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1.07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1

清晨,媽媽一大早就叫我起床上,帶我上山掃墓。掃墓是一種紀念以逝世的故人和一種方式。

到了山角下,我看見一片雄偉壯觀的景象。一座高高的幾十丈的山鋒,就像一堵高牆站立著。山路上那陡峭的石板路真是難走,我們走得直喘粗氣。

到了墓碑前,我看到上面寫著太翁的名字,媽媽說那是他爺爺。大人們在燒紙錢,並且告知我們,把紙錢燒了,吹到了天堂上,成了天人的錢和資源。我們把蠟燭點燃,一個個的跪拜,因為我不是信仰佛教的所以只能迴避。

掃完墓,我們大家庭就來年再看太公。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2

我和每年一樣,是去南京的隱龍山公墓給爺爺等掃墓。

我的爺爺是1995年去世的。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所以,我從未見過我的爺爺。我站在爺爺的墓碑前,照片上的爺爺正慈祥地望著我,彷彿在對我說:“阿雲(阿雲也就是我的小名)你要好好學習。”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禱:爺爺在天堂平安快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時節,我們就用這種方式寄託對親人的哀思。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3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去鄉下掃墓,爸爸先把紙錢和香點燃,我們就輪流的拜祭祖先,並許下自己的心願。拜祭完了以後,我們就把墓地的垃圾給打掃乾淨。這時,我想起了一首熟悉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這個節日裡,我們用這種傳統的方法表達對先人的無線懷念……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4

清明戴柳是家鄉的傳統習俗。我剛出門,小夥伴就叫我去找柳條。我們來到一片柳樹林,看到柳絮到處紛飛,好像冬天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小夥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到處嬉戲,開心極了。而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很想念去世的奶奶。

記得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清明節這天,奶奶會把一枝柳條戴在我頭上。我說:“奶奶,我為什麼戴細柳條,其他小孩戴大柳條?”奶奶說:“柳樹也是有生命的,戴細柳條表示一下就行了,不要傷害它。”今天我同樣戴上了細柳條,然後我和爸爸、媽媽到奶奶的墳地去看望奶奶,給奶奶磕頭,並給他送上鮮花。我摸了摸頭上的細柳條,心裡默默唸道:“奶奶,你的小孫子很想你,你也想我嗎?”當我抬頭仰望天空時,太陽公公笑了。

今年的清明節令我傷心,但我懂事了許多。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我的手裡拿著一朵小白花,到了墓地,我輕輕地把小白花插在烈士們的墳上,表達我對他們的敬畏和哀悼。

掃完墓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桃花,杏花,油菜花,都開了,小草鑽出地面,大自然的景色真美麗。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6

清明節是我們家鄉特別重要的一個日字,清明節的天氣總是陰沉沉的,微微的細雨總是十分常見的。不過正如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樣,清明節的細雨中總是有著各色的人群穿梭。他們都是在這一天祭祖掃墓的人。

每年,我都會跟隨著外婆他們,冒著如絲般的細雨,來到太太與太公的墳頭,看著外婆不停叨唸著什麼,我知道,這只是些迷信罷了,但其中也表達了外婆對祖輩們的敬意。接著,外婆他們便將盒裡的飯菜都分到了小碗裡,然後又拿出了買來的紙錢,點上火,對著火光不停拜著,也催著我們拜著。不遠處的山頭,總有煙火在燃放,它們使暗淡失色的天空,瞬間綻放出了絢麗的火花,我知道,這不僅僅只是普通的煙火,其中,還蘊含著晚輩對逝去長輩的思念與問候。天,雖一直飄灑著朦朧的細雨,卻永不熄那綻放的火花!我也一樣,雖不曾見過那些和藹,親切的面容,但還是希望他們能在那個觸控不到的世界裡,開心,快樂地生活著。

