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教案範文7篇

來源:才華庫 1.04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人與海鷗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人與海鷗教案範文7篇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1

教材介紹:

課文選自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7單元,單元以“人與動物”為主題展開編排。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語言樸實,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揣摩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效果;

1、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段品味大愛,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體會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學習老人

保護動物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品讀句子,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所有的“意想不到”,都源於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梳理脈絡,揭示課題。(3分鐘)

1、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國昆明電視臺的臺標,圖形的創意是昆明的第一個大寫字母K,字母藝術變形以後,猶如一隻飛翔的海鷗和奔跑的小鹿,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作者鄧啟耀來到昆明翠湖,去感受那個真實的故事,齊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知道作者向我們描繪了兩幅畫面,分別是——老人喂海鷗和海鷗為老人送行。(板書:喂送)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多媒體出示臺標匯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很快進入愉悅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誘發學習興趣。】

二、感受送行,讀出“意想不到”。(12分鐘)

1、看課文插圖,說說描繪的是哪幅畫面。默讀課文,咱們就來找一找課文當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海鷗們是怎樣為老人送行,畫上橫線。

2、反饋,交流。

⑴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⑵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⑶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⑷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3、抓“意想不到”,指導理解、朗讀。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入第二板塊的教學(海鷗送老人),我丟擲一個問題: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海鷗們是怎樣為老人送行,畫上橫線。這樣引導學生抓海鷗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動作初步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為全文的學習奠定感情的基調。體會完畢之後,多媒體集中出示海鷗送老人的四個句子,紅色字型強調海鷗的動作,進行片斷朗讀的訓練,相信潛移默化之間,學生能夠透過關鍵詞語去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之情。】

三、品味大愛,感悟“情理之中”。(20分鐘)

過渡:的確太不可思議了,一位老人去世,一群海鷗竟會有如此瘋狂的舉動,我們不禁想問道(學生質疑):

1、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一下。

2、生自由批註,學生自行板書。

3、師念板書,說得真好。哪些語句又能充分的說明呢?請你們來讀一讀。

4、彙報交流,朗讀品味。

⑴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⑵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⑶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5、是啊,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我們進一步瞭解這位老人吧,請看,師配樂補充敘述。

這是一位……的老人,這更是一份——無私的愛。(板書:無私的愛)

6、我想這幅畫面在你的腦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出示語段)自由地讀讀。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cuō)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抓老人和海鷗的動作——體會很小心——朗讀

7、迴歸“意想不到”。

⑴瞧!海鷗和老人配合就是那樣的默契,可這樣如詩如畫的情境,只能成為過去,因為老人已經去世,他再也不能來看望他的兒女們了,他的兒女們怎能不——傷心、悲痛、痛苦……呢?

⑵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當最疼愛我們的親人離開的我們的瞬間,我們多麼想——

⑶海鷗它是動物呀,面對親人的逝去,它只能扇動翅膀,只能連聲鳴叫,只能肅立不動,如果它會說話,當我們收起遺像的時候,它會說些什麼呢?在課文空白處替海鷗寫一兩句話吧!(彙報)

⑷體會得真好,其實在老人去世前曾告訴大家,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在他入土以前能把他的遺像帶到翠湖去,再深情地看一眼海鷗們,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生讀)

我想,那一片翻飛的白色,那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不但定格在了我們心中,也永遠定格在昆明人心目中。老人雖然去世了,他的雕像卻在昆明紅嘴鷗最多的翠湖公園揭開了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和身邊蹁躚環繞……一幅人鷗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

