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一定在別處的美文摘抄

來源:才華庫 1.93W

我公司裡有位實習生試用期結束,對我說想要換一家公司。我第一反應是留住他,因為他在幾位同期的實習生當中,能力算是不錯的。我問他是因為薪水的問題,還是在這裡工作得不順心?他坦白說都不是,只是覺得自己每天做最基礎的工作,一成不變的日程令他覺得浪費時間。他說,沒準兒換家公司會見識到更多的東西。

生活不一定在別處的美文摘抄

我說,即使換一家公司,以你初入職場的能力,也一樣是做同樣的事情,何必操之過急呢。他搖搖頭說,正是因為我剛剛畢業,所以才急需多經歷新鮮的環境,這樣才能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才稱得上完整的人生。

我不禁沉思,在大部分人眼中,視界狹窄就代表著見識淺、能力低,淪為弱勢群體的想法根深蒂固,而經歷不同環境所帶來的閱歷上的“充電”,是正常且理所應當的。然而,人們似乎都刻意在著重“經歷”的獲取,而忽略了閱歷並非只要經歷過就會擁有這件事。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朋友從臺北寄來的明信片,正面是雄偉的101大廈,背面卻只潦草寫著:不多說了,在趕飛機。回來的時候我去機場接她,問到臺北的感受如何,她帶著一臉倦容說,人太多,行程又緊張,很多景點都只是走馬觀花。實在難以描述她語氣中的失落,有不甘,有無奈,更多的是累。在此之前,她何嘗不是抱著擺脫都市生活躲到遠方旅行、換個角度看世界的想法,然而這種急匆匆的經歷,除了滿心的疲累,又有什麼收穫可談。

另一位朋友大學的專業是西班牙語,畢業後去某個國家援建鐵路,在那兒工作了兩年,決定回國。我問他原因,他說那裡的環境過於艱苦,經常睡到一半,發現被窩裡有一隻巴掌大的毛茸茸蜘蛛,出門走一圈,兩米長的鱷魚滿街跑,不僅如此,他還遭遇過不下兩次持槍入室搶劫。

回來後,他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可他始終無法適應。在外國時,他的工作比較自由,一到假期就買張機票滿世界跑,可現在就連附近的旅遊城市他也只能望洋興嘆。在國外每天幻想八大菜系,但來到廣州,依然每天只在一家茶餐廳用餐,不是他吃不起,而是完全沒有了想要吃的慾望。就這樣,他在國內工作不到3個月,就決定重新去國外工作。

他的這種情況被我笑稱為“別處症候群”,在同一個環境待得越久,越會產生牴觸的情緒和對別處生活的嚮往。這種嚮往,只是你對現實的失望和逃避,即使去到別處,也未必能獲得理想中的生活。

在上海嚮往北京的烤鴨,在北京惦記廣州的早茶,在廣州垂涎重慶的火鍋,在重慶夢到西安的肉夾饃,我們在一次次嚮往和踟躕中,浪費掉的絕不只是光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