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7.4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

從讀完《老人與海》開始,我就感覺有一種隱隱的衝動堵在胸口,卻無從辨認它的構成元素,也無法為它找到釋放的出口。最終得到的卻只是些零散的思想碎片,就讓我將它們一一羅列吧。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上一條大馬哈魚,但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並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到岸上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有人說,《老人與海》的故事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作者借它道出了全書的主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誠然,小說中,作者借地亞哥的言行舉止體現了對英雄主義的歌頌,比如聖地亞哥不懼挫折,永不言敗的精神(undefeatedspirit),比如他與大馬哈魚的殊死搏鬥,比如他對偉大的迪馬喬(DiMaggio)的狂熱崇拜。可是到了小說的結局,老人通過搏鬥所得到的結果被鯊魚搶劫一空,只留給他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從老人的話語中我只能感受到消極,無奈和落寞的淒涼,這樣的情節安排,還能說作者僅僅是在歌頌英雄主義的偉大嗎?這是否可以看作對英雄主義的某種反思?書中的英雄主義始於驚歎號,卻終止於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我看來,《老人與海》的故事是一場老人命運使然的悲劇,而悲劇的根源也許正是所謂的英雄主義。書中寫到,聖地亞哥把大海看作自己的家,他對大海懷著原始,樸素而深沉的愛,他不僅僅是一個以打漁為生的漁人,而且是一個把自己的生命與大海相系的老人。他熱愛海里的每一條魚,每一朵浪花,甚至對海上的飛鳥都有一種出於愛的同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海不僅僅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靈魂的棲息之所。在沒有捕到魚的八十四天裡,他是愉快而不屑認輸的,即便生活再困苦窘迫,他也從不絕望,而是滿懷信心地去面對。然而,在出海的第八十五天,當那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哈魚出現點燃老人征服的慾望時,他就開始一步步走進自己導演的悲劇。

在與大馬哈魚搏鬥的過程中,老人的心態是複雜的。他對大魚是有感情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懷有同情的惻隱之心。可是出於職業習慣和自尊心,他又不得不殺死大魚---“我跟你奉陪到死。因為當漁夫正是我生來該乾的行當。”兩種彼此矛盾的心態源於聖地亞哥一人---一種出於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則是人的社會性。所以,在與大魚搏鬥的過程中,老人的內心深處正與自己進行著更加激烈和殘酷的心理鬥爭。當然,隨著故事的發展,老人戰勝大魚,這在更深層次上暗示著人的社會性最終征服了本性。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課文講了一位昆明的退休老人十幾年如一日無私餵養海鷗和海鷗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老人死後,海鷗自發集體為老人守靈的感人故事。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被文章中老人那種對海鷗無私的愛所打動。這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雖然老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透過這普通的外表,人們看到老人熱愛海鷗的那顆高尚的心。老人的退休工資不高一個月僅有300多元,但老人卻捨得買4元5角一斤的餅乾給海鷗吃,而且一買就是十幾年,這是何等慷慨啊!然而老人自己最奢侈的享受卻是2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菸,他對海鷗的愛遠遠超過了對自己的愛,2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菸和4元5角一斤的餅乾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聽了老師介紹的材料,我的眼眶溼潤了。再從老人的衣著來看,老人不僅捨不得吃,還捨不得穿,一件過時的布衣已經褪了色還捨不得扔掉,一個藍布包褪了色還在揹著,甚至於“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老人這樣節衣縮食就是為了讓海鷗吃好。更讓人感動的是“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好事不容易,更難得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是啊,老人不僅自已掏錢為海鷗買吃的,更可貴的是他天天步行二十餘里給海鷗送餐而且風雨無阻堅持了十幾年。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卻想法設法虐殺動物,他們在這位老人面前是多麼渺小,他們的行為讓人不齒。正是老人對海鷗的偉大而無私的愛,使這群海鷗和老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老人與海鷗的關係也達到了空前的默契,所以,老人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海鷗都心領神會。從文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發現這一點:“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讀了這部分,我覺得老人就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一位樂隊傑出的指揮。“水面上應聲躍起兩隻海鷗,向老人飛來。一隻海鷗腳上果然閃著金屬的光……”讀了這幾句我認識到,通過十幾年的餵養,老人對他養的每一隻海鷗的生活習性都瞭如指掌,所以說起海鷗來也是如數家珍般得意。這也為下文,老人死後,海鷗自發趕來為老人守靈這一情節埋下了伏筆。

