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孫權勸學》優秀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15W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分享

關於《孫權勸學》優秀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分享由語文小編整理並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援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的

1、瞭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在課堂上通過聽讀,小組討論歸納出全文的情節,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線索。

4、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時安排 1 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匯入

1、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於孫權,我們瞭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瞭解他的其他方面。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註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支援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註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3、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1)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品味語言

1、學生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進行對話,討論孫權說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說。

2、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3、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4、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1、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啟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2. 當堂交流評點。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佈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勞動,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絡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參考

一、課前三分鐘 (學生講三國中的小故事)

二、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三、正課

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老師範讀或聽錄音後,學生朗讀)

一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朗讀後合作討論理清課文情節,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3.課文註釋補充。 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各段落的重點詞語。

4.再次朗讀課文,、熟讀、讀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1)"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鼓勵呂蒙求學。)

5.提問: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並歸納: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解釋"吳下阿蒙"並造句。解釋"刮目相待"並造句。

板書設計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鬆調侃

魯肅: 大驚——結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