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記事作文(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3.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記事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記事作文(精選10篇)

端午節記事作文1

在我的家鄉豫南,端午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之外另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為它有關於屈原的歷史傳說,在比我們更遠一點的南方,還會有龍舟比賽,我們這裡沒有,這裡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為它有序幕、高潮、還有尾聲。

它的序幕大約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或者更早,村裡的閨女媳婦們提前準備五彩線還有做各種香包的配料,據說孩子帶了五彩線就不會被蛇咬了,可能是因為五彩線的樣子和老家的無毒小花蛇長的很像吧?

帶了香包,小孩子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因此村裡的大閨女小媳婦老早的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小孩子們就像跟屁蟲,和她們一起跑來跑去湊熱鬧,對於小一點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的也就會配五彩線、會縫香包了。

五彩線就是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節戴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踝、還有脖子上,家裡的綵線不是很齊全,沒有關係,有白線就可以了,因為可以用白線染出黑線、綠線、黃線、紅線,五彩線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環保,我們用鍋灰來染黑線、用灰灰菜染綠線、用莧菜染紫紅色、用藏紅花染出橙黃色。

端午節記事作文2

歲歲端陽,今又端陽。

印象中,總是感覺端陽是民族傳統人文節日裡最為人文的一個。緣何如此呢?未細想,只是知道,無論元宵還是中秋,連同近年來也得到了法定節日身份的清明在內,它們大多起源於特定民間傳說、民俗內涵、陰陽概念或者是神話故事。像端陽這樣緣起於真實歷史掌故,主題在於紀念和緬懷心繫蒼生、襟懷天下的士大夫,還真是別無二例。

千百年來,端陽節在延續過程中,其紀念形式及與節日相伴生的活動內容日臻完善並固化,譬如包粽子、做香包、掛菖蒲、懸艾蒿等,黃淮以南的廣大地區,還盛行在節日期間舉辦龍舟競渡的活動。比較考量起這些內容,也可說明端陽與其它民俗節日的異同,就是在祈願平順幸福、順暢安康的人文主題外,更加突出了生生不息,奮鬥向上、拼搏圖強的激越情懷。

我的老家在東北,東北人過端陽的做法沒有關內,特別是南方那麼豐富多彩和隆重多姿,我想,其中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地緣區位等方面的原因都有。自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統一奉慶的民俗節日裡,各有個規,各遵其俗,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一如農曆除夕夜這樣的普天共度節日裡,北方人講究守歲、圍爐暢歡,天交子時吃餃子,而南方人卻是互相走動,打牌搓麻耍社火,在七年級早晨吃元宵一樣。

端午節記事作文3

又到了端午,家鄉城鄉又洋溢起濃濃的節日氣氛。

端午,在家鄉閩北光澤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據清版《光澤縣誌》記載:“五月五端陽日,曰天中節。取蒲艾葛藤懸門戶,謂之壓邪。古禁蛇,採草煎湯淋浴……每坊一舟竟渡,首尾有龍,兩旁各列車餘人併發悼歌而縱之……”

看,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結隊上山去採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孩子的事。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著準備包粽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一二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婦女姐妹上家來幫助包粽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她們一邊包一邊說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棕葉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包的粽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粽,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裡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還有的親朋好友你送我一串,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嚐到。當地兒女親家的有端午送粽子習俗,這也是一種人情來往的禮節。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吃粽子時許多人家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粽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裡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粽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嚥,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說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

端午節記事作文4

端午節小長假,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陽們開始了盼望已久的親子一日遊活動。這次親子游活動由家委會成員精心策劃,走出杭州來到了湖州安吉的百草園。孩子們帶著出遊的各種興奮,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

恰逢傳統佳節——端午,這次活動的重要主題是讓孩子們感知傳統節日,在瞭解了端午的由來是紀念屈原,投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後,小太陽們最有體驗的環節是集體包粽子了。雖說很多孩子是第一看到包粽子,但是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很快都親手嘗試包粽子了。