最讓我喜歡的是文章的這些句子:“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讀到這裡時,人們彷彿也感染到了海鷗的悲傷,海鷗對老人的難分難捨,我想假如老人在天有靈的話,應該感到欣慰的。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3

小時候讀老人與海只是單單的閱讀他的情節,單純的認為這本書的情節才是亮點。而今,再一次讀了一遍,才發現這本名著的精髓不僅僅在於情節,更出色的是結構和情感。

書中作者不只是用蒼白的語言那些生澀的字眼,而是把動作和描寫結合在一起。有時我讀書時感覺書中的情節時而像一幅畫,時而是一部電影,時而又是一篇詩、一句話,如此讓人著迷。因為作者用動作和語言以及場景的完美結合塑造了這部名著,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情。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節奏,由快到慢,先寫老人出海前的悠閒,老人在海上時的焦急,以及歸來後的失落,完美的節奏讓我感覺在聽一部歌劇一般,歌詞就是老人那不屈的吶喊、心底的傾訴,我認為僅僅看各處的配合就可以說這本書是一本名著,非常值得一讀的。

文中的情節我很早就看過,當時我看開頭主人公是一位失敗者,一位一連七十多天沒捕到魚的失敗漁夫,看到開頭由此我認為本書是一本勵志小說,因為很小就開始看這類書,往往都是講主人公是一個失敗者、地位低下等等,經過磨難與挫折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這種書我認為是童話類勵志,結局異常美好的。但是如果沒有出色的情感和華麗的描寫我感覺這種書都是千篇一律的了,可是這本書的開頭描寫中老人的悠閒生活寫的那麼淡然,並沒有強調老人歇斯底里的反抗生活,這讓我有點驚訝,帶著驚訝繼續閱讀。到了情節的一半,老人果然捕到了一條大魚,可是讓我奇怪的是作者並沒有大肆宣揚老人的成功,只是向開頭那樣淡然的描寫,這就讓我更加奇怪了,作者費時費力製造了一場成功為何不是書的重點?難道會有更大的魚來到嗎?情節再次轉折,在後文終於提到了鯊魚群,我心想該不會是要抓鯊魚回去吧,這太讓人瘋狂了。這種瘋狂的情節吸引著我閱讀下去,可是截然不同的是,老人把大魚綁在船尾,卻被鯊魚吃了,老人經過一番艱苦搏鬥只留下了魚頭和魚尾。看到這裡我合上了書,思考著為什麼作者嘔心瀝血讓老人捕到魚,卻留下如此結果,難道這本書不是勵志書嗎?這本書在強調什麼?強調不屈的頑強也會失敗?這可是和積極向上的教育完全不符的啊!

我沒有急著再看情節,只是思考老人的失敗,老人本來就失敗了,再次的失敗豈不是讓他更加雪上加霜嗎?良久的思考和這一段時間從語文書中的介紹我發現了這本書的主旋律就是——失敗!失敗者的失敗不是看他的結果,不是看他摔的多麼慘烈,更不是在於書中旁人的鄙夷,而是他的精神,爆發出的不低頭的精神才是他的成果,縱然失敗,可是失敗的姿勢依然豪邁。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書店裡,《老人與海》的封面是老人在大海中搏鬥的英勇而不是老人失敗後的憔悴面容結局後面老人端詳自己的魚骨,這魚骨可能就是老人的精神,它是除了大海以外對老人的唯一肯定了。

書中的情感是作者賦予的情感,情感中包含了作者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老人的失敗來抒發真理,老人是一個不會失敗的失敗者。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4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常的漁夫,一條普普通通的魚兒,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細細品讀《老人與海》這本書,一幅幅畫面震奮人心,一句句話語不絕於耳,令我受益匪淺。

老漁夫聖地亞哥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馬諾林的男孩跟著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人不會交好運的。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槍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蹤跡,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槍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盡的'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人,他深情的看著老人,他堅信,老人並沒有被打敗。

