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田園閱讀答案3篇

來源:才華庫 9.16K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方寸田園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方寸田園閱讀答案3篇

方寸田園閱讀答案1

方寸田園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歸來,與朋友們暢敘離情以後,就悄悄地回到鄉間自己經營的三間小屋中,讀書譯作,靜靜地度過農曆新年。她可說真懂得眾人皆忙我獨閒的訣竅。難怪另一位文友欣羨地說:“真希望什麼時候也有個田園可歸。但又覺得自己仍不夠那份淡泊,俗願尚多,大概沒有那種福分。”

②玲瓏的三間小屋隱藏在碧樹果林之中,滿眼的綠水青山,滿耳的松風鳥語,整天裡不必看時鐘,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書,手倦拋書,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陽、月亮、星星,輪流與你默默相對,這份隔絕塵寰的幽靜,確實令人神往。但若沒有朋友共處,會不會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趕回十丈軟紅的臺北市,一到就打電話找朋友再次“暢敘離情”。可見田園的幽靜,還是敵不過友情的溫馨。古代的隱士,在空谷中聞足音則喜。因為“鳥語”終不及“人語”可以互通情愫。陶淵明先生儘管嚷著“息交絕遊”,但他在“樂琴書”之外,仍然要“悅親戚之情話”。他的理想國桃花源中人,一個個都要設酒殺雞,款待洞外闖入的陌生人,也關心著洞外的人間歲月。我想那時代如果已有電話,陶先生一定會在北窗高臥,酒醒之時,撥個電話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給念一首新作好的長詩,彼此討論一番。因為“得句錦囊藏不住,四山風雨送人看”的人,怎麼離得開朋友呢?

③我認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靈溫厚。名山勝蹟,總願與好友同遊;美景良辰,亦望與好友同享。張心齋把朋友分成五類,他說:“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他固然妙語如珠,亦見得前人有此清閒。而我們如能於百忙之中,擠出一點時間,約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語,暢話平生,其樂並不亞於倘佯於青山綠水之間。辛棄疾不是說嗎:“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勝似溪山。想起王安石與蘇東坡在政見上是死對頭,可是王安石罷官退隱金陵之後,東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間。東坡答詩云:“勸我更謀三畝宅,從君已覺十年遲。”依舊是無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見友情是何等可貴。

④人到了中年以後,心情由絢爛趨於平淡,本來都會傾向山水田園,可是生為一個忙碌的現代人,既無時間尋幽探勝,更不可能遁跡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現實生活中追尋一些那位文友所謂的“俗願”,亦未始不可以充實一下心靈。否則居魏闕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靜。杜甫雖然謳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他自己並不甘心做一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為他既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馴”的大願,也有“但願我與汝,終老不相離”的小願。人若沒有了願,就沒有了熱誠,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連山水田園之樂,都不能體會了。

⑤說起我們這些人的俗願,也是非常容易滿足的。比如說,逛逛書店,買到自己心愛的書;觀摩書畫展,領略一下名家筆下的意境;聽聽音樂會、演講會,擴充套件一下胸懷;抽空出去買一點鮮花或小擺飾給小屋添點生機綠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妝術使自己容光煥發一番;以至學習一下烹調術使全家大快朵頤,這些都不能說是奢侈的俗願,倒可以說是極淡泊的雅願,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同時將快樂、健康與友人共享,如此則雖然身處現代都市之中,也不會感到都市的俗塵,令人生厭了。

⑥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間,掛著不同風格的書畫;風雅的主人如數家珍似地為我們解說畫法、筆意,他的書房裡更有許多心愛的漢硯、青田石、陶器等等。閒來把玩,意興無窮。最有趣的是書桌邊一樹枯藤,懸著一個葫蘆。書架上一座老樹丫杈,嵌著一塊圓卵石。他將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間,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如此看來,我們暫時無田園可歸時,無妨在方寸靈臺之間,自闢一片田園。不但自己能倘佯期間,亦可以此境與朋友共享。那麼,縱使“結廬在人境”,也可以“心遠地自偏”了。

