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琵琶女的形象

來源:才華庫 3.04W

導語: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有人認為她是一個留戀燈紅酒綠渴望奢靡生活的女子,是不值得同情的;也有人說商人經商是正當的,稍有別離就耐不住寂寞,便“夢啼妝淚紅闌干”,但還有人說,琵琶女是一個受玩弄的弱女子,應該同情。

《琵琶行》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行》的“序”和正文第三段都交代了琵琶女的身世,既寫了她年輕貌美時的“歡笑”,又寫了她年長色衰時的辛酸,在這鮮明的對比中,作者到底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琵琶女呢?

從她的言行舉止來看,“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沉吟”、“整頓衣裳起斂容”,這些都說明她滿腹心事,欲說還休,不願隨便拋頭露面,充分顯示了她經歷了滄桑,脫去了浮華,變成了一個莊重、愁苦的中年婦女.

從她的彈奏技巧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藝應該越來越精湛,而且從得陽江中的這一場演奏也可看出,她的技藝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為什麼會“門前冷落鞍馬稀”,只能孤“守空船”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暮去朝來顏色故”.由此可見五陵少年並非真正為欣賞藝術而來,主要還在於追求色相.所以我們可以說,妙齡時的琵琶女雖然“今年歡笑復明年”,但是如今的她,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貌美,只能獨坐船上盼等夫君來.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這段文字概述了琵琶女人生歷程,用文中的話可以概述為“本是京城女---學得琵琶成---歡笑復明年---暮去朝來顏色故---嫁作商人婦---江口守空船”,對此學生都能粗線條的勾畫出來.但詩歌畢竟是語言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字裡行間包含了極其深致的思想感情.

先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兩句.“京城女”三個字有沒有情感在裡?有,我們都有這樣生活經驗:到外地的北京人總是喜歡說自己是北京人,原因是北京人值得驕傲.琵琶女在表明自己身世時,說這話應該就有一種自豪感.但句中加上一個“本”字,味道就不同了,其中就飽含了一種顛沛流離後的辛酸和滄桑.再者如“家在蝦蟆陵下住”一句,蝦蟆陵是什麼地方?典籍上有記載,是當時長安街中最繁華的商業區,然而琵琶女是不是就生活在繁華之中呢?從“十三學得琵琶成”一句看,她很小就進入教坊(估計在七八歲),說明她家庭情況並不好,說的誇張一些,很可能就相當與現代都市中的貧民窟.如此想來,我們會發現琵琶女家庭是不幸的,她的童年生活是貧寒是悽慘的,這一點就值得同情和品味.

再看“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在古代詩文中,“十三”通常是虛指,未必是確切的年齡.但不管怎樣,這個孩子很小就學業有成,可見她的聰明伶俐和活潑可愛.同時我們還應該設身處地地想想,琵琶女自述時應該沉浸在對少年美好時光的追憶中,充滿甜蜜充滿親切充滿自信充滿對美好人生的'熱切期待.綜觀琵琶女這一生,可以說她最亮麗的地方就在此吧,此後生活好象給她種種,似乎都不能與此相比.在閱讀這四句是一定要引導學生深入下去.為讓學生領會該文,我上課時打了兩個不太貼切的例子:一個是琵琶女學習進步時,教坊老師鼓勵和表揚她,她的心情;另一個是經過苦苦追求,你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相當於學得琵琶成),身邊一定有鮮花和掌聲,突然有人告訴你通知書是假的,剎那間,你所有的願望化為烏有,你又是什麼感受?你理解這些,也就是說理解了當年琵琶女學業有成卻步入青樓的幸福與痛苦.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文章敘述到這裡,似乎起了一個高潮.琵琶女的命運突然有了歷史性的改變,接觸的是富貴人家,交往的是紈絝子弟;吃穿用度皆不同尋常.如果我們展開聯想,眼前也許會出現一幅幅生活畫面:古色古香的高樓,素淡朦朧的燭光,珠光寶氣,或素手彈琴,或觥籌交錯,琵琶女成了人見人慕的當紅明星.其實這只是表面化的東西,要有深刻地理解,就應該深入到她的內心世界:琵琶女為了生存,淹沒了尊嚴,獻出了青春,獻出了肉體,和自己不喜歡的男人在一起,其內心是無可奈何和慟痛無比,其精神世界則是空虛孤獨.“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就是最深沉的感嘆和惋惜.由此看來,“愛而不能”這就是琵琶女夢幻青春最大的遺憾.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