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自己過不去人生哲理

來源:才華庫 1.81W

我們大多數人都常常內疚。心理學家洛易·鮑枚斯特的研究發現,一般人每天自責的時間總計約為兩小時,其中39分鐘是中度至嚴重愧疚。他說:“大致說來,愧疚感饒有裨益,具有很強的自省作用,讓人不至於再去做對別人有害或令人失望的事。”不過,如果你曾設法補救,內心的歉疚依然未見減輕,或者對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引咎自責,那你愧疚就是毫無道理,無異於自我摧殘。

紐約市西奈山醫療中心精神壓力研究部主任喬琪亞·威特金以為,愧疚感若無法紓解,可能形成沉重壓力。那麼該怎樣祛除愧疚感呢?方法如下:

設法補償

哈洛維一年前就計劃出遠門去參加朋友的生日慶祝會,到出發前一個月才得悉妹妹也在同一個週末畢業。他說:“我不能不出席畢業典禮,只好取消訪友之行。朋友沒怪我,但是我覺得很不好受。”

他另想辦法補償。“我們甚至另外創造名堂,讓我有個專程拜訪的理由。這樣我可以向對方表示我多麼重視友情。”

能力有限

特麗莎想起母親罹患結腸癌病危那一段日子,至今仍懷疑自己曾否克盡職責。侍疾期間她一直思忖:“也許還有我們不知道的新治療法。”她明瞭自己無法控制母親的病勢,內心的非理性思考卻相反。“我出生以來每一件事母親都幫我安排妥當,輪到她需要我了,我卻救不了她,真是傷心。”

但專家的看法是: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沒有能力操縱一切。刻意求全於事無補;人本來就不是完美的.。

去掉愧疚

許多人常在他人擺佈下產生愧疚感。有些人會因母親一聲故意誇大的嘆息而惶恐不安。心理學教授阿基巴德·哈特指出:首先,弄清楚有哪些“愧疚按鈕”——就是那些你老是怕處理得不好的事情,諸如工作、教導子女、對朋友“夠不夠意思”等,再辨別誰會按這些鈕。你不是小孩子,對方也不是神明,不見得總是你的錯。

最後,制定自己的準則:掌控自己的一生。

愧疚感易因隱藏於心而加重,因此,將愧疚公開也是良策。不妨和別人討論,或引為笑談。譬如,你常常為了忘記蓋好牙膏蓋而慚作不已,但你若能親口把此事說出,便會察覺這種內疚原來很無聊。

滌除心障

如果因往事深感困擾,應仔細看看當前的個人處境。過往的愧疚感之所以重現,大都是因為跟現在的某件事有關連,使你“觸景生情”。有一位30歲的廣告經理每想起童年往事總會懊悔。她說:“我打破了朋友的東西,就把它藏起來,怕朋友的父母會怪我,現在想起來仍然愧疚不安。”如今她有個女友懷了孕,要求她充當無痛分娩的“教練”。她的工作時間表雖然排得滿滿的,還是答應了。她說:“如果拒絕,我怕她會認為我自私。”這件事跟隱藏破損的玩具似乎兩不相干,其實動機相同:心懷愧疚,怕自己的作為會招致他人不滿。專家指出,應只處理眼前的問題,不理會往事。

不必多心

夏蓓洛37歲,任職市場研究員,與丈夫感情很好,兩個孩子都乖巧,工作也合她志趣。她是否稱心愉快?也不盡然。她認為自己身處順境,別人卻事事不如意,因此心懷愧疚。

這種人自以為不該走運,於是躲避成功的機會。要抑制這種自損行為,不妨每做對一件事就替自己記個功,並且弄明白自己的成功不曾導致別人失敗。譬如你去歐洲旅遊歸來,如果有人說了些什麼想使你感到不好意思,你要記住,你去旅遊並沒有妨礙人家出遊的機會。

寬恕自己

貝薇莉從事校對工作,常因自己不能多陪伴兩歲女兒而覺得愧疚。但後來她學會了寬恕自己,知道自己已經盡力而為。“我盡我所能多找機會和女兒一同歡笑,一同跳舞,經常跟她眼神交流,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只要能做到這些,其餘的我可以諒解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