小題1:細心體會文章①②段,說說“自美歸來”的文友為何“悄悄地回到鄉間自己經營的三間小屋中”?又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趕回都市?(2分)

小題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願”,實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試用簡潔語句歸納其具體所指。(3分)

小題3:這篇題為“方寸田園”的性靈散文寫了多種田園,作者最推崇哪一種?從中可見她怎樣的情感追求?(3分)

小題4:賞析下面的語句,體會其特色。(4分)

①整天裡不必看時鐘,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書,手倦拋書,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②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靈溫厚。名山勝蹟,總願與好友同遊;美景良辰,亦望與好友同享。

小題5:有首兒歌唱道“我的心中有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請結合原文,說說你將如何開闢並經營好自己的“田畝”。(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為享受歸隱田園的樂趣;為求得友情的溫馨。

小題1:逛書店、觀書畫展、聽音樂會、買鮮花、研究化妝、學烹飪術。

小題1:心靈田園(精神的田園);平靜、淡泊、追求心靈的充實、愉快,看重友情

小題1:① 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樸實,清新氣息撲面而來。② 句式整齊(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語言典雅有韻味,讀來朗朗上口。

小題1:略

小題1:學生研讀文章①②段,培養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含義的能力,能緊扣文章中心主題,聯絡上下文進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確即可。這裡能從“享受田園的樂趣”、“力求朋友之情”兩個方面來理解即可。

小題1:整體感知文字,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事件的內容,這裡可概括為:逛書店、觀書畫展、聽音樂會、買鮮花、研究化妝、學烹飪術。

小題1:學生應培養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含義的能力,能緊扣文章中心主題,作者重點描寫了精神的田園,來表達自己平靜、淡泊、追求心靈的充實、愉快的思想情感。

小題1:語言賞析主要從詞語運用和修辭兩個角度去鑑賞,學會結合語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準確表述出修辭詞語在這裡的具體表達效果,繼而總結出作者寫作的語言風格,學生表述意思合理即可。

小題1:圍繞精神或心靈田園,闡述自己的願望和做法,語言通順即可。

方寸田園閱讀答案2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方寸田園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歸來,與朋友們暢敘離情以後,就悄悄地回到鄉間自己經營的三間小屋中,讀書譯作,靜靜地度過農曆新年。她可說真懂得眾人皆忙我獨閒的訣竅。難怪另一位文友欣羨地說:“真希望什麼時候也有個田園可歸。但又覺得自己仍不夠淡泊,俗願尚多,大概沒有那種福分。”

玲瓏的三間小屋隱藏在碧樹果林之中,滿眼的綠水青山,滿耳的松風鳥語,整天裡不必看時鐘,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書,手倦拋書,就可以睡大半天。太陽、月亮、星星,輪流與你默默相對,這份隔絕塵寰的幽靜,確實令人神往。但若沒有朋友共處,會不會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趕回十丈軟紅的臺北市,一到就打電話找朋友再次“暢敘離情”。可見田園的幽靜,還是敵不過友情的溫馨。古代的隱士,在空谷中聞足音則喜。因為“鳥語”終不及“人語”可以互通情愫。陶淵明先生儘管嚷著“息交絕遊”,但他在“樂琴書”之外,仍然要“悅親戚之情話”。他的理想國桃花源中人,一個個都要設酒殺雞,款待洞外闖入的陌生人,也關心著澗外的人間歲月。我想那時代如果已有電話,陶先生一定會在北窗高臥,酒醒之時,撥個電話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給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長詩,彼此討論一番。因為“得句錦囊藏不住,四山風雨送人看”的人,怎麼離得開朋友呢?

