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我見作文

來源:才華庫 1.75W

創新之我見作文1

現在的學校寫作文要同學們創新,是的,懂得創新是一件好事,現在的社會的的確確需要創新,因為這樣,社會才能有進步嘛!

創新之我見作文

可是,有的學校嘴上說要創新,但給同學們出的作文題目卻是老得不能再老了。比如說,給七年級的學生出個題目叫《我最好的朋友》,要求是要創新,語言生動,高中作文,字數在600字左右,等等。這麼老套的題目怎樣創新呢,不按要求做就得不到高分,叫我們中學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呀,咳!

我覺得,要我們的作文寫得有新穎,學校出提就應該出題出得新穎一些才可以嘛,太老套的題目叫人創新不起來呀,現在的中學生作文書上好象沒有寫這麼老套的題目了。創新,創新,作文要創新,首先題目要創新呀,試問題目太老,有幾個人能做到創新?

創新之我見作文2

【摘要】作文教學中,常會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無病呻吟,那麼,如何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本文中,筆者提出開放式作文訓練的一些獨到見解,以及多樣訓練、提倡創新、展示作品,形成競爭、留心生活、積累素材等方法。並且提出了開放式作文的批改、講評應當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開放作文 作文創新

作文教學中,常會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無病呻吟,誇大其辭,內容失真荒誕,生活積累少,思想深度不夠,閱讀面偏窄,缺乏技巧等問題。導致一提到作文,往往學生怕寫,老師怕改。針對這種現狀,根據國中學生的心理規律,我進行開放式作文教學嘗試,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

1.開放式的作文訓練

(1)多樣訓練,提倡創新

心理學認為: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有興趣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所以,平時的作文訓練要形式多樣,使學生如同遊戲,興趣盎然。作文題目不必固定,可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佈置作文題。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分析討論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時,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課堂辯論賽"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婦",讓學生多角度思考,組織學生進行正反方辯論賽,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思維思考問題,從而訓練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這樣的訓練既能讓學生深入瞭解課文,拓展思維,又能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再如,臨近會考,離別在即,很多學生偷偷利用上課時間寫紀念冊留言。顯然,嚴厲禁止不可行,於是,作文課上我請同學們推出幾本文采頗佳的留言冊,請留言的同學談談留言的初衷和感想,引導學生回顧了國中三年自己難忘的人和事,課後寫成文章。因為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學生有話可說,課上發言積極踴躍,課後習作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實可感。

(2)展示作品,形成競爭

習作發表,最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學生體驗到了成就感,愉悅感,會更加熱愛寫作,樂於寫作,這符合"從動機走向目的"的心理學教育規律。為此,我特別在黑板報設定了"佳作欣賞",展示週記或作文訓練中的優秀作品,每週更新一次。同時,鼓勵學生向校刊《白沙》投稿。()看到自己的習作榮登每月一期的《白沙》校刊,學生們引以為豪。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熱情空前高漲,寫作的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

(3)留心生活,積累素材

"留心生活處處有學問".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因此,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留心周圍事物,收集積累語言材料,思考人生,然後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火花,這就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只要胸中有物,源頭有活水,學生就有了寫作的自信,自然不會再將寫作文視為一件苦差事。

2.開放式的作文批改

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傳統的作文模式最大的弊端在於學生處於被批評的被動地位,不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意識。如能引導和指導學生參與作文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立意能力和鑑賞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組織學生批改作文,教師要切實加以引導,不能放任自流,教師首先要做好做足示範,切切實實地指導學生掌握作文批改的要求:一看思想內容。如中心是否明確,所選材料是否能為中心服務,詳略是否得當,觀點是否正確鮮明等。二看錶達形式。如遣詞造句,標點符號是否恰當,語言是否簡潔流暢生動等。有了明確的標準,評分就不會隨意了。

為調動學生批改作文的興趣和熱情,教師組織學生批改的方法宜多樣化:①作文水平較好的學生獨立自改,教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學生自改,力求悟出為文之道,有所提高;最後綜合學生自評和教師評語。②分組互改,按照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水平高的搭配水平低的,四人一組,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③組織學生集體改,即抽樣批改,挑選一兩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好差兼有)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批改。學生在批改過程中,教師可在各組間巡迴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批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推選範文和擬寫評語,另一方面,可隨時發現並解決學生批改中出現的問題。

3.開放式的作文講評

開放式的作文講評的目標是及時仔細審閱整理,總結經驗得失。作文訓練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容易忽視的一環,就是對學生作文進行評講。作文講評是作文批改的延續和發展。作文講評就是要讓學生及時明瞭自己作文和全班作文的情況,確實知道"不該怎樣寫",從而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它既是本次作文的終結,又是下次作文的開啟,它能增強學生寫作信心,鞏固寫作興趣,激發寫作積極性,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大有幫助。