對聖地亞哥,心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敬佩,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思議的敬佩來自於他那頑強的精神,在捕獲大魚的艱苦三天裡,他並放棄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感動,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苦難他所說的只是“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他這不屈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他雖然老,但是他還是偉大了,他還是站在這片大海上撐起屬於他自己的那片藍天。海明威寫作哲學的核心,就是作品中瀰漫那種死亡的陰影,可聖地亞哥是不同尋常的,他不會放棄,不懂放棄,也不願放棄,就標註著在他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語,他不允許自己倒掉、不允許自己認輸、更不允許自己放棄。我敬佩聖地亞哥,因為聖地亞哥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在於生命的長久,而是在於是否活的精彩,在於不會被死亡所約束。我敬佩著,敬佩著這份精神、這份毅力、這份鬥志,在生活中,我需要這份精神、毅力與鬥志。

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自於聖地亞哥那綿綿無盡的孤獨,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語,要麼對天、對月亮、對星星說話,要麼對魚、對水說話,如果說這份孤獨是由於環境導致的話,那麼他回到人群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這份孤獨在人群中彷彿更孤獨。如果說人群對聖地亞哥有著依戀的話,那就只有小男孩馬諾林了。馬諾林是聖地亞哥在人世間唯一的牽絆,是他除了海與魚、天與地外另一個信念。在海上的日子裡,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這也許就是老人對外面世界唯一的一個牽掛了。

我想,也許聖地亞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為他始終擺脫不了孤獨,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許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面對世界、面對自己,深深的明白著對老人身處孤島的孤獨與無奈,可我們能做的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感嘆。

很多東西都是在名著裡留下的,思考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獨具一格的能力,我敬佩作家和文人,更敬佩那些在孤獨等生活環境壓力下依舊思考的人們。在作家思考後所著作的筆下,讓我們這些人們明白了許許多多所還不能瞭解的東西,我想,作家們也是像文中的老人一樣,在文字界撐起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藍天。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5

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一個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

—題記

《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海明威,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其中,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

這位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84天都沒有釣到魚,但他並沒有放棄,並沒有認輸,依舊相信,總有一天會釣到魚的,依然堅信著 “總有一天,會弔到一條大魚的”。終於,他在第八十五天的時候,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英尺,體重 1500磅的大馬林魚。

大馬林魚拖著那孤獨的、脆弱的小木船向大海里走去。老人依舊緊拉著釣索,死死地拉著,不放手。即使他的右手抽筋的厲害,即使他的背讓繩索壓得特別痛。

經過那漫長的,難熬的兩天兩夜,他終於殺死了大馬林魚。他把大馬林魚拴在船邊,剛剛感到放鬆的聖地亞哥,想要好好的休息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有許多的鯊魚來搶奪,他拿起手裡的魚叉,用盡所有的力氣,向鯊魚的心臟方向刺去,鯊魚掙扎著,最終難逃被聖地亞哥殺死的命運,慢慢的不情願的向海底沉去。伴隨著鯊魚的沉入海底,聖地亞哥失去了一件他有利的武器——魚叉。

後來他又拿起船舵來作為武器,他拿起船舵,用船舵用力地向著鯊魚的身上拍打著,鯊魚,‘啪,啪’的直響。直到那船舵斷裂。最後,他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船柄作為武器。最終,大馬林魚依舊難逃被鯊魚吃光的厄運。大馬林魚只剩下完整的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最後,精疲力盡的聖地亞哥老漁夫,拖著一副大馬林魚的魚骨頭回到了岸上。

老人在面臨著八十四天沒有釣到魚的情況下,依舊堅信著自己會釣到魚,並且堅信,自己一定會釣到一條大魚的。在老人捕捉大馬林魚的時候,即使處境非常艱難,但是他一直堅持著,堅強的面對著種種困難,強忍著疼痛,堅決不放手。

聖地亞哥老漁夫,他那堅持不懈,不認輸,堅強,剛韌,永不言敗的精神。讓我感到尊敬,佩服。他曾經說過“一個人儘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活深刻的影響著我,他讓我學會了,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堅持不懈,要永不言敗;讓我堅信著,在困難面前,我是戰無不勝的戰神。

