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清明作文7篇

來源:才華庫 1.54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明清明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清明作文7篇

文明清明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歷年來,老天爺一直“遵守規定”,每逢清明總會下去雨,為這個時節增添幾分憂愁。但是這個清明,像太陽從西邊出來似的,竟然是晴天,還是個陽光燦爛的大晴天!

就這樣,我們帶著疑惑的心上山去掃墓。“昨日''村因墳前的香火被風吹入樹林而引起大火,今日上午''村同樣因此引起大火,現已撲滅,經濟損失高達……”車裡的廣播不斷播出因上墳燒香引起的一起起火災案例,聽得我們觸目驚心,尤其是這種大晴天,火勢會更猛烈一些,不知會造成多少損失啊!

到了太上爺的墳前,我們都幾乎認不出什麼了,只見一堆又一堆足足半人高的野蕨,爺爺和阿公拿起鐮刀揮舞著前進,這些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在爺爺、阿公凌厲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幾乎全軍覆沒,只在我們身後留下一堆殘兵敗將。我們一路衝到了太上爺的墳前,阿公才放下刀,把它插入背上的刀鞘中,那樣子真像一個威風凜凜的將軍。除盡了“烏合之眾”,我們要開始祭拜祖先,為了不出現剛才廣播中的慘劇——火災事故,也為了保護好這片淨土,我們決定“文明上墳”)所謂文明上墳,就是不點香火,只表達後代對先祖們的懷念、敬意的上墳方式。我們把紙錢放在墓前,莊重地拜了幾拜,也就結束了上墳。

離開太上爺的墳後,我們在附近又發現了幾座墳,那些墳墓裝飾堂皇,氣勢壯觀,還分為幾層,旁邊放滿了石雕,比我們太上爺的墳——一堆石頭疊成的氣派多多了去。但是,經我們一看,卻有處跟“文明”有差距的地方。那地方刻著幾句“詩”(跟古詩什麼的搭不上邊):“眼要睜開,不要貪睡,須要謹慎,免致貧窮,你就吃飽。”什麼詩呀,簡直比國小生寫的還沒文化!尤其是“你就吃飽”這四個字,令人歎為觀止,不知這位已故之人的哪位“高明”的子孫寫出了這種“好句子”,比我見過最沒水準的詩還沒水準,真不知這位先生(或小姐)知道有人為他寫了這種墓誌銘後有何感想,恐怕會氣活過來吧。還有其它幾句什麼“愛不嫉妒,愛不自誇”“青山綠水,明月日光”的我就不說了,簡直是慘不忍睹啊!這種墓碑,還遠不如我太上爺的呢。

如今的清明節,已沒有從前的文明氣息了,墳山上四處都有亂丟的果皮,香火不知點燃了多少樹林,甚至連墓誌銘都成了這樣。

唉,清明節,不能忘了文明啊!

文明清明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它描寫了清明節時,陰雨綿綿的景象。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說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今天,就是清明節。

早上,我早早的就起床了,因為今天我要和家人去掃墓。大約行了一個小時的路程吧,就到了。一路上,霧氣繚繞,只能看清二十米之內的東西。走在路上,彷彿走進了牛奶浴場,又好像進入了仙境一般。道路兩旁全都是樹木,好像一位位綠色衛兵,指引我們回家的道路。啊,終於回到了村子裡。我剛一下車,一股新鮮的空氣便迎面撲來,還摻和著春天的花香、草香、樹香。看,那棵樹上棲息著幾隻小鳥,一聽到大一點兒的聲音,就撲稜稜的飛走了。

我們步行走去老爺爺(外公的父親)的墳墓。到了小橋,我們順便向左面瞧了瞧,那是一棵樹,因長得像看孔雀,故名“孔雀樹”。走過了小橋,就到了。我和比我小三歲的小姨走在前面“引路”(其實就是在前面狂奔)。從那一排排墓碑中找到老爺爺的。我們獻上鮮花和食物,改變了以往的祭祀方式,沒有燒紙放炮,而是用現代的方法來表達我們的心意。我用隨身攜帶的小手帕擦去了墓碑上的塵土,又和家人在一旁栽了兩棵樹。挖坑、栽苗、培土、澆水,一系列的動作顯得很熟練。前幾年我們栽的樹已經成活了,有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願這兩棵樹也能健健康康地快樂成長吧。我拿出一封信,一封沒有寄信人,沒有收信人的信,也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放在墓碑下面。信中寫到:老爺爺,雖然您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們也時常懷念您。祝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我們這兒,也很好……不久,大家也都表達了自己的心意,我們告別了老爺爺,回到了家。