小小年紀的他們,在包粽子的環節中體現出來的`好學、動手能力強、個個不甘示弱,最後還都有了自己的戰果。

這次親子游活動,除了全體一(2)班的小太陽們,各位大太陽們也是難得的一聚。和平日班級的7——8人一組的假日小隊大不同的是這次可是整個大家庭的團聚。中午的大聚餐,人多的可是整整一個大堂都滿座。

包完粽子、吃完午餐後,對於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環節,當時遊玩了。按照班級出遊的安排,後面的環節就是孩子們最盡興的觀看動物表演和遊樂場嬉戲了。

這次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陽們走進安吉百草園活動非常的圓滿。孩子們在平日緊張的學習之餘,在這個小長假中可是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回。

端午節記事作文5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陰雨綿綿,在家悶極了,媽媽說帶我去參觀藝術展覽,我的作品也在那裡展出呢!

我們先上二樓參觀,一上樓,幾個蹦蹦跳跳的人兒迎面“走”來,他們手拉手,一個高高地踢著腿,一個在奔跑,另一個人蹲著馬步,一副準備接球的樣子,真是栩栩如生啊。仔細看,這些人兒是用透明的膠帶纏成的,而且是空心的。我又圍著他們左看右看,始終不明白它們是怎樣做成的。

繞過這些“運動者”,一片連綿起伏的“群山”出現在眼前。走近看,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原來,作者是用一摞摞的紙張,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擺出樓宇的模樣,勾畫出一副城市的俯瞰圖。咦,怎麼還有“NB”的字樣?解說員說,這是寧波的城市景觀。作者的想法真妙啊,但我想,設計、建造了這些大樓的人更厲害。

下到一樓的展廳,迎面靠牆擺著一整架小泥人,在那兒嘻嘻哈哈地笑呢。有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張大了嘴巴,露出一隻可愛的牙齒呵呵笑;有的抿著嘴,微微笑;有的露著兩排大門牙嘻嘻笑,有的回眸一笑,有的燦然一笑,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莞爾一笑……各個笑容可掬,令人忍俊不禁。作品的名稱就叫“微笑生活”,每個小泥人都那麼美,充滿歡欣的眼神,讓我的眼睛無法移開。

就在我入迷地觀賞泥人時,後背被人輕拍了一下,原來是和我同一畫室的同學無宇,她興奮地對我說:“看到我們的作品了嗎?”說著,就一把拉著我衝到展廳的另一頭,大聲說:“看!”那幅我們花費了好長時間才完成的誇張臉譜就掛在牆的正中間,豔麗的色彩,誇張的造型,在那麼多精彩的作品裡,它顯得一點也不遜色啊。一剎那,我心裡充滿了驕傲。

在展廳,我們呆了整整一個上午,久久不願離去。那些造型獨特的小花馬,憨態可掬的青蛙合唱團,韻味十足的仕女……真美啊。我願意繼續學習畫畫,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端午節記事作文6

端午節,在我的心裡,一直是我向往的節日。今年端午節學校組織了活動,是過得最開心,最愜意,也是最有收穫的一個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做事如何成功的道理。

