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四年級作文

來源:才華庫 5.04K

有趣的發現更加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去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探索,小編收了童年的發現作文,歡迎閱讀。
 

童年的發現四年級作文

第一篇:童年的發現

一幅普通的畫,也許不會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在一幅普通的畫裡卻還有一個祕密。

小時候,對於那些新鮮事物都很好奇,都忍不住想要探究一番,就就讓我在童年的時候有了很多的發現。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發現了藏在畫裡的祕密。

一天,爸爸從外地買回了一幅畫。爸爸對我神祕兮兮地說:“不要碰這幅畫,它可神奇著呢?”於是,爸爸就把這幅畫放到了他的書房裡。我問爸爸:“一幅破畫有什麼神奇的呢?”爸爸便說:“呵呵,這你可就不知道了吧!因為這幅畫白天晚上顏色不一樣。”同一幅畫,白天晚上顏色不一樣,這怎麼可能呢?我的心裡充滿了好奇,決定晚上再看一次。晚上,我趁爸爸不注意時,悄悄溜進了書房。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白天這幅畫還是亮的,怎麼晚上變成了暗黃的了?難道用了什麼特殊顏料嗎?我大叫一聲,不料被爸爸聽到了,爸爸快步走過來,誇耀的說:“看,神奇吧!好了,出去了!”

我看了這神奇的一幕後,冥思苦想,找這裡的原因,但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就去查資料。過了一個小時,我的付出總算有了回報。原來,這全是電燈光在作怪。因為不透明東西的顏色,是從他身上所反射回來光線的顏色所決定的。白天它之所以亮,是因為藍光從它身上面反射回來。晚上之所以暗黃,是因為電燈光裡最多的光是紅光和橙光,而藍光和紫光卻少的可憐。這就是一幅畫白天晚上顏色不一樣的原因。

其實自然界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一定可以瞭解到更多關於自然界的知識。

這就是我童年的發現,是不是很神奇呢?

第二篇:童年的發現

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的我對任何事物都很感興趣,總要親自看一看,試一試,也就是因為我自己“研究”放大鏡時,有了自己的發現。

小時候,我每次回姥姥家,都看見姥爺看書時,總是要用放大鏡看,我想,一定是姥爺老了,眼花了,看不清書上的小字,所以才用放大鏡看的吧。我敬佩姥爺這種愛讀書的精神。

但同時,我也很好奇放大鏡的事,我在姥爺不看書時,拿著放大鏡,在院子裡開始了“研究”。

我來到院子裡,細細地端詳著這個放大鏡,透過它看一看,眼前的事物立刻變大了,只是有些模糊。當我看入迷時,又有了一個發現:耀眼的太陽光照穿放大鏡鏡片時,會形成一種金黃的光環,我疑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光環呢?”放近點兒看看,只見剛才的光環瞬間變成了一個亮亮的小圓點,我覺得這個小圓點不燙,就試著把手伸了過去,剛放上沒幾秒,我就叫了起來,怎麼那麼燙!我又在一片掉落的樹葉上試試,那個小光球炙烤著這片葉子,不一會兒,那片葉子被烤的部分,由嫩綠變成焦黃,不一會兒,葉子就開始冒煙了,我想:為什麼葉子被放大鏡照射後會變焦呢?帶著疑問,我去問媽媽,媽媽笑著說:“自己想辦法找到答案吧!”我趕緊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放大鏡會聚光,可以把太陽光聚集在一起,散出來的太陽光的熱量聚在一起,就可以燃燒物體。

童年時美好的,童年的小小發現,就可以讓我開心好長時間,從那時起,我也知道了,要做一個愛觀察的人!

