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春江花月夜》的雜文隨筆

來源:才華庫 1.65W

喜歡戲曲,那得從我小時候說起,而不是現在的跟風,附庸風雅。那是我還沒開始啟明讀書,鄉下看電影還是遊走露天電影。第一次看所謂的電影,就是戲曲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後來好長一段時間,以為所有電影裡的人說話都是用唱的方式與人對話。後來大人幹活去了,一個人披著鋪蓋田心在屋裡咿咿呀呀,學著電影裡腔調和蘭花指,也來幾個溜步圓場。再後來,我跟父親一塊送當兵的大哥到縣城,父親又一次帶著我去了川劇團。也許,喜歡戲曲就是在幾次相遇里加深印象,從此就在記憶裡紮下了根。

戲曲《春江花月夜》的雜文隨筆

骨子裡喜歡的東西,不管你是怎樣人生,在你不經意場景再次相遇,終成魔。記得前幾年去蘇州旅遊,無意走進崑曲的發源地。一個見方的戲曲舞臺,讓我一下子想起了,蘇州的張家五姐妹們。一起鬥曲場景,若不是一種熱愛,八十歲的張元和與七十三歲的張充和還能聯袂在北京演出《遊園》?她們那種熱愛,是真愛,愛到骨髓裡,榮辱共體。記得剛結婚那會兒,還流行買DVD放流行歌曲時,而我家播放的戲曲。每每有客人到我家來,都是用詫異的眼光問我:“你怎麼喜歡這些?”我總是習慣性回答:“我心已老。”其實,我喜歡曲裡咿咿呀呀,說話的慢,走路的靈巧的顛慢,怯中帶喜,掩面一羞。一個離去,水袖的微顫,仿若是水墨丹青裡的`唯美,空靈,詩意,韻味綿長,不管是唱腔還是裝束,給人總是精雕細琢後唯美的享受。

前幾天,在電視戲曲頻道看到《角兒來了》採訪崑曲王子張軍,張軍《春江花月夜》唱段,著實讓我詫異。《春江花月夜》這一首張若虛的詩,我看到過用歌唱、用小提琴、琵琶、二胡、朗誦的形式演繹,還從來沒看到過用戲曲,而且還是崑曲方式演繹。一下子就將人帶入到夢境,一場詞與美的對決,曲的婉轉與現代樂曲勾兌,詞與崑曲行雲流水的交鋒。讓你不得不讚嘆戲曲的博大精深,讓你愛到骨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