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三字經》提綱綜合實踐課

來源:才華庫 1.52W

綜合實踐教案,《三字經》既有道德典範人物榜樣的力量,又能吸取許多人文歷史知識精華,體會中華文學的博大精深,加深學生對中華美德、民俗文化的認識,同時又感受到時代精神。用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神,對校園、家庭、社會產生潛移默化、清潔社會人心、薰陶學生品質的作用。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學會感恩等,懂得做人的道理,強化責任感、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課程《三字經》提綱綜合實踐課

一、課程的性質與地位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兒童啟蒙讀物。它用一千多字涵蓋了自然界、社會及中國古代人文與歷史的基本知識,通過“讀千年美文”,引導學生“做少年君子”,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精神。它又是我們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適應低年級學生心智成長和發展的特點,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拓寬了教學面,生動有效地加強了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和訓練。因此,開設了《三字經》課程,就是意在發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強化民族道德意識。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國學、用國學的意識,以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

二、課程基本理念

新課程標準倡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我將《三字經》作為本年級校本課程。通過本課程學習,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經典文化薰陶,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孩子從小與經典為伍,與聖賢對話,啟智求真,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課程綱要的設計思路

《三字經》校本課程綱要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前言,概述《三字經》課程設定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地位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為課程目標,敘述課外閱讀的總目標和分目標;第三部分為實施建議,敘述了《三字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說明,教學建議與評價建議,其中第三部分是核心,它是總目標和分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體現的是學生在《三字經》誦讀活動中,確定內容,明確方法,瞭解評價方式。使學生在《三字經》誦讀活動中,豐富知識,獲得人生啟迪。

第二部分課程的目標:

一、總目標

1、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瞭解國古代的優秀詩文。

2、在讀古文、背古詩的過程中,巨集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情感。

3、豐富學生的文學儲備,加強其文學功底,促進學生成為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新世紀人才。

4、通過讀古文、背古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幫助學生修身養性,淨化心靈,陶冶情操。

5、開發兒童的記憶潛能,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想象及表達能力,為兒童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具體目標

1、能朗讀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詩句,形成誦讀的興趣和習慣;

2、擴大生字量,以此為識字啟蒙教材,積累更多的生字、詞彙;

3、接受中華傳統美德的薰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根據《三字經》校本課程的學習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教學方法,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記憶”是古人學習最常用的學習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古人讀經書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義”、“略通大義”。在教學方法上,以口授和誦讀為主。國小生正處於人生記憶的黃金年齡,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誦讀記憶《三字經》的精華內容,他們將會終生受益。因此,加強誦讀恰好發揮了學生記憶強的優勢。引領他們把無意識記憶轉變為有意識文化儲備,使他們從小腹有詩書,在本國傳統文化滋養中成長。

2、“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三字經》校本課程所選內容,皆中國古典優秀文化,其內涵豐富,它蘊含著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巨集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學時可把故事引入課堂,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了教學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故事化”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3、“生活化”是指《三字經》校本課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可設計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節,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絡起來。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使《三字經》生活化,讓學生把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一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我欲仁,斯仁至矣”。

四、評價建議

1、評價主體多維化:首先是改變目前佔主流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三字經》的學習還常常在課餘進行,還可請家長共同參與,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互動的活動。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閱讀;不僅評價學生對《三字經》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會背多少《三字經》,更應注重學生髮展的過程。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古詩文素養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該注重平時的、過程的評價。

4、評價形式多樣化,學生成果展示多樣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