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究竟觀點

來源:才華庫 2.44W

《金剛經》的含義深不可測,每個問題都要有兩方面的對比:名言顯現中是無欺存在,而勝義觀察時卻如夢幻般絲毫無有。下面是《金剛經》的究竟觀點,隨小編來看看吧。

從顯現上看,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是為了讓我們度越一切分別妄心,在這個層面,法也好、心也好,都是有的;但從本體的角度來看,既沒有心也沒有法,既然沒有心,也就不用法了。

然而,本體和顯現又是不分離的,所以《金剛經》說:“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本體上不成立,但顯現上還是有假立的法。菩薩通達了這點後,雖然在行六度,但他不會住相,這樣才真正成就一切如來正等覺之因。

這裡最關鍵的,就是要理解心或法的顯現,與它們的本體是不二的。

比如這個瓶子,從顯現上講,我們看到的是瓶子;但你進一步瞭解它的本體,物理學家說這是粒子,佛教說這是空性,或說與空性無離無合的法性。

既是瓶子又是粒子,怎麼結合起來理解?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既是有又是無,不矛盾嗎?

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覺得矛盾,是因為我們的分別念還沒有和那種瞭解事物本質的智慧相應,一旦相應了——或說開悟,也就不矛盾了。為什麼諸佛菩薩的智慧和我們不同,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相應了一切萬法的自然規律。

相應以後,就瞭解了。你看這個麥克風,不管誰來分析,它的裡裡外外無非是微塵,沒有真實體性;但在顯現上,你又不得不承認它的緣起假合。這就是緣起性空——雖然有顯現,但這個緣起顯現的本體是空;雖然是空的,但可以依緣而起,成立顯現。

釋迦牟尼佛最偉大、最不共的地方,就是他證悟並開示了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很奇妙,所以龍猛菩薩說“奇哉諸佛微妙法”,他這樣讚歎佛陀。

拓展閱讀:金剛經感應

趺坐而逝

瑞雪崖,明朝黃嚴人,幼時受秋江湛公剃度,在新城山留慶院修行,持律嚴謹。他每天以持誦金剛經為常課,並且善於瑜珈,如遇道俗請他禮懺法事,他必定恭敬虔誠,對於他人的供養從不計較厚薄,就算毫無供養,也不在意,下次來邀請他,他仍然高興地前去,絲毫不會現出不悅的樣子。

洪武辛亥五月,正值夏天,他偶得微疾,沐浴更衣後,書偈趺坐而逝。荼毗時火星中迸發出微光,毫無煙氣火焰,並獲得很多舍利子,時年八十三。

活了171歲的楚石和尚

明朝正德年間,南嶽有位高僧,名叫楚石,博通三藏,平日專持金剛經,如果有人向他求法,不論對方賢愚貴賤,他都大聲地說:「努力受持金剛經吧!」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歲始坐化。

跟他同時的有白藤和尚、無極和尚,也是專門勸人持誦金剛經。白藤活到一百三十歲,無極活到一百二十四歲。

佛現大身

王仰泉,清朝杭州人,平日以屠羊為業。有一天生病,看到群羊向他索命,於是就改行,並從此長齋持誦金剛經,滿千遍後,又開始拜法華經。八十一歲的那一年,忽然看到冥吏來追,他抗聲說:「我等待佛來才去。」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到佛現大身,垂手接引,欣然而逝。

肉身不壞

唐吳氏,清朝濟寧人,客居松江,性情本來很暴躁,不能容忍別人。四十三歲那年,開始持長齋,每天在小樓持誦金剛經。

六年以後,四十九歲時,忽然告訴別人說:「我某日要去了,經上說金剛不壞身,我去後可留身三年,才能證明經言不虛。」說罷而逝。

三年後起龕,身體果然沒有腐壞,頂上頭髮長了半寸,提督樑公為之建庵供奉。

(以上見於《金剛經持驗錄》,見《金剛經專集》)

南懷瑾先生親說唸誦金剛經感應例項:

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祕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什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因為在學校裡,也不敢敲木魚,怕被人家說神經病,偷偷的弄一本金剛經,到會客室去念。前怕狼,後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忽然覺得我沒有了,我到那裡去了?不知道啊!以後我就不念了,後來才明瞭其中的道理。此經對我的經驗,有這樣奇妙。在歷史記載中,更有非常多的感應。抗戰八年,出門在外,跟家裡父母分離,生死不可知,那時我只有一個願力,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一定要給我父母念金剛經、心經。這是我的祕密,我心中自己的願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經驗上知道,感應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只能向諸位報告到這裡。至於說,你們要做科學的研究,感應是個什麼道理,我可以跟你講科學的理由一大堆,但是今天是講佛學的課,不是講科學的課,暫時就不討論了。

靜處誦經、增長壽命

——見於:藏傳《金剛經感應錄》(索達吉堪布譯,真如妙心修訂)

昔時,在雅瓦地方一寺廟內,有位僧人對佛法非常精通。他受沙彌戒後,與朋友們結伴去向一精通相術之相士卜問吉凶。相士為他們看相後,一一告之結果,特別對精通佛法的沙彌說:“雖然你非常聰明,但你的壽命卻很短暫,只能活到十八歲。”過了兩三年,相士之預言在沙彌的朋友身上一一應驗了,他不禁憶起相士對自己的預言,非常害怕,於是就對上師說:“聽說寂靜處有許多佛經,請師允許我去彼處。”經師許之。他到寂靜處後,從諸多佛經中取出一本《金剛經》,他便發願: “願我以唸誦此經的功德,能聞到壽命增長之聲。”他依照自己的誓言,晝夜精進唸誦。一天下午,他誦經的地方充滿光芒。這時有兩位羅漢比丘手持經函來到他的面前說:“這就是你所念誦的《金剛經》,你的壽命、福德和誦經之功德,除佛以外他人無法衡量。願你斷除三惡道之門,具足獲得悉地之緣份。”二聖者說畢,頂禮沙彌後,忽然不見了。