農曆五月初五日,天天盼望的端午節終於到了,我帶著媽媽為我準備好的包粽子的材料:箬葉,糯米,紅棗,小蘑菇。還帶了一些系粽子用的繩和勺子。便興沖沖地來到了學校。

來到班裡,有許多同學正在討論包粽子的方法,還有些同學已經開始自己包粽子了。

老師進班了,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是端午節,學校組織了這次“學包粽子,賽包粽子”的活動,咱們班就有我來教,今天還有一場以年級為單位的包粽子比賽,前三名是有獎品的,你們學會了以後,回家還可以幫媽媽包,給媽媽當助手。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差事,所以,一定要努力學習哦。”我們滿口答應了。包粽子,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我每年都見媽媽包過,陌生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自己動手包過。學包粽子開始了,老師說說;“先準備箬葉,糯米,還有其它雜糧,根據自己的口味,喜歡吃什麼,就包什麼。”老師一邊說一邊示範講解,只見她把兩片箬葉折成漏斗狀,先舀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板栗等餡料後,再舀一匙米包合。然後用粽繩紮緊。我們似懂非懂地看著,然後開始模仿起來。可能是因為我緊張的緣故吧,包出的粽子總是沒有梭角,所以米從縫隙鑽出來了。即使是包住了,也不像個粽子,倒像個湯圓或菜包什麼的,反倒把一雙手亂得黏乎乎的,老師正在巡視,見了哈哈大笑,溫和地對我說:“做事別急,學做好一件事情要有一個過程,得有耐心,慢慢領悟。”老師包粽子的動作嫻熟,沒我那麼費力,我對老師佩服地五體投地。那些有一定的基礎的同學已經學會了。我也摸清了些門道。俗話說:看事容易做事難。包了十幾次總算大功告成,勉強像個粽子。以前我只是知道好吃,沒想到粽子這麼難包……看著大家包好的粽子,老師的喜悅溢於言表,開心地說:“包粽子不但要觀其形,還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包好,走,我們去準備參加比賽吧。”只有認真學,專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回到家裡,我只見媽媽在廚房裡忙得不可開交,我連忙跑過去對媽媽說:“媽媽,我幫你包粽子,好嗎?”

我愛這個值得我記憶的端午節,因為它在我成長的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腳印。包粽子是如此,那麼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呢?

端午節記事作文7

在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端午節是在我十歲那年。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一回家,就看到門口掛著艾葉,我好奇怪怎麼掛起艾葉,我家從沒好好過端午節。這時,媽媽從屋裡出來,手裡拿著大大的綠油油的葉子,我問:“是準備包粽子嗎?”媽媽說:“是呀,你看我買了糯米,臘肉,紅棗,下午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自言自語說,“反正包粽子一般都是媽媽一個人包,我們在旁邊等著吃。”

下午,媽媽叫我一起包粽子,地上放著一臉盆洗好的糯米,一碗肉和紅棗,用開水漂乾淨的粽葉棕繩,媽媽先給我示範如何包粽子,“包粽子是講究方法的:先將粽葉旋轉成漏斗狀,再放適量糯米和肉,也可放發紅棗,稍稍壓緊,用粽葉包好,不要讓米漏出來,然後用棕繩綁好,紮結實。你看懂了嗎?”我點點頭就開始包起來。

看著容易幹起來難,我把粽葉轉成漏斗狀,放進糯米,不知怎麼回事,糯米全漏出來。把糯米從粽葉上弄乾淨,接著再來,好不容易包好,給媽媽看,媽媽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粽葉破了,沒辦法,粽葉不要了。於是,我拿起新的粽葉,媽媽手把手地教我,終於完成了一個,媽媽不管我了,我只有自己慢慢包。媽媽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就包了二三十個,眼看糯米快完了,我只包了兩個。

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煮了一個多小時,粽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粽子煮好,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去信江橋看龍舟賽,信江橋頭人頭攢動,我好不容易擠進護欄邊。看,兩艘龍舟奮力向前,岸邊人們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端午節記事作文8

我的家鄉坐落於一個小山村,離城市有60多裡地呢?雖然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大型的活動,不過也別有一番情趣,想知道嗎?let’sgo。

早上,天剛矇矇亮,我和爺爺拿著鐮刀、鎬頭和筐向山上走去,忽然,我有一個問題想問爺爺想問爺爺,就對爺爺說“爺爺,端午節是怎麼由來的啊!”爺爺聽了就對我說:“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的,其中,大家公認的是‘屈原投江’的故事”。那什麼是“屈原投江”啊?我打破沙鍋問到底。於是,爺爺給我講了這個故事。

