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舍《駱駝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劇意義

來源:才華庫 3W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1899—1966)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論老舍《駱駝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劇意義

一、祥子形象

(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一部優秀代表作,這部小說的問世,標誌了作者的創作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這部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深刻細緻描繪城市人民苦難生活和奮鬥歷史的“血和淚”的小說。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個體勞動者祥子的典型形象,強烈地控訴了封建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社會,深刻地提出了城市勞動人民如何爭取解放的重要問題。

(二)祥子的性格

首先,祥子純樸,善良,為人正直,具有奮鬥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伕。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許多優良的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是農村破產後跑到城裡來謀生的農民,為此,“凡是以賣力氣就能吃飯的事他幾乎全做過了。”但他終於選中了拉車這一行。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後,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年輕力壯,吃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他看來,拉自己的車就可以“不再受拉車人們的氣,也無須敷衍別人。”他認為:有他的身體和力氣,多拉快跑,省吃儉用,過不了幾年一定能達到目的。強烈的求生慾望,頑強的奮鬥精神,構成了祥子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說中刻畫祥子勤勞刻苦,剛強性格的同時,還從更廣闊的生活內容上,著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認真負責,講究信用和義氣。他拉車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是車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傷了,他感到很內疚,並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錢賠償損失,他認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當曹先生因特務追捕避居在外時,他承受著自己被劫奪的痛苦,而一心想著怎樣不辜負人家的囑託看好曹宅;作品還展示了祥子極富同情心的一面,當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難的老馬、小馬兩人在寒夜餓得發昏時,便毫不猶豫地給他們買來羊肉包子;對備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儘量地給予同情和幫助。這些,都顯示了祥子作為一個勞動者的美好心靈。

其次,祥子性格中蘊含著反抗及獨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體現。比如他在楊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理,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表現,他不願聽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具有一種要求獨立自主的思想。

二、祥子的墮落、自私及其形象的典型性

儘管祥子意志堅強,為人正直又有奮鬥精神,但最後還是以窮困潦倒而告終。經過3年努力買上的那輛車,不久就被亂兵搶去了,他重新積攢的錢,還沒等買上車,又被特務勒索去了。在失去車和錢的情況下,他仍未失去再買一輛車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難產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後一輛車,這一連串的打擊,對於把車當成生命的祥子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社會的壓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艱難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後把希望寄託在同小福子的結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喜愛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勢力摧殘下自殺了,這使他失去了最後的希望。一個想憑藉自己力氣吃飯的個體勞動者,就這樣被舊社會一口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勢力的打擊下,終於走上了墮落的道路。

祥子的失敗,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貧困和物質上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精神上的毀滅。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過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內心世界的驚人變化。舊社會摧毀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過去,他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並滿懷希望地去奮鬥,但當這些都成了泡影的時候,他對生活就不再有什麼渴求了,祥子終於成了一個吃喝縹賭,甚至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的人,原先“那個無牽無掛、純潔、要強,處處努力的祥子”,後來幾乎變成了一個“只為撿一些白薯皮和鬚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說初版的結尾中所寫的:“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殯,不知何時何地會埋起來,埋起‘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是對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對罪惡舊社會的悲憤控訴。可見,祥子這一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個體勞動者的生活道路。他們為了生存,不顧一切地拼命掙扎,但終於失敗。作品深刻地說明:在那黑暗的舊社會,作為社會底層的.勞動者,想以個人的力量,通過個人奮鬥的道路來實現生活地位的改變是不可能的,無論他們個人付出多大的代價,也無濟於事。

三、祥子悲劇的主、客觀原因

①釀成樣子悲劇的主觀原因。

祥子與生俱來的小農意識、狹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個人奮鬥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劇主觀因素中最根本的一點。由於祥子來自農村,在他身上存在著農村習慣和農民意識,落後的、個體的生產方式使他只知道攢錢買車,與車無關的事,他一概不聞不問,打仗了,他還想著拉車出城,結果丟了車子。他和周圍的車伕不相往來,彼此之間沒有多少共同語言,有時因拉座與人爭罵。他也曾從老馬、小馬身上認識自己,模糊地有所醒悟,但是這隻能更加促使他拼命的賺錢,早一天實現他的理想。對於祥子來說,即使有了自己的車子並且始終保持著所有權,也不能擺脫種種壓制而成為真正可以獨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勞動者,正如小說中老馬所揭示的“幹苦活兒的打算獨自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麼蹦兒?看見過螞蚱吧?獨自一個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個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因此,祥子的願望和追求,都是不切實際的,等待著他的只能是失敗和悲慘的結局,很顯然,樣子的悲劇是對個人奮鬥道路的徹底否定。但作者對祥子中個人奮鬥道路的描繪並沒有到此為止,他還向更深層作了細緻的挖掘,既寫了祥子對於自己的努力有過反思,又寫了自己對這種努力的疑問。比如第一次丟車以後,儘管他仍然努力拉車攢錢,可是幹著幹著,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來,他心中就覺得發堵,不由的想到,要強又怎樣呢?即便馬上再弄來一輛車,焉知不再遇上那樣的事呢?可見,他已經預感到前途的暗淡,並向自己提出了嚴峻的反問。

另外,祥子個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點,比如在接踵而來的打擊面前逐漸滋生的自暴自棄,在把握自己上他缺乏足夠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響下他的生活態度的某些改變,也是導致悲劇的原因之一。

②釀成祥子悲劇的客觀原因。

一是把人變成鬼的舊社會的逼迫。祥子想自己買一輛人力車的願望,正像農民夢想擁有土地一樣,只不過是一個獨立的勞動者的最低願望,然而這一正當的願望在那個社會裡卻似乎成了奢望。祥子歷盡艱辛,飽嘗委曲,三起三落,欲獨立自主而終不可得,是因為他面對著一個強大的、罪惡的、病態的社會。人力車伕祥子只能成為這個病態社會的犧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與這個黑暗社會抗衡,而這個社會卻把他從“人”變成了“鬼”。

二是車廠主女兒虎妞的誘騙。在造成祥子悲劇命運的過程中,虎妞的介人無疑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他們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強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對於祥子的性慾要求;對於祥子來說,虎妞的糾纏不啻是一種災難。這是一個資產者的醜女引誘與腐蝕(精神與肉體兩方面的腐蝕)無產者窮漢的悲劇。 四、祥子悲劇形象的教育意義

《駱駝祥子》的創作,以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寫出了城市個體勞動者的悲劇史。祥子的悲劇是強者沉淪的悲劇,是性格和命運的悲劇。長篇的全部描寫,客觀上能使人們認識到:不推翻這黑暗的舊社會,勞動人民就不能解放。同時我們也應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不但應該改造客觀世界,更應該改造主觀世界,只有這樣,才能最終結束悲劇。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祥子勤勞、善良、為人正直、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這些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資源,要教育學生“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祥子個人奮鬥的悲劇中汲取教訓,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學生。祥子悲劇的主觀因素中,單獨行動、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是導致其失敗的根本原因。藉此,教育學生樹立“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觀念。祥子最後的墮落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永不放棄的追求對於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打擊是不可避免的,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就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且超越自我,從“小我”昇華至“大我”。

總而言之,祥子的悲劇形象,不僅在當時能夠引起讀者的反省,就是到了今天,小說中所揭露的那些小生產者的意識還依然相當普遍地殘存於人民群眾的頭腦裡;尤其是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的今天,這種小生產意識無疑還會影響和妨礙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因此,當今時代,我們再讀老舍的《駱駝祥子》,仍然能夠從主人公的悲劇中,得到啟迪,受到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