在困難面前,我不再像從前那樣,一旦有坎坷,一旦有困難,一旦有一點點的失誤或是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就會放棄,當我面對挫折時,我會想起聖地亞哥老漁夫的故事,他曾經的處境,當他面對那樣艱難的處境時的做法。我就會重新振作士氣,重新勇敢地面對面前的困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聖地亞哥老人,學習他的永不言敗,堅持不懈,堅強剛韌吧。

堅持不懈,是一種高尚的品格,永不言敗,是我們理想的追求。

——後記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6

在時而洶湧澎湃,時而浩瀚平靜的大海上,一艘小小的漁船,帶著老人頑強的信念漂泊……

《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說的是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捕不到魚,後來好不容易捕到一條魚,卻又被鯊魚吃掉的故事。老人的命運有些悲慘,但他那非凡的毅力和堅韌的決心,那敢於向命運抗爭,敢於向失敗與死亡挑戰的精神,卻深深令我折服。回味著老人的經歷,我不禁與我的祖國聯絡在一起。憶往昔,子曰:“逝者如斯夫。”然而歷史的滾滾紅塵終究帶不走一段段輝煌的歷史,大漢王朝的絲綢之路,一代天驕所開拓的廣闊疆域,還有下西洋艦隊上迎風飄揚的“鄭”字大旗……可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的國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清王朝緊閉的國門,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洗劫掠奪,侵略者與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還有日寇的鐵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踐踏,偉大的中華民族受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戰火紛飛,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老人的漁船又出海了,八十四天未捕到魚的挫折真的算不什麼。在一條大魚上鉤後,老人只有一個念頭,把魚弄死,提住它,“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道兒。”老人溫和地高聲叫道,最終,堅韌的毅力使老人獲得了勝利。

這時,我腦海中湧現出一位位民族英雄,從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中華民族的抗爭一直沒有停息,經過幾番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不幸的是,在捕獲這條魚不久後,死魚的腥味引來了一撥又一撥鯊魚的攻擊。在與鯊魚的搏鬥中,他擊退了所有侵犯者,但那條大魚已經只剩下骨骼。面對這樣的打擊,老人依舊保持那份堅定的執著,他仍在準備著上次出海丟失的魚叉,折斷了的刀子,老人在睡夢中又夢見了獅子,他在等待著,等待著在下一次的收穫,在洶湧的波濤中,前進!我們的祖國依然經受著各種各樣的考驗,從建國初期的各種艱難探索,到至今仍歷歷在目的汶川地震,斷裂的牆體,倒塌的樓房,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剎那間從世間消失,一處處的廢墟講述了這世間最淒涼的悲劇,一次次的餘震彷彿陰雲一般籠罩在災區人民的心頭。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溫總理眼中飽含的熱淚,一批又一批救援的隊伍,還有大街上捐款,獻血排成的長龍……太多太多的人傳遞著愛心,積蓄著感動,詮釋著真愛的意義,中國人民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讓地震災區,恢復了以往的歡樂和諧;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向世界呈現出一場精彩經絕倫的體育盛會,51枚金牌的驕人戰線,一項項被打破的世界紀錄,使北京奧運會永遠載入奧林匹克的經典史冊,中國已不再是從前的“東亞病夫”,中國正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健步奔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定能騰飛於世界!

老人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中國正是這樣,一個堅強不屈的中國,一個昂首屹立的中國!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7

懷著一點點期待,一點點激動,一點點敬畏,在暑假,我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這本書——《老人與海》。這本書在書架上靜靜地佇立了很久,現在我才敢開啟書,和老人一起迎接海上的挑戰。

這本書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在就如過山車一樣的心跳歷程中,終於我讀完這本《老人與海》,和老人成為了海上的英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腦海裡不再是海上的風暴,而是一位老人的形象,不怎麼高達,有著普通老人的特徵,但是卻散發著強大的氣場。這種氣場,是閃閃發光的。

最喜歡老人的一句話:“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打敗”、“毀滅”,在這裡有了一個大大的分歧。“打敗”就是要跌倒了就再也不能重新鼓起勇氣爬起來,永遠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失去了自己人生的夢想。而“毀滅”就相反吧,可以是死亡,但是人的目標、夢想卻永遠不會隨著人的毀滅而消失。而英雄的概念則是建立在這上面的吧,也許敢於面對挫折,挑戰挫折,戰勝自己,戰勝挫折,有勇氣完成自己也許失敗了很多次的夢想的人才算是英雄。而毋庸置疑,老人就是英雄的代表。《老人與海》中的老人就像《海燕》中的海燕,能讓我們在暴風雨來臨前獲得勇氣,得到正能量,讓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不懈,向全世界大喊“我是英雄”!

