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課堂實錄範文

來源:才華庫 1.57W

一、確定自學目標,引導學生先學初探

《泊船瓜洲》課堂實錄範文

師:(板書課題、作者及朝代)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古詩《泊船瓜洲》,大家一起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這首詩同學們之前已經按照老師的自學提綱進行了認真的自學。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自學提綱。

(大螢幕出示自學提綱)

師:自學提綱有三個要求:一是熟讀詩歌,特別注意詩歌中多音字的讀音;二是理解詩句,要運用看註釋、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詩句,做到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三是先提出一至二個問題,然後嘗試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已經解決了,你可以把答案告訴大家;如果還不明白,在小組學習的時候你可以問問其他同學。

(點評:自學要求明確,不僅有目標要求,而且有方法指導,能有效激勵、指引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先學先探”的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群學群探

師:下面我們帶著學習的收穫進行小組交流,請組長主持。

(大螢幕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步驟。主要從朗讀、理解、討論疑問、合作展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引導。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按照學習步驟認真開展合作學習。各組學習的形式不盡相同,但每一個同學都在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比較充分,達到8分鐘。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同時,教師在各組間巡視,傾聽,指導。)

(點評:在先學先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一是給了每個學生先學先探的所得在組內得到展示的機會,二是可以使個體先學先探所得在組內實現共享,實現組內個體間的所得互補,三是通過展示與互補,相互激勵,彼此觸發,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過程實際是進一步學習詩歌的過程,也是獲得愉快學習體驗的過程。妙!)

師:剛才各小組在認真地學習、交流。下面我請幾個小組上來做展示,看哪個組的同學最自信。

學生活動

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學習小組都給自己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如“活力組”、“書香組”、“陽光組”等等。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每一個同學都自信地把手舉得高高的。

(點評:先學先探了,小組合作學習時先學先探沒有弄懂的不少問題也在組內相互交流中又得到解決,學生自然會“都自信地把手舉得高高的”。)

師:請“活力組”的同學上臺展示。

學生活動:

“活力組”的全體同學非常開心地上臺並“一”字排開,由主持人主持展示過程。先讓小組成員展示朗讀,讀得正確、流利;接著有兩個同學領讀“間”、“重”等多音字的讀音,講解不同讀音所表示的不同意思,這些多音字在本詩中的讀音和意思;再展示了對這首詩的理解,由四個小組成員一句一句講解詩句的意思。最後提出的問題是:在“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為什麼要用“綠”?並公佈了本小組同學討論的答案:這裡用“綠”是說春風吹過以後,草變綠了,長江兩岸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師:請對“活力組”的展示做點評。

學生活動:

學生表揚活力組朗讀很有感情,理解詩句也很準確,自己提出的問題能自己解決。指出的不足是:沒有解釋題目,也應該適當介紹一下作者。還建議他們,要根據彙報的順序來確定小組成員站立的位置。

(點評:小組展示,每個個體展示的是小組集體的學習所得,避免了個體發言的緊張。從心理學角度講,這種代表集體的個體往往會表現得更好,因為每個個體在集體裡有了角色感,有角色感就會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自然會轉化為“我要為集體爭光”的行動。)

師:剛才這個小組展示了朗讀、理解,也展示了他們提出的問題,水平很高。同學們的點評也很準確。現在再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展示,要學習第一小組的優點,同時還要注意儘量跟他們不一樣,要有創新。

(其餘小組再次把手舉得高高的)

師:請“書香組”為大家展示。

學生活動:

書香組首先把朗讀和理解詩句結合起來進行展示;然後出題考大家:

學生問:本詩的作者王安石是什麼人?

學生答: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做過丞相,寫過很多詩歌、散文。

學生問:作者王安石是在什麼時候寫這首詩的?

學生答:我從“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句知道,王安石是春天的時候寫這首詩的。

學生答:我從“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知道,王安石是在春天的晚上吟誦這首詩的。

學生問:詩中寫了“京口”、“瓜洲”、“鐘山”三個地名,哪裡才是作者的家鄉?

學生答:詩的題目是《泊船瓜洲》,所以瓜洲是作者停船的地方,不是他的家鄉。第一句說“京口瓜洲一水間”,我認為“京口”就一定是作者的家鄉。

學生答: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一條長江,所以京口不是作者的家鄉。作者的家鄉應該是在“鐘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