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學期教學隨筆

來源:才華庫 2.79W

作為一名六年級的老師,我們應該怎麼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日常書寫隨筆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哦。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六年級下學期教學隨筆,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六年級下學期教學隨筆

六年級下學期教學隨筆【1】

課堂教學改進實施兩年了,在這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身邊的各項資源,積極參與新區各級教研活動,學習新課程理念,挖掘自身潛力,當開始寫課堂改進小結時,回顧本學期的幾篇案例反思時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諸多環節中通過總結反思在踏踏實實的進步。

課堂教學要質量,備課環節是相當重要的,下面我就教師如何備課談談自己本學期課堂改進活動的一點感想。

首先,備教材生成的價值。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

備教學過程的構建。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主張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 教學過程的構建要遵循教材的特點,如我任教自然學科,應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親近自然、觸控自然中學習常識知識。這不僅可以鞏固他們的認識,而且能夠轉變傳統教學“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從理論上講教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強調的是結果,自主式強調的是過程。現代教學主張由結果走向過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討論、自主選擇、自主創造、自主領悟、自主體驗的過程,激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創新精神,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能理解成教學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體考慮又要分開考慮,既可以貫穿全篇也可以體現在某個環節上,該用則用,不適合用則不用。例如合作學習,不是什麼事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合作應有針對性,一般是對某些問題自我難以解決的,需要角色表演的,需要操作的,發散思維需要反思的。又如自主學習,是在老師主導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師要啟發情境、創造條件、指明方向,有針對性的對某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自主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做到“實”與“活”的結合,“訓”與“練”的結合,“講”與“讀”的結合,“動”與“靜”的結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靈丹妙藥,不是“聖經”。例如,對學習經驗少,還沒有形成過多的學習方法的低年級學生則少用,有選擇的.用,對學習經驗相對增多、思維能力強的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多用。我覺得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接受式和自主式有機的結合,現在教學中出現的傾向是老師一講就一棒子打死,這是不尊重客觀事實的。

備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備問題的設計、備情境的創設、備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自覺的生成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方式,因為在備課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能預測到,但不能瞭解到學生活動實質和展現的方式,這還要靠在實際教學中臨場的監測和調控,及時調整策略。

備師生問題的生成。沒有問題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教師的問要問的得法,問到關鍵,問的有價值。教師要少問,儘量把問題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問,可以問的新奇、獨特。現在教學最難的是備學生的問題,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是不確定的。有人認為學生的問題不可確定還備它幹什麼?我不那麼認為。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教師也要有預測,預測憑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憑自己的教學經驗、憑對學生的瞭解。這就是說做充實的準備,有積蓄才能沉著應對。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準備的問題是一回事,學生提出問題是另一回事。教師除了必要的幾個問題之外,不要把自己準備的其他問題強加給學生。問題是由學生自己生成,學生的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解決,出乎意料的問題師生都解決不了,可放在課後。(前面所說備學生的問題,就是為了減少意外的發生。)

總之,備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唯有學習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可行的教學策略,才能靈活貫通,更好的實施教學。

六年級下學期教學隨筆【2】

目標是方向,目標是歸宿,一堂好的課應該從準確的教學目標開始。翻開各類教參,我們會發現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是從“認識生字新詞”開始,到“感情朗讀課文”,最後是對文字核心價值的體悟,似乎已成為普通老師的一個固定的教學目標設定模式。而翻閱名師、大家的教學設計,則全然不同。在教學《盤古開天闢》一課蒐集資料時,讀到了杭州張祖慶老師的一份設計,他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課文中“血液、滋潤、濁”等生字詞語,部分詞語能結合語境,在複述中初步運用。

2.通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激發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

3.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抓要點、用自己的話複述神話故事。

4.讀懂“總起——分述”的段落,並能仿照課文第四段的句式練習說話。

這四條教學目標,讓我很受觸動:張老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強調了字詞掌握,突出了重點字詞,還強調了關鍵詞語需結合語境在複述中運用;不僅要求朗讀,而且要求想象、品味語言;不僅要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而且要感受神話故事的體裁魅力併產生興趣;不僅要求複述,而且教給“抓要點”的方法;不僅強調“總-分”結構的感知,而且還追求仿說。他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了紮根貼地,細化到了知識點、教學途徑、教學達成度。是真正從學生出發,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習得語言、運用語言的核心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而不是考試要求、教參內容或自己的閱讀感受。每一篇教學開始前,都能先具體分析學生已有的基礎,分析他們的情感狀態,價值觀、學習興趣和成長需要,分析他們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這種思考不僅是立足在當下、當篇課文,更是能放在整個年段、整個學段中甚至學生的整個語文發展過程中思考,然後從兒童的需要走向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開始起,就能給學生一個童真、自由的呼吸空間,一個開放、自主的成長空間。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裡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裡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組織學生為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教學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廣播站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有趣有味地學。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裡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裡,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六年級下學期教學隨筆【3】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裡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裡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組織學生為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教學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廣播站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有趣有味地學。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裡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裡,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