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見雜文隨筆

來源:才華庫 2.51W

敢於悲傷的人,才會有更多的快樂吧

花見雜文隨筆

就像三月的早櫻,一邊開,一邊落,才有扯得人心痛的美好。美好到一定程度,都是帶著悲傷的,比如說,愛情

除了櫻,世上還有這樣悲傷的花嗎?似乎沒有了

在日本賞櫻花,有一個獨特的詞:花見

不是“賞花”,也不是“見花”

不是我去看南山,而是悠然見南山。此處的“見”,念“現”。自然而然,不經意間,物與我渾然一體。南山問,哦,原來你也在這裡啊。

花見。在日本,每年三至四月間,上野、奈良、伊豆,到處都會有這樣的花見。在公園,在山麓,在河邊,所有櫻花堆雪的地方,都會有人在樹下鋪上毯子,一大群人身著和服,圍坐著,喝酒,舞蹈,歌唱。那酒如春風一般淺淡,那歌如遠山一般憂傷,節奏與舞蹈一樣舒緩。櫻花落,櫻花落,櫻花落。如雪,一片,一片,一片,落在綠茵如毯上,落在河水裡,落在山澗中,落在行舟上,落在仰起的伊人面頰上,落在,華麗的和服上,落在酒杯裡,落在歡樂裡,一片又一片

不是我見花,是花在見我。我若不看花,焉知花見我??

櫻花如雪。櫻花落在日本有個特定的名字,叫“吹雪”。雪是天國的花朵。這樣一個詞,足夠尊貴,足夠那一份安靜到空寂的憂傷需要的氛圍

物哀。物哀是日本的美學。不是哀物,是物在嘆息,也是人在嘆息,是人與物相互觀照後的嘆息,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是對“無常”的理解。理解了無常,才會懂得珍惜。物哀是一種生死觀。

明明是嘆息,明明是哀傷,可為什麼又是明媚的春光?盈盈的笑臉?而那春光、那笑臉又是恬靜的?就像日本的搖籃曲,也是帶著悲憐的.:“在小小的手掌上,有風信子的花朵。長春灌木的花苞落在,胖胖的小臉上面。在溫暖春天裡,微風般輕柔的眼睫毛……”就像日本的電影裡的憂傷,也是寂靜的。一點一點的,淡淡的,靜靜的,就如那一片一片的,吹雪。潔白,緩緩,靜靜

為什麼憂傷也可以這般寧靜從容?因為理解,並悅納

想起《徒然草》,“倘若無常野的露水和鳥部山的雲煙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會老,也不會死,則縱然有大千世界,又哪裡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萬物,原本是變動不居、生死相續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花落是為了花開,春去是為了春來,那麼,何如微笑?何如接受?何如擁抱??

懂得無常,才會消除執念,才會尋求活著的真正意義,才會珍惜每一粒遇到的美好,才能把自己放在萬物之間,與世界相遇

在變化無已的世間,花見我,我見花,每一個相遇,每一個心動,都應該銘感五內。花正開,花正落,懂得悲傷的人,才能懂得微笑,就像敢於一夜綻開又一夜凋落的花,才能將美演繹成世間絕美

花見

風吹雪

一片,一片,一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