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意象傳達

來源:才華庫 3.11W

翠翠是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邊城》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邊城》的意象傳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邊城》的意象傳達

《邊城》的意象傳達

摘要 《邊城》是中國現代傑出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品,不僅筆觸優美、文風清新、情思濃厚,還通過運用多種自然意象,打通了全篇脈絡,傳達了深刻的寓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性。本文從《邊城》中描繪的水、黃昏、月亮等豐富的意象入手,結合該小說中的特定情節,深入分析了這些自然意象在小說中的構架作用及其象徵意義,從而展現出該小說獨特的藝術色彩和美學價值。

關鍵詞:《邊城》 自然意象 象徵

引言

《邊城》是沈從文的巔峰之作,被譽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小說之一,在中國現代文壇具有重要的地位。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鎮茶峒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歌頌了美好善良的人性與純淨澄澈的心靈。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包括小溪、河水、雨水等一系列水的意象,以及黃昏、月亮等,一方面很好地串通了全文,使故事成為一個在各方面都極為連貫的整體,另一方面則傳達了豐富的象徵意義,預示著人物的命運,也抒發了作者的情感,使故事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和美學色彩。

一 “水”的意象――全篇經絡

“水”是《邊城》的中心意象,貫穿著整部作品的始終,在構成故事的經絡之餘,還滲入到每一個細節之中,使小說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一部寫“水”的小說,使故事也成為了一個“水邊”的故事。

作品開篇就對小溪、河水展開了描述,並將其作為線索引出故事的地點和主角,讓水與小說中人物的生活和命運融為一體:“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頭做成的……貫

穿著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般在

水……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些與水有關的描述展現了湘西特有的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突出了作品濃厚的鄉土氣息,奠定了作品的基調,同時也為“水”這一意象在故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埋下了伏筆。隨著情節的起伏,“水”越來越成為了變化發生的標誌。翠翠的愛情之路便是在水花跳躍的端午節開始的。在第一年觀看龍舟賽時,翠翠與船總的二兒子儺送相遇並心生愛意,那時“龍船水剛剛漲過,河中水皆泛著豆綠色,天氣又那麼晴朗”,與這片清澈明朗的河水一樣,翠翠心中盪漾著對遇見愛情的無限快樂和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儺送對翠翠的感覺也是如此。第二年的端午節,翠翠在看龍船時“忽然落了行雨”,而這場大雨把則翠翠送到了船總大兒子天佑的面前,讓天佑愛上了翠翠,也使翠翠的愛情之路出現了轉折。第三年的端午節,“雨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儺送和天佑對錶示了各自對翠翠的愛慕之情,而此時翠翠的心中也如喝水般混亂不已、朦朧不清,不知如何選擇。最後翠翠決定心隨儺送。天佑心灰意冷,便坐船外出做生意,不料卻船毀人亡。儺送因自責也獨自出走下桃源去了,留下翠翠孤身一人。河水的千變萬化,翠翠的愛情終於也在萬般磨難中以失敗和悲劇而收場。作品最後仍然是由“水”來決定人物命運、渲染悲劇氛圍的。一天,祖孫二人看到低飛的蜻蜓,預見到一場可怕雷雨的降臨。第二天一早,“門前已成為一個水溝,一股水便從塔後嘩嘩的流來……溪中也漲了打水,已漫過了碼頭……纜繩,也杯水淹沒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見了”。當翠翠要把這種恐怖的狀況以及挺過這場災難的喜悅告訴給爺爺時,卻發現他已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永遠地離開了。由此可見,在《邊城》這部小說中,“水”這一意象成功地連結了各個分散的情節,使故事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同時,它又被賦予了神性,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成為人們命運的支配力量,使人們在水中快樂,在水中感傷,在水中誕生,在水中滅亡。