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大臣,由於他的主張遭到了貴族公子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邊疆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百姓流離失所,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好的飯糰丟進江裡,讓魚龍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拿出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中,想藥昏江裡的蛟龍水獸,以免傷到屈大夫。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問著說著,我們來到了山上,我和爺爺割了一些“艾蒿”放在了筐裡,爺爺又用搞頭刨了一些“龐峰”、“荷連頭”,把泥土抖淨,去掉葉子,也放進筐裡了。摳了一會,筐快滿了,天也亮了起來,我和爺爺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到了家裡,爸爸也已經剪了一些柳條回來了,我們又拿出一些“葫蘆”,把“葫蘆”綁在柳條和艾蒿上,然後掛在了大門、屋簷上、牛圈上、豬圈上、玉米樓上等地方,我一看這麼多的“葫蘆”啊!大的、小的、圓的、方的、紙的、塑料的各式各樣,漂亮極了。

然後,奶奶把艾蒿拿出一把,撿乾淨,放進臉盆裡,倒進熱水,過了一會,盆裡的水慢慢的“綠”了起來,一股清香瀰漫在屋子裡。我用這水洗乾淨了臉和手。媽媽在我的手腕和腳腕上繫上“五彩繩”,又給我戴上了一個“香囊”,它是用硃砂、雄黃、香藥,在外包以絨布做成的,再用五彩絲線扣成索,各種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清香四溢,並能驅除蚊蟲。

最後,奶奶又拿出煮雞蛋讓我吃,並說是什麼“七年級”的,小孩子吃了肚子不疼的。

我們雖然沒有“賽龍舟”的壯闊場面,沒有那裡的你追我趕的氣勢。但是,我們這樣的小山村也有我們自己的習俗,也有對先人的思念。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事作文9

端午節前一天我忘記了明天是端午節,不過是隨意的給媽媽打電話被告知的,她語氣裡面有很關切的成分,我不以為然。

我小的時候不喜歡端午節的原因是到了這幾天的前後都是要吃粽子的,裡面有黏黏的米飯和一個紅棗,可是我明明看到電視裡面的粽子都是帶肉的或者火腿,我覺得這樣的才好吃,媽媽說那都是南方的粽子,我們的都放紅棗,或者多加一個。我心理想我有一天還是去可以吃到有肉粽的地方去生活好點。對了,上海這個南方城市裡面的肉粽裡面還有紅紅的蛋黃。很好吃。我想我的確是愛吃肉的吧,浙江有一種梅菜扣肉餅,我吃起來也好吃。

不過我還是想念家鄉的端午節,也許就是因為那樣一個四周環山的小城市太小了,也許就是太涼了,或者過節的人都集中在一條清清的河水邊,一起的用很涼的河水洗臉,還有好多的剛剛進入青春期的男女的打鬧,總之,太多的場景時清晰時模糊的浮現,伴隨我過了端午節的一天。

上海已經很熱了,但是黑龍江的小興安嶺的河水還是申進去就軋骨的感覺,所以身在這裡,卻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家裡的氣溫。幾乎年復一年的從出生到張大每年的端午都還是開心的,也許就是因為氣溫開始暖和了,還有就是端午過起來有點全民動員的意思。提前幾天就要折彩色的紙葫蘆,到了那天好掛在自己家的大門框上。前一天的晚上就有人騎車走出遠點採集楓樹葉,這做法很誇張的。無非就是自己家門前掛那麼一個枝條,可是足足採回來一棵樹那麼多的,都是一支支捭下來的。

現在想想,樹都會很疼的。

我會同學約好了端午這天起的早早的,叫人奇怪的是無論你起的多早,去往山邊河水邊的路上都是返回來的人群。這真真叫人奇怪,莫非昨天晚上就趕來了,現在又回去睡覺了嗎?路上是三三兩兩的,也有賣粽子的人推個小車子,也有賣葫蘆或者氣球的,應該還很多玩意兒,現在真想不起來了。這裡的習俗是這樣的,一定要儘早來到河邊,用清清的涼水洗把臉,據說可以名目。水是真的清,這裡沒有工廠也沒有居民往這裡排水。而且水是流動的嘛,來自山上,洗臉應該不髒。就是真的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不是也有這個規矩,還有就是這究竟是怎麼在我們這個小城裡形成的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活動,多數是中國中孩子在鬧的遊戲,就是用自己家煮好的雞蛋來互相比賽碰撞,看看究竟誰的蛋比較硬,這個也蠻有意思。可能不指孩子們在做這個遊戲呢。

