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學隨筆

來源:才華庫 6.15K

分數的意義這節課不僅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更是對分數認識上的一次飛躍。下面是分數的意義教學隨筆,歡迎閱讀。

分數的意義教學隨筆

分數的意義教學隨筆1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論上的概括。它不僅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更是對分數認識上的一次飛躍。這節課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教師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能用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對於教學目標的重新認識及由此採取的相應的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折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1、在練習上淡化語言描述,強調概念本質。在練習中沒有反覆的描述,但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數學活動中,已經深刻的領會到了分數的本質意義,並且掌握的更加靈活。

2、由單一為豐富,變枯燥為形象。通過分數與圖形的結合、分數與整數的對應、分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形成了分數的意義表象,溝通了概念之間的聯絡,強化了實際應用在數學概念學習中的作用。練習也變得富有吸引力了。

3、練習突出學生的創造性。以往的練習設計,問題封閉、答案唯一、缺乏靈活性。在這裡注意到了問題的開放性、挑戰性,最後一道題目,需要學生思維的參與,每一道題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讓學生充分體驗思維的力量,享受創造的快樂!教學中,學生不時有精彩呈現。

數學練習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數的意義”這一課中設計的聯絡生活練習,能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掌握過於抽象、枯燥、難懂的困難,使學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練習中,從更高層面上來認識和理解分數。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還培養了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親歷探究發現的過程,已不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思維的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分數的意義教學隨筆2

“把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全長的幾分之幾?每段長多少米。”

五年級的教師都知道這是分數教學的難點,學生在練習此類題目時,往往容易將兩個問題混淆,錯誤率相當的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想主要是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沒有徹底理解,個別學生做題時很大程度上是蒙的。

根據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我將此類練習作為本單元的一個教學難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採用對比的教學方式,結合分數的意義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來引導。當所求問題是每段佔全長的幾分之幾時,則表示將全長(即3米長的鐵絲)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則是全長的(  )/(  )。“每段”表示單位“1”的一份的數,用分數表示是1/7,2段表示單位“1”的兩份的數,用分數2/7表示……;如所求問題帶單位名稱時,就應該把具體數量3米平均分成7段,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列式計算。引導學生先是將28米長鐵絲平均分成7段,怎麼列示?(28÷7=4米)。再把14米、7米、3米……平均分成7段怎麼計算,學生很自然由整數除法過渡到用分數來表式除法的商,分別是:14÷7=2米;7÷7=1米;3÷7=3/7米……這個分數是個具體的數量,這樣學生就比較好理解。又如:一正方體的稜長為48釐米,每條稜是稜長和的幾分之幾?每條稜長多少釐米?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哪一問是利用分數的意義,哪一問利用了分數與除法。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這部分內容,還必須通過相關練習或變式練習來反饋掌握情況,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