另外,除了擔當情節發展的'線索之外,“水”這一意象在小說中還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成為了一種象徵符號。一方面,它象徵著和諧與生機。小說中有很多對平靜、清澈的河水的描述,也有許多對河邊人們安寧生活的刻繪,人們在水鄉中安居樂業,有些人還以渡船為生,這些片段都展示了“水”對人們的恩澤與庇佑。翠翠在以水為特點的端午節龍舟賽上遇到心愛之人,這也是“水”的象徵意義中積極的一面。而另一方面,它則象徵著混亂與毀滅。翠翠的母親因為在河邊喝了很多冷水而喪命,翠翠的愛情則在幾次與水的接觸中越來越曲折,老大天佑因在河水中出了事故而喪生,翠翠的祖父也在雷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人世。這些片段則展示了“水”對人們生活的威脅與摧殘。可見,在《邊城》這部小說中,“水”具有生命之源和生命終結的雙重象徵意義。

二 “黃昏”意象――生命終結的象徵

在《邊城》這部小說中,“黃昏”這一意象也多次出現。但小說中的“黃昏”所要傳達的不再是日天相接、晚霞輝映的美好景象,而是作者對人生苦短、隨時將逝的悲嘆,它的出現將預示著一種毀滅、一種消失,突顯出一種強烈的生命意識。

“黃昏”意象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一年端午節龍舟賽上,她剛剛遇到儺送,其愛情找到歸屬,整個人都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之中,再加上龍舟賽在一片火熱中進行著,可以說當時的氛圍是愉悅的、歡快的。然而此時,“落日向上遊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了一層銀色薄霧”。與爺爺走散的翠翠看到此景,忽然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假若爺爺死了?”雖然這個想法只是一瞬,但也足以給這歡快的情境增添不少憂愁。“黃昏”對於翠翠而言,似乎成為了某種終結的預言者。在故事發展的高潮部分,翠翠聽到心儀之人為她唱歌以博取她的芳心,她為愛情即將到來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欣喜。然而,“黃昏”的降臨讓她又一次想到了與祖父的生離死別,這種念頭驅散了翠翠心中所有喜悅的情緒,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傷感和悲哀。翠翠倍感淒涼,極力想改變這個即將到來的局面卻又不知如何去做,便無助地哭了起來。無疑,“黃昏”的再次出現帶給了翠翠無盡的惆悵。她坐在屋後的白塔下,看著天空中被夕陽映成了紅色的美麗雲彩,卻無心去欣賞這番景緻。她只是覺得自己“好像少了什麼”。這說明翠翠此時已經意識到失去爺爺終將成為必然的事實,她也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和無力,明白了在命運的面前,所有試圖扭轉局勢的努力終將是微弱和徒勞的。“黃昏”最後一次出現預示了老船伕的去世。雷雨將至,翠翠感到十分驚恐,爺爺坦然地告訴她“該來的總會來”,並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就在這天晚上,他飽含著抑鬱和苦悶,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翠翠。   透過“黃昏”這個意象,作者向人們傳達了這樣一種資訊,即人的命運是無法逆轉的,命運的悲劇是無法避免的。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轉瞬即逝的無盡慨嘆,以及對生命的那種深深的熱愛與崇敬之情。

三 “月亮”意象――純潔愛情的象徵

月亮是美好的、柔和的、溫婉的,在《邊城》中象徵著純潔美好的愛情。在小說中,當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佑和儺送都表示了對翠翠的心意時,他們決定用男女對歌的方式來一定輸贏。對歌的日子選在了農曆的十四、十五和十六這三天,都是一個月中月亮最圓最亮的日子。“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個時候若有人隔著小溪對唱情歌,其意境之美、情意之濃完全可以想見。在純淨皎潔的月亮之下唱歌以表達愛意,足以見得唱歌之人用情之真、用意之切,這愛情必然也是純潔無暇的。小說中還有另外一處描寫“月亮”。“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草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色。”在月光清朗的夜晚,爺爺對翠翠講起了她的爸爸和媽媽的故事。在月光的烘托下,翠翠彷彿看到了爸爸媽媽之間那種真摯的感情、那種純真的愛情,心中便產生了對愛情的無限憧憬和嚮往。

