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教學設計以及反思

來源:才華庫 5.51K

贈汪倫教學設計以及反思

教學目標:

贈汪倫教學設計以及反思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 學會本課生字贈。

過程和方法目標:

讀懂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聯系生活進行聯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詩中表達的情感,陶冶學生珍惜純潔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談悟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

教學過程:(課前播放幻燈片1)

一、 交流課前收集的李白資料: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讓你們蒐集有關李白的資料,誰能把想到的告訴大家?(生如數家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詩人。)

師:孩子們知道今天要學什麼嗎?生齊呼:《贈汪倫》(抽生板書課題,給倫注音,並教讀)播放幻燈片1

師: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贈就是送,汪倫是人名。)

師: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倫和李白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李白會寫詩送他?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思想?)

師總結:(播放幻燈片2)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他愛遊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

二、 故事匯入:

師:有同學想知道李白和汪倫的故事,現在老師講給你們聽。

三、 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播放幻燈片3)

1、 自由練讀,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指名讀古詩,在讀中學會贈字。

3、 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適時評價學生,鼓勵學生。

師:剛才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很高,現在來把你們的學習體會與大家分享分享。

(師適機讚美: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你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還有誰願意來挑戰他?)

師:李白乘船要離開的時候,聽到汪倫踏著節拍唱歌的聲音,他滿臉驚喜地轉過身來,所以第二句詩該讀出驚喜的語氣。(範讀)

四、 在具體的詩境中理解詞意和詩意,感受朋友間的濃濃情誼。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播放幻燈片4

師:欲是什麼意思?

師:連字成句,說說整句意思。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踏歌的聲音。)

師:你還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詩句?

(欲窮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師總結:在這些詩句中欲都是將要、想要的意思,同學們在今後學習古詩時,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試著把意思帶到詩中理解。

3、指導朗讀。師:請把依依不捨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讀。

4理解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

師:聞是什麼意思?踏歌是什麼意思?

(聞就是聽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邊用腳打著節拍,一邊唱歌。)

師:理解整句詩的意思。前兩句古詩連起來理解意思。

師:你還知道哪些含有聞字的詩句?(柴門聞犬吠。)

5師總結:在這些詩句中聞都是聽到的意思,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學會思考歸納總結。

6、指導朗讀前兩句古詩,在讀中感悟詩人戀戀不捨,又飽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播放幻燈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讓學生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然後和前面的兩句連起來,理解整首古詩的意思。

(3)指導學生把李白和汪倫的深厚感情帶入文字融入詩句。

這首詩後兩句該這樣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應該讀重音,才能表示汪倫對我的情意深。(指名反覆試讀)

師: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

3米。我們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當於84層教室那麼高的樓房。

師:桃花潭真有那麼深嗎?

(桃花潭並沒有那麼深,這是誇張的寫法。)

那為什麼說千尺桃花水不及汪倫送我情?(這裡又用了比喻,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這桃花潭水的深,再說明比不上汪倫的情意深,以此表現情意的深厚。看看圖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體會他們依依惜別的深情了。

那麼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應讀重音。)

(4)誦讀整首古詩。(男女分別讀,閉上眼睛讀,站起來讀,搖頭晃腦讀. )

五、創設情境,讓詩句走進生活。

同學們,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面對著朝夕相處的好朋友,詩中的哪兩句最能表達你對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換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課外延伸,一首離別詩引出一組離別詩。(播放幻燈片6---8)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知道的古詩中,還有那些事離別名句。

七、課堂總結:

老師希望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們的心中永遠燦然開放。讓我們記住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佈置作業:(播放幻燈片9)

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

板書設計:

贈汪倫

唐 李白

依依不捨

深情厚誼

《贈汪倫》教學反思

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四年(755),是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到涇縣,遊桃花潭後和友人汪倫分別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經做過縣令,辭官後居涇縣桃花潭,家有別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詩人相友好,常有詩文來往。李白這次來訪汪倫,汪倫以美酒招待他,李白臨別時寫增此詩。我在教這首詩時從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學生大都愛聽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於是,緊接著複習,我設定了這樣的過渡語:由於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爽,喜歡親近大自然,安徽涇縣桃花潭的汪倫便誠邀李白去做客。接著,我便有聲有色地講起《李白受騙桃花潭》的故事。當講到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與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並無萬家酒店這些內容時,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語氣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說者的語言旁白了一下。學生在哈哈大笑之餘,不禁被汪倫的巧妙機智所吸引。到後來,他們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寫詩怎樣答謝汪倫。

二、自學詩句,理解詩意

俗話說: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來完成。《贈汪倫》這首詩本身較淺顯,詩意較明朗,現在有講故事時的旁白作範例,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更是如魚得水。因而,當我出示教學掛圖,讓他們說說哪一個是李白,哪一個是汪倫並說明理由時,學生擺出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一句。當我要求他們說出詩句意思時,許多學生躍躍欲試。有的學生還在領會忽聞的`基礎上添上了這樣一段話:我循聲望去,原來是我的好朋友汪倫來送我了,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勢引導學生說:別具一格的邀請,與眾不同的送別,深深感動了李白。因此,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學生不約而同地朗讀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後,詩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領會了詩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以後,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比選用了即使也的關聯詞語連線詩句意思。

三、誦讀感悟,體會感情

藉助故事引路與學生的自學理解,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難度已經不大。因此,我便佈置學生結合詩句回憶故事,模仿當時李白吟詩的語氣誦讀,讓他們在誦讀中反覆感悟。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對兩句詩進行比較,說說在寫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麼?學生髮現敘事是為抒情作準備的,如果沒有敘事中的忽聞 而受感動,就不會有抒情中的不及進行對比。最後他們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體會,領會了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名詩誦讀,課外延伸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在課前我也佈置了大家收集這類詩,這時請同學們將你們所收集的計拿出來和同學們分享。結合學生交流的情況,學生一起來誦讀一首離別詩。

附:賞析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