文明祭祀,禮讚生命,讓我們一起用現代的方式來詮釋愛與懷念吧。

文明清明作文 篇3

“發展此時,皆潔淨而潔白。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天氣多變。但不管是細雨紛飛仍是春媚,我們老是按照保守,取家人一路去掃墓踏青。清明掃墓是古代中國文化以孝為核心的具體表示,成為沿襲積久的社會風尚。如許的時節,我們對先人的紀念愈濃、思念愈切。

過去,墳場一般就正在荒原或城郊山坡。現現在,跟著經濟的成長、人平易近餬口程度的提高及城市扶植的需要,城市周邊有了景色秀麗的尺度化陵寢,為先人供給安眠的場合,也便利後人當令前去祭祀。

清明,更是正在祭祖、踏青過程中生命本身的過程。清明祭祖,逃想已故的親人,是一次生者取死者對話、思慮生命的意義、尋求心裡安靜的過程。正在如許的時節,我們走進漂亮的陵寢,手捧鮮花祭品獻給先人,懷想他們取我們一路走過的日子,他們對家庭、家族的貢獻。同時,腳踏草地,存心呼吸郊外清爽的空氣,手插楊柳,植樹制綠,正在如許的過程中,更能體味生命的寶貴和餬口的夸姣。正在祭掃的過程中,獲得感情的淨化取。

可是,這悠揚的春之序曲裡,有時也會呈現不協調的音符:有人違章違規亂泊車輛,障礙交通;有人亂丟垃圾,不講衛生;有人違規燃放煙花爆仗,我行我素;有人對勸阻者相加,以至打鬥鬥毆比擬較“煙霧繚繞”式的祭祀典禮,新期間的祭祀更應倡導綠色、立異,好比一束鮮花、一杯清酒、一聲問候,腳以表達我們心底的思念。

為了不負春景,為了盡情表達對先人的和紀念,我們應以一種文明、低碳環保的體例來過清明節,做到遵章守紀,收支有序;互諒互讓,取人。正在的氛圍中渡過清明節。只要迴歸“”取“文明”,清明節的優秀保守才能得以更好地承繼取成長,清明節才能實正“清明”起來。

文明清明作文 篇4

每當清明時節,人們都要給逝去的親人掃墓,可是怎樣才能文明地祭掃呢?

古代掃墓,最傳統的方式是燒紙錢。這是一種帶有許多迷信色彩的紀念方式,而且不夠環保。於是,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逐漸走向文明,採用了文明的祭奠方式,這樣既能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又十分環保、安全的祭祀方式。

近年來,社會各界都提倡以一種更文明的方式來祭奠逝去的人。如網上祭掃活動就很流行,如果清明節你沒空,那麼可以在網路上建一個墓園寄託哀思。在網路世界裡,同樣可以與逝者進行心靈與精神的交流,同樣可以表達到祭奠的目的。

除此以外,“樹祭”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緬懷與祭祀方式。曾有國家領導就提倡樹祭,他的骨灰就埋在一棵樹下,每當後代看到那鬱鬱蔥蔥的大樹,就會想到自己的先輩。

我國黑龍江有一個地方,每到清明節的時候,人們就扛著鐵鍬到親人的墓地旁去植樹。既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也保護了環境,造福了人類。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講究排場,用迷信的方式祭奠,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危險性。

據統計:20xx年,全國因上墳燒紙燒錢,引發的森林火災就有兩千三百多起,佔全年火災的三分之一左右;20xx年有一千四百三十五起森林火災,三人死亡。

大約十年前,銅陵筆架山上也發生了一起因掃墓引發火災的`事件。一位31歲的漂亮女子帶著年幼的兒子去掃墓,因燒紙放鞭炮,引起大火。女子想救兒子,可因來不及跑,女子被燒死……看到這些,難道人們還想悲劇重演嗎?不!多麼驚心動魄的事件,足以讓我們警醒並反思了。

這些事例時刻警示人們,要在祭奠親人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還要保護環境!

讓我們呼籲文明,珍惜生命吧!