叩拜完後,外婆便讓我們趁熱吃了那些多帶來的艾餃。由於早晨沒吃多少,我隨即抓了一隻塞進嘴裡。這艾草是前幾天我跟哥哥和舅媽採來的。艾草不顯眼,與那嫩綠的小草沒太大區別,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艾草的葉片式毛茸茸的,彷彿有層薄薄的雪落在了上面。在我們離開之前,外公還捧來幾堆新土,折來幾條柳枝,將新土覆蓋在陳土上,又將柳枝插入在土壤裡,這才離開。

清明節是緬懷逝者的日子,同樣它也是春日新生的開始!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7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厚風趣的,除了考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習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由於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避免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與一些體育活動,以錘鍊身體。因而,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玩耍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徵的節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悲喜交集、心境鬱悶的日子……

清明節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崇與思念。依照我們家鄉舊的風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按長幼次第停止叩頭行禮祭拜,最初大家分吃掉酒食回家,聽說這樣會失掉祖先的庇佑。如今的風俗是逐步的中西合璧,在舊風俗的根底上,年歲的人都會帶上一兩束鮮花放在已故親人的墳頭,取代燃燒紙錢的習氣,這樣一來既方便,又環保,再者又平安。要不,特別是私墳的山頭,那些護林員們每逢這幾日都是如臨大敵,枕戈待旦。所以如今屢屢到清明時節,鮮花店的生意卻是最紅火的,少則五元,多則上百無的鮮花,都會銷售一空。再有就是如今的人們對這個節日越來越注重,加之放有國假,故每年的4月4日——4月5日這幾天各大通往公墓的路途那個真是門可羅雀,局面相對不可謂不壯觀啊!

在祭掃完已故親人後,另一半的重頭戲就是郊遊踏青,平常也難得有工夫,趁此時機正好和家人,冤家小聚一下,賞春遊園,而比方此時的梅園、黿頭渚正是山花浪漫,景色如畫時,卻是再好不過的去處了。或是放放風箏,或是垂釣小憩,關於如今整日奔走繁忙的人們來說,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了。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驚世絕作道出清明節的淒涼和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和以往的清明節不同,我幼小的心靈多了幾分傷感和思念。去年十一月十五日,我慈愛的祖母去世了,她的離去,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心中的悲傷。我是祖母一手帶大的,她在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白天,為了讓我吃飽、吃好,一天到晚要煮五、六回食物餵我,晚上,我餓了,祖母又爬起來煮東西給我吃,還經常給我調“營養餐”,讓我茁壯成長。祖母還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認識了好與壞,認識了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該做,記得有一次出去玩,我和小朋友爭執起來,祖母問明原因,狠狠的批評了我,她對我說:“小朋友在一起玩,要好好相處,要學會善待別人,如果是你的錯,你必須去跟小朋友承認錯誤。從那以後,我記住祖母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的相處。

今年的清明節,我和外婆、爸爸、媽媽一起去跑馬山看祖母,站在祖母墓前,我更難過:親愛的祖母,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容,我再也聽不到您對我的諄諄教誨,祖母,您安息吧!我會好好學習,快快長大。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9

家鄉清明節的主旋律就是掛青。掛青的內容有打紙錢,做掛青餈粑,上墳山祭祀,吃掛青酒。

打紙錢

紙錢是掛青的主要祭祀品,在墳頭紙錢燒得越多,老祖先們就越有錢用,也表示子孫們越孝敬。所以有的人家在準備掛清的前幾天就開始打紙錢了。打紙錢也很有講究的:紙一定要是土紙,摺疊後再用錢銼打空,每一張的錢挫印只能是單數,打紙錢一定要男丁動手,因此我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紙錢,這一件事做好了,其他事才好按順序做起來。

做餈粑

清明節做的餈粑主要用作掛青,所以也叫做掛青餈粑。做餈粑就是女人的活兒了。做餈粑的主要用料是糯米和結米,如果要做成黑餈粑,還得加上野菜水牛花。所有原料都要磨成粉狀,用水攪拌均勻後,揉成團,再包上白沙糖或肉團,在火上蒸上一個小時就可以食用了,但剛出鍋的餈粑不能吃的,要祭祀完以後才能食用,否則是對祖宗的不敬。

