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

來源:才華庫 2.85W

“八月十五月兒圓呀,爺爺給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塊月餅一片情呀”。每當我想起這首小時候唱的兒歌時,心中總是湧上一股暖流,溫暖著我心中每一寸角落。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

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一)

看著天上明亮的滿月,我的思緒又飄到遠方。今天是九月十九日,家喻戶曉的中秋,卻只有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陽臺上賞月,媽媽因為工作很忙沒有陪我,爸爸也是如此。

我望著天上的月亮,鼻子一酸,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爸爸媽媽為了維持生計四處奔波,為了不讓我們受苦,爸爸把媽媽和我們三個姐妹留在老家自己獨自去打工,媽媽追隨著爸爸的腳步,也在老家的一個工廠裡幹了起來,能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每天早晨我們醒了,早飯也涼了。今天是九月十九日,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從鄰居家裡傳來溫馨的打鬧聲、長輩的問候聲……我感覺有一些冷了,才發現已經九點多了,隨便拿一床薄薄的被子,就睡了。第二天,我覺得身上的重量似乎增加了很多,我一看,原來我身上正蓋著一床厚實的棉被。我看見桌子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對不起,昨天沒有陪你過中秋。——媽媽留。我恍然大悟:原來媽媽一直都在我的身邊。

親情,有時候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但是她一直圍繞在你的身邊濃濃的,甜甜的。

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二)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親人團圓。在如水的月光下,一大家子人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桌子上是各式各樣的菜,夾起一片熱氣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興高采烈,相互祝福,一起幹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今年也不例外。飯後,大家會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月餅,咬一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的月亮跟平日裡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我想起王建的一句詩,“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有人身在他鄉,不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託圓月送去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抬頭看看那輪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著它呢!

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三)

自古有圓月,年年盼中秋。今日月又圓,情思意綿綿!

一輪圓月升上深藍色的蒼穹,點亮了城市和鄉村的萬家燈火,裝扮了一個甜美圓滿的中秋月夜。當盈盈滿月灑下的一襲銀灰鋪滿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我的心已在久久企盼中融進了這嫋嫋柔光中。今夜,我已沉醉在溫柔的月光裡,縷縷思念痴情地縈繞在心,一如縷縷月光執著地氤氳在中秋之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在華夏傳承了幾千年的中秋佳節,承載了太多中華民族世代延續的真摯情感和美好記憶,那花好月圓之時的團聚,那久別遙遠的思念,那漂泊異鄉遊子的拳拳眷國之情,都濃縮在了血濃於水的親情、脣齒相依的友情、甜蜜美好的愛情、遊子思鄉的深深情感之中了,早已沉澱在了古老的東方文化裡,在唐詩宋詞那詩香墨韻中凝結成為美麗繁星般的永恆,熠熠生輝。中秋皓月,清輝縈縈,家國情懷,千古一情。

明月如鏡、月光似水。我靜靜、靜靜地仰望著幽靜天空的朗月,在清清悠悠、朦朦朧朧中真的走進了童年的夢境,那濃濃的,化不開的親情都融進了這皎潔清幽的.月光裡,縈繞在我隨月光飄逸的綿綿思緒裡。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我九歲的那年隨母親在魯西南鄉村曾祖母、祖母家居住一年。那時最深刻,最值得回憶的就是親愛的曾祖母、鄉村月夜以及曾祖母在月下給我講述的神話故事“吳剛伐桂樹”、“嫦娥奔月”……我痴迷在故事的玉盤下、仙鏡裡。在她的指點下,我彷彿看到了月中的桂樹,看到了嫦娥和月兔,看到了月中緩緩移動的雲霧,便很想很想借著銀色的光飛到廣寒宮,陪伴寂寞的嫦娥和月兔,暢飲吳剛釀就的桂花酒……雖然這前後我也在父親部隊大院裡聽母親和叔叔阿姨們講過這古老的故事,但至今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那個鄉村中秋之夜,那個出自曾祖母口中的故事。

“八月十五雲遮月”,真是如此。剛才還清朗的月忽被一片雲霧遮蓋,夜暗了下來,但云隙中穿過的光使中秋夜空顯得更有層次感。沒有了明月之柔光,似感微涼。我閉目靜思,彷彿善良風趣的曾祖母來到我身旁。

我又撒嬌地躺在了她潔淨溫暖的懷抱裡,在每一個有她陪伴的明亮鄉村夜晚裡,聽著她講給我的故事、猜給我的謎語;我又來到了那個月兒也是這麼圓、這麼亮的中秋月夜,再一次聽她講述蟾宮嫦娥、桂樹吳剛的動人故事;我又看到了那個在我任性哭鬧時坐在我旁邊耐心哄勸,等待哭鬧停止的笑臉。

