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來源:才華庫 1.4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關於童年讀後感1

高爾基,年幼時常聽大人們提起,卻不知道他是誰,欲知他的身世,柯達人們總是說你還小不懂的。國中時瞭解到了他,他的身世如此悲慘,但也獲得了許多名號、榮譽。並且他還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童年》也正是他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

這本書講述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看完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每個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包括大家的童年估計都是充滿了快樂的,然而高爾基的童年如此殘酷,他也成為了如此了得的人,我感到很是敬佩。高爾基早年喪父,一直跟著媽媽和年邁的奶奶過著貧困的生活。然而他並沒有抱怨過,而是努力的學習,長大後想要孝敬媽媽,這點我也是很佩服的。此書記載了高爾基悽慘的童年的故事,裡面夾著一些苦澀,和做人的道理。

看了這本書,我很慶幸自己生在了這個充滿人道的社會主義國家,這裡沒有傷人的鞭子,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這裡的人們善良、團結、充滿愛心。走進書香四溢的校園,成為一名莘莘學子,開心的迎來充實的一天。校園裡老師們熱心的傳授給我們知識,我們如同一個個樹苗在這個平和的社會裡漸漸長大。讓我們珍惜現在吧,珍惜每一秒,長大後回報這個人道的國家。讓書中親人朋友間勾心鬥角的事永遠不要變成現實,讓這個人道主義的國家一直延續吧。

我們也將要向高爾基學習,古人說的好:“見賢思齊焉”。

關於童年讀後感2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裡。5歲時,父親病故了,生活就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住在外祖父家。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和外祖父的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點慚愧。因為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經常挑三揀四。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時候,他一大早起來,揹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破紙片賣給廢品加工。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比的收入,假如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著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用擔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反而嘲笑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不是高爾基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有“臭”味。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學習、刻苦鑽研,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合上書,不禁思緒萬千。這就是我的讀後感 。

關於童年讀後感3

我在假期裡有幸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的斷面。

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後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裡瀰漫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了一份。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和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阿廖沙每天過心驚膽戰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和外祖母疼愛他。這本書獎的就是阿廖沙在這個環境中生活的事情。阿廖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時,雖讓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並沒有被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鍊成長為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就拿做題來說吧。每次一遇到難題,只是泛泛的看一眼就說不會,而沒有仔細去理解它。最後,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扔了不做。那時,我們為什麼不去想想高爾基小時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為什麼不像他學習呢?

《童年》這本書主要揭露和批判了當時俄國幾十紀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徵,鞭打了小市民的卑鄙靈魂。我想我們應該廟是那些卑鄙的小人,而尊重正直善良的人,最後我要說的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向光明而奮鬥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4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美好時光。對於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收藏,高爾基寫《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一代,因為高爾基3歲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童年。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鞭子,沒有毆打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暴行和醜事。這裡人是善良,純潔,樂觀,因而我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

關於童年讀後感5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傷害.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裡嬉戲,去山上採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關於童年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裡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再看看我們,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為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關於童年讀後感7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在雪花的陪伴下,我讀完了這本厚厚的《童年》,心裡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慚愧與懊悔,想到自己與高爾基生活得巨大懸殊。

他四歲喪父,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這裡,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回想起我們的童年,那是多麼無憂無慮啊,在爸爸媽媽懷裡撒嬌,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成長,而阿廖沙卻在很小的時候永遠失去父親,母親也把他丟在了外祖父家。,想到以前,我鬧著叫媽媽買糖的行為是多麼嬌氣。

是啊,我們經常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用顧著讓父母為自己遮風擋雨,從不用自己獨自在“人間”闖蕩。現在,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望,應該不再浪費任何東西,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便足夠了。

作為21世紀的新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奮鬥,為人民、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我們還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明天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扞衛美好的生活。

關於童年讀後感8

在這兩個星期裡,我讀了前俄羅斯作家高爾基的三部自傳小說的其中一本《童年》。這部小說講述了在父親去世後,阿廖沙(高爾基)隨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講述的優美童話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了得到家產打架和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十分敬佩高爾基,他的親人接二連三地死去,他卻能夠堅強地生活下去,在同情他的同時,我清醒地認識到高爾基童年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走向衰敗的時候,在這個衰敗的社會,大多數人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高爾基當時家庭生活的情況和悲慘的童年只不過是這千千萬萬窮苦家庭生活的一個縮影。有著痛苦童年的孩子何止高爾基一個人!是沒落的國家,是無情的社會,造成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同時也是辛酸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我之所以敬佩和同情高爾基,是因為高爾基即使身處動盪社會和貧困家庭,他也沒有氣餒,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

