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祭祀作文合集六篇

來源:才華庫 2.8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祭祀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祭祀作文合集六篇

祭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為什麼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說:“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裡,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汙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什麼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雖然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我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離開了。

通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許多關於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節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古人稱這個時節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然而,到了現代社會,祭祀活動中的封建庸俗之風仍影響著一些人。在城市,且不說有的人當街焚香、燒冥幣紙錢汙染環境,就是焚燒的祭奠紙品也“現代”得離譜:紙糊的撲克、麻將、冰箱、彩電、汽車、別墅、紙製的“**女”等等應有盡有。這些東西把現代物慾享受與封建迷信色彩攪和到一起,讓純樸的情思變得怪異。在山區,人們在祭掃先人墓時隨意點火,導致火災,使山林受損,環境被破壞。這些做法完全背離了掃墓的初衷,使清明節變得並不“清明”。

紀念已逝親人,關鍵在心意。良好業績,家庭和睦,才是對已逝親人的最好告慰。時代變了,掃墓的方式應當更文明。清明掃墓要採取文明健康、符合時代特點的祭祀方式,讓人們祭拜祖先的傳統習俗和善良願望能以更加環保、自然的方式得到充分表達。目前,網上掃墓、音樂祭掃、鮮花悼念、植樹寄哀思等無汙染、無危害的文明祭祀方式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採用。結合當前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每個人都應“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文明祭祖,破除迷信,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位新時期的文明市民。

祭祀作文 篇3

我的老家在風景優美的羅山腳下,山上蒼松翠柏林立,鳥兒婉轉歌唱,樹下鮮花盛開,徜徉其中,微風送來陣陣花香,沁人心脾,彷彿到了人間仙境。

山上長眠著我們逝去的親人。逢年過節我們都要攜帶紙錢、燒紙、鞭炮等到山上祭祀親人。每到那時,山上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充斥著火藥的氣味。除夕那天回老家的時候,走到村頭,我就看到村委會的牆上張貼著給全體村民的一封信,信中號召大家在春節期間儘量少放鞭炮,過一個低碳文明的春節。我的心裡也受到了震動:是啊,現在空氣汙染很厲害,電視上經常播報哪個地方是霧霾天氣,釋出橙色預警訊號,讓大家注意戴好口罩。過年時家家燃放鞭炮,空氣中的PM2。5指數又要升高了。

下午,爸爸照例收拾祭祀用品要帶我上山去。我想起上午在村頭看到的那封信,就對爸爸說:“今年村裡不是號召我們文明祭祀嗎?我們可不可以換一種方式祭祀呢?”爸爸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我和爸爸驅車來到城裡,買了一束潔白的菊花,一瓶

醇香的白酒,還有一些點心。回到村裡,我和爸爸帶著買來的東西,踏著厚厚的松針,來到親人的墳前。爸爸對我說:“我的爺爺活著的時候很愛喝酒,今天我們就給他斟滿一杯酒。”我們把鮮花放在墓碑前,斟上一杯酒,擺上買來的鮮花、點心,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回家的時候,我看到墳墓前不再有屢屢青煙,空氣中不再瀰漫著嗆人的火藥味,文明祭祀,低碳環保,真好!

祭祀作文 篇4

渴望遍插茱萸登高的王維一定想不到,穿越千年在倍思親的佳節裡,他可以打破空間的壁壘,和親人對視並傳遞內心的所有感情。“微信直播代客祭掃”正稱為新時代中悄然興起的服務,但儀式感網路的直播很大程度是網路數字媒體刺激發展的結果,而直播的盛行恰恰是人們喪失本心的最好明證。

這項“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真的能完成祭祀先人的儀式嗎?在我看來未必如此.眾所周知,在這場直播的祭祀中,祭祀者不過稱為一個觀看者。縱然能夠實時看到直播的每一個細節,但是“不在場”,讓這場原本充滿莊重感的祭祀活動喪失全部的意義。試想,當你隔著冰冷的螢幕,你看到的所有畫面都被框在一個小小的方塊世界中,你無法觸及到先人墓前飄落的那片落葉,也無法守護點燃的那隻蠟燭直到它最終熄滅,你有怎能算是真正祭祀了自己的先人?

骨子裡流淌著儒家血液的民族歷來崇尚“慎終追遠”是因為在這場充滿儀式感的活動中,親朋好友可以相聚於此,來表達內心的敬畏感和尊敬,能讓我們在接下來的道路走得更加從容。然是這種活動演變成了幾個內心毫無感覺的外人的表演秀,哪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誠然,那些身處異鄉,著實無法回到家鄉的人也許會提出反對意見,沒有“代客祭掃”,哪麼我任憑先人墓前雜草叢生毫無作為,哪豈不是更大的不孝嗎?直播不也能讓我們在特定的日子裡完成這特定的儀式嗎?

