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品讀

來源:才華庫 2.29W

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雨巷》品讀 ,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鑑!

《雨巷》品讀

《雨巷》品讀一

《雨巷》表現惶惶不安的人和無法實現的理想這個蘊涵有時代特徵的悲劇主題,

《雨巷》這首詩,寫一位沉醉於感情追求的青年,常常獨自彷徨在悠長的雨巷,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因為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盡頭。除了春雨打在油紙傘上的聲音,雨巷是寂寥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著的這位姑娘,她結著愁怨,她家的籬牆頹圮了,她顯然受到命運的打擊;她惆悵、悽清、嘆息、迷茫,但她沒有頹唐,沒有乞求;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麼嫵媚動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中沒有低下高貴的頭,像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子一樣忍受著落到頭上的磨難。詩人在這裡表現了人的尊嚴和頑強的生命力。但詩人筆下的姑娘是感傷的,他拿丁香來比喻她。中國古詩裡有許多吟詠丁香的名句,如“丁香能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往往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晶。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都不輕佻。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丁香姣好,但易凋謝。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做著脆弱的夢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

在長久的期待中,姑娘終於來了,在雨中哀怨,“她靜默地走近”,有時兩顆心靈已經接近於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終於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終於從身邊飄過去,二人間的距離又重新拉開。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鬱病,因而同病相憐。然而,正因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繼續追求。從詩的更深的象徵意蘊看,戴望舒詩中的姑娘形象往往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現了,但是,“像夢中飄過”一樣,只在面前一閃,轉瞬便消失了,連同她的顏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與她的惆悵,空留下抒情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獨自彷徨。一切都是寂靜的,雨打動紙傘,更增加了雨巷的寂寥。詩人就這樣表達了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勞的那種孤苦心情。

在《雨巷》中,姑娘的形象帶有悲劇色彩,抒情主人公――遊子的形象(孤獨的遊子形象貫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帶有悲劇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樣高潔,帶著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既有深沉的內心世界,又有嫵媚的魅力;既是姣好的,又是在磨難面前不彎腰的。然而,他自己又是那樣地不易被人理解,他既不十分知道自己,也不是很深地理解對方;也許他期待的永遠是心中的影象。因此,在理想主義的期望面前,他總是困惑的,懷有一種氣質性的悲劇感。戴望舒熟讀法國詩人魏爾倫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氣質而言,他也接近魏爾倫。魏爾倫《無言的歌集》表達了巴黎公社失敗後不知所措的知識分子苦悶沮喪的情緒,其基調是詩人的理想和他周圍的骯髒生活相對立的悲劇感。戴望舒的詩則表現了從五四運動中幸福地飛騰起來的理想與淹沒於血泊之中的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現實相對立的悲劇感。他的詩雖然不是反抗和戰鬥的詩,但也不是環境的奴隸。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無法實現的理想這個悲劇主題,蘊涵有時代的特徵。

《雨巷》品讀二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彙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裡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裡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裡,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裡,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拓展閱讀

寫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反動統治者大規模逮捕﹑屠殺革命人民﹐破壞革命組織﹐殘酷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的恐怖行為)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富於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雨巷》讀後感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詩人會遇見一個結著仇怨的姑娘嗎?

淡雨蕭煙,從那個朦朧的,飄渺的縫隙之間緩步朝前,纖細的手裡握著一把油傘,冷冷的印著你發愁的容顏,憂鬱的眼神彷彿苦丁香一般開落,你尋著那條幽長的巷子離我越來越近……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遙臺月下逢。”你讓我想起了捧心而蹙的瀟湘妃子,但她的悲涼遠不及你的悽美。

雨還是細細地將柔情撒在巷子裡,模糊了我的視線,我害怕錯過你這朵苦丁香,於是,張開水袖散盡迷煙,在我漸漸接近你的時候,我發現你擁起一捧落紅,像黛玉的憔悴,像玉環的嬌媚,像昭君的無奈,一個向上拋起的動作瞬間定格。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點點滴滴,點點滴滴,打在你的傘上,催破了巷子的寧靜。

忽然地,你丟開了傘,數起了打在青石板上的雨珠,或者是過於惆悵了吧,你竟沒有絲毫注意到我的存在,我一直尾隨你的腳步直到與你間隔只剩三米。看著你,彷彿飄過一陣低吟“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煙雨迷朦處”和著雨的輕調一起進入我的視聽。

雨停了,現在的我被束縛在離你很近很近的地方,那距離是一步之遙。而你,像朱漆剝落的大門緊閉著,就算如此,我依然從你那雙湖藍的窗幃中透徹了你,熟悉了你,好似我們五百年前就註定了一段情愫,那種似曾相識,那種莫名其妙就能黯然而生的情感流露,不知你是否也有體會?

你的髮梢被雨打溼了,巷子中角落裡那幾株枯敗的落紅竟然發了芽,待我回眸想要與續寫前緣,你卻如一朵雲般在我眼前朦朧,可惜的,我喑啞的喉嚨倏的叫不出你的名字,只記得你那暗香盈袖的青莎衣,哀怨的“窗”和圖滿油彩的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