我也會像高爾基一樣,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

關於童年讀後感9

暑假期間,媽媽和我去書店買書,書店裡的書真是玲琅滿目、樣樣俱全啊!關於什麼樣的書都有……我邊走邊看,看見非常多和我一樣大的同學手裡都拿了同一本書叫《童年》,看到這種情景我義無反顧的從千萬本書中選中了它!

剛到家,我立刻開啟書,進入他的世界,在他的世界裡,那時他才三歲,父親就死了,母親把他放在外祖父家,他一直跟著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起生活。因為母親的回來,兩個舅舅以為母親要嫁妝,所以,鬧著要分家。因為父親的死,母親也住了進來,給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增加了份不小的負擔。在家裡外祖父的脾氣非常不好,外祖母因為一句話曾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我趁機想報復外祖父,把他心愛的聖像剪了,因為聖像是外祖父的另一天命。母親因為家庭的負擔不久就改嫁了,和馬克西莫夫結了婚,離開了他。經過幾年的艱苦生活,糧食的急缺,外公把外婆趕出了家,也讓他去人間要飯……

在他的世界裡如此痛苦和艱難,但卻使他養成了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性格,而現在的'咱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關於童年讀後感10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童年是絢麗多姿的,童年是一個百花齊放、鶯歌燕舞的季節。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讓它變得充實起來,讓它變得更有意義,讓它變成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們的童年時多麼美好,但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痛苦地。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他三歲時就喪失父親,從此失去了父愛就跟著母親和外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開了一個小染房。從此,他的黑暗生活就此開始。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婆和他,是他幼小的心靈走向了陰影。我一直以為他的外祖父不慈祥,很凶狠。但是外祖父也有慈祥的一面,比如書上的一段話: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沉重,滔滔不絕。他講著講著,在我眼裡形象高大起來,這個乾瘦的老頭忽然成了大力士,他獨自一人拖著一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講到天黑。自從我讀完這句話後,我才知道外公並不凶狠,也並不可怕。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自生活的道路時,但在我們這個年齡時,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依賴著自己的母親、父親。在父母心中,我們是他們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它們事事唯護我們,為我們排憂解難。讀了這本書我們是應該反思一下了。

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不讓他白白流失,在生活、學習中多思考,有獨立性。

關於童年讀後感11

讀《童年》,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

在高爾基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他的外婆把接到外公家,外公經常打高爾基,母親又離家出走。之後,高爾基新認識好朋友茨岡,外公的染坊失火,高爾基的好朋友茨岡被兩個貪婪的舅舅害死,高爾基很恨外公和兩個舅舅,也為茨岡感到傷心。

高爾基的童年很不快樂,而我們現在的童年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去哪兒就能到哪兒。我們的童年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更快樂。我深感到高爾基的童年被貪婪、自私的外公打罵,幸好有一個善良的外婆的寵愛他,就這樣被撫養長大,渡過不幸的童年。

看到高爾基的童年這麼殘酷,真難以想象他是怎麼熬過自己不幸的童年的,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成為著名的作家。我禁不住想到自己的童年,我今年也11歲,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讓父母幫忙,遇到不會的題還求父母幫忙,衣服都是父母幫著洗,事情與自己的心願不一致會發脾氣。總之,就是我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想,我要珍惜我自己的童年,試著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讓父母少為我操心。

關於童年讀後感12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童年》是高爾基三部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講述了阿廖沙的成長故事,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描寫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

看完書,一個從苦難中長大的孩子浮現在我眼前。外祖父視財如命,主人公因為犯錯而經常被痛打;兩個舅舅為了分家而爭吵,經常打架,這一切給阿廖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對比阿廖沙,我們的童年要好多了,有爸媽疼,不用為了生存而去努力,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阿廖沙呢,只有冷落和欺辱。但是他堅強地活了下去,不屈服地生存了下去,最後成為一代大文豪。

