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讀後感大全

來源:才華庫 1.38W

《鄉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故鄉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深切願望。下面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讀後感大全,更多相關資訊請點選()。

鄉愁讀後感大全

篇一:鄉愁讀後感大全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今,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大約在我三四年級吧,我不曉得在什麼刊物上抄下了這首余光中的鄉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曉得什麼是鄉愁,也不曉得那彎海峽隔著我的親人不能回來。我只記得那時對詩很狂熱,不管懂與否,照抄不誤。同學們看到這首詩,特別是男生,對我擠眉弄眼。就因為“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大概我上國中後,那個我從未謀面,拋下妻兒老小,在海峽那頭的外公回來了。他白髮蒼蒼,我的母親和姨母的淚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墳墓把外婆隔在裡頭。那深深的遺恨除了外公,我的母親和姨母又有誰能體會出來呢?外婆嗎?她的怨,她的恨應最深。但她活著時,從來沒有自怨自艾,她把愛給了我們姐妹幾個。女人,誰說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個小腳女人,從三十歲就失去了外公,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外婆用她日復一年,年復一日的沉默,書寫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同樣,海峽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頭青絲熬成白霜也沒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無音信,那份熱情一點一點的熄滅,父母妻兒竟被那灣淺淺的海峽阻隔著。遙望大陸,夢魂牽也系,這就是鄉愁嗎?多想聞聞故鄉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鄉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對外婆,我的母親和姨母是怎樣的一種缺憾啊!小時候,我的母親和姨母,她們不曉得自己的親人在那遙遠的地方,夢裡沒有父親,有的卻是生活的艱辛。等到她們頭髮斑白的時候,才曉得父親是什麼樣子。

月殘了,還有圓了的時候,就連那牛朗和織女還會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後再也沒有相見。現在,或許在天的那邊,他們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臺灣啊,母親的頭髮白了又白,那聲聲親喃的呼喚,喚不醒沉睡的你嗎?同樣的炎黃子孫卻要有兩種身份嗎?外公的墳墓就埋葬在故鄉的山坡上,遠處是澎湃的大海,墳前是開滿一地的蝴蝶花。

 

篇二:鄉愁讀後感大全

太平洋,波濤洶湧,留下我,孤苦伶仃。我與祖國母親僅一河之隔,我願投入她的懷抱,尋求庇護,但只差一架橋,我這個千百年來的海外遊子——臺灣,希望迴歸自己的祖國。

正當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準備“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時,十二道金牌如利箭射穿了他的心,他知道他的.夢難圓了,背上的字隱隱作痛,風波亭,轟然倒下。岳飛選擇了歷史的宿命,選擇了無奈,選擇了精忠報國。他死了,盡了自己的忠義兩字,至死都沒有背叛。

讀懂了岳飛,我低下頭,臉微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的文天祥,面對死去的千萬百姓,面對敵人的威逼誘降,腿彎也不彎。長嘆一聲,?咳煥嵯隆S謔欽怪交雍粒?ldquo;亂世羈旅,夜沉沉,不盡悠悠愁緒。故國山河,西北望,廢池春深入寂,不堪回首,零丁孤夢難續……但取丹心照,青史人寰世”。他面對高官厚祿眉都沒有皺一下,他不願,亦不想背叛祖國。

讀懂了文天祥,我有了悔悟之心。

夏完瓊,面對清軍,用“毅魄歸來,靈旗空際看”,表達了對清軍的憎,對祖國的愛。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北不肯休”。是愛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是愛國……

讀懂了他們,我願回到祖國的懷抱。

給我一架橋,我將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我最真誠的摯言。

 

篇三:鄉愁讀後感大全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書寫“鄉愁”,自古以來都是眾多文人墨客的千古話題,同時也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而其中,關於 “鄉愁”的詩詞作品就有餘光中的《鄉愁四韻》、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席慕蓉的《鄉愁》、朦朧詩代表人之一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等佳作。近些年來,國內一些純文學作品興起了一股股針對“愛國思鄉”的熱浪,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卻在似如煙海茫茫的文學界中脫影而出。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曾任臺灣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餘老的作品的風格極不統一,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歌,一般多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是表現得很細膩而柔婉。著有詩歌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於種。很多讀者知道余光中這個名字,便是因為這首著名的《鄉愁》,因此很多時候餘老也被稱作“鄉愁詩人”。

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這首不到100來字的抒情詩,卻藉助了“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些具體事物,通過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了,實物化了,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深深表達了詩人渴望與家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願望。從作者少年時代鄉愁的骨肉之情、青年時代鄉愁的戀人之情、中年時代鄉愁的生死之情、晚年時代鄉愁的故國之情,“鄉愁”的內涵和意境,隨著自己成熟和時代的發展,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與昇華!詩歌迴環望復,音韻和諧優美、簡練。在同一位置上,有重複: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量詞:枚、張、方、灣。作者採用了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而且詩人還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找到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裡,“鄉愁”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些具體事物上,這樣,詩人不至於無所依附。詩歌以情感為線索,詩詞單純、含蓄,美與豐富美於一體,不枝不蔓,意境悠遠深邃,字裡行間透露了作家余光中一生漂泊無依,在經歷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之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思想;真誠的希望臺灣能早日迴歸祖國。

回憶起上世紀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餘老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似乎又在感念著當時的憂傷氛圍。他說:“隨著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余光中說,這首詩歌是“蠻寫實的”:小時侯上寄宿制學校,因為離家很遠,要與媽媽通訊;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節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一節我想到了大陸這個“大母親”,於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這句。

在南京生活了近XX年的餘老,紫金山風光、夫子廟雅韻早已滲入他的血脈;抗戰中輾轉於重慶讀書,嘉陵山水、巴山野風又一次將他浸潤。“我很慶辛自己在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四書》、《無經》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薰陶,中華文化已植根與心中。”余光中說,“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很單薄的。”

當今臺灣迴歸大陸是我們全體中國人與駐臺同胞的一個最大願望。《鄉愁》是臺灣同胞、更是全體中國人共有的思鄉曲,隨後,臺灣歌手楊弦將余光中的《鄉愁》、《鄉愁四韻》、《民歌》等八首詩譜曲傳唱,併為大陸同胞所喜愛。余光中說:“給《鄉愁四韻》和《鄉愁》譜曲的音樂家不下半打,80多歲的王洛賓譜曲後曾自己邊舞邊唱,十分感人。”

也許詩人餘老的心情我懂得,這種與祖國故鄉的隔閡,是無法逾越的,但作為一個文化人或者詩人,最後我只想用詩人餘老說過的一句話體現,“詩比人先回鄉,該是詩人最大的安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