當然,誰都想做英雄,但並不是誰都承受得了英雄的壓力,就算是老人這個人物的創造者——海明威,最終還是沒有成為自己的英雄。海明威的生平有諸多坎坷,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疾病和精神的折磨,就如書中的老人。其實他一次又一次地勇敢過了,可惜最後,他還是選擇了以自殺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許他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他卻違背了《老人與海》中對失敗和英雄的闡述,這是一個遺憾。可海明威這一生卻還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因為他為我們帶來了老人這個人物,他把自己的能量寄託在了老人身上。

貝多芬曾經說過類似的話:“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征服。”可能就是這句話,才會支援貝多芬這位大音樂家就算在失聰、沒有愛情的情況下也能創作出絕世的音樂,以至於成為不朽的神話吧。

有那麼多的人物都在做著自己的英雄,我想我們也可以啊。現在我們是學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我們的學習。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了大大的挫折,不放棄是我們的前提,努力解決是我們的目標,上進追求是我們的意念,懷著這樣一顆心面對學習,那麼誰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了吧。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件美麗的華袍,裡面爬滿了蝨子。”蝨子不也就像生活中的冒險嗎,我們不能撕扯破我們的華袍,就只能解決掉華袍中的蝨子,那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像華袍一般美豔吧。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8

《老人與海》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華麗詞藻,僅僅以最樸素的語言,逐筆細膩地描繪出廣闊無銀的大海,若隱若現的山脊群島,還有最平凡的主角——一位飽經風霜卻有著最堅定眼神的捕魚老人。

《老人與海》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華麗詞藻,僅僅以最樸素的語言,逐筆細膩地描繪出廣闊無銀的大海,若隱若現的山脊群島,還有最平凡的主角——一位飽經風霜卻有著最堅定眼神的捕魚老人。雲縫間時而瀉下的陽光,如老人心中熾熱的追求,如此堅強,如此光明。最簡單的語言,譜出了最漂亮的詩篇。

故事裡的主角——老人聖地亞哥,已經連續八十四天都捕不到魚,有許多同為漁夫的人嘲笑他,同情他。這些都沒有使老人消沉,即使他的軀體已日漸衰老,卻擁有最年輕的靈魂,他的眼神永遠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在老人身旁,還有一個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孩子。兩人的年紀相去甚遠,卻能彼此理解對方。男孩是老人唯一的,真正的朋友,他喜歡跟隨老人捕魚,父母卻反對他到太遠的海域。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向著更偉大的目標,孤身出發了。

在茫茫大海上的等待是寂寞難耐的,貧苦的老人身旁沒有收音機為啊講述出色的棒球賽事。水面下的世界或許絢燦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四方一色的水土。但這位隨遇而安的老人,沒有被這種孤獨感壓倒,他思考著天上飛的鳥,水中游的魚,流動著的海洋。老人還會對著偶然見到的海鳥說話,不管他聽懂沒,他喜歡自言自語,有人會說他像瘋子,但老人不去在乎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在他人眼中是遙不可及的荒謬,他仍然隨心地捲動著魚線。

終於,有一條很有分量的魚上鉤了。年輕時身強力壯,曾被稱為“冠軍”的老人,卻被它折騰得十分狼狽。左手被繩勒得麻木,鮮血飛濺,面臨著生命的威脅,老人始終沒有放手。曾經苦苦地追求,如今終於抓住了,這位堅強的老人還會放手嗎?他多次說到“但願孩子在這兒就好了”,簡單的話,看出了老人正與他那潛在的孤獨和無助作鬥爭,始終不肯認輸放手。那孩子,已經成為老人精神上重要的組成部分。

多番波折以後制服了大魚,遺下的血腥味卻引來群鯊的襲擊,辛勞捕捉的戰利品也只剩一副空骨架,成為別人口中的垃圾。老人成了我們口中所說的“悲劇英雄”。到最後,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睡著了,夢中,還是一如既往地出現著獅子,那是王者的象徵。