第三篇:童年的發現

說到洗手,大家會很自然地想起自己在家裡用洗手液來洗手的情景,但我卻在那一天,發現了奧祕。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張家渡燒烤,好不容易把整個烤架下面的炭點著了,我連忙跑到桌子上拿了一串雞翅遞給媽媽烤。我閒著無聊,就去一旁玩水。

“快點過來!雞翅好啦!”背後傳來媽媽的聲音。我連忙跑過去,以超快速度吃完雞翅,手上、嘴上全是油,怎麼辦呢?媽媽給我提建議,說:“那你用餐巾紙把手擦了唄。”“不行!”我急了,“這樣不會把油擦乾淨的。”

我努力想,眼睛看到了那條之前我玩水的小溪,想:不如去那裡吧!但現實於想像完全相反,我的手不論在水裡反覆洗了幾遍,還是滑滑的,很噁心。巧的是又沒有人帶洗手液,我只好傻坐在一塊石頭上,無聊地玩著沙子。

我找了一塊比較平的石頭,挖了一堆沙子,在手裡揉了揉,放在石頭上,再挖,再堆。再挖,再堆。直到我弄了五次之後,我把手弄溼,滴了幾滴水在沙子上,我驚奇地發現:手沒有之前油了。有了這個起步點,我把石頭上的沙子全部放在手裡,反覆揉、搓,再放到清澈的溪水裡洗乾淨,雖然需要好幾分鐘,但比不洗手要強。

如果可以的話,同學們也可以去嘗試一下哦!

第四篇:童年的發現

童年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小發現,雖然沒有科學家的發現重要,但是我的每個發現都有一段小故事。如果你想聽,那我就給你講一講吧!

記得那是暑假期間,姐姐去鄭州二姑家玩,回來時,給我帶了一個禮物——含羞草。我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姐姐說:“如果你用手碰一下它,它就會把葉子收起來……”真有這麼神奇的事嗎?我不太相信,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於是,姐姐用手指摸了一下了含羞草的葉子,只見那葉子一點兒一點兒地合攏,最後,竟然真的縮成一團了。我覺得非常好玩,就試了試,結果,含羞草真的合在一起了。可是,光知道這些還不能滿足我好奇的小腦袋,所以,我的腦海裡又冒出了一個問題:“含羞草為什麼會害羞……”我去問姐姐,而姐姐卻這樣回答:“關於這個問題,你只有自己想 ,自己查有關資料才可以才會記得深。”

姐姐的話到提醒了我,我不是還有一套少兒百科全書嗎?說幹就幹,我連忙找出我的少兒百科全書,又翻了好一會兒才找到這個問題。噢,原來是因為它的葉子有“膨壓作用”的緣故。含羞草地葉柄基部有著一個叫葉褥的東西,這個葉褥裡面是水。所以當你觸控含羞草時,葉子就振動了,葉褥下部的細胞裡面的水分就立刻向上部與兩側流去。於是,葉褥下部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癟下去,而上部卻像打足氣的皮球似的鼓起來,所以葉柄自然也就下垂合攏了。另外,含羞草這個奇特的習性也是它對自然條件的適應。

同學們,聽了我得介紹,你應該明白了我的童年小發現吧。那麼你就來給我講一講你的童年小發現吧!

五篇:童年的發現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洋溢著歡聲笑語。而童年的發現,又是那麼令人留戀。下面,我就講一講我童年的發現吧!

那時,正值6歲的我,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有一天,我正在田野裡玩耍,突然覺得手癢癢的,我抬起手一看,一隻小小的蟲子正爬在我的手上,我把這個小東西放進塑料袋中取出小蟲子,滿心歡喜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看年,我抓了一個小蟲子呢!”媽媽見了對我說:“孩子,這是螞蝗,它專門吸人的血,不能玩,快把它扔了。”我不相信,便疑惑地問媽媽:“螞蝗這麼小,怎麼會吸血呢?”媽媽二話不說,從我手中奪出螞蝗,把它扔進了垃圾堆。螞蝗正好掉進鹽袋裡,身上沾了一點兒鹽,使勁掙扎了起來。我好奇地拿起鹽袋,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地把鹽灑在螞蝗身上。過了一會兒,我發現螞蝗一動也不動,已經死了。我十分驚奇,為什麼螞蝗會被鹽毒死呢?

這個問題在我腦中迴盪了很久。後來,我從書中得知,螞蝗的身體表面由表皮細胞分泌的角質膜來保護體內各個器官。一旦遇到鹽,螞蝗體內粘液就會往外冒。鹽一遇到水就會溶化,在螞蝗體內形成了濃厚的鹽溶液,由於滲透的作用,使它體內的液體流了出來。這時,螞蝗的身體不斷收縮。不一會兒,體內粘液被擠淨了,身體乾癟導致螞蝗很快就死了。

這個有趣的發現更加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去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新知,追求大自然的一切奧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