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般若義理

來源:才華庫 1.4W

《金剛經》是國人最為熟悉的佛經之一,即使不是佛教徒,即使從未讀誦過本經,也往往聽過這個經名。下面是金剛經的般若義理,歡迎閱讀。

一部《金剛經》,主要談三般若的義理與實踐。什麼是三般若?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般若難解,姑且以金剛為比喻。金剛至極堅固,萬物無能壞,喻實相般若,生佛同稟,歷千古而不變;金剛至極鋒利,能截斷玻璃等堅硬之物,喻觀照般若,能斷一切煩惱;金剛至極光明,喻文字般若,至極明白,能使眾生斷疑生信。

廣義的文字般若,即緣起性空的依正二報等有相之物,狹義的文字般若,即此部《金剛經》文字。此三般若義理,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若能觀照,當體全顯。須菩提在佛通過搭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往還洗足敷座離言般若上,通達實相之理。自雖已解,愍大眾未曉,為大悲心切,代眾生問,如何安住真心?云何降伏妄心?世尊答須菩提之問,唯說如何降伏妄心,略去安心之法而不說,以真妄同源,降伏妄心,自然安住真心故也。佛說:應離相而行佈施,即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上,不著於相(離開形相的執著)而行佈施。

雖說佈施一度,而義含其餘五度,即財施攝本度,無畏施攝持戒、忍辱二度,法施攝精進、禪定、般若三度。彌勒菩薩偈雲:“資生無畏法,檀義攝於六,”是也。世尊又說:應非相見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就是說,若執著於相,就不能見到法身如來。如上說而行,即能降伏妄心。

讀了金剛經,知道了離我執四相的重要,至於如何實踐離我相?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句是整部金剛經的經眼。即全經的靈魂所在。明宗泐大師說:“此經以無住為宗。”就是說,在六塵境上無絲毫住著為宗。據《壇經》說,六祖惠能在此句經文上二次開了悟。

“應無所住”者,即在六塵境上,起般若觀照,當體即顯實相般若。用唯識家的話來說,就是在緣起性空的六塵境,亦即依他起性上,離開偏計執性,即是圓成實性。“而生其心”者,即是在“無所住”的前提下,生起廣行六度萬行之心,無所住,是真空觀,而生其心,是妙假觀,二觀圓融,即是中道實相觀。所謂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通達實相般若是也。

由於眾生無量劫來著相嚴重,會生起種種轉計、疑惑,佛就通過與須菩提問答,為之破疑斷惑,環環扣緊,步步深入,祛迷雲於意地,朗慧日於性天。令行人斷盡疑執、生真實信。獲致“深信清淨,則生實相”之目的。故蕅益大師說:“本經以斷疑生信為力用。”實相本有,如演若達多,迷頭狂走,本頭仍在不失。今從迷返悟,姑且說實相生,實非昔無今生,乃不生言其生耳。此經正被圓教實教菩薩之機,旁攝通別二教權教菩薩之機。故云:“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拓展閱讀:讀金剛經的好處

明朝正德年間有位皮匠叫嚴江,平日喜歡持誦《金剛經》。中年時,常去寺廟擔柴做飯,更加精進修持《金剛經》,聲聲不絕地念阿彌陀佛聖號。到了六十多歲,忽然有一個月不吃飯,每天只喝一點水,沒有飢餓的感覺,身體亦無有痛苦。他向別人說:“現在我的身心沒有一點痛苦,非常快樂。”並清楚地講出圓寂的時間。圓寂那天,勸告別人此經不可思議功德,要經常唸誦。之後沐浴更衣,金剛跏趺坐,安祥圓寂了。遺體進行荼毗時,出現了許多舍利子,舌頭猶如金剛石般燒不壞,成為堅固舍利,用手敲時發出鏘鏘的聲音。

獲得人身

《楗椎經》雲:“為示講法時,擊鼓敲楗椎,聞聲獲解脫,何況去聽聞。”甚至旁生聽聞佛法亦獲得極大利益。如世親論師的弟子安慧,前世作鴿子時經常聽世親論師背誦般若經,死後獲得人身,轉生王族,依止世親論師終成為班智達。《極樂願文》中講:乃至旁生以上人類以下,凡是聰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因往昔聽聞過一句以上的佛法而得來。歷史上記載了極多旁生聽聞佛經,獲得人身的公案。

唐朝貞觀年,幷州石壁寺有位明度法師,平日參禪,喜歡持誦《金剛經》、《妙法蓮華經》。有一對鴿子生活在殿堂的樑柱上,還孵出兩隻小鴿子,法師常用剩飯餵養它們,每天念《金剛經》發願祝禱:“以我誦經的功德力,希望小鴿子脫離痛苦的惡趣,獲得人身。”小鴿子逐漸長大。有一天,它們學起飛時,一同掉在地上死了。明度十分感嘆,一邊念《金剛經》為他們超度,一邊將屍體埋葬。十天後明度夢見兩個小孩對他說:“我們以宿世的罪業轉為鴿子時,每天聽師父誦《金剛經》,依此功德力,現在獲得人身,在南方距離此地十里某家投生,非常感謝。”做了這樣希有之夢。