整個故事就是說了一個失敗的可憐老頭了?恰好相反,老人是徹徹底底的勝利者,他比任何人都要堅強。“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樣的豪言壯語,從來都只會出現在勝利者的口中。老人說出了這樣的話,並不因為他讀過了多少書,僅僅是他那最高尚的靈魂使然。一個老人還能這樣,我們還可以輕易言敗嗎?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9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最經典的著作,故事情節離奇、曲折,意味深遠。這本書講的是古巴的一個老漁民,曾經的“冠軍聖地亞哥”出海打漁的傳奇故事。

聖地亞哥是一個比較倒黴的漁夫,曾經連續87天沒有打到過魚,而他的助手——一位十分敬重他的小孩,卻能每天打到兩條魚。現在,老漁夫已經連續84天顆粒無收,只依靠小孩的救濟過著拮据的生活。這一天,小孩去了另一條船上,於是老人自己帶上漁具出海。

老人沿著溫暖的西南風向海外飄去,一直沒有遇到任何一條魚。直到三個小時以後,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咬鉤了。老人知道即將有一場惡戰來臨,就拿出你死我活的決心,準備和大魚決一死戰。在死戰的過程中,老人手上和臉上都佈滿了傷痕,釣線也被扯得亂七八糟。此時的他可謂彈盡糧絕——他手裡的釣線不多了,力氣也即將耗盡,沒有食物也幾乎沒有了水。此刻,老人顯出了驚人的意志力和樂觀向上的心理態度:食物不夠了,當場捉小魚!水不夠了,忍住!力氣耗盡了,就在船上小睡一會!沒信心了,就講幾個笑話舒緩一下心情!就這樣,老人靠著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如銅牆鐵壁一般的心理素質,和那條同樣強壯的大馬林魚拼殺了兩天兩夜,終於制服了他,將它綁在船的側面,如兄弟一般前行。當都覺得故事情節應該結束了的時候,兩條黃色的鏟鼻鯊遊了過來,講故事情節由推向了新的高潮。在這一場與無數條鯊魚的戰鬥中,老人連續失去了他的魚叉、匕首和舵柄,雖然趕走了所有的鯊魚,可是他最終失敗了——他的那條大魚已經被啃得慘不忍睹這一天又白跑了一趟。

可是,即便經過了這麼多大風大浪,老人的生活卻依然平靜、安詳,老人的心態也一直是幽默、樂觀的。一切的細節都絲毫未變,就連老人夢境裡的那一隻獅子也依然如初。

這一本小說的故事性非常強,捕殺大馬林魚的一波未平,與鯊魚搏鬥的一波又起。同時,海明威借老人之口表達了他的幽默感(比如他稱大馬林魚為“我的兄弟”),使人們讀起來津津有味。可是故事性還在其次,我認為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所表現的人生哲學。海明威要教給我們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要樂觀向上地面對生活,要儘自己只能去追求一件事,但是也要審時度勢,不要不自量力。老人在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他面對鯊魚的時候奮勇拼搏,然而當一隊又一隊的鯊魚朝他湧來的時候,“他深知自己已經失敗了”,便不再抵抗了。這本書裡面還講到了一個生活方法,與毛不易《感覺自己是巨星》有異曲同工之妙:“精神勝利法”。這一種方法能使你心底產生一股優越感,從而幹勁十足。在小說當中,老人時常回憶自己掰手腕打贏西恩富戈斯的強壯黑人時那個強壯而又充滿智慧的他,後來又說“自己的食物、水和耐力都略勝大魚一籌”從而使自己堅信自己能夠打敗大魚。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實在是一種極為有用的工具。

《老人與海》不僅僅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還是一堂生動的人生教科書,既有娛樂意義也有教育意義,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傳奇著作。作者:晒太陽狗狗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0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出海打魚,可一連84天也沒打到魚,終於在這之後的第85天,他幸運地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大馬林魚——這是老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到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的身體很大,自然它的力氣也很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受了生與死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大馬林魚傷口的血腥味又引來了大鯊魚,老人於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他卻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架子。