有趣的故事,爽朗的笑聲,可親的笑臉,溫暖的懷抱……珍貴的童年記憶如影像般回放,我的思念似月光揮灑,淚水在不知不覺中打溼了眼眶。

雲開霧散,朗月重現。悠悠親情,今生無限。在我和父母心中佔據了重要位置的曾祖母,就是我們心中的那輪明月。她的大兒子,我祖父的軍人胞弟,在抗戰中英勇犧牲,中年時因缺醫少藥,曾祖父患急症而去世,她便跟著祖父這唯一的兒子生活。在她有生之年一直享受著政府給予的革命烈士軍屬的待遇,但她總是念念不忘、逢人便誇政府的好。她九十四歲高齡無疾而終,猶如一輪圓月自然的陰晴圓缺、悠然而去。

她一生的善良、爽朗、隱忍、寬容、大度,贏得了整個村莊對她的誇讚和信任,贏得了整個家族每一個成員對她的愛戴和敬仰,母親時常提及她,有著講不完、說不倦的故事。

我最後一次看見她是在我二十六歲從青海回到家鄉菏澤的那年中秋節之際。那年我專程和丈夫回到我曾經生活過一年的村莊看望老人。家裡的姑姑都已出嫁,三叔上大學後分配在縣城工作,來時有限,只剩下她和祖父祖母在一起生活。

她臉上依然充滿笑意,依然是那樣整潔、那樣安詳、那樣隨意,思路依然那麼清晰。她知道自己年齡大了,為了不讓別人厭煩,儘量不給別人找麻煩,更不主動提出要求打擾別人。她常常獨自在自己的房間裡,坐在椅子上對著窗戶靜靜朝外觀望,像在觀看天空景色,又似在思考著什麼,當我走進她的小屋,她顯得十分驚喜,笑容更加可掬。問寒問暖。我知道在這寂靜的小屋裡她一定很寂寞,但她總是保持著異常的平靜。聽父母說,在她生命的最後,就是帶著這樣的寧靜和安詳離開了她眷戀的世界和愛她的親人。

荷香漸隱,桂香縈懷。花香飄溢,月色溶溶。花香融月色,花魂伴思情。這一輪皓月裝飾了月空,裝飾了中秋的夢,飽滿了記憶,飽滿了無法遺忘的親情。

中秋月,月澄明。清如水,水沁心。心心念念不相忘,年年歲歲望月情。

乾乾靜靜的月亮依然安靜地泊在天空,皎潔的月色和閃爍的燈光交相輝映,寧靜而美好。我和皓月相對而坐,我要目送這一年只能和她唯一相聚於此的中秋月亮,盡情享受她令人沉醉的柔美月光。

亙古綿延的中秋月啊!你有多久,人的思親之情便有多長!

中秋節徵文:親情暖中秋(四)

阿媽從鄉下老家捎信來,說她和阿爸今年放養的魚又多又肥,近日放幹了塘,收了好幾百斤哩。她做了我最愛吃的酸魚,要我中秋回家。因為我知道,秋後的侗家,正是酸魚飄香時。

中秋節的前兩天,我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走上那條幽幽的石板路,故鄉的氣息總是那麼醇醇醉人。阿媽老早就在村頭的老槐樹下等候了,見到我就奪過我手中的包,樂得合不了嘴,說:“我和你阿爸天天盼著你們呀,回來了就好!”

望著阿媽逐漸變白的頭髮,滿臉的滄桑,瘦弱得能隨風飄的身子在前面蹣跚而行時,我的眼淚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喉嚨哽咽著……

幾年沒有回家了,我竟然成了家中的“貴賓”,姐妹幾個都回來了,就連嫁到鄰鄉較遠的姐姐也連夜趕車回來,家裡又是殺雞宰鴨煮餈粑,像過年一樣的熱鬧。最開心的還是阿媽,忙裡忙外也不知道累。勸她休息,她總是笑眯眯的說:“不累,不累,你們姐弟能齊齊的聚在家裡,我還有什麼比這更高興呢?”

晚飯擺了兩桌,阿爸還喊了寨子裡幾位有威望的阿公來作陪。桌上早已擺滿了酒菜,雞、鴨、魚、肉應有盡有,還在許多山裡人獨有的山野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擺滿桌上的酸魚,散發出醇醇的幽香,令人垂涎欲滴。侗家人都有喜吃酸菜的嗜好,不是有句俗話叫“侗不離酸”嘛。我對家鄉的酸魚情有獨鍾,參加工作後遠離家鄉還是念念不忘。每次回家,阿媽總是千方百計給我弄來一些酸魚,解解我的饞,偶爾還託人捎帶到城裡來,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席間,阿媽不時地夾著一大塊一大塊的酸魚放到我的碗裡,用溫柔的口吻責怪我:“聽阿蓉(我媳婦)說,你最近胃口不好,也不注意身體,來,多吃幾塊酸魚,開開胃。”

我連忙從碗中夾起一塊大大的酸魚放到阿媽的碗中,可阿媽卻又把它夾到了我的碗裡,說:“阿媽老了,沒幾年活頭了,你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滋補身體,還是你吃吧,啊!”