文明清明作文 篇5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群眾開展祭掃活動的高峰時期。倡導和推廣一種健康、文明、環保的祭掃方式,對於弘揚清明節“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豐富內涵、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掃新風尚,構建和諧清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年清明節首次成為國家法定節日,為倡導人民群眾在安全、文明、和諧的環境和氛圍中進行祭掃,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向全市市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一、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文明祭掃新風。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從儉祭掃,不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不搞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動。大力倡導為親人種植一棵樹、敬一杯酒、獻上一束花、朗讀一篇祭文、清掃墓碑、召開一次家庭追思會等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寄託哀思。

二、發揚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觀念。“百善孝為先”,提倡老人在世時子女多盡孝,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人逝去時,喪事從儉、文明祭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樹立文明新風,維護文明城市形象。樹立文明祭掃的意識,移風易俗,摒棄封建迷信的祭掃方式,不在街道、社群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擺放祭品、燃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妨礙和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現在,青山園殯儀館已進一步完善了服務設施,可為市民提供寄託哀思的系列服務。請廣大市民辦喪事到殯儀館進行,不在社群、居民區搭設靈棚、吹奏哀樂,還清靜於民,還文明於社會,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文明清明作文 篇6

清明節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是這個節日的主題。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物燥風大,上墳莫燒紙;懷親念友,獻花寄哀思。近年來,低碳環保的觀念深入人心,市民祭祖掃墓的方式也越來越文明:點蠟燭、燒紙錢、放鞭炮等舊習慣漸漸被擺鮮花、種綠樹、唱讚歌等新方式所代替,增強愛黨愛國情懷、傳承中國文化的清明節主題,也在文明祭祀中得以昇華。

清明節掃墓是一種儀式,它寄託了一種重視親情,敬重祖先的價值關懷。它們是一種神聖的生命交流的儀式,它年年輪迴,代代傳承,昭示著血脈的繼承。維繫著這種不絕不縷的祭祀活動,當然不能僅僅只靠焚燒供品。我們要把“綠色”清明當成投入大自然懷抱的活動,作為節日習俗加以倡導,進而加強保護大自然環境的思想意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這個節氣,我的們都會在心裡默默的背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清明節,讓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對生命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瞭解。

文明清明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清明節,讓人們哀思死去的親人,或令人悲嘆,或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又一年清明節,我們該如何表達哀思呢?

按照舊的清明習俗,我們應該在紛飛的細雨中去掃墓:攜帶祭品、紙錢等到墓地,將祭品供奉在親人墓前,焚燒紙錢,叩頭行禮祭拜,等等等等。但是,今年我們家的清明祭掃方法卻很“另類”——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通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為期三天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臺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聲情並茂地表演山東快板《鬼子來了》,這是他為了紀念自己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而創作的。鬼子來了,他的表情痛哭流涕;鬼子燒殺掠奪,它的表情充滿仇恨;突然,它手做打的姿勢,口中“叭”的一聲,鬼子被八路軍叔叔打死了,他的表情又異常興奮,並仰天哈哈大笑,大喊“我們勝利了!”精彩而幽默的表演博得了陣陣掌聲。經過主持人隆重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

接下來表演的是新疆詩詞協會會長,他朗誦的是自己創作的詩歌《中華頌》,上部分緬懷了為建立新中國犧牲的革命前輩,下部分謳歌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成就,文采美極了。他朗誦的語氣慷慨激昂、語速溫婉平和、表情情深意切、動作協調優美,與朗誦的內容和古箏伴奏的音樂節奏融會貫通,把人們帶進了一種思念無限的氛圍。通過會長伯伯的朗誦,我瞭解了很多歷史事件,也明白了清明節懷念親人的意義!

在古箏的伴奏下,《法制人生》雜誌的一位年輕資深編輯,感人泣下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我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祭奠“5.12”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和親人。原來,她的家鄉就在汶川,她的幾位親人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今天,通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並通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朗誦沒有結束,她的臉上已經淚流滿面。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不知什麼時候,爸爸和媽媽的臉上也掛滿了淚珠兒,靜靜地站著,彷彿在哀思已經去世的姥爺、姥姥和奶奶……

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臺朗誦《弟子規》,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優秀作文 ,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我們表演得很成功,稚嫩的童聲,抑揚頓挫的語調,整齊劃一的語速,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當我走下臺的時候,媽媽抱住我,狠狠地親了我一口,用一種讚許的口吻對我說:“兒子,你是好樣的。今天,姥爺、姥姥和奶奶肯定很高興,在天堂也在為你鼓掌。”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並不會由於焚燒紙錢給環境帶來汙染,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