是什麼支撐著老漁夫幾天幾夜與大馬林魚周旋;是什麼支撐著老漁夫用魚叉,後來竟用船獎、木棒甚至船舵把迎接鯊魚的一次次進攻?是老人堅強的意念、不屈的靈魂,在經歷了一次次磨難後還是毫不動搖的堅持:例如與大馬林魚周旋了幾天幾夜,身體疲乏,後來發現上鉤的竟是一條身軀大過魚船數倍的大傢伙時他也知道要取勝希望渺茫卻還是硬要堅持;例如大馬林魚泡在海水中,血腥味引來了鯊魚,老人沒有放棄自己的獵物,用各種“武器”與之戰鬥;又例如大馬林魚的肉最終還是被吃光了,但他還是把魚骨架帶回了漁港……老人上岸後每走幾步就要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可見他此行吃盡了苦頭,能這樣的堅持下來真是不可思議。我驚歎老漁夫雖然年紀已經大了,身上也有傷,但面對鯊魚這樣如此凶悍的對手,沒有退縮還堅持戰鬥直到把他們打敗。為了生活,為了目標憑藉堅定的信念在這片他賴以生存的蔚藍的大海上寫下不朽的詩篇!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體現了。曾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人就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以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坎坷,但是我們不能放棄,不能半途而廢!因為堅持一下也許就會成功;而不堅持就放棄必定會失敗。就比如張海迪、霍金……在他們生活的道路上,就遭遇了噩夢般的坎坷。但是他們並沒有向這些坎坷屈服,而是更加努力地為自己的夢想奮鬥,最終取得了勝利!魯迅先生也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當我們遇到挫折與坎坷時,與其埋怨命運,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挫折作鬥爭!

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1

譚婕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耳邊不斷響起的卻是老漁夫的那一句話,剛從“大海”回來的我,心,再次隨著思緒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是啊,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文中那個偉大而平凡的老漁夫,讓我想起了很多人。第一次讀他的經歷,我想起了塞萬提斯——都是倒黴的人兒啊,原先好不容易拼搏釣到了一條大魚,回頭來卻被鯊魚啃噬地只剩一副魚骨頭。塞萬提斯也是這樣啊,不幸包含了一生,即使寫出了《唐·吉訶德》。其次,我想到了貝多芬。了不起的音樂家,即使失聰又能算得了什麼?!他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一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只要永遠儲存那份堅韌不拔,不畏困難的精神,充滿信心,勇於面對,那生命一定會開花結果。然後,老頭兒讓我想到的是——海明威,這本書的作者。海明威小時候體弱多病,沒有朋友,卻有著不尋常的成功觀。他認為,只要拼搏努力了,即使結果是失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你已經戰勝了自我。老漁夫也是如此,他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著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但是,別忘了,骨骼才是精神真正的支柱,作者看似沒有讓老人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這也證實了書中的那句名言:“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第四遍回想老人與海的故事時,我有想到了一句話。拿破崙曾經說過,預設自己的無能,無疑是給失敗製造機會。還記得嗎,老人在與大魚迂迴頑抗的時候,少年時的記憶像沙礫一樣湧現出來,給了他力量。老人的自信、自尊與頑強,使他能釣到如此之大的魚,更讓他有了資格與鯊魚搏鬥。正如最後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

雖然最終老人兩手空空而歸,但依然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就算,在小村子裡外人的眼中,他僅僅是一名釣不到魚的漁夫而已。可是,不要忘記,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而坎坷,你不動它就毀滅你。然而,如果毀滅能使一個人喪失信心和勇氣,那麼這和死去又有什麼區別呢?去奮鬥吧,不被打敗,方才可勝利。沒錯,勝利之外,就是失敗;失敗之外,就是勝利。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永遠不會被擊敗。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2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海明威

