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習俗作文:做重陽糕

來源:才華庫 2.08W

重陽節的習俗非常多,其中做重陽糕就是習俗之一。那麼關於做重陽糕的作文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做重陽糕作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重陽節習俗作文:做重陽糕

重陽節習俗作文:做重陽糕

九九重陽節到來了。今天星期日,老師給我們佈置兩個任務:一是學做重陽糕;二是以此為素材,寫一篇作文。這第一個任務,對於我們全家來說,那可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怎麼辦呢?全家人經過商量後決定:要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敢於學會我們不會的東西。

我到媽媽辦公室裡上網查到了重陽糕的製作方法:將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混合成相粉,加入白砂糖0。5千克,加入0。75千克反覆揉搓,靜放2小時後,用旺火蒸15-20分鐘,撒上色漿、芝麻、紅綠絲即成。

今天一大早,我和外婆到菜市場去買糕料。買糕料的爺爺說:“我有15年的做糕經驗,每年都大量批發重陽糕,我來教你做”。我們一聽,馬上拜爺爺為師。爺爺給我們稱了半斤糯米粉,半斤粳米粉,2兩紅綠絲後告訴我們:“把這些相粉放到盆裡,根據口味,加上白糖,在噴霧裡裝160毫升涼水,邊噴邊搓,搓好後馬上就可以放籠裡蒸了。

回到家裡,我們把飲料瓶蓋扎滿孔,當噴霧器,然後在瓶子裡按規定裝上水,邊噴邊搓。搓好後發現相粉很鬆散,這能蒸成糕嗎?我和外婆商量:先蒸一半試試看,如果不行,另一半加水後放置兩小時再蒸。

我們取一個搪瓷盤子,在盤底抹上油,把搓好的糕料放到盤子裡,上面撒上紅綠絲,用旺火蒸了30分鐘。

因為是第一次蒸,所以我們時不時地去觀察重陽糕的變化情況。只看見透明的蒸鍋上炊煙裊裊;蒸鍋裡紅邊盤子裡,雪白的重陽糕上紅綠相間,十分好看,我馬上用相機拍下了這美麗的畫面。

重陽糕蒸好後,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盤子端出鍋,用筷子一夾,可以,不散。夾一塊嘴裡一嘗,哈哈!黏中帶沙,香中帶甜,口感非常好,比買的重陽糕還好吃呢!

通過今天學做重陽糕的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我今後還要不怕苦難繼續學會更多的東西。

重陽節習俗作文:做重陽糕

又到重陽節了!今天下午,我們班上開展了做重陽糕的活動,大家十分開心。這個活動既增進了同學間的感情,又培養了我們自己的動手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活動一開始,成老師讓每組一個同學把糯米粉袋子和糖袋子都撕開,並指揮我們往不鏽鋼盆裡倒糯米粉和糖。我們組的高楠同學一下子就把袋子撕開一個大口,袋裡的米粉統統往盆裡倒去。做完準備工作,糕點師傅便過來給我們的'糯米粉加水。小組裡的同學迫不及待地捲起衣袖,幹什麼?不說也知道——和粉唄!大家迅速地揉了起來。七八雙小手不一會兒就粘上了許多面粉。一會兒,米粉已經被我們攪拌的粘起來了,一塊一塊的,再看我們的小手,像做手指遊戲似的,七上八下,上下翻飛,真是熱鬧極了!揉了一陣子,麵粉又揉幹了,於是我們一組的人十分焦急,怎麼辦呢?只有再去請糕點師傅了。好不容易,將師傅拽到了我們組,她看了看盆裡的米粉團團,又往裡加了些水和油。嘿,有了師傅的幫忙,我們揉得更加快了。我們把糯米粉揉得又稀又粘,就像融化了的冰激凌。然後,又往裡加入了紅紅的棗泥。啊!真是好誘人啊!過了好一陣子,終於和好了。

到了下午第三課,我們的棗泥重陽糕已經烹飪出爐了!我們的口水直流,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跑去領著“果實”。剛開始還以為自己第一次做的重陽糕很難吃呢,但當我真正品嚐到了,覺得香甜可口。慢慢咀嚼,棗香四溢,粘粘軟軟,還真是好吃。我感受到了收穫勞動果實的喜悅。

品嚐完自己組的傑作後,我又去領了其他組不同口味的三塊重陽糕,準備打包回去給爺爺奶奶品嚐美味,讓他們體會到我們的一番心意,感受我們帶給他們的特別的幸福!

重陽節習俗作文:做重陽糕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又稱老人節、登高節。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我和爸媽特意去夫子廟買重陽糕。到了蓮湖糕團店,才發現店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好像一條長龍。我們趕緊跑過去排隊,剛站到隊尾,一群人又蜂擁而至。過了好一會兒,才輪到我們,我們買了兩份重陽糕。

重陽糕還熱乎乎的,是由糯米粉和豆沙做成的,上下是兩層糯米糕,中間是一層豆沙什錦餡,上面還撒了一些紅綠絲。嚐了一口,鬆鬆軟軟的,還有一種清香,讓人吃了還想吃。賣重陽糕的阿姨還送了一面三角形的小紅旗。這面旗子是剪紙做成的,上面有一條鏤空的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回到了家,我將小紅旗插在重陽糕上,送給爺爺奶奶。他們從小就帶我,很辛苦。重陽糕代表代表著我對他們的感謝、敬愛之情。爺爺奶奶接過重陽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直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盡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經常教導我要孝敬長輩。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孝敬長輩,將來也要教導我的兒女一定要孝敬長輩,讓孝敬長輩民族優良傳統永遠發揚光大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