我認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靈溫厚。名山勝蹟,總願與好友同遊;美景良辰,亦望與好友同享。張心齋把朋友分成五類,他說:“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他固然妙語如珠,亦見得前人有此清閒。而我們如能於百忙之中,擠出一點時間,約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語,暢話平生,其樂並不亞於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辛棄疾不是說嗎:“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勝似溪山。王安石與蘇東坡在政見上是死對頭,可是安石罷官退隱金陵以後,東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鄉間。東坡答詩云:“勸我更謀三畝宅,從君已覺十年遲。”依舊是無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見友情是何等可貴。

人到了中年以後,心情由絢爛趨於平淡,本來都會傾向山水田園。可是生為一個忙碌的.現代人,既無時間尋幽探勝,更不可能遁跡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現實生活中追尋一些那位文友所謂的“俗願”,亦未始不可以充實一下心靈。否則居魏闕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靜。杜甫雖然謳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他自己並不甘心做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為他既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馴”的大願,也有“但願我與汝,終老不相離”的小願。人若沒有了願,就沒有了熱誠,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連山水田園之樂,都不能體會了。

說起我們這些人的俗願,也是非常容易滿足的。比如說,逛逛書店,買到自己心愛的書;觀摩書畫展,領略一下名家筆下的意境;聽聽音樂會、演講會,擴充套件一下胸懷;抽空出去買一點鮮花或小擺飾給小屋添點生機綠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妝術使自己容光煥發一番;以及學習一下烹調術使全家大快朵頤,這些都不能說是奢侈的俗願,倒可以說是極淡泊的雅願,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同時將快樂、健康與友人共享,如此則雖然身處都市之中,也雖然身處都市之中,也不會感到都市的俗塵,令人生厭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間,掛著不同風格的書畫;風雅的主人如數家珍地為我們解說畫法、筆意。他的書房裡更有許多心愛的漢硯、青田石、陶器等。閒來把玩,意興無窮。最有趣的是書桌邊一樹枯藤,懸著一仝葫蘆。書架上一座老樹丫杈,嵌著一塊圓卵石。他將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間,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來,我們暫時無田園可歸時,無妨在方寸靈臺之間,自闢一片田園。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間,亦可以此境與朋友共享。那麼,縱使“結廬在人境”,也可以“心遠地自偏”了。 1937年春

1.細心體會文章一、二段,說說“自美歸來”的文友為何“悄悄地回到鄉間自己經營的三間小屋中”? 又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趕回都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畫線句對朋友書桌上的擺設進行了具體描述,這在行文結構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篇題為“方寸田園”的性靈散文寫了多種田園,作者最推崇哪一種?從中可見她怎樣的情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為享受歸隱田園的樂趣;為求得友情的溫馨。

2.面對朋友“將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間”頓生感悟,自然而然將“方寸田園”的立意在下文中凸顯出來,呈現於讀者之前。(大意相同即可)

3.心靈田園(精神的田園);平靜、淡泊,追求心靈的充實、愉快,看重友情。(大意相同即可)

方寸田園閱讀答案3

一位文友自美歸來,與朋友們暢敘離情以後,就悄悄地回到鄉間自己經營的三間小屋中,讀書譯作,靜靜地度過農曆新年。她可說真懂得眾人皆忙我獨閒的訣竅。難怪另一位文友欣羨地說:“真希望什麼時候也有個田園可歸。但又覺得自己仍不夠那份淡泊,俗願尚多,大概沒有那種福分。”

玲瓏的三間小屋隱藏在碧樹果林之中,滿眼的綠水青山,滿耳的松風鳥語,整天裡不必看時鐘,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書,手倦拋書,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陽、月亮、星星,輪流與你默默相對,這份隔絕塵寰的幽靜,確實令人神往。但若沒有朋友共處,會不會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趕回十丈軟紅的臺北市,一到就打電話找朋友再次的“暢敘離情”。可見田園的幽靜,還是敵不過友情的溫馨。古代的隱士,在空谷中聞足音則喜。因為“鳥語”終不及“人語”可以互通情愫。陶淵明先生儘管嚷著“息交絕遊”,但他在“樂琴書”之外,仍然要“悅親戚之情話”。他的理想國桃花源中人,一個個都要設酒殺雞,款待洞外闖入的陌生人,也關心著洞外的人間歲月。我想那時代如果已有電話,陶先生一定會在北窗高臥,酒醒之時,撥個電話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給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長詩,彼此討論一番。因為“得句錦囊藏不住,四山風雨送人看”的人,怎麼離得開朋友呢?