【設計意圖:多媒體教學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最近幾年來,在風風火火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卻有很多濫用、亂用的現象。我先說說自己對多媒體課件的認識——我認為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不是“無所不能”的,它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用客觀存在來代替教師獨立完成教學活動,不能本末倒置。要講究適度、實用性原則。如果用好了它就能很好地幫助我們更直觀形象地教學,幫助我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豐富學生的視野,讓我們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環節既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是落實教學目標品味大愛,感受人鷗之情,品味語言的重要環節。在前一環節學生已經瞭解了老人去世,海鷗們一系列瘋狂的舉動,在學生質疑後,圍繞這樣一個問題(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展開研讀,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當學生說出自己的回答時,緊接著我再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去找具體的語言文字。邊彙報邊引導,邊引導邊品讀,最後我出示語句,用紅色字型打出關鍵詞語,學生看著螢幕讀,肯定有所側重,有所感悟,這時幻燈課件對朗讀教學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學到這裡,學生對吳慶恆老人已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是為了能順利突破教學的難點,也就是感悟所有的意想不到其實都在情理之中,都源於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有可能還差那麼一點火候,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情味比較淡薄,特別是城區的孩子親近自然的機會較少,於是我繼續補充在自己在網上百度找到的關於吳慶恆老人的資料,並配以百度圖片與淡淡憂傷的背景音樂,運用自己的朗讀優勢,加上音樂的渲染,圖片的刺激,使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多維度的活動,力爭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達到本節課預設的高潮。此刻我又馬上出示老人喂海鷗的語段,讓學生感受老人與海鷗那段美好的歲月,讓學生體會他們往昔的美好歲月,配合的默契,隨即我又轉移話題,這樣的畫面永遠成為過去,老人不再來了,讓學生去揣摩海鷗的心思,如果能向預設的一樣,學生的情感已經跌宕起伏,感悟海鷗失去親人那悲痛的心情應該不成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它還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要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此時,學生的激情已被點燃,此時我提議讓孩子們以海鷗的口吻給老人寫幾句話,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感受。

這時的學生已經完全進入海鷗的角色,對海鷗失去親人的悲痛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於是緊接著又讓學生朗讀海鷗送老人的語句,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人間大愛不言而喻,這是本課設計的第二個高潮。】

四、總結全文。(5分鐘)

從你們剛才樸實而真摯的語言中,從你們充滿智慧的眼神中,我讀懂了——你們和“海鷗”的心是相通的。我想此刻,吳慶恆老人正在天堂裡默默地聽著,他也有話對兒女說,咱們讀一讀。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場景

就是遇見你

在人海茫茫中靜靜凝望著你

陌生又熟悉

儘管呼吸著同一天空的氣息

卻無法擁抱到你

如果轉換了時空身份和姓名

但願認得你眼睛

千年之後的你會在哪裡

身邊有怎樣風景

我們的故事並不算美麗

卻如此難以忘記

……

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設計理念:本課時的教學就要結束了,我以吳慶恆老人的口吻,多媒體螢幕出示,贈所有的海鷗們一首詩,讓翠湖邊這個詩情畫意般唯美的故事帶著神話般的餘味走出課堂。】

板書設計:

21、老人與海鷗

喂→送

無私的愛意想不到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勝似親人般的真情厚意,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出示老人塑像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昆明市翠湖湖畔,矗立著一尊老人的塑像,人們尊稱他為”海鷗老人”,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塊走進課文21《老人與海鷗》。(請大家齊讀課題。)

板書:

老人 海鷗 海鷗 老人

二、品讀課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深深眷戀

1、師:老人去世了,在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讀14~19自然段,圈劃重點詞句體會。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投影片:提示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都是深入理解語言的好方法。)

2、生彙報: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課件出示這句話)(從突然飛來、翻飛盤旋、連聲鳴叫體會海鷗意識到老人出事了,體會海鷗的吃驚。指名讀、齊讀。)

⑵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課件出示這句話)(從紛紛落地、站成了兩行、肅立不動體會到海鷗們在為老人默哀。)

①你曾在哪見過類似的情景?(親人去世)

②是呀,海鷗們象兒女一樣為老人送葬,海鷗失去了親人,心情怎樣?(傷心,悲痛。)

③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指導朗讀)

⑶師:當老人的遺像被我們收起時,海鷗們又有怎樣的舉動呢?

(引讀17自然段──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課件出示這句話)

①說說你的感受?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這個比喻表面是寫鷗群的混亂,實際上是寫海鷗的感情——不捨之情、依戀之情、痛苦之情、傷心之情、絕望之情……

大聲鳴叫,那一定是海鷗在——深情地呼喚老人、情不自禁地失聲痛哭、同老人做最後的訣別、聲聲泣血……

“撲”——不顧一切,不想就這樣與老人永別;抑制不住內心的無比悲傷,不能自己;恨不得把老人的遺像帶走;恨不得與老人同去……

因為海鷗悲痛至極,個個呼天搶地,所以這是一片悲痛的漩渦,淚飛頓作傾盆雨啊!是真情的漩渦,似洶湧澎湃的滔滔江河!此情此景,讓天地動容。)

(從兩個撲體會到海鷗急切的心情,捨不得老人;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圍得老人的遺像很緊,捨不得走。表達海鷗對老人深深的眷戀。板書:眷戀。)

②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動容?就讓我們滿懷深情讀讀這段帶著靈性的語言。(指導朗讀)

三、品讀課文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深厚情意.