但與此同時,月亮是高高地懸在天上的,人們只能遠遠欣賞和遐想卻無法用手去觸碰,因而它對人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月光柔和淡雅,卻有一種寒涼之感,所以月亮有時也給人們帶去一種悲涼的情懷。同樣地,由月亮象徵的純潔愛情對翠翠而言也是遙不可及的,她的愛情也是由悲涼貫穿始終的。她的愛情之路曲曲折折,兄弟二人最終都離她而去,她的愛情最終以悲劇告終,她也終究沒能得到理想中的純潔愛情。

四 “煙霧”意象――虛渺美好的象徵

《邊城》中多次描寫了煙霧的景象,如黃昏十分出現的薄霧、下雨時飛散於空中的迷煙,等等。這種縈繞在山水之間的淡淡煙霧,因為其朦朦朧朧的特質,給人以寬廣的遐想空間去憧憬美好的未來。然而,煙霧本身虛渺易散的特徵,則揭露了無限的憧憬不能實現的殘酷現實。

翠翠與天佑第一次見面時,“祖父把手攀引著橫纜,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霧,彷彿看到了另外一種什麼東西,輕輕的吁了一口氣”。在薄霧中,老人似乎看到了翠翠幸福而光明的未來,他希望翠翠與天佑在一起,因為他相信翠翠心中是喜歡天佑的,他也堅信天佑必然會盡最大能力給予翠翠幸福和快樂。不過就在老人於煙霧之中憧憬著這些美好的時候,翠翠心中想念的卻是天佑的弟弟――儺送。這就註定了老人在煙霧中看到的一切美好都是虛無縹緲的,也是無法實現的。然而,翠翠對儺送出於害羞的躲避卻使儺送和老人都誤解了她的心意,於是翠翠的愛情慢慢地融於濃霧之中,愈發難解。直到最後一次“煙霧”的意象出現時,老人才明白了翠翠的心意:“祖父看著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遠處望去,在空霧裡望見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親。”十五年前,翠翠溫柔賢惠、單純善良的母親去世了,她那純潔無暇的美麗愛情也如煙霧一般飄散了。空霧總歸是空霧,哪怕它再美好,哪怕人們再留戀它,也註定會慢慢消散。老人在煙霧中看到了翠翠的影子,他希望翠翠也能得到美好的愛情、有幸福的生活。不過,這種在煙霧中產生的想法就如同他對翠翠和天佑愛情的嚮往一樣,終究也會隨煙霧而消散,註定是無法實現的。在《邊城》中,“煙霧”這一意象就意味著美好的事物是虛無縹緲、不能成真的,它給小說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憂愁,讓小說的悲劇意味更為濃厚。

結語

《邊城》之所以能在中國現代文壇中享有重要地位,除了民俗風情濃厚、故事情節悽美、寫作筆觸雅緻、作品風格清新以外,主要得益於沈從文對大量自然意象的成功運用。通過運用溪水、河水、雨水等“水”的意象,作者將無數個破碎的片段連結在一起,使這些情節成為一個連貫而有機的整體。同時,作者由“水”引出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它也就成為了情節發展的線索和標誌。通過運用“黃昏”這一意象,作者則傳達了命運之輪不可逆轉、一切試圖改變命運的作法都將徒勞的思想。借老人之口,作者向讀者表明“該來的總會來”,對待困難,人們不能躲避,而應該勇敢、積極地面對,哪怕是死亡將臨,也應坦然接受。“月亮”這一意象在小說中則成為了愛情的象徵,它的美麗與純潔象徵了愛情的美好和純淨,而它的遙不可及也預示著翠翠終將無法得到理想中的愛情。“煙霧”的意象在小說中是美好事物的象徵,老人透過煙霧憧憬著翠翠的未來,但是這種情景必然也會像煙霧一樣,消散於無形之中,這就表明老人對翠翠美好人生的嚮往是終究無法實現的。由此可見,《邊城》是一部充滿了豐富意象的小說,這些意象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引人深思,同時,它們的存在也增添了作品的藝術氣息,提升了作品的藝術美感,使《邊城》成為了一部非常優秀的現代小說。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邊城》,《沈從文選集》(第四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 沈從文:《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沈從文散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版。

[3]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4] 沈從文:《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 黃獻文:《沈從文創作新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6] 趙園:《沈從文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