講評中我力求典型講評和學生講評相結合。典型講評用以指導全班,以優秀帶動一般,對典型作文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引導學生明優劣,明得失。學生講評則可以讓學生自我教育,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優秀習作的作者現身說法,彙報自己的寫作經過和心得體會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評價得失,最後師生共同小結。對於佳作交流的學生,每次要輪換,以此激發更多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寫作中敷衍了事和抄襲現象少了,校刊《白沙》上習作發表數量顯著提高。我堅信,只要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寫作興趣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啟用,創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創新人格一定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創新之我見作文3

一、摒棄1專統1乍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兌:“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慾望激發起來。”作文課也不例外。我們要主動給學生營造和諧而輕鬆的寫作氛圍,展開廣闊而自由的寫作空間,撥動寫作動機的心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隔週的作文課上,我主要訓練學生從生活小事中感悟人生道理的寫作方法,變AB劇為連續劇,學生們思想的閘門被再次開啟,學生們的習作生動而真實,細緻而感人,這讓我真正意識到:只有尊重學生作為寫作主體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為他們提供充分展示自我並完善自我的機遇,把自我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都盡興地釋放出來,才能改變被動寫作的局面,創作出最真實最生動的作品。

二、打破常規日記寫法,點燃學生寫作激情

堅持寫日記不但可以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可以逐步提高寫作水平。但常規日記讓學生有心理負擔,久而久之會產生一種應付心理,或抄寫一篇,或胡寫一氣,這樣的日記根本達不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我的做法是,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四人共用一個日記本,每天輪流寫日記。周-A同學寫,週二B同學寫週三C同學寫,週四D同學寫。這樣每週每人只寫一篇日記,而且因為大家共用一個日記本,所以在書寫和內容上都會格外認真.寫日記時我要求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提倡原創,嚴禁抄襲,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關心身邊人身邊事,善於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在批改日記時,我從書寫和內容兩方面進行評價,並評選出質量最好和進步最大的日記加以表揚,或推薦給大家欣賞。每學期還要評選出最有文采的小組、最有生活氣息的小組、最有創意的小組、進步最大的小組等。這樣學生們寫日記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認真觀察,反覆斟酌,精心構思,把每週一次的日記看作是展示F{己才情的機會,努力寫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三、加強課堂練筆訓練,夯實學生寫作基礎

在備課時,我會根據每節課的重難點給學生設計靈活多樣的課堂練筆,有時寫一段景物描寫,有時寫一篇寓言,有時寫一段心理活動,有時寫一封信……課堂練筆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寫完後可以隨機抽學生朗讀,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也可以老師收回進行批改。這種方式簡單易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每學期我還帶領學生從本冊課本中評選出卜大“感動心靈”的人物(事物),並組織學生為這些人物(事物)編寫頒獎詞。如本學期我們評選出了魯迅、醜小鴨、花木蘭、鄧稼先、貝多芬、斯科特、魯濱遜、劉連滿、斑羚、馬等十個人、物,同學們寫的頒獎詞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情真意切,富有文采,一點也不亞於“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

通過寫作文AB劇、小組日記和課堂練筆,學生對寫作文不再是無從下手無話可說,而是充滿一種熱情,他們願意“用我手寫我心,用我心口1.真情”,希望我們的學生都能愛上寫作,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創新之我見作文4

" 定勢,心理學上解釋為由一定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決定同類後繼心理活動的趨勢。而這種定勢現象在中學生作文中已普遍出現,且已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那麼,定勢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一是思想定勢:就是指在作文中,學生把先前已儲備好的思想內容作為作文的思想基礎和核心。看到一處美景立即想到讚美祖國、熱愛祖國的主題;寫一件難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體驗。更有人為中學生歸納了幾大系列的內容,比如勤奮好學的、無私奉獻的、友誼長存的等,學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作文題目,內容儘管套,反正不出格。反過來,要是主題中心已定的作文,選擇材料時又進入了另一個定勢,寫友誼吧,好友定已不在身邊;寫母愛吧,必定寫我生病母親細心照顧或下雨天為我送傘等內容。結果翻來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二是思維定勢:其表現主要是思維的循規蹈矩,總把自己的思維定格在一個圈子裡,不去衝破;總讓思維在一處挪動,而不去四方發散。說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聯想力。我曾見到過這樣一則材料:一個教師問學生,冰雪融化了,變成了什麼。學生們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個學生說是春天,但結果卻被老師給否定了,而事實只有這位學生跳出了思維定勢,運用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由此可見,許多學生總是在作文時不假思索,只有簡單機械的用已重複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應有的聯想和想象。

三是思路定勢。這屬於作文形式的問題。寫記敘文吧,先寫事,結尾寫感受,寫啟發;寫議論文吧,正反對比,事實理論一套,近似八股。所謂的波瀾起伏也都是通過反覆訓練已形成的定勢。而那些“××老師教作文”“ ××寫作技法大全”之類的讀物大都是培養定勢的有效材料。