1899年,作者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的一個醫生家庭,從小他便對創作懷有濃厚的興趣,1952年他發表了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小說取材於一位古巴漁夫的真實經歷,塑造了一個在困難面前絕不服輸、在精神上永不可戰敗的硬漢形象。因而,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也被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小說中主人公老漁夫——聖地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被其他漁夫看作是失敗者,第85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比船大數倍的大馬林魚,老人和魚周旋了整整兩天,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終於把大馬林魚刺死,但在歸程的途中卻被鯊魚群進攻,鯊魚吃光了大馬林魚,最終只剩下一幅巨大的骨架,老人的夢想也變成空殼了。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合上書,腦海裡展現的是老漁夫英勇搏鬥鯊魚的情景,因為大馬林魚是他全部的希望,是他以後生活的依靠,是他在漁夫中樹立威望的憑據,所以他不懼危險、拼命反抗,用盡渾身力氣和鯊魚群抵抗,他不願看到自己的“希望”破碎。這種不肯認輸、勇於奮鬥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雖然老人沒能把完整的大馬林魚拖回海岸,成了別人眼中的失敗者,但他仍舊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他擁有真誠地友誼,即便唯一的朋友是一個小男孩,他們卻相互照顧,彼此信任;他擁有美好的嚮往,即便一連84天都沒有捕到魚,他仍舊深愛著大海,相信大海會給予他生存的力量;他擁有悲憫的情懷,即便剛看到大馬林魚時,他有說不出的興奮,可當他筋疲力盡與它搏鬥結束時,他又為被殺死的大馬林魚而難過。

聖地亞哥擁有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類靈魂的尊嚴”。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是一蹶不振,還是頑強拼搏呢?聖地亞哥給我們的啟示是:積極的進取和行動。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禁不住困難和挫折的人,他們往往選擇跳樓、割腕等極端的方式來尋求解脫。想想看,一個沒有暴風驟雨的人生有什麼意思?面對挫折,挑戰它們,又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人是不能被打敗的,只要我們有信念,不向困難屈服,最終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面對困難、挫折、厄運,要勇敢拼搏,永不低頭,踏破荊棘,才能做新時代的強者。

要時刻記得:我們可以被毀滅,但決不能被征服!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3

讀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體會很深,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讓我明白了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

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麵對生活的勇氣;這主人公(聖地亞哥),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怕有心人”。《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別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是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在別人眼裡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將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古時的愚公移山,他明知開山絕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仍堅持帶領子孫後代來開山。終於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這幾座山。還有“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冰凍三尺”等等,不都意味著“有志者,事競成”嗎?《老人與海》中有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句話襯托出了老漁夫的勇敢意志。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回想自己,每當遇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當失敗時就好比瀉了氣的皮球。

當我看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不禁有感而發:雖然老漁夫已經捕到了一些魚,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有著更遠大的目標。而我們呢?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沒有奮鬥的目標,這怎麼會成功呢?“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句話,是老漁夫在84次的失敗後,在第85次時捕到了大魚,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考試的失敗而失落,對自己沒有信心;也許會因為朋友的背棄而傷心,自暴自棄。

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要全力以赴,以全心的面貌去挑戰,堅信成功將不再遙遠。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4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地方。

風吹向空寂的海面,一個孤獨的老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個大戰後的勇士。為了治服那條龐大的馬林魚,他已經費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氣。而今,他帶著自己捕獲的大魚航行回家,他希望運氣的眷顧,可那些不斷襲來的鯊魚卻讓這個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的奮力作戰。他什麼也顧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魚,哪怕剩下的再少。

海明威讓這個老人具有了一種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雙傷痕累累的手將粗陋的武器刺進鯊魚的頭顱。即使最終的結果仍是隻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魚骨架。從老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海明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那種靈魂的尊嚴。

書中的老人曾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正是海明威借老人的口告訴讀者的本書的主題吧,我想,從此看來這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令人折服的現實主義佳作。

當我們翻開書的扉頁,就好像開啟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裡面盡藏著珍貴的古器,訴說著曾經的偉岸勇毅,使靈魂洗禮在充滿力與美的殿堂中。

縱使老人一次次失敗,他從沒有絕望過,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濤。老漁夫,雖然老了,倒黴、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5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捨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經過兩晝夜的殊死捕鬥,筋疲力盡的聖地亞哥最終降服了這條前所未見的大魚,並把它綁在了小船的側舷上。夜色降臨,遍體鱗傷的聖地亞哥滿懷喜悅地返航,卻沒料到,看似平靜的海面上,一大群餓瘋了的鯊魚正循著血腥味尾隨而來,老人費全身力氣,筋疲力盡的把鯊魚殺死,把死鯊魚栓在小船後面,拖回來享受果實。展示了進取者與自然搏鬥和人的不屈性格,勝利者的喜悅。然而,老人把魚拖到岸邊,死鯊魚卻剩下一架空骨頭架子。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