從小嬌生慣養的我們,將來會有出息麼?看完後,我有了這麼一個問題。我們就像圈養的動物,爪子磨平了,意志也被“太陽”烤軟,哪裡還懂得拼搏?我們還能獨自生存在這鋼筋水泥澆築的森林裡嗎?肯定是不能的,只會成為街頭的乞丐罷了。而阿廖沙呢,他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但卻熬過來了,因為他有拼搏的精神,有堅強的信仰。

現在,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依賴,嘗試自身獨立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軟弱,向困難說一個“不”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他人給的一切,去嘗試開拓出自身的一片天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成為一個獨立堅強的人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13

今天,我讀完了高爾基的《童年》,第一欠感受到人世間還有這種悲慘的童年。

這本書主要是寫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殘暴的家庭裡,外祖父怪異、貪婪、自私,這樣的性格遺傳到作者的兩個舅舅及他們的孩子,他的兩個舅舅搶了他母親的嫁妝,害死了他的父親和他的好朋友小茨岡。作者有一個慈愛的母親和善良的外祖母,在她們的幫助下,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中最可惡的是那兩個舅舅,他們搶了作者母親的嫁妝,害死了高爾基的父親及小茨岡,雖然外祖父很凶狠,但是他還是很喜歡高爾基和小茨岡,後來高爾基的母親也病死了,最知心的人只剩下外祖母了。人們都說童年是金色的,但我看了《童年》這本書,才發覺什麼是灰色的童年。我很佩服高爾基,能夠在這種殘酷的環境裡不失熱情、善良,成為一位家喻戶曉的作家。是外祖母和母親的愛感化著他。……

並且我也非常同情小茨岡,他是作者外祖母撿來的,挺可憐的,因為兩個舅舅很嫉妒小茨岡的才華,對他十分狠毒,還裝模作樣對小茨岡好,外祖父反而還喜歡小茨岡,認為小茨岡是無價之寶,他是作者的好朋友,每次外祖父打作者的時候,小茨岡總是用他弱小的身體抵擋住,可是後來,他卻被作者兩個凶毒的舅舅害死了,死得很慘,流了很多血,真是可憐的孩子!我真希望他的兩個舅舅遭雷霹,希望小茨岡的靈魂升入天堂!

關於童年讀後感14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深受感動和啟發。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卻經常捱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他還有一個撿來的哥哥,叫茨岡。當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時候,樸實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每當阿廖沙問他為什麼要護著他,他說:“原來我是不願意的,可到時候我的手又伸進去擋了……不知怎麼的,不知不覺就伸進去了……”阿廖沙聽到這句話,更喜歡跟他做朋友了。但是,好景不長,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阿廖沙非常傷心,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畢竟他們也是朋友呀。幾年後,母親又改嫁了,給阿廖沙找了個繼父。阿廖沙就跟著母親住了。過了不久,阿廖沙的母親生了個小弟弟,可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他的弟弟就這樣餓死了。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又生了個小弟弟,阿廖沙就成了家裡的保姆,細心地照顧著弟弟尼古拉。在他精心的照顧下,弟弟健康的成長。可是,在阿廖沙11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11歲的他,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麼的淒涼悲苦。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呀!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關於童年讀後感15

今年寒假,我讀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

說起童年,大家都會想起自己那幸福美滿的童年,可是,當我讀過《童年》後才知道,原來高爾基的童年這麼悲慘,我還被高爾基讀書時的那股認真勁所吸引。

高爾基讀書是很專心,彷彿把世界的一切都忘記了,說到這裡,我心裡不由得升起一股慚愧,我平常也十分熱愛讀書,我的父母經常給我買書、借書,雖然我也經常讀書,但是我的知識遠遠不如高爾基的,因為我讀一本書通常都是找那些有趣、有樂子的地方仔細讀,我認為無聊的地方,就粗略的用眼掃視一遍,就算讀過了。高爾基卻不是這樣,他不管這本書有趣無趣,他都讀,而且讀的時候非常認真,誰都不理會,彷彿忘記了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記得有一次,我語文考試的分數不太理想,媽媽和我一起分析失分原因,結果發現這些錯題都不該錯,是我自己粗心了,媽媽讓我重新做一遍出錯的題,檢查後居然發現全對了,還是粗心惹的禍啊。

我決定,以後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就像高爾基說的: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的祕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