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文章:寫作對於我意味什麼

來源:才華庫 1.12W

聊天中隨意間談到了幾個問題,其中一句話~寫作對於我意味著什麼呢?我唯獨保留了這個問題沒有隨口解釋,因為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或許一兩句或許需要千言萬語,或許需要解釋一輩子,其實我曾經很多次也這樣問自己。

國小四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喜歡寫日記,陰晴雨雪的抬頭格式打頭,規矩準確,內容參差不齊:有三言兩語的簡述、當天的心情、上學路上的鳥語花香、閒暇時的所思所想以及生活人群裡的趣事所聞。其餘空餘時間裡將閱讀書本里的文字手抄一遍,一來練字二來學習文章裡的內容和技巧。習慣還不錯,國小畢業是03年盛夏,整理收拾自己學過的書本作業,日記本足足8本,手抄文章作業本23本。我沒有扔掉或者賣廢紙的習慣,打包好存在倉庫裡。

七年級下半年,日記依然延續,有一天翻看自己國小時日記本,突然發覺很反胃的感覺,字跡難看,內容膚淺流水般,大多都很幼稚,有點不像自己的東西,瞬間好像失去了自信心,哪裡來的勇氣能堅持寫8本日記,趕快扔掉算了,便偷偷的拿去奶奶家,一包伏扔到了廚房,等到了第三天晚自習放學回到奶奶家,爺爺一反往常,坐在炕上,習慣性的叼著菸袋,一言不發,心事重重,帶著那麼點火氣的壓抑,我也不敢冒犯,輕輕的放下書包,溜到廚房找奶奶解謎,廚房門裡一進,奶奶順勢向我擠眉弄眼,手指比劃到鍋臺上的書本,

“趕快拿走”,我忽然反應過來,

“這不是前天我扔到這裡的日記本嗎?”

“哦,哦我懂了”唔了唔嘴,很利索的抱著日記本慌忙而逃。

大概又過三天左右,下午放學,走在奶奶家的拐角處,只見家門口的小坡上一個老頭掙扎的拉著小車,車上裝著一隻木頭櫃子,仔細打量,

“這不是爺爺和他的手推車嘛,”

瞬間的條件反射,匆忙過去從後邊幫忙推車,停到門口,爺爺伸了伸本來就拖著背的腰,長嘆了口氣:

“能抬得動嗎?要不叫你奶奶出來,你們抬輕的的那頭,”(那一年爺爺74歲,奶奶72歲,身體很健康,看上去像60歲左右)

“哦,不用,不用,能抬得動,這是給咱家的嗎?”

“嗯!”了一聲,我發覺爺爺還是一臉的不高興。

我很積極的跑到櫃子那頭擺好姿勢,這時奶奶也出來了,急忙幫我搭手,我們一起抬回家裡,擺到了我在爺爺家裡住著的小屋裡,爺爺坐下來倒了杯水,語重心長地說:

“今後啊,把學過的書本都放到這個櫃子裡邊,你和二雲(我弟弟)上下各自一半,不要亂放,這些都是你學習的基礎過程,應該保留。

“啊?這是給我們買的呀,我還以為你們炒瓜子放調料工具用呢”

奶奶緊接著說道:

“這是你爺爺從你王木匠爺爺那買給你們的”

“哦,”

我瞬間的慚愧,不知道為什麼,有種想哭的感覺,因為爺爺奶奶對我們的好,沒得說。

“還有你,娃娃們不懂,你大老人的,娃娃們辛辛苦苦寫的日記本你就拿來當點火紙用,哎!……”爺爺指著奶奶嚴肅正定的說道。

我剎那間蒙圈了,這爺爺說的.是什麼意思啊。

只見奶奶拿著手裡的毛巾邊搽櫃子上的灰塵,邊不耐其煩的回答道:

“不是給你說了嘛,天黑沒看清,以為沒用嘛!再說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識字,誰知道有用沒用!!”