(學習1——13自然段)

1.潛心會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將相關語句劃一劃。

質疑:這一連串發生在眼前的海鷗訣別老人的場景實在太令人意想不到了,這哪裡是人與動物的永別啊,分明是兒女為老父親舉行的追悼會啊!讓人不由得悲從心生,疑從心起。

① 老人是誰?

② 海鷗與老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勝似親人的感情?

③ 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過往?

④ 老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2.交流昇華感情。

☆ 老人的外貌: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邊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①駝背的老人,身體衰弱;②三個“褪色”分明告訴人們這是一位簡樸的老人,他的生活並不富裕;③飾物褪色,說明用得時間特別久了,老人喂海鷗一定堅持了很長時間……

④朋友的介紹印證了我們的感悟:老人每天步行20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往返就是40餘里,對於一個身體衰弱的老人,疲憊該是可想而知的。可就是為了與海鷗相伴,給海鷗餵食,老人風雨不誤。

⑤介紹資料:老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8元,而喂海鷗的餅乾每包一公斤就是4.5元,可是他一買就是幾公斤。而他對自己最大的奢侈品,就是0.2元一包的香菸。就在他去世後,人們在他簡陋的住所發現的還是他自己捨不得吃,留著給海鷗的2個雞蛋。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到——幾千個日子,幾萬里路程啊,老人就是這樣與海鷗相依相伴。這是一份何等的牽掛和無私地關愛啊!

讀出我們對老人的這份由衷的敬意。

☆老人的動作:老人把餅乾丁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群鷗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①小心地放,這小心翼翼地投放告訴我們——不能浪費一塊鳥食,這鳥食是老人節衣縮食買來的;是老人省下了自己都捨不得吃的雞蛋精心做成的。充分顯示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深的愛心。

②撮起嘴向群鷗呼喚——這幕熟悉的情景已經定格在每一隻海鷗的腦海,定格在每一個見過老人喂海鷗和讀過此文的人的心中。聽聽這呼喚,是那麼——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親暱無比;彷彿是一首悅耳的歌,卻是變了調的地方話,叫著海鷗的名字……

☆老人的語言: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老人對待海鷗就像是對待——親人、朋友、兒女、孩子、晚輩……

☆①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這是海鷗熟悉老人的——海鷗居然能夠懂得老人的意思,海鷗熟悉老人的動作,熟悉老人的呼喚,熟悉老人的身影。幸福地享受老人的美食。

②翻飛的白色,把文字轉化成畫面,透過這片翻飛的白色,你彷彿見到了——海鷗爭相吃食的情狀,海鷗見到老人的親切情狀,海鷗了為老人表演群舞的生動情狀……

③ 有聲有色的樂譜,仔細聽聽這悅耳的聲音,你從中聽到了——老人親暱的抑揚頓挫的呼喚,海鷗撲翅的聲音,海鷗歡快地鳴叫,海鷗啄食的聲音,輕風吹拂的聲音,老人開心的笑聲……用想象之眼仔細看看,看到了哪些顏色——翻飛的白色、海鷗嘴的紅色、湖水的蔚藍、浪花的白色、老人衣服的灰色……這聲與色和諧地交織在一起,簡直成了——一首美妙的詩、一曲動聽的音樂、一幅活動的畫卷……

人鳥相依,親如一家,這是多麼感人的情景啊!就讓我們代表海鷗幸福地讀一讀。

-一個普通貧寒的老人這麼十多年視海鷗為兒女般的照顧呵護,難道不也是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嗎?難怪,當我們把老人的遺像擺在翠湖邊時,海鷗會有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會有如此令人動容的永別儀式,這是人與鳥的“日久生情”啊!讓我們再回到這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海鷗懷念老人的鏡頭之中。

3.( 師引讀17自然段)──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就讓這感人肺腑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感情朗讀。

4.小結:

你們的朗讀讓我感動了,我想說:老人的愛是美美的中餐。學老師的樣說說老人的愛是──這樣的愛是無私深切的愛!