思想、思維、思路出現了定勢,結果是什麼樣的,它們有著什麼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響應該是作文缺乏新意。文貴出新,文章的立意,選材和構思,如果沒有新意,那麼這篇文章就味同嚼蠟。比如寫文章立意,寫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鋒精神;寫一件禮物,就寫過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禮物,然後點明其意義有多深。這樣的作文還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貴在內容,內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創見和創造性。而如果進入定勢領域,就勢必會成為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比如寫《雨夜一人在家》,學生就寫一個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緊張等。這種文章寫一百遍與寫一篇沒有多大區別,可見,多寫也並不一定就好。

文章進入定勢,不僅使學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關鍵是影響了他們思想和思維的健康發育。沒有了活躍的思想和思維,也就是說,沒有了創造性的思想和思維,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將會產生不利影響。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堪當大任,而作文創新,就必須解決定勢問題。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 注重情感,融入激情。

學生作文定勢的外在主要表現就是情感的蒼白。文章沒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隨著激情而產生的靈感火花、創造之光。郭沫若就這樣回憶自己寫詩的靈感:“在晚上行將就寢的時候,詩的後半部分的意趣襲來了,伏在枕頭上用著鉛筆,只是火速地寫,全身卻有點作寒作冷,連牙關都在打顫,就那樣把奇情的詩寫出來了。”學生作文雖不像文學創作那樣“驚心動魄”,但也要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波瀾和湧動。而我們平時的作文,時間長,寫作環境寬鬆,很難見到佳文。這就說明了學生沒有傾注自己的情感,沒有激情產生,沒有出現作文最佳狀態。因此,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情景,讓激情驅動他們。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拋開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比如要求學生寫一篇以《父親》為題的作文,老師可以先選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錄好音,並配以音樂,讓學生先進入一種親情包圍的氛圍,爾後教師趁機進行激情的引導,使學生沉浸在激情的回憶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豐富真實得多了。

第二、善於聯想,豐富想象。

中學生作文定勢,歸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別是缺乏創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強這方面的指導訓練對跳出作文定勢實是意義重大。去年中央電視臺舉行了節目主持人大賽,其中有一個很有創意的內容,就是給選手任意三個詞,準備30秒鐘,想象一個特定情景,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以考評參賽者的藝術素養。賽題沒有標準,全憑參賽者大膽想象,自由發揮。比賽中,參賽者所編的故事精彩紛呈,充盈著語言的魅力,張揚著藝術的靈氣。

我認為這種形式用到我們對學生進行想象力培養上來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且這種形式從基礎的聯詞做起,再加上是編故事,學生的興趣就會極大的調動起來。我曾經在作文課上進行過這方面的嘗試,結果令人欣喜不已。當時我就先從這次大賽說起,然後引到作文課上,要求學生用“小貓、絲瓜、過年”三個詞展開聯想,編成一個生動的故事。沒想到學生一下子來了創作熱情,想象出了很有創意的內容。其中有一位學生就想象出一個下雪的臨近過年的時節,小貓在雪後出來玩耍,那串串腳印,就像一根根長長的絲瓜。也有學生把這個故事放在太空,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絲瓜和小貓的一段相聚時光,嚮往過年可以再相會。這當中學生馳騁的想象已初露端 倪,這樣堅持下去,於我們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無好處。

當然,我們可以在以後的訓練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詞語由二三個增加到四五個,準備的時間也隨之減少,要求故事情節生動,不能重複以前所編的故事。我想要求雖然提高了,可學生已對這種方法產生了興趣,還是樂於去完成的。因為這種形式,切合了學生創意作文的實踐活動中的“求趣、求新、求創、求成”的心理,滿足了學生自由想象,吐露心聲的需求;激發了學生由說到寫的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作文的創新品質。這豈不是很值得一試的好方法?

第三、張揚個性,表現真我。

生活是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學生若能寫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個性。確實,作文字來就應該是心靈世界的展現,而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個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靈的笑語和眼淚”。因而要讓學生真誠地敞開心扉,並且是無拘無束地抒寫自己的真實而獨特的感受,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感受。就像窮困迂腐的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滿腦子封建等級觀念的閏土的“老爺”。我們的學生雖不像作家那樣有自己的獨特的創作風格,但也還是有各自的個性和感受的,在語言運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擅長,質樸的,華美的,平和的,含蓄的……我曾經讓學生寫過關於“花”這個話題的作文,有的學生就寫出了“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有的學生寫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秋天經歷了風霜的花,也有學生寫了“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冬天獨立傲骨的花的精神。

可見,學生作文個性的養成,會幫助他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多角度有個性地表現生活。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體現個性,也只有這們,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