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雜文隨筆

來源:才華庫 2.19W

我坐在家裡的書桌前,給你寫信。手機裡放的是藥師寺寬邦所唱的般若心經,因是日語所唱,其實聽不太懂,卻好聽得很。昨日我點開他的live,演唱會中,他光著頭,垂著眼,似乎不用換氣似得這般唱出佛經。我想,這世間所有的事物,都不應該拘泥於舊時的模樣,是誰說佛經只能念不能唱呢,又是誰說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芳華雜文隨筆

其實今早五點多就醒了一次,實在不想這麼早起,又掙扎地捲回被窩,試圖睡個回籠覺。可是我的夢,三番五次地拒絕了我,我感到困惑,感到不安,感到無能為力,於是在六點半的時候,再次醒來。

昨日去了一趟深圳圖書館,事先在豆瓣上標記想讀的書,好幾本都沒有。好不容易確定了四本想讀且在館的書,到了圖書館,卻只找到了一本《流浪蒼穹》,王朔的《看起來很美》,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和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找不著。我按著索書號找,找到了前面和後面的區域,卻怎麼也找不到它們所在的區域,彷彿無緣無故地空了一塊。因此,本來滿懷希望而來的我,最後卻不得不空手而歸,除卻《流浪蒼穹》,我又順手借了一本劉心武的'《班主任》。我在印象筆記這麼寫道,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消失的,沒有人知道。從一開始,有些書便慢慢從書店裡撤了下來,再然後,有些堪稱經典的書從圖書館慢慢蒸騰成水蒸氣,到最後,書就徹底消失了。

下午和朋友相約馮小剛的《芳華》,從十月份我就很是期待,撤檔,刪減,終於等到了十二月份上映,因此便在回國的第二天匆忙去看。看完之後,有些失望,失望的原因大概是期望太高,似乎期望導演和編劇能夠走得再深一些,而不是浮於表面。但是整體來說,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很奇怪的是,按照時間,馮小剛應該算作第五代導演,但是兩年前當我寫論文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有想起過他,原因有二,一是我未曾看過他的電影,二是他好像確實算不上第五代導演。當年的陳凱歌拍《霸王別姬》,張藝謀拍《活著》,田壯壯拍《藍風箏》,而馮小剛拍了什麼呢?他好像等了這麼多年,慢了這麼多拍,才拍了《芳華》。

讀劉心武的《班主任》一書,我總是不由得想起李娟說的時代的印記。不管本人再怎麼試圖否認,時代的印記卻是永遠抹不去的。劉心武的作品自然也滿是時代的印記,遣詞造句,文章立意,而在第五代導演們的電影裡,也滿是時代的印記。對於馮小剛和嚴歌苓來說,他們的時代印記,也都呈現在了自己的小說和電影之中。因此,電影才會顯得分裂,因這時代的印記如此不同,甚至背道而馳。我現在非常想讀嚴歌苓的《芳華》小說,去看看刻在她靈魂裡的時代的印記,與馮小剛的究竟有何不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