十個月以後,明度按所說的地址尋找,果然在某家生了一對孿生兄弟,咕咕嚕嚕的哭聲就象鴿子在叫,他喊一聲:“鴿兒”兩個嬰兒應聲回頭。一年以後,鴿子的習氣沒有了,開始學習人語。

降伏湖神

降伏是瑜伽士慈悲之心調化惡劣眾生的殊勝方便法。如今時代,有許多人誤解降伏法的'含義,妄圖以嗔恨心誦持猛咒制伏邪魔,這種南轅北轍的修法顯然不合理,若深明教義,依法如理而行,生起慈悲心,至心念誦《金剛經》即可降伏一切鬼神。

在晉朝時,揚州江畔有一坐亭湖神廟,傳說湖神嗔心很大,非常凶惡,若有眾生接近此地立即葬命,若是空中飛禽飛到此地上空便墜落於地,附近的眾生無不畏懼。當時有一位修持多年密咒的僧人,能降伏種種邪魔。他來到亭湖廟,擺設降伏用的法器食子,準備誦咒誅伏湖神,不料忽然暴死。他的上師得知弟子死亡的訊息,非常忿怒,立即趕到亭湖廟作法,湖神的嗔心入於他的心間,使他的頭裂碎,腦漿四溢,也暴屍於此地。

與兩位密咒師同住一寺的小沙彌,平日專持《金剛經》。聽說師徒二人先後被湖神害死,便決定降伏此非人。師兄弟們都很擔心他會死於非命,勸阻再三,然而沙彌意願已定。他來到亭湖神廟開始誦經,不久見到一個身如山一樣的怪物,眼光如電、青面獠牙、猙獰恐怖,還不時現出種種神變,眾多蝦頭龜面的兵卒,手持利刃口出怪聲,張牙舞爪,聲勢浩蕩地來到小沙彌面前。但是小沙彌卻神色泰然,誦經的聲音越來越大,張牙舞爪的兵卒聽到後無不抱頭鼠竄。此時怪物變得乖乖的,右膝著地,雙手合掌恭恭敬敬聆聽法音。沙彌唸完經,問道:“你是何怪物,長得如此凶相?”湖神回答說:“我是湖神,因前世業力而感召今生惡報。”沙彌疑惑地問:“為何兩位法師都被你殺害,而你在我面前卻如此恭敬呢?”湖神說:“想以嗔恨心降伏我,因而殺害他們。而您誦經威德力超勝我的魔威,所以恭敬聽經,願懺悔惡業早日獲得人身。”說完向沙彌頂禮而去。

第二天清晨小沙彌就回到寺院。大家驚奇地問他是否降伏湖神,他將全部經過告訴他們,大家無不歡喜讚歎《金剛經》的威德力不可思議。此事傳遍了遠近,凡聽到的人都合掌讚歎生起信心,發心唸誦的人越來越多。

往生淨土

本經是諸佛的心髓,三乘聖者的如意源泉。《般若攝頌》雲:“誰求聲聞獨覺果,乃至法王如來果,皆依般若法忍得,離此恆時不可得。”不論修持哪一種法門皆應聞思般若教理,才能遣除相續中的惡見,樹立正見奠定堅固的基礎。上師法王如意寶說:“因為大般若空性的正見是大小乘顯蜜一切佛法的基礎……”由此可知依此經修持極為殊勝,尤為懺罪、往生之最勝法。

唐朝鄜州寶林寺比丘法藏,慈悲濟人,精進修持佛法。於隋開皇十三年,買賣衣缽、佛像等物掙了一批錢,在洛交縣葦城建造了一座寺院,有僧房二十餘間,青磚硫璃瓦修建的巨集偉大雄寶殿,一丈六尺高的觀音像栩栩如生,倍及莊嚴,並且書寫了八百卷的佛經。

唐武德二年,他身患重病,昏迷了一個月,見一身穿紫色衣服的金剛神手持一卷經,對他說:“你一生中建造寺院的功德很大,但買賣衣缽等造下嚴重的罪業,由於善惡摻雜,死後將墮入惡趣。若能發願書寫我手上這部《金剛經》,罪業就能消滅,病也會痊癒。”於是法藏發願抄寫此經,因為病情嚴重,便交代弟子說:“將衣缽賣掉,書寫一百遍《金剛經》,施送一切僧俗讀誦。”說完去世了。來到冥府,閻羅法王在高高的寶座上面嚴肅地問道:“師父,你一生作過哪些功德?”法藏比丘坦然地說:“建造塔寺,書寫一百遍《金剛經》,送給一切僧俗讀誦。”閻羅法王合掌說:“法師所作功德很大。”便命鬼卒拿取功德薄親自查詢,記錄的功德與法藏比丘所說一致。閻羅法王歡喜讚歎地說:“希望法師返陽後精進修持《金剛經》,並勸大眾讀誦。”法藏比丘復活之後,晝夜六時精進,廣泛弘揚此甚深經典,引導善男信女讀誦授持。

法藏比丘九十九歲那年正月十五日,邀請很多淨戒僧人書寫《妙法蓮華經》、《金剛經》。一生中所作的功德圓滿,離開人間之際身體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無所有,更莫問如何,憑空打筋斗。”此時空中彩虹縈繞,花雨紛紜香氣彌滿,阿彌陀佛燦燃而現接引法藏比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