板書:深愛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感受老人形象

1、老人深愛著海鷗,海鷗眷戀著老人,課文學到這,你有更深的感受嗎?

(動物也有感情,也有著自己的情懷,海鷗知道知恩圖報。)

2、如今,昆明市民為了紀念這位衣著簡樸、愛鷗情深的老人,在翠湖湖畔築了一座銅像,這也是第一座平民塑像。想一想,這銅像的塑立,是希望什麼?此時,你面對老人的塑像,你想說什麼?把它寫下來(儘可能用上文中的語句)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3

一、 以詞串文,理清文脈。(在預習的基礎上)

1.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老人與海鷗。生讀題。

2.師: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老師這裡還有一些課文中的詞語,看看你們是不是會讀? 出示兩組詞語

撮嘴呼喚 抑揚頓挫 親暱說話 嘖嘖稱讚

翻飛盤旋 連聲鳴叫 白色旋渦 肅立不動

學生自己試讀——個別讀——齊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3.上一組詞是寫?用上這四個字說一說老人與海鷗的事情。板畫箭頭。

生說完,歸納板書:喂。是課文的1—13自然段。

下一組詞寫?來說說海鷗對老人的事情。板畫箭頭。

生說完,歸納板書:送。是課文的15—17

過渡:老人到底做了些什麼,令海鷗這樣做呢?

二、品味“餵食”,感受“親情”。

1、請讀課文1—13自然段,做好標記或者批註。

2、交流。

(1)“老人把餅乾丁……”

(2)“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透過這樣的文字,你看見了什麼景象?

生自由講感受。

師:根據樂譜,我們可以哼出美妙的歌,它是靜止的;而老人喂海鷗的場景卻是靈動的,我們可以聯絡文中的“節奏”這個詞來體會。

(老師帶領學生拍擊節奏,並體會老人給海鷗餵食的節奏。)

無論是快還是慢,海鷗總能領會老人的心意,他們之間配合得如此默契,這不正是有起有伏的樂章?想象這樣的畫面,再來讀讀這道獨特的風景。

(3)“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傾聽,……”

“親暱”?

平時,誰會親暱地呼喚你?你學著親人喊你的樣子,也來喊喊這些海鷗的名字吧。(指一組依次喊,男生女生依次喊。)

聲音有高有低,有輕有重,多好聽啊,這就是抑揚頓挫。正因為這熟悉和信任,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奇妙的風景。再讀“樂譜”句。

(4)“看來它就是獨腳,老人邊給它餵食……”

又用了“親暱”,你是不是看見這樣的鏡頭:獨腳像是老人的孩子,老人正對著它的耳朵輕輕訴說著什麼,老人說些什麼呢?

正是因為這暖暖的愛護,為獨腳撐起了健全的生命!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生動的風景。再讀“樂譜”句。

(5)“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出示)

1、“褪”是個典型的形聲字,根據這個特點,能說說“褪色”的意思嗎?(脫色,掉色)

既然有這麼多詞可以換,這裡為何要重複用“褪色”三次?

2、為了更好的幫助你瞭解這位老人,老師查到了這樣的資料。(出示資料)

這個“海鷗老人”叫作吳慶恆,是昆明化工廠的一個退休工人。老人很窮,1995年才拿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除了吸當時兩毛錢一盒的劣質煙,他沒有嗜好,就只“嗜好”來餵養和親近海鷗。現在昆明人餵食海鷗的方法——把餅乾麵包掰成碎片,擺放在翠湖畔的欄杆上——就是吳慶恆老人率先採用的。老人認為,把食物丟到有汙染的湖水裡,可能導致海鷗得病。

就是從1985年開始,吳慶恆老人幾乎天天都步行二十餘里路趕來喂海鷗,風雨無阻,直到1995年他病逝。海鷗到昆明覓食的日子裡,吳慶恆每晚在工廠食堂吃一份簡單飯菜;然後就撿拾別人不吃了的饅頭,再配以自己買來的雞蛋、麵粉,製作成“海鷗餅乾”,第二天拿去給海鷗餵食。吳慶恆病逝後,人們清點他的遺物,“最值錢的”家當,居然只有六個雞蛋,而那是他準備製作“海鷗餅乾”的!

