師”名詞作狀語。

(2)甫數以其術幹諸公卿,常不見聽信。(3分)

[答案]申甫多次憑藉他的兵法拜謁許多高官大臣,經常不被聽從信任。

[解析]注意“數”、“以”、“見”表被動。

(3)於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3分)

[答案]於是權貴們爭相責怪申甫,又譏諷劉之綸、金聲不懂鑑察人。

[解析]注意“於是”古今異義,“咎”、“譏”的用法。

參考譯文

申甫,雲南人,好為行俠仗義之事,口才很好。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曾在路上用繩子繫著一隻老鼠嬉戲。有一個道人路過此地,就教申甫戲耍老鼠。他叫申甫從路邊撿來幾塊石頭,四散擺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塊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引誘了一隻狸貓過來,狸貓想抓老鼠,也始終無法進入石陣,狸貓和老鼠相持了很長一段時間。道人於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八陣圖,小孩子你想學嗎?”申甫此時還小,不懂道人的話,當即回答說:“不想學。”道人就走了。明代天啟初年,當時申甫剛剛做了和尚,在河南、山東一帶來往,沒有什麼心得收穫。他來到嵩山,又遇見自己小時候見到的道人,就要求學習道人的法術,以老師的禮節侍奉他。道人臨走時,丟給他一卷書,就告別而去,不知到哪裡去了。申甫開啟這卷書,看到書裡講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對車戰的介紹非常具體。申甫就留在嵩山,學習了一年多,不再鑽研佛學了。 不久,申甫把兵書埋在嵩山下,前往潁州,在潁州人劉廷傳處,做了他的門客。劉廷傳,原先是潁州的大俠,門下有幾百名食客,都喜歡談論兵法,然而沒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劉廷傳資助申甫,讓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見朝廷公卿,向他們介紹自己學到的兵法,然而始終沒有人相信他的話。明愍帝即位,元兵從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門白天都關閉了。在這種情況下,庶吉士劉之綸、金聲知道形勢緊迫,就向朝廷推薦申甫。明愍帝在便殿召見申甫,用溫和懇切的言語慰勞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臺階下磕頭,大聲呼喊:“我沒有什麼才能,願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當即授劉之綸為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聲以御史的身份任參軍,而申甫任京營副總兵,然而實際上沒有給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讓他自己去招募士兵。過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員,都是城裡的窮人,不知道怎麼使用兵器,而申甫學到的兵法,是擅長車戰,士兵不能操練。申甫正要選個日子部署軍隊,還沒來得及備戰。正當這個時候,朝廷裡的權貴們都不熟悉兵法,與劉、金二人的很多意見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來是個百姓,卻得到越級任用,就出主意讓他先出頭去抵擋敵人,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地送來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戰,而正逢武經略滿桂在安定門外戰敗身亡。滿桂,原先是大同總兵官,是知名的老將,因為支援朝廷趕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於他。滿桂兵敗以後,京城朝野震驚,恐慌的情緒彌滿全城。在這種情況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著夜裡帶著手下的士兵用繩子吊下城牆,出了城,還沒到盧溝橋,士兵就逃得所剩無幾了。申甫親自肉搏迎戰,中了數十支箭,就這樣被殺了。於是權貴們爭相把責任推給申甫,而且嘲諷劉、金二人薦人不當。等到元兵撤退後,竟然沒人理會申甫戰死這件事。距離申甫死後幾天,劉之綸又分八路出兵,趕往遵化,獨自率領部下在娘娘山安營紮寨,遇見伏兵襲擊,劉之綸監督將士拼死迎戰,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沒有趕到,劉之綸也戰死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