太多的片段越來越模糊了。只是那種心境還挺清楚的。記憶裡不段出現的是山,登山的路,還有河面不闊,淙淙的流水,還有樹葉,一些個朋友,或者期盼出現卻沒有在這裡遇見的人的面孔,名字。涼涼的有味道的空氣,碰撞的雞鴨鵝蛋,還有一個沒睡飽的搖搖晃晃的自己。

嘿嘿,真的曾經快樂過的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事作文10

不到農曆五月初五這裡已顯得別樣的熱鬧,端午的氣息瀰漫著,窗外有鏗鏘有力的鼓聲,聞聲而探出頭來,只見那滿河的五彩的龍舟。小時候,在家不遠處就有一條小河,但是卻不曾遊玩,因為奶奶總是說河裡有種想貓的動物,它會將那在河邊貪玩的孩子託下水去,那時人小聽了也害怕,也就這樣被哄騙了。但是每年端午,只要聽到那激昂的鼓聲,我總會偷偷的去河邊,擠著人流,探頭張望些什麼,也總是能瞧見那兩隻龍舟相互間比賽的樣子,或也跟著人們一同歡呼,那時又並不知道為什麼也就跟著他們歡呼了,而這種場面,聽著那鼓聲已成為我的童年最快樂的時間。

可以說我們一家人都是龍舟迷了,老到爺爺的爺爺,小到我只有7歲的小弟弟,只要哪有龍舟聲起,必有一人會跑到窗前,啟窗而觀賽的。我的爺爺也曾是村裡龍舟隊的一名鼓者,五六十歲時他仍下龍舟打鼓,每次一和別的龍舟比賽,他總是打得很起勁,那鼓槌掄得很高,已錘使那鼓面震動,發出別樣的激情,每逢比賽,舟員們都聽鼓令,鼓聲一響,船槳一齊插入水中,那一舟一躥一躥,就像一隻正在水中游動的蜈蚣,爺爺打鼓也特別投入,連他自己都同龍舟在躥動在跳……

我記得那時,爺爺總會從村裡拿來幾隻船槳,因為我喜歡龍舟,而那時龍舟只有男孩子才可以接觸到,而女孩子是不可以接觸的,在家鄉的風俗裡女孩子是不可以在橋上看龍舟的說是當龍舟過橋時要晦氣的。所以每天夕陽在山,龍舟都歸家時,家中的我早已準備好在陸地上的龍舟賽了。我那時4、5歲家中用得卻是高凳,我就和表哥、表姐就把高凳翻轉過來,凳腳朝上,就像那板凳摔了個大跤四腳朝天的樣子。我們都坐在兩凳腳間,把兩隻凳腳作為龍舟高高翹起的兩頭,手握船槳,嘴裡念著那龍舟特有的鼓聲的節奏,臉上顯出那賣力的樣子,也前撲後仰的樣子,顯得滑稽可笑。卻滿含有童真和童趣,而這就是我小時候關於龍舟的快樂的端午。現在,仰面回想也別有一番甜蜜與快樂!

而今的端午,鼓聲齊響,每天下午,年近八十的爺爺都要到河邊,帶著攝像機親自拍下每一隻龍舟,每一段賽龍舟的故事。有時他要架著自己的單車和龍舟一同都,有時,一天他都要騎車去好幾個村。

家鄉的端午每年都有賽龍舟比賽,在端午節來臨前一個月,就都開始了訓練。今年也顯得特別熱鬧,小時候聽著這一聲聲的鼓聲,每一年我都在長大,十四年後的今天,我終於掄筆寫下了我的感受,我愛我的家鄉,家鄉的山山水水,屬於家鄉的風土人情,故鄉——總是有一種散不開的濃濃的母親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