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走訪民情日記推薦

來源:才華庫 1.55W

通過在走訪中瞭解、彙總當前農村農民生活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並將它們予以解決落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下鄉走訪民情日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下鄉走訪民情日記【篇一】

在大走訪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力爭在完成走訪工作的同時提升自我。

做好群眾工作,需要紮實的基本功,而我平時對國家政策、各部門法律法規掌握不夠,對村民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吃不準、摸不透,妨礙了走訪的效果。認識到缺點,才有助於更好的完善自我。只有加強學習、隨時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遊刃有餘地應對今後的各項工作。

同時,還要積極改進作風,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在走訪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一些村民對走訪活動有牴觸情緒,認為只是走個過場。這裡主要的原因,在於政府的公信力有所減弱,也就是群眾對公務人員存在懷疑情緒。因此,從自身做起,改進作風,樹立形象,就非常重要。只有以群眾的要求作為要求,才能成為群眾心目中公務人員的模樣,樹立良好、誠信的政府形象。

下鄉走訪民情日記【篇二】

加大對鄉鎮民營企業的扶持和保障。在走訪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村民是在當地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上班,也反映這些企業的工資大多在3000元以下。所以,加大對鄉鎮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引導和監督,以達到促進當地經濟總量的發展、農民收入提高的目的。作為檢察機關,應當在司法辦案中、檢察履職中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司法保護和法治護航。

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百姓富、環境美,是廣大村民的共同追求。特別是垃圾箱、村民廣場等設施的建設亟待完善和加強。

加大農村資訊化建設和網路普及。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有一戶村民種了一畝的香樟樹,想賣出去又找不到出路,也不會上網,想要我們幫助解決一下。在把這個問題向上反饋的同時,我們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城市裡人人都會手機4G上網的今天,雖然現在農村的網路已經普及,但是多數人還是不會運用網路來尋找自己需要的資訊,如果能夠在資訊化的應用上對村民加強培訓,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快速地找到農林產品的銷售渠道,也是幫助他們致富。

下鄉走訪民情日記【篇三】

我走訪的那天,天氣雖然有點冷,但是陽光明媚,大田裡的小麥長勢喜人,讓人更加期待夏季的收穫。

我們先來到五組陳瑞蘭家,她的丈夫黃明正在門口掃地,非常熱情地把我們領進家中。在前期走訪中我們瞭解到,這對夫婦已經50多歲了,往年一直在外地打工,攢錢翻建裝修了老房子,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但沒想到去年陳瑞蘭罹患肝血管瘤和子宮瘤,一年內動了兩次手術,花光了所有積蓄,生活陷入困境。得知情況後,園區勞保所及時幫助辦理了居民醫保報銷手續,紅旗街道和社群主動對接入駐專案“秋雪湖歡樂世界”,根據陳瑞蘭術後身體狀況,安排了保潔員工作,緩解了家庭經濟負擔。黃明動情地說,妻子生病以後,街道、社群幹部經常上門問寒問暖,還在家門口幫忙找了工作,我們很知足,我們全家都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

王小粉老太是今天走訪慰問的又一困難戶。寡居的王老太今年72歲,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兩個兒子一個殘疾、一個無固定工作,都沒有贍養能力。幾年前,在社群和親戚朋友幫助下,王老太將住房進行了翻建,改善了居住環境。王老太告訴我們,雖然生活困難,但她從不去社群找幹部,怕給大家添麻煩,社群也從沒有把她忘了,社會保障金和土地流轉金都是按時發放,平時對她也非常照顧,園區社會事業局還為她孫女辦理了助學金。“都是黨的政策好,日子是越來越好了。”臨別時,腿腳不靈便的王老太,堅持把我們送到大門外。

接下來,我們又分別走訪慰問了六組的沈粉珍、沈龍英家庭。

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走訪,內心感觸非常深。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年來,農業開發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導產業,全力打造高品質的現代農業園區、美麗生態景區和幸福生活社群,經濟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集中居住區建設、居民醫保全覆蓋和“土地換社保”等舉措,讓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但是看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時,我們仍然深深的自責和痛心,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如何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如何聚焦富農,做到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當前,農業開發區要緊緊圍繞市委三大主題工作和“四個名城建設”,咬定專案突破不放鬆,用更強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招引更好更多的專案落戶園區,讓更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真正讓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