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思考家訪日記

來源:才華庫 2.96W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滿足家長望子成龍的心願,為了真正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統一。我一直在努力的探索著,尋找著優化教育的方向與途徑,但我很迷茫,因為我的付出與結果難成正比。於是,我帶著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困惑走進了幾個家庭,開始了我的家訪之旅。

留守兒童的思考家訪日記

本學期因為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帶一年級語文。說實話,對於長期教高年級的我來說這是一次挑戰,但面對六十多個孩子,六十多個家庭,我別無選擇,只能堅定地走下去。開學初,在班主任的組織下,我們班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會上我做了統計,全班68人,38人是長輩代管,有26人是父母看管,大部分是農民工父母,他們只能邊打工邊照顧孩子,有4人由親戚或朋友代管,其中有五六個孩子因為父母離異,屬單親家庭由親戚朋友代管。面對這樣一群孩子,面臨這種教育現狀,我十分擔憂,因為我知道在以後的教學中會遇到許多困難。

開學一個半月後,我對班上每個孩子的情況有了更為清楚的瞭解,包括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學前知識的儲備,學前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生的個性。與孩子相處一個半月時間,我發現大多數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還是零。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天的家庭作業有三分之一的同學不知道,因為孩子們沒有傾聽的習慣。國慶期間,我怕孩子記不住作業,給每個孩子發了一份作業清單(默寫6個單韻母,23個聲母,認讀學過的60多個漢字)。七天的作業不多也並不複雜,但是假期結束來到學校,我做了統計,全班有16個同學沒完成作業,有4個同學沒做作業。我不知原因在哪裡,仔細分析,我認為學生年齡偏小,沒有最基本的習慣,家長沒有能力監管到孩子的學習。 因為大部分家長都是年近六十的老人,所以管理孩子只是一句空話。面對這種令人頭疼的教育現狀,我走進了幾個家庭,深入地瞭解到學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學生甲:一個長得很白淨,濃眉大眼的小男孩,性格內向,老師問他,他只會搖頭或點頭,偶爾出聲,也是聲音細小得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說什麼。至於上課、下課他什麼都不懂,不會拿筆,上課半天不會拿書,就是老師幫忙拿了,他也懶得翻,作業本、書,三天兩頭都在掉,上學近一個月,家庭作業都是在學校老師陪著他做,大多數時間是老師握著他的手寫。為了弄清孩子養成這種習慣的原因,我對該孩子進行了家訪。孩子家住老司法局,爺爺奶奶都是六十多歲,經過交談得知孩子剛出生,媽媽就離他而去,也就是說在他的記憶中沒有媽媽的模樣,爸爸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代管,孩子沒上過幼兒園,不會拿筷子,吃飯都是爺爺奶奶喂,吃一頓飯差不多要一個小時。周圍沒什麼同齡孩子,在家裡主要活動就是看電視。上翻下跳,爺爺奶奶都管不住,問及原因,爺爺說,孩子一出生就離開媽媽蠻可憐,我們也沒得法,這孩子就交給楊老師、向老師。我理解做家長的心情,但家長哪裡知道,孩子的人生還沒起步,孩子一輩子的教育,誰擔當得起啊,況且一個孩子的教育光靠老師怎麼行呢?

學生乙:一個很漂亮的女孩,無論上課下課都無法安靜,就是走路也是手舞足蹈很不安分,不是給張三一拳,就是給李四一腳,每天下課都跑得滿頭大汗。家庭作業經常不做,偶爾做了,結果也是錯多對少。為了弄清孩子養成這種習慣的原因,我對該孩子進行了家訪,孩子家住商業街,通過交談了解到孩子由爺爺奶奶代管,父母都在深圳打工,說起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老人一臉無奈地對我說:“孫女調皮好動,我們也沒得法,老師,你幫我們打,我們給你授權,至於學習,我們都不識字,只好請老師幫忙,她不做,你把她留在學校不准她回來。”我告訴老人,老師不能打學生,況且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光靠打是不行的。無論怎樣解釋,老人只知道一個勁的說,不要緊,我不會找你們扯皮的。問起周圍的環境,老人說有一幫這樣的小孩,每天都在商業街跑上跑下,不到天黑沒人管。老人的語言真實樸素,老人的願望也很簡單,但他哪裡知道這是一個孩子一輩子的事,孩子的命運和前途,哪是靠一鞭子,一巴掌能解決的啊!

班上這樣的情況很多,爺爺奶奶年紀大,疼愛孫子,照顧孩子的吃穿基本沒問題,可在教育上幾乎是一片空白,因為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爺爺奶奶沒多少文化,至於輔導學習只能成為一種奢望。對於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使用的還是最原始、最簡單的`方法,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請您幫我打”。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非常理解,也十分擔心,因為我們擔負著培養祖國下一代的重任。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關於“習慣”的描述與論證數不勝數。然而,面對這樣一群孩子,我們談習慣,談家庭教育都不現實。因為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說教,打罵。他需要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孩子在成長中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面對兩個孩子家訪的結果,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一直在思考,未來十幾年的教育都是這種城鎮農村化,我們的教育物件基本上是農民工子女或留守兒童,他們沒有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或許今天在家裡做作業,明天在菜攤上做作業,今天回奶奶家,明天到姑姑家。他們該如何成長?是順其自然,還是隨便管管?面對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 我們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去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