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滋味作文3篇

來源:才華庫 2.1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滋味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滋味作文3篇

家鄉的滋味作文1

我的家鄉觀念是很淡漠的,祖籍是浙江諸暨,出生在江蘇無錫。人說無錫是我的“血地”,但我並不時常稱自己是無錫人,倒是常常稱自己是諸暨人,原因是諸暨似乎更有一點文氣,更有歷史感。但是,我對諸暨其實也並沒有多少感性的認識。後來到南京讀書,曾經刻過一方閒章,“客居金陵”,但老實說,客子之悲是無從談起的。一是因為那時正是充滿夢想的時候,二是當時正有鄉音與愛情縈繞於側,是無暇抒發閒愁的。

一次,讀施萊格爾的文字,施氏說,“哲學就是懷著甜美的鄉愁尋找家園的衝動。”心中忽有所動,從心理的角度看,人總是求心安的,安心之處也就是自己的家鄉了。因此,浪跡天涯,吾心安處是故鄉,似乎理固宜然。因此,也就並不在乎“鄉關何處”的問題。那一段時間特別在乎心靈的平安,覺得“形而下”的家鄉是無所謂的,“形而上”的家鄉才頂頂重要。於是整天讀書做夢——現在想來那段日子是多麼的悠閒啊,盡是些陽光與綠草的影子。後來就忙著在功名堆裡折騰,雖然時常談起“尋找家園的衝動”,但是也不過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特別刻骨銘心的感覺。世事如棋,未可逆料,到現在我連謀功名的意思都沒有了,更不必說那種虛無縹緲的“衝動”了,才真正感到一種輪迴的悲哀。這時才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是那麼在乎“形而下”的家鄉。常常想起有浣紗溪流過家門的祖居,也常常想起斜陽下深巷中斑駁的老屋。我的祖屋在著名的浣紗溪旁,對岸就是西施的浣紗臺,暮色中,總有幾隻烏篷船懶懶散散地系在屋前的柳樹下,漁人在船上吃老酒,瓦灶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村子裡都是趕雞驅豬的羅羅聲與鑿鑿聲,還有秸稈燒火的好聞的焦味。整個村子都不說話,似乎有一種生活的默契。還有我無錫的老屋,對面洋房的陰影使我家一到黃昏屋子裡總是很幽暗,老人在灶前燒菜,我總是撥開窗櫺上的明瓦看對面屋頂的瓦菲。

斜陽,黃昏。或許與千年前的詩人有一種冥冥間的契合,否則,為何我所有關於家鄉的思緒都是與黃昏、斜陽聯絡在一起呢?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我記得在一次航班上,坐在我鄰座的是個日本人。飛機平穩地飛行在黃昏的天空中,太陽就在我們的西側,陽光似乎是平行地照射過來,機艙中有一種特殊的靜謐。這時一聲輕嘆從我的身邊升起,我看見那個日本人輕輕闔上書,向舷艙外望去,神情悵悵的。他大概想家了,是東京的街燈、京都的晚唱還是箱根的漁火,他想家了——黃昏就那樣催動故園之思嗎?

很偶然,讀到了葉聖陶先生的文章《藕與蓴菜》,又偏偏是談故鄉的。“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會起這麼濃的思緒?再一思索,實在很淺顯:因為在家鄉有所戀,而所戀又只有家鄉有,便縈著繫著不能離舍了。”我縈著繫著的又是什麼呢?

現在我正在另一個城市裡,我想著現在無錫的街道上正發生著什麼,我的妻子和兒子正在忙什麼,我的父母正在想什麼,而我的朋友們是否會在忙碌之餘想起我,甚至還會想到我窗前的草坪是否被落葉覆蓋了:其實家鄉就是一種表情、一份牽掛、一道風景、一點心緒。家鄉就如張愛玲所說的“胸口那一點硃砂痣”。

我喜歡聞秸稈燒出的滋味,那是黃昏的滋味,那是家鄉的`滋味。

家鄉的滋味作文2

別人的家鄉,是充滿炊煙、泥土的味道,而我的家鄉,瀰漫著各種小吃,暖暖的人情,古色古香的民俗、建築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的小吃令我回味無窮。小的時候,爺爺載我回家,總會冒出一份驚喜。這味道是我所熟悉的——“豬腸脹糯米”。噴香的糯米,爆炒過的香菇,無一不在挑逗著我舌尖上的味蕾。吃了一次便上癮,怎麼吃都吃不膩。還有一種小吃,雖然外形簡陋,但製作工序複雜,味道卻是非常好的——鹹水粿。這個小吃,外形如同一個小碗,裡面盛著少許蘿蔔乾,小巧玲瓏,美味可口。每天家鄉的小吃味道都縈繞著我,我眷戀這種味道。

家鄉的人情味令我銘記在心。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午休,鈴聲響後,我剛剛睡醒,準備回到班裡,但因為雙腿有一段時間沒有動過,所以有些麻痺,迷迷糊糊的我剛一邁出腳,整個人就摔倒了下去,旁邊的學姐剛走出座位沒幾步,看見我摔倒了,便走過來扶我,說:“你沒事兒吧?”我笑著站了起來,跟她道謝。還有一次,我頂著寒風站在馬路邊等朋友,冷風颳得我生疼,手和臉都刮紅了,就像一隻烤熟的鴨子。突然一個阿伯從他的小店裡走了出來,手捧著一碗冒著熱氣的雞湯,和藹地對我說:“孩子,這麼冷的天,怎麼不多穿幾件?冷死了吧?我剛剛煮了一鍋雞湯,看你冷成這樣,來,喝口雞湯暖暖身子吧。”我非常是感激,跟他道謝後,接過這碗陌生人給的雞湯。雞湯入口後,我的身子也漸漸暖和了過來,心也跟著暖了起來。這種素未謀面的好心人,讓我感激,也讓我體會到家鄉人暖暖的人情味。我眷戀這種味道。

家鄉的古建築的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市區的一些建築還保留了當時清朝的風格。暗紅色的土磚,深灰色的瓦片,古樸的大廳,撐著房頂的柱子,這裡的一磚一瓦,蘊含著家鄉人的智慧和結晶。這些建築瀰漫著歷史的味道,文人的氣息。我眷戀這種味道。

家鄉的味道獨一無二,它或許有些跟不上時代的進步,變得有些不討喜,但它沉澱著濃濃的鄉土味,令我沉醉。我喜歡這種味道,這便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滋味作文3

家鄉,是一種情懷;家鄉的味道,值得一生細細品嚐。——題記

“開飯囉!”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咱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餚,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誇著:“好吃,好吃,家鄉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非常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咱們從山裡的外公家帶來的。鮮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裡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麼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裡真的有家鄉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門前的小菜園,不管什麼時候去,那裡總是一片生機勃勃,青菜、捲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裡,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非常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裡的弟弟,“這是什麼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別嗎?”“怎麼沒區別?”阿姨說,“你再仔細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菠菜,是莧菜。”“那是什麼?”阿姨又問開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麼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於沒有生活經驗的我完全戰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裡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裡,特別地喜歡家鄉的菜。只要是家裡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咱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咱們的饋贈:一盆子筍裡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觀察停留在上面的眼神……

那裡是我的家鄉,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