上墳山祭祀

家鄉的掛青有著嚴格的風俗禮儀的,選取時間有規定,則二月清明掛後,三月清明掛前。掛青的人員通常是家庭的男丁,嫁出的女兒不允許去掛青的現場的。來到祖先的墓地後,先擺供品如燎熟的豬肉,農家米酒,農家茶,新鮮糖果,再裝好紅燭,點好香火,接著大哥跪於墳前,手執錢紙,邊向祖先告慰邊焚燒錢紙,殷請祖先對後人加以庇佑,告慰完成後,便是安排鳴炮,頓時炮聲響徹雲霄,驚動山谷。最後,眾人修整祖墳、清除雜草、樹枝、掘取較好的草皮覆蓋於祖墳之上,完成後大家便一起品嚐祭品,由年長者講些先人事蹟,激勵一番後人,就一同下山。

吃掛青酒

男丁們掛青回來後,女眷們早就把各種佳餚準備好了。有雞肉、鴨肉、鵝肉、都有是家養的土雞、土鴨,還有自己捉的泥鰍,時令小菜,這時誰有炒菜的好手藝都可以露一手,我也不推遲,下廚炒了鴨肉和鵝肉,這時整個堂屋飄蕩著菜香味,逗得大家垂涎欲滴。這時,二哥也不示弱,爭著要炒泥鰍,我也樂呵呵地退出的廚房,因為嗆人廚房實在讓人受不了,再呆下去滿桌的好飯菜就無法吃下去了。

觥籌交錯中還是二哥炒的泥鰍最受歡迎了,沒有誰提到我炒的雞和鴨,我有一點失落,但我想今後會練好功夫,把菜炒得更好。飯後一家人一起談家常,說心事,其樂融融。

家鄉的清明令人難忘。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五年級作文10

家鄉的清明節,每年都有雨的光臨,好像少了那些雨,會少了一些氣氛。家鄉的清明節,人很多,因為故去的人也很多,大家都等待著,等待著故人在另一個世界的訊息。

在家鄉的清明節,許多人都是會收到故人寄來的夢的。這不是我故意說得神乎其神的事情,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我的爺爺去世了之後,因為墓地被水淹了,在那一年的清明節,我的大伯就收到了爺爺寄來的夢,夢裡一直衝大伯說冷,大伯第二天一醒來便跑去爺爺的墓地,發現真的該給爺爺另尋新的墓地了。

還有一次則更加讓人無可尋覓了。四月清明節未到時,我的媽媽夢見了我已經去世了許多年的外婆,夢裡的外婆好像瘦了,人顯得有些憔悴,家裡也冷冷清清的,顯得有些寂寥。這個夢,媽媽在清明節前,連著夢到了三天,一次比一次真實。媽媽在清明節去外婆墓地時,趕緊給外婆燒了一些紙錢和紙人兒過去,好讓她老人家在那邊有得穿有得吃也有得人照顧。媽媽燒完那些之後,關於外婆的那個夢,媽媽再也沒有夢見過了,想必外婆是已經收到了那些媽媽燒給外婆的東西了吧!

關於這些夢的真實性,我們家鄉的人,從來都不會去質疑,因為我們知道萬物有靈,哪怕是已故的親人,他們現在也活在另外的一個世界,他們是藉由清明節這樣的日子向我們傳達他們在那邊的訊息的,如果我們相信了,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也就能夠安心存在下去了。

我們家的人,每年到了清明節,便都會帶著那些夢的啟示去進行清明節的活動,以便我們能夠準確地把握故人在另一個世界裡的訊息,也讓古人們在另一個世界裡安然生活。

家鄉的清明節還是淅淅瀝瀝地下著雨,好像少了那些雨,會少了一些氣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