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木蘭詩的教案範文

來源:才華庫 3W

教學目標

關於木蘭詩的教案範文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自學內容:

1、朗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

2、熟悉詩歌,把握人物形象。

3、三讀詩歌,賞析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

教師匯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瞭解。然後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一、四次挑錯

(一)木蘭“嘆惜”不可愛。(理解人物形象也有一個平常人的情感。)

(二)木蘭“買東西”不可愛。(學習互文的修辭)

(三)木蘭想家不可愛。

(四)木蘭辭官有點傻。(簡要了解古代官制及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

二、三次改詩

(一)師改第3段,變詳為略。(無法表現出木蘭出征前緊張的準備工作)

(二)生改第4段,變略為詳。(改變之後的戰爭血腥場面與全文不協調,也沖淡了木蘭的形象。)

(三)生改結尾段,變隱為顯。(無法體現出含蓄凝練的語言美。)

三、兩次訓練

1、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認為美妙的句子或詞,用“ 表現了(說明了,看出了) 。”的格式寫一句分析評論的話。

2、填空:“木蘭,你讓我想起了 ;木蘭,你讓我感到了 。”

一點質疑

問題:學完全文之後,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課堂教學完全教給學生自己來說、來學、來思考,我設計的幾個挑錯、改詩,學生對此形式很有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將平時的老師提問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這是我很欣喜的一點。由這節課,我也想:我們平時備課時需要多動腦子,多設計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的、有話可說、積極思考的問題形式,真正將課堂的有效性與有趣性結合起來。這除了我們有靈敏的思維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學習。

第三單元

單元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共五篇課文,其中四篇是現代文,寫鄧稼先、聞一多、貝多芬和福樓拜。鄧稼先是科學家,聞一多是學者、詩人和民主戰士,貝多芬是音樂家,福樓拜等四位作家名氣和地位都及不上前三位,但這篇寫的是群像,因此也選作課文。

學習四篇現代文,按照單元教學目標,“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鄧稼先》共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或者叫前言,作者從中國近一百多年來歷史的背景上,推出鄧稼先。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主要貢獻,點明鄧稼先是“兩彈”元勳。第三部分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進一步突現鄧稼先的精神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一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第四部分從作者得知中國的原子武器完全是自力更生搞出來的,感情上受到極大震盪的角度,進一步突出鄧稼先貢獻之巨大、之可貴。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第五部分把第二部分寫到的鄧稼先的能力、精神和品格具體化,文中引用唐代《弔古戰場文》和五四時代的《中國男兒歌》更增加了鄧稼先精神的悲壯色彩。第六部分是前五個部分內容的昇華,也是全文的總結。相對其他課文來說,長了一些,但思路嚴密而清楚。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議論為線索來結構全文的:開頭兩段是第一部分的敘述綱領,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八、九兩段是第二部分的綱,最後一段則是第二部分的總結,也是全文的總結,這些都是議論;作為兩個部分之間過渡的第七、八兩段也是議論。全文結構嚴謹,思路也很清楚。

《音樂巨人貝多芬》寫的是“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開頭,“客人敲開了貝多芬的家門”,然後,客人來“到貝多芬工作的屋子”;貝多芬這時出現了,客人“默不作聲地望著他”;接著,“客人小心翼翼地遞過去一張字條”,貝多芬說話了,“客人不停地記述下來”;最後,貝多芬留客人吃飯,在餐桌上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話。全文條理清晰。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寫的是一次聚會,基本上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先簡單交代福樓拜家,接著寫道“第一個來到的往往是伊萬屠格涅夫”,就描寫屠格涅夫;然後寫道,“過了一會兒,都德也來了”,就描寫都德,然後寫道,“接著來的是左拉”,就描寫左拉;然後寫道,“漸漸地,人越來越多”,就描寫福樓拜;最後寫道,“最後,他的朋友們一個個陸續走了”,就寫福樓拜送客。作者思路十分清楚。

理清思路有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課文中作者思路一旦理清以後,對鄧稼先、聞一多、貝多芬和福樓拜等四位作家的理解,肯定會更加深入。反過來,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更深入的把握,對作者思路的認識也會更加清楚。這是相反相成,互為作用的。

除了達到“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這個單元教學目標以外,當然還要讓學生把各篇課文的精華學到手。課文精華也許與教學目標一致,也許與教學目標不一致。對後者,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

《鄧稼先》一文,要注意作者帶著傳統意識,全球視野,歷史眼光,民族感情來寫作本文,因此能從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歷史背景上落筆,能把主人公與美國原子武器之父對比著寫,能從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奮鬥史的高度來寫。這是大手筆,一般人難以企及。值得學生為之探究。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樣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現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徵。精選的典型事例,精緻嚴謹的結構,精練的詩一般的語言,精當的抒情性議論,使這篇充滿了感人的力量。上述種種,值得學生好好揣摩。

《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樣通過寫一次會見,通過描寫主人公的肖像、行動和語言來表現貝多芬“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能抓住特徵寫,用詞精當而生動,值得學生好好學習。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樣通過寫一次聚會,通過寫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他們各自的思想性格特點。讓學生認真揣摩寫人怎樣抓住人物特點,怎樣做到聲情並茂,從表情寫到內心,怎樣在記敘中插入抒情、議論。

文言文《孫權勸學》主要讓學生讀讀背背,瞭解內容大意。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均不作要求。

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主要是通過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可以在三項中任選一項。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其次要注意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激勵、合作;第三要重過程,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參與了就好,只要盡力了,就應給。予適當鼓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