他這麼愛海鷗,可是他生前擁有的唯一一張海鷗圖片,是他花三塊錢請人拍的一張普通小照片;他很想去位於昆明市區西南的滇池,看看“海鷗們晚上睡覺的地方”,可是,這在他,就屬於“旅遊”了;他沒有這筆“旅遊費”,以至到死去都沒有能夠實現這樣的一個小願望!

請一位同學讀。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回到“褪色”句,現在你怎麼理解這個“褪色”?

你讀懂了作者的心,只有父母對兒女才能做到這一切,這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我們在海鷗和老人身上看到了。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讀這句話。

褪色的是老人的衣物,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對海鷗的那份親如兒女的愛。所以十多年來如一日,在翠湖邊形成了這樣美妙的景象。

再讀“樂譜”句。

三、 細讀“送別”,感受“親情”

過渡:難怪會出現海鷗送別老人這樣震撼人心的情景!連送去遺像的作者都——意想不到!

1、 課件呈現15-17節。

2、 師:請你們細細讀讀這三段課文,看看海鷗的哪些舉動讓你覺得意想不到。用橫線劃出這些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段落中點紅,然後呈現這些語句)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3、 精讀課文,情感昇華

(1)師: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來對讀一下課文。你們知道什麼叫對讀嗎?

師:當我們把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是啊,發生了大事!)

師: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海鷗是老人的親屬嗎?)

師: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衣天使。(真的,確實是一群白衣天使。)

師: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炸了營”,海鷗們亂成了什麼樣子呀?是啊,這裡有兩個“撲”,翅膀撲得那麼近,所以我們是——好不容易脫出身來。)

1、 讀著讀著,你們讀出了海鷗的什麼?請你用一個詞告訴老師。(悲痛、留戀、依依不捨、難捨……)

2、 師:我們能不能讀出悲痛、留戀、依依不捨、難捨……那份情?再齊讀四句話。

3、 挑選4名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來示範讀。

4、 生讀後,師個別問:這群悲痛的海鷗中可能有?可能有誰?(學生自然回顧前文)有獨腳嗎?有老沙嗎?(問全班)還有誰?(問個別)

5、 師:你猜想獨腳,那個老人一叫就下來的獨腳,他翻飛盤旋,連聲鳴叫,你在說什麼啊?(問個別)還有那個老沙,還有嬌滴滴的公主,撲過來,大聲鳴叫,又在說什麼啊?(問全班)把你想到的話寫下來,寫在老人的遺像旁。(同時出示餵食與遺像兩張照片)

6、 反饋。師:你就是那個老沙,——公主,你呢?——紅嘴——灰頭——(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讀句)

7、 師接學生的句子:是的,爺爺,你回來啊!我們想你啊!這一聲聲的呼喚啊!這是親人的呼喚啊!

四、 欣賞雕塑,詩文昇華

20xx年1月18日,“海鷗老人”吳慶恆的雕像在昆明紅嘴鷗最多的翠湖公園揭開了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深情地望著空中,紅嘴鷗在他的身邊飛舞環繞,這人鷗共處的美好畫卷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海鷗老人

沒有妻子兒女

你卻有一顆

善待生靈的心

你把孤單典當給

翠湖的風景

獨腳、沙鷗

你這樣叫出

海鷗的小名

她們就會

飛到你的手心

你以全部的愛

在飛禽的世界

尋尋覓覓

演繹現代都市

人鷗童話的傳奇

領三百零八塊退休金

走十公里的行程

你十年如一日

在翠湖播撒愛心

直到生命最後一瞬

雕塑不是名人的專利

你以平凡的故事

擠進偉大的行列

融入春城的懷抱

永駐翠湖的心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4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老人與海鷗-教案1,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老人與海鷗- 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5.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海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師: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叫《動物與世界》,看過嗎?說說看有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2.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要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來閱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寫的又是什麼呢?

2.誰知道這句話出現在文中的`什麼地方?

課件: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樣。

3.這段話與文中的句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看誰發現了。

4.“對海鷗就像親人樣”與“和海鷗就像親人樣”有區別嗎?

5.課文分幾部分嗎?每部分又分別講什麼呢?用簡單的小標題概。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寫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你從哪兒能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就像對親人一樣。

課件: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裡面,你彷佛聽到了什麼?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麼?能不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讀出來?讓我們想象著當時的畫面一起來讀讀這句。

(師生讀)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同學們讀海鷗的表現,看我們能不能也這麼默契呢?

