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並序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1W

導語:琵琶行並序的教學設計有哪些精彩內容呢?琵琶行是文學家白居易的代表作,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感。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琵琶行並序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琵琶行並序教學設計

琵琶行並序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的

1.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2.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

3.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詩歌創作主張。

教學設想

1.重點與難點:

感受悲劇美,鑑賞音樂描寫是重點;

通過描寫音樂藝術溝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詩意的難點。

2.學法指導:強化預習,正音順句,對照註釋,初解文字;

誦讀入境,感知詩意;潛心涵泳,體味情感。

3.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整體感知,把握二人成為知音的基礎——同是天涯淪落人。

一、激趣匯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匯入。

在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後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並讚歎不絕。伯牙十分驚歎,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麼會欣賞我的琴聲呢?他請子期上船,並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在彈一曲,請你說出曲子內容。說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後說: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歎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後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

今天我準備再給大家講一個“知音”的故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準備學習的課文《琵琶行》。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誦讀鑑賞:

(一)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聲中範讀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二)討論精講,點撥要點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麼事?

明確:敘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

關於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2.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們的人生經歷有什麼共同點?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和一個歌女。白居易我們比較熟悉,他是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

白居易簡介: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以44歲為分界線,前期抱定“兼濟天下”之思,後期則“獨善其身”。

(2)詩歌主張

“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詩歌的政治作用和社會意義。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反映時事,為現實而作。

“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發疾苦。

(3)詩作《白氏長慶集》71卷,存詩2806首。

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分類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題

詩中的歌女,善彈琵琶,故稱琵琶女。

按常理,兩人分別屬於不同的社會階層,白居易屬官宦階層,而琵琶女居於社會底層,兩人並沒有深入交往的社會基礎,他們何以成為“知音”呢?

明確: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同是天涯淪落人”。

三、“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他們是如何相識的呢?

(1)他們在哪裡認識的?

明確:潯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2)他們都是潯陽人嗎?他們從哪裡來的?

明確:不是。他們都來自長安。

(3)他們在長安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又是如何來到了潯陽?

A、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瞭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板書:京倡 商婦 怨

B、讀課文註釋、序、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瞭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悽悽。

板書:京官 謫官 恨

四、“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絡在一起?

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所言:

楓葉四弦秋,棖( ,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 ,勾)留江上別離情。

五、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樑,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

一聞琵琶(第一節)邀相見,

再聞琵琶(第二節)訴淪落,

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重點鑑賞詩歌的音樂描寫的部分,進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白居易的詩歌主張。

教學過程:

一、是什麼樣的琵琶聲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一聞琵琶是什麼樣的聲音,不知道,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

(二)一聞琵琶聞聲不見人,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第二節是重點精彩詩節,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讀,達到背誦)

① 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徵。

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② 誦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容和表現力。

調絃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③ 鑑賞具體描寫樂聲的詩句:

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洩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於音樂的描寫,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特別好?

——“銀瓶乍破水漿迸”寫的音樂感特別強,在剛才讀的時候,這兩句的力度就特別重,琵琶女在抒發他情懷的時候,撥絃就有很強的力度,宣洩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詩人白居易與他同病相憐、同感而發,詩寫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彷彿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絃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鬱,然後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裡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於,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後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溼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溼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溼漉漉的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