二十年過後,沙彌離開寂靜處,又來到相士面前。相士見到他大吃一驚,以為自己的相術不準,萬分恐懼地問:“你究竟造什麼善業,令壽命延長的?”沙彌回答: “我唯有唸誦《金剛經》,除此以外什麼也未做。”於是眾人對《金剛經》的功德生起很大的信心,並廣作宣揚,眾多人都發願唸誦《金剛經》。沙彌活到九十五歲,死後轉生兜率天。

以下全部摘自《金剛經持驗錄》,見《金剛經專集》

不可褻汙佛經

王泮,明朝山陰人,萬曆甲戍年進士。說起王泮登第的經過,值得一些不知敬信佛經的人,引為鑑戒。

一日,王泮的伯父抱著幼兒在門邊玩,不慎遺失了戴在幼兒手臂的銀鐲,王泮的父親湊巧在旁,就被人懷疑為其所竊。王泮的.父親因而憤恨不平,在神前發誓說沒有偷竊,並用腳踩踏金剛經。

事後,大家都不在意,但王泮為儒生,屢次應試,成績雖佳,卻不能及第。

有一天清晨,王泮走到城外,看到兩位白髮老翁在互相談論著:‘大善寺前的秀才王泮,本來是能考中的,只因他的父親褻汙金剛經,所以被削去名籍。’

王泮返家後問他的父親,果有此事,遂在佛前懺悔,手寫金剛經一部,終於中了鄉試。他想再寫一部,尚未寫完,就在孟春正月,被外放任官。到了甲戍年,他又繼續寫完,才進士及第。

天覆寶蓋

隋朝益州新繁縣四十里王季村,有位書生姓荀,擅長書法,但是村中的人都不知道。荀姓書生曾經在村東的空中四面,書寫金剛經,打算要給諸天讀誦。

起初,村中的人並不知道。有一天下起大雷雨來,牧牛的兒童站在書寫金剛經的地方,身上的衣服卻沒有沾溼,方圓大約有一丈多寬的土地仍很乾燥,絲毫沒有被雨淋溼的痕跡。

村中的人對此都感到奇怪,從此每當下雨的時候,小孩子們就聚集在這裡,當然也就不會受到雨淋了。

到了唐朝武德年間,有位異僧告訴村民說:‘這塊地方空中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諸天在上面設有寶蓋掩覆,不可輕犯。’從此村裡的人在那裡圍設欄杆,以阻止人畜踐踏,每逢齋期,大家都前往設供禮拜,常常聽到天樂聲不絕於耳。

足下騰空

明朝楚地有個和尚,名叫法禪,戒行頗高,發願往廬山建庵修行。當他到達九江時,適逢西城外的王西溪,想要誦金剛經,久仰法禪的盛名,於是延請他到家中誦經,約定三年期滿後,供奉三百兩紋銀。

三年期滿後,王西溪並未履約,僅給他一百兩。由於不敷建庵所需,法禪遂把一半的銀兩又佈施出去。

當時,有位分封的藩王,他的船抵達九江,遇到逆風,有個富商僱請僧眾替藩王拉船,始終不能使這些船隻繼續前進,只有法禪所拉的船,行駛得快如風馳一般,而且法禪的腳下還騰空有一尺之多。

藩王深感驚詫,立刻召來詢問,法禪卻茫然不知所對。藩王以為他是妖怪,準備用刑逼供。法禪害怕得不知所措,藩王看他那種害怕的樣子,似乎不像是會妖術的人,遂打消用刑的念頭,僅僅再加盤問而已。

法禪熟思良久,才稟告藩王說:‘貧僧不會什麼妖術,惟有在王西溪的家中,誦金剛經達三年之久。’並將經過據實稟報。

藩王聽完法禪所說,稱歎道:‘久聞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沒想到竟然如此靈應,真是意想不到!’再三稱讚他誦經的功德,並賜銀三百兩,資助法禪完成建庵的心願。

天啟辛酉年,法禪進入廬山,後來不知所終。

須菩提現身

唐朝大曆年間,衛州別駕周伯玉,每天唸誦金剛經,從未間斷。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梵僧前來,他問梵僧說:‘您是那位尊者?’那位梵僧說:‘我是般若會上的須菩提,你持誦金剛經數年,可惜不能斷肉,若是虔心求佛道,一定要長齋斷肉。’伯玉從此持長齋誦經,臨終自知時至,到了九十歲坐化。

到過龍宮的任自信

任自信,唐朝嘉州人,時常持誦金剛經。貞元十五年,他因事前往湖南,船經洞庭湖,突然有一個雲狀的異物浮到船上,頃刻消散,沒想到自信卻不見了。

自信隨著波浪到達龍宮進謁龍王,龍王請他升殿唸誦金剛徑,並贈他珠寶,然後有兩位和尚送他離開龍宮。

臨行時,一位和尚拿著一封信,託他帶給衡嶽觀音臺的紹真法師,然後自信去南嶽觀音臺,果然見到了紹真法師,法師告訴他說:‘那位託你帶信的和尚已經圓寂五六年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