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7.81K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一: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清晰地記得去年在教研時觀看的竇桂梅老師執教的古詩文鑑賞課,當我講授《題西林壁》一詩,決定借鑑竇桂梅老師的教學藝術,從吟詠入手,鑑賞開路,體驗為線,和學生一起在詩的意境中陶醉。

我先從詩人蘇軾入手引出課題《題西林壁》,然後通過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悟,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不僅說出詩人的觀察角度不同,還說出了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我順勢抓住“橫 側 遠 近 高 低”體會詩人觀察的角度都是什麼?然後指導朗讀,在體會本詩蘊含的人生哲理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隻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後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語文教學要重視細節問題的有效把握,因為只有重視了細節,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減少遺憾。

一、環節銜接得不夠完美,今後在過渡語言上還得錘鍊。向竇桂梅的激情,大氣學習。

二、在朗讀古詩的環節上雖在“嶺”和“峰”“高”和“低”上做了比較讀,但在“嶺”的引導上有點狹隘,只畫出平緩,如再讓學生上去畫出嶺的連綿起伏,還有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還不到位,如果能劃分節奏,突出重音,並能配以優美和諧的音樂,輔之以聲情並茂的朗讀,創設美妙的情境,有可能幫助學生更能讀出古詩的韻味,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大膽預設,充分準備,提高課堂效率!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註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後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裡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採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我讓學生模擬表演試試看,把自己身藏在學校的樹林中,看能否看清整個校園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當然就明白了詩人所寫的意思。最後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隻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後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二: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註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後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裡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採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我讓學生模擬表演試試看,把自己身藏在學校的樹林中,看能否看清整個校園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當然就明白了詩人所寫的意思。最後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隻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後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學生自學體會了詩中的意思,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體驗,切身感受和再現到詩人寫詩的情景,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也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我認為在教學古詩時,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讀去感悟,效果較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