⑵ 學習課文第10、11自然段:

誰能來給大家讀一讀,注意像親人一樣怎麼讀。

同學們,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就會立刻──(生:生動起來。)那在這生動的眼睛裡,折射出老人怎樣的心呢?讀一讀。

課件:“海鷗最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

誰讀出來了?老人這生動的眼睛裡包含著什麼呢?

“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在這個省略號裡,老人還想說什麼呢?

⑶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個“企盼”就讀出了這種親人般的情義。誰來讀一讀?

用心來讀讀這句話,然後聯絡上文看一看,在老人這企盼的眼神裡,你讀出了什麼?老人在企盼什麼?就把你們的理解通過這句話,通過老人企盼的眼神,讀出來。(指名讀、齊讀、)(出示課件:圖片)

四、讀思感悟,學習14至19自然段

1.認真地讀讀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讓你意想不到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一下。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⑴ 學習第15自然段:

海鷗們圍著遺像的表現讓你意想不到。我們都來看看這句話。自己來讀一讀,看看當海鷗見到老人遺像時,如果它們能夠說話,在這連聲鳴叫裡,它們想說些什麼呢?相機出示課件:

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段話該怎樣來讀呢?“大不一樣”怎麼讀?

⑵學習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鷗為老人守靈那一幕?這隻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張開雙翅,深深地埋著頭,好像在說什麼呢。(課件:圖片)

指導讀第16自然段。

課件: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⑶學習第17自然段:

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的心也再次為之震撼。你們還從哪兒感受到意想不到?從“白色的漩渦”中他理解到海鷗的心情,還有一個詞也能體現出來。(炸了營、撲過來。)

指導朗讀。

⑷(第18自然段)省略號的含義是什麼?你認為作者會在這裡省略什麼呢?省略號的點點彷佛化著了什麼?

五、拓展昇華,激情薄發

1.這樣意想不到的事為什麼會發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們來交流交流。

2.老人的舉動感動了昆明的每一個人,人們在翠湖邊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課件:圖片)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把它寫下來。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老人與海鷗,老人與海鷗-教案1,老人與海鷗-課堂實錄,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5

一、複習匯入,初步認識老人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老人(出示圖片)

2、書中是怎樣描述老人?

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這段話中注重了強調了哪個詞?從三個“褪了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5、是啊,就是這樣一位生活儉樸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餘里到翠湖來喂海鷗,幾十年如一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鷗,去感受這個鷗間的真摯情感。

二、與文字對話,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深情

1、快速讀課文1-13自然段,邊讀邊想像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老人幹什麼的畫面?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2、交流學習:

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呢?(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

喂海鷗小心

(1)課文哪兒寫了老人喂海鷗呢?(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圍欄上,……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2)怎樣喂的?(很小心)

(3)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兒體會到的?(抓住重點詞談體會)

(4)品讀老人喂海鷗這段話。

喚海鷗親暱

(1)老人怎樣喚海鷗的?(親暱、抑揚頓挫)

(2)讓我們學學老人親暱地抑揚頓挫地喚海鷗。(學生喚海鷗)

(3)海鷗們聽得懂嗎?從哪兒知道?

(4)水面上應聲躍起兩隻海鷗,向老人飛來。這海鷗還真能聽懂老人的話呀。獨腳還落在老人的手上吃食呢?

(5)面對只有一隻腳的獨腳,老人正親暱地對它說些什麼呢?

(6)多感人的畫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老人對海鷗的愛,他視海鷗為自己的兒女)

談海鷗生動

(1)是啊,這如同兒女的海鷗,成了老人的至愛,因而每每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動起來)

(2)如果你就是老人,你會怎樣生動地談海鷗呢?

(3)指名讀談海鷗這段。

(4)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老人說這名話時心情是怎樣的?應怎樣談?(略帶傷感)

(5)對了,老人就是這樣,為海鷗憂,為海鷗喜。

(6)太陽偏西、海鷗要回滇池,老人要回家了,可望著遠去的海鷗,老人的眼中卻充滿著企盼。誰知道他企盼什麼?(與海鷗朝夕相處,與海鷗永遠相伴……)

(7)老人能與海鷗永遠相依相隨嗎?(不可能)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三、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1、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15-17自然段,找出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

(1)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大聲鳴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隻海鷗,你會怎麼想?