緊接著奶奶有衝我使了眼色,意思是讓我不要說話。

我這才一下子恍然大悟,我說呢怎麼回事~日記本的事幾天了,只見爺爺不高興,但沒有批評我一句,有點怪怪的,原來是奶奶替我把事扛下來了,我更是感動慚愧的一塌糊塗,眼淚刷的一下從臉龐滑落。

“以後不要在家老拉著一張臉,則看把娃娃怕的!”奶奶生氣的對爺爺說。

此時,我擦了擦眼淚,按耐住心中的情緒,帶點小抽搐,因為他們懂得給予愛和感化,一次次讓我心疼。那種被感化柔軟的疼,於是我便轉換到另一個話題:

“爺爺奶奶,你們不要生氣了,我的期會考試語文試卷發下來了,我拿給你們看”

我歡愉的從書包裡拿出來試卷交給爺爺,爺爺漫不經心地放下手裡的菸袋,隨手拿起桌上的老花鏡,迫不及待地拿起試卷攬閱:

“好,好,好,109.5分,”連聲的好(滿分是120分)

“這個字還能寫錯?”興奮裡又帶了句囧話,看來還是依舊的苛刻。

“你看娃娃考這麼好,還找事了?土都快埋到脖子的人了,說事還不少”奶奶又高興又埋怨。

“什麼也不懂,沒文化說話就是麻煩,趕快做飯去吧”爺爺愛理不理的說。

“昂,你厲害,你有文化,現在還用賣瓜仔?”奶奶丟下話轉身而去。

“哎!你讓我說你什麼個好”爺爺搖了搖頭用手擼了一下充滿皺紋的臉,表情有點不屑。

爺爺喜歡書法寫文章,對試卷的作文也有指點。

雖然他們老兩口相互嚷嚷了幾句,但不難看出都是因為對於我的愛而產生,他們打心眼裡是高興的。

第二天我將目前用到關鍵的和以前擁有的好書都搬進了這個嶄新結實的木頭書櫃裡,帶上一把小鎖,格外地整潔大方,感覺很像那麼一回事,晚上了,弟弟也從家裡趕來奶奶家,得知書櫃也有他的一半,格外的開心,那一晚我們一起吃過晚飯,爺爺藉著書櫃的新鮮氣息,給們講了很多東西,我們開懷知足。

後來沒多久,奶奶和我說起關於我扔掉日記本,她為我背鍋一事,她很感嘆,語重心長的和我講出了不一樣的想法,讓我茅塞頓開,雖然她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我愛她慈祥的眉語情感和智慧。

當我再次開啟那些日記本,我理性地告訴自己,這些內容是自己的童年印記啊,我需要珍惜,老人們說的有道理,如今我邁入國中,在那些基礎上理性增加知識內涵和認知才對,所以,我決定學習寫詩歌和有內涵的散文,一本一本的寫,儲存在書櫃裡,這隻書櫃裡包涵著七十多歲老人搬運書櫃時闌珊滄桑的背影的心血,這是他們對於後人間接性影響教育的證物和烙印標誌。

再後來,我將這隻書櫃挪到了自己的收藏室,雖然爺爺人已離去多年,但他的點點滴滴始終激勵著我,不管走到哪裡,做什麼事業,這些感動初心的情懷早已根深蒂固,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否得到多少成就與成功,或者一無所有,起碼心靈聲處存在著老人們悕悕相映的底蘊。

常老頭(爺爺)曾經對我們說過這樣一段故事,可能人們會覺得很不雅觀:你們看看那街上專門負責清理公共茅廁抽大糞的人,是不是覺得他們不起眼很骯髒?我那同學老王頭,不識字沒文化,家裡窮得叮噹響,為了養家餬口,湊錢買了一套抽大糞裝置。起初有三個人同時負責城裡的所有公廁清理任務,幹到最後只剩老王頭一個人~其中一個人不積極很懶散,每次抽完,管一抽就走,地上灑的到處都是,人們還不敢說,脾氣老大,動不動就罵人發火,於是後來沒有人再願意找他;另一個愛講價,心眼多愛打算盤,價格給的高低決定廁所清理的徹底與否,每次都是想多留一部分,因為留得多滿的快,抽的次數就會增加,錢就會掙得多,所以時間久了人們也不願再找他;只有老王頭,人老實,好說話,不管怎麼樣,只要答應幹,哪怕就是賠錢,也要準時準點的將廁所清理徹底,不耽誤人們用廁,打掃的乾乾淨淨,有頭有尾,所以,日子久了人們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王老頭,後來城裡幾乎所有的公廁都承包給了王老頭,王老頭這些年供大學生,買房子,就是靠幹這個而成功,人們都不覺他幹這個就有多髒,而是擁有著良好的口碑和聲望,這就是做人,這就是做事。

一隻書櫃,一段故事,寫不完的情懷,憶不盡的點滴,愛不夠的慈祥,品不厭的回味,這就是寫作對我的意味所在,記錄生活精神的信念,感悟人情世故的境界。

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和精髓,家庭教育,教育的不止是知識文化,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人文的洗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