但是,這樣想的人,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前提,網路的存在,會消解行為本身的莊嚴感,都說現在是一個娛樂之極的特殊時代,網際網路下的直播正好充當了這個時代最佳的“劊子手”老子說:“無色令人目盲。”數字媒體借用聲光電對人腦的刺激來完成自身的價值,而普通人卻極其容易在這場感官盛宴中喪失自己的本心。“直播”也在以這種隱而不顯的'方式消解掉“慎重追遠”的意義核心。

想來,若是王維穿越到千年之後的今天。他也一定不會選擇“微信祭掃自己先人的墳墓。或許他依舊會在周身插滿香草,在遠隔千里的異鄉,用自己的真心來表達對先人的追慕之思吧。

祭祀作文 篇5

原來我們都習慣性的學會了怎麼去遺忘對方

遺棄最初的信仰

即使曾經的我們多麼璀璨

即使我們面對著對方永遠無法狠心丟棄,但是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忘記

不管我們在是非中如何學會冷漠

始終拋不下起點的痕跡

無法越過未來的道路

是時候該忘記了

不再固執的堅持,最初

不再希冀對方給予我們任何溫暖

不再把一份份純真留在心中

這不再是我們永遠為友誼立下的紀念碑

而是一塊墓碑

紀念我們死去的友誼

當甘霖乾涸

露珠不再綻放

花枯萎

心源枯竭

我們還能如何理解最初最初對別人不會有絲毫掩飾的信賴和依賴

懂過,哭過,失望過,理解過,忘記過

都不足以一個遺棄過來的沉重,我們都將揹著包袱向未知的一切走去,但是,成長帶給我們的是,路上不再有友誼的溫暖,朋友的關切

我們只能不斷嘗試獨立

自己走,自己傾訴,自己哭泣,自己堅強

一切都在我們所有被安排的鮮血淋漓的面目全非的軌道上。

當習慣了沉默,習慣了淡漠,習慣了孤獨,一切都毫無意義起來,這或許是人性的蛻變與淨化,變得純淨而透明。

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知己

可是哪有什麼真正的永遠不會改變的朋友

我們只能嘗試著學會小心翼翼,惺惺作態,一遍遍提醒自己

不管多麼痛,不管多麼累,我們不能輕易說永遠,不能輕易對對方寄予所有期盼,要知道,血會流動,信仰會改變,人性會不斷變幻

想著,聽著,看著,關於別人的所有,在別人的世界中,我們是旁觀者,在我們自己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是主角,觀眾,自唱自演

當我們學會守候,學會仰望,學會輕易遺棄,學會輕易忘記,領悟人性最初的漠然,那是我們與這種漠然完全滲透的開始,才會驟然發現

最初的起衷都變得毫無意義

最初的夢想已經揹負了我們心靈上無法掙脫的枷鎖,所謂的夢想海洋中,我只想著,怎麼能把自己裹在暖暖的童話世界中,不會甦醒,只能踏遍所走地方,卻不會尋覓見自己留下的點點痕跡

為死去的友誼默默祈禱,這是我們發自心靈的祭祀,祭祀已經無法沐浴在耀眼光芒下的友情

祭祀作文 篇6

今天是清明節,我隨著媽媽一起到鄉下祭拜外公。

在我的記憶裡,有一首古詩這樣描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可今天不僅沒下雨,反而是豔陽高照,不過媽媽卻是一臉的惆悵,一路上,除了對我說到了外公墓前要知道跪拜叩頭外,就沒有再多說其他的話。不明事理的我一路上蹦蹦跳跳,一會兒採野花,一會兒追蝴蝶

當我們走到一個小山丘的坡面就見到很多墳墓,走近一座插滿五顏六色清明旗的新墳,“到了,坷坷過來,來給你外公叩頭。”媽媽哽咽著對我說。也許是媽媽痛苦的神情感染了我,我低著頭,悶不吭聲的跟著媽媽一起拿出掃墓祭拜的黃紙、冥鈔,開始焚燒。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好。當我跪在外公的墳前,不知不覺中往事就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為了不讓我失望,喘著粗氣還陪我練習打羽毛球的老人;為了我的好奇心,頂著炎炎烈日陪著我去釣龍蝦的老人;為了坦護我,曾經被媽媽大聲嚷嚷過的老人……親愛的外公啊,您就這樣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了嗎?任憑我們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再相見了?楊柳枯萎了,到了春天就會再返青,鮮豔的桃花謝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它會再開,可親愛的外公我卻再也見不到了。想到這兒我心裡越發難過,淚珠大顆大顆地落下來。媽媽輕輕地拉起我,我們向外公的墳墓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祭拜完後,我們就往回走,也許是我的思緒有所停留,儘管滿坡的小草是那麼的嫩綠,滿地如星星一樣的野花是那麼招人愛,但我卻再也無心去理會它們……

清明節不僅讓我們增添了對祖先們的敬意,更提醒著我們要孝敬長輩,這真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