我認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靈溫厚。名山勝蹟,總願與好友同遊;美景良辰,亦望與好友同享。張心齋把朋友分成五類,他說:“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他固然妙語如珠,亦見得前人有此清閒。而我們如能於百忙之中,擠出一點時間,約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語,暢話平生,其樂並不亞於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辛棄疾不是說嗎:“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勝似溪山。想起王安石與蘇東坡在政見上是死對頭,可是安石罷官退隱金陵以後,東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鄉間。東坡答詩云:“勸我更謀三畝宅,從君已覺十年遲。”依舊是無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見友情是何等可貴。

人到了中年以後,心情由絢爛趨於平淡,本來都會傾向山水田園。可是生為一個忙碌的現代人,既無時間尋幽探勝,更不可能遁跡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現實生活中追尋一些那位文友所謂的“俗願”,亦未始不可以充實一下心靈。否則居魏闕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靜。杜甫雖然謳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他自己並不甘心做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為他既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馴”的大願,也有“但願我與汝,終老不相離”的小願。人若沒有了願,就沒有了熱誠,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連山水田園之樂,都不能體會了。

說起我們這些人的俗願,也是非常容易滿足的。比如說,逛逛書店,買到自己心愛的書;觀摩書畫展,領略一下名家筆下意境;聽聽音樂會、演講會,擴充套件一下胸懷;抽空出去買一點鮮花或小擺飾給小屋添點生機綠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妝術使自己容光煥發一番;以至學習一下烹調術使全家大快朵頤,這些都不能說是奢侈的俗願,倒可以說是極淡泊的雅願,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樂。同時將快樂、健康與友人共享,如此則雖然身處都市之中,也不會感到都市的俗塵,令人生厭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間,掛著不同風格的書畫;風雅的主人如數家珍似地為我們解說畫法、筆意。他的書房裡更有許多心愛的漢硯、青田石、陶器等等。閒來把玩,意興無窮。最有趣的是書桌邊一樹枯藤,懸著一個葫蘆。書架上一座老樹丫杈,嵌著一塊圓卵石。他將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間,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來,我們暫時無田園可歸時,無妨在方寸靈臺之間,自闢一片田園。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間,亦可以此境與朋友共享。那麼,縱使“結廬在人境”,也可以“心遠地自偏”了。

1.細心體會文章一二段,說說“自美歸來”的文友為何“悄悄地回到鄉間自己經營的三間小屋中”?又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趕回都市?(2分)

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願”,實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試用簡潔語句歸納其具體所指。(3分)

3.文中畫線句對朋友書桌上的擺設進行了具體描述,這在行文結構中有何作用?(2分)

4.這篇題為“方寸田園”的性靈散文寫了多種田園,作者最推崇哪一種?從中可見她怎樣的情感追求?(3分)

5.琦君的散文語文質樸自然,清新雅潔,靈活生動。試賞析下面的語句,體會其特色。(4分)

(1)整天裡不必看時鐘,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書,手倦拋書,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2)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靈溫厚。名山勝蹟,總願與好友同遊;美景良辰,亦望與好友共享。

6.有首兒歌唱道“我的心中有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請結合原文,說說你將如何開闢並經營好自己的“田園”。(3分)

答案:

1.為享受歸隱田園的樂趣(1分);為求得友情的溫馨(1分)。

2.逛書店、觀書畫展、聽音樂會、買鮮花、研究化妝、學烹飪術(每點0.5分,共3分。如語言不夠簡潔,酌情扣分)。

3.面對朋友“將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間”頓生感悟,自然而然將“方寸田園”的立意在下文中凸顯出來,呈現於讀者之前。(大意相同即可)

4.心靈田園(精神的田園)(1分);平靜、淡泊,追求心靈的充實、愉快,看重友情(大意相同即可)(2分)。

5.(1)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樸實,清新氣息撲面而來。(2分)

(2)句式整齊(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語言典雅有韻味,讀來朗朗上口。(2分)

6.圍繞精神或心靈田園,闡述自己的願望和做法,語言通順即可。(3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