(2)海鷗們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排,肅立不動,它們這是在幹什麼?想想如果你是隻海鷗,會說些什麼?老人看著這如同兒女的海鷗們又會說些什麼?

2、而當我們不得不收遺像時,海鷗們有什麼表現?(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1)像了營似的,是怎樣一幅情景?

(2)這白色旋渦指的什麼?

(3)如果你在場,在這白色旋渦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海鷗太懷念老人了,海鷗對老人的情太深了)

3、反覆、深情地讀15-17自然段

四、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1、多麼感人的畫面,讓我們再回顧這一幕。(放喂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2、學到這,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老人?

3、從老人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五、總結

人鷗間的真情打動了所有的人,如今在翠湖邊,市民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海鷗餵食。老人雖已故,但他關愛動物的善舉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板書:21、老人與海鷗

喂海鷗小心愛(兒女)飛

喚海鷗親暱老人海鷗叫

談海鷗生動送(父母)立

人鷗情深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對於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麼,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於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匯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評:字詞學習可以通過預習、小組交流來完成,但老師要注意參與學生學習中,瞭解學習情況便於指導,不要將此流於形式;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並進行文章內容概括的練習。

四、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評:有疑則有思,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究。此環節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作業: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匯入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麼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麼?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評:勾畫、批註已成為高段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筆,“不動筆不讀書”。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後彙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麼?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評:此環節的教學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三、學到這裡,你有什麼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後集體交流。)

評:對課文的總結采用了一種學生練筆的方式,避免了老師的說教,也進行了寫的訓練。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評與思】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要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要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會寫字,6個會認字及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3、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會寫字,6個會認字及9個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老人對海鷗的喜愛呵護之情。

3、通過聯絡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繪的畫面,感受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

教學重點:

體會老人對海鷗的喜愛呵護之情。

教學難點:

想象句子所描繪的畫面,感受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我們通過老舍先生的筆觸感受到了貓的可愛;因為馮驥才先生的精心呵護,怕人的珍珠鳥與他能和諧相處;即將葬身大海的人們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這些發生在人與動物之間的一幕幕,讓我們為之動容。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發生在人與鳥之間真實的故事。引出課題並板書。(教師適時強調“鷗”字的筆順筆畫)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檢查預習生字、新詞的讀音情況。

(1)同桌互讀,相互訂正。

(2)指名讀,強調:

旋(xuán)渦塑(sù)料袋模(mú)樣扇(shān)動

炸了營似(shì)的

(3)齊讀加強記憶。

2、指名說說哪些字在寫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詞的意思。如: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親暱——十分親密。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一遍,注意將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讀準確。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想想從課文中你都讀懂了哪些內容?之後,同桌兩人相互簡單交流一下。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質疑:為什麼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可以先設下懸念。)

3、認真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圍繞著課題主要寫了什麼事?同時理清文章的結構。

(老人十幾年如一日餵養海鷗,與海鷗結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後,海鷗送別老人,不忍離去。)

(四)引導學生學習第1至13自然段,通過課文中具體的描寫初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1、默讀老人精心呵護海鷗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鷗之間有著怎樣的感情,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做一做簡要批註。

2、根據學生彙報進行交流、點撥,重點學習以下內容:

(1)喂海鷗:抓住描寫老人動作的“放、退、撮”,描寫海鷗的“應聲而來、掃”,感受老人喂海鷗的動作嫻熟,他們之間那種默契的配合。聯絡上下文想象重點句描寫的畫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當、形象的。

練習朗讀。(出示課件)邊讀邊想象翠湖邊這道美麗的風景,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這份真摯的感情。鼓勵學生把這句話背誦下來。

(2)喚海鷗:

①學生可用自己的話簡單介紹這部分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讀4至9自然段。

③三個人為一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這部分,老師在行間中聽聽哪組最能表現出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這份親暱之情。

(3)談海鷗:

①學生談感受,教師小結:說起海鷗,內向的老人滔滔不絕。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邊喂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和海鷗就像是?(親人一樣,板書)

②齊讀第13自然段。

(五)結合板書小結課文第一部分內容。

(六)佈置作業:

1、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