旁邊坐著的阿公也勸我,“泉仔,你就吃吧,每當你阿媽在村頭的老槐樹下嘮念你的時候,我們見了心裡都酸酸的,只要你們過得好了,就是給你阿媽最大的安慰。”阿姐阿妹也附和道:“哥,你就吃了,外面的工作累,早就應該補補身體了。”

我還能說些什麼呢?只好使勁地把臉貼在碗麵上,悄悄地舔了舔那塊充滿親情的酸魚片,那股股暖流湧上心頭,淚水早已打溼了碗中的米飯。

深秋裡的鄉村,夜裡涼風颼颼的,可是一家人圍坐在暖暖的火塘邊感覺到別樣的溫馨。幾年不在一起了,姐弟幾個和阿媽有著說不完的話,不知不覺,夜已經很深了,姐姐、妹妹都說有點困了,阿爸也說明天還要整理魚塘,想睡覺去了。母親卻興致依濃,兩眼不知倦意,說:“難得你們姐弟幾個這樣聚到一塊,我一點都不想睡。平日裡,就剩下我和你阿爸在家,也沒有多少話說,你們也知道,你阿爸本來話就少,再加上身體不太好,吃完飯就睡覺。其實哪能睡得著呀,想這想那的,眼睜睜的就盼著天亮。”

“阿媽,你就別擔心我們了,我們不都挺好的嗎?你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不是隻苦了累了自己?”我也不知道說什麼才能安慰她老人家。

“我也不想操心,可就是放心不下,老想著你們。也知道你們都已成家立業了。可是,在阿媽的眼中,你們永遠是放不開線的風箏,不論你們走多遠,心中總是在牽掛著。白天還好,做點事充實些,晚上就不行了,一躺下就掛念著你們。你阿爸也常常勸我,思念過度會傷身體的。可我那能不惦記你們呢,你們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想你們呀。現在時代好了,生活寬裕了,社會和諧了,我時常跟你阿爸說,真的不想死了,還想在這社會上多活些日子,享享一些清福。”

聽著聽著,我坐在那裡早已淚如雨下。傷感之餘,喚起我對苦命的母親深深的敬意。阿媽苦呀,人生路上風雨兼程。湘西鬧土匪時,外公被抓走,一去不復返,留下不滿5歲的她與外婆相依為命。18歲時,外婆病故,她又被鄉里豪紳搶去做了老婆。解放後才得以解救嫁給一樣苦命的阿爸。“文革”期間,因外公的原故,她時常半夜被拖出去捱打。生下我們姐弟三人後,生活過得異常的艱苦。如今,我們姐弟三人都不在他們身邊,偌大的一個吊腳樓陪伴他們的只有那些雞呀、鴨呀、豬呀。她每天拖著病弱身子忙碌著,殖養著家禽、澆灌著菜園,載種著果樹,不讓自己一天閒著。她對生活如此執著,只因心中充滿愛,愛女兒、愛生活、愛勞動,才這樣堅強的活著,儘管生活過得清貧而單調。本來,我也勸他們到城裡和我一起住,可阿媽說,你們的房子掛在半空中,像個籠子,到哪裡養雞、種菜呀?還是鄉下好,養雞種菜,想幹啥就幹啥,雖然勞碌,但很充實,習慣了。其實,我知道阿媽怕拖累我們,不肯搬到城裡去住。她知道我也挺不容易的,媳婦下了崗,小孩還在念書,生活過得緊巴巴的。她無時不刻都在為我們著想,唯獨沒有她自己。

兩天來,看著無法歇息一會的阿媽想方設法地在伺候著遠離家門的兒女,我內心時刻感到不安。我們不是回家看阿媽嗎?怎麼能讓她如此操勞,如此辛苦呢?我無法承載這麼厚重的親情,決定提前回城。我想,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減輕阿媽的一些勞累吧。

阿媽聽說我要回去了,兩眼淚水汪汪的。臨行時,她緊緊地拉著我的手,充滿歉意地自責道:“阿媽知道你吃不慣家裡的菜,沒鹽沒油的。本來想留你多住幾天,又怕你不習慣,吃不香睡不穩的,阿媽心疼啊。我和你阿爸商量好了,還是讓你走吧。回家一趟也沒吃上什麼東西,阿媽對不住你。什麼時候想家了再回來,我和你阿爸永遠在家等著你們。”

阿媽的寬容,慈愛,有時讓我覺得有一種沉甸甸的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是呀,近幾年忙學業,忙工作,忙家務,回家少了,問候的也不多,就是偶爾抽空回家看看也都是來去匆匆,全然不顧老人的寂寞與期盼,我內心充滿著愧疚與無奈。

我走了,揣著阿媽阿爸給我一生的幸福走了。透過蒙蒙的車窗,阿媽阿爸的身影還在路邊晃動著,遠處的塵灰中,飄來阿媽吱啞的聲音:“兒呀,明年的中秋,你一定要回來,啊!”

阿媽無盡的牽掛,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母愛什麼叫幸福。窗外,滿目的青山在我眼裡漸漸變得模糊,一顆顆熱淚順著臉頰落到我酸楚的心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