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滿分作文:蓬萊仙洞遊記

來源:才華庫 2.85W

今年國慶節是我有記憶以來最為愉悅的一次。剛參加完親戚的婚慶典禮和同學聚會後,歡快的心情又來了個加速度,隨著我們一家人的笑聲來到有“溶洞之鄉”美譽的石臺。由於行程匆匆,只能走進其中之一的蓬萊仙洞一睹傳說中神仙的居所。也許是一片真心感動了仙人,在洞口我們碰上一旅遊團,導遊欣然邀請我們加入其中,可以享受門票的一些優惠。

國小生滿分作文:蓬萊仙洞遊記

我們神采奕奕地聽著導遊的講解,懷著嚮往神祕、探索的心情,踩著仙家人的腳印走進了“洞府之國”。也許是人類對大自然巧奪天工的欽佩,亦或是對神者的敬畏,導遊讓我們在裡面不要高聲,有那麼點“不敢高聲語,恐驚洞中仙”的味道。剛入洞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酷似蓮花的鐘乳石,故得名“蓮花臺”,在五彩斑斕的燈光映襯下顯得猶如觀音的蓮花寶座,好比神仙的交通工具。聽導遊講解得知此處是杜村,是晚唐詩人杜荀鶴的故鄉。“仙洞”形成已有9000多萬年的歷史。洞體2萬多平方米麵積,洞內通達3000多米,有天洞、中洞、地洞和地下河四個層次,10個宮廳。其中四絕為“立體山水壁畫”、“晶瑩羅紗帳”、“寶石花”和“天絲”。

我們隨著導遊的講解導引,首先通過深深的探海長廊進入地洞。我牽著女兒的手一路躡手躡腳地前行,一則洞中常年恆溫16度左右,潮溼有水汽,地面溼滑;二則我還是有點敬畏“神仙”,不敢觸動神威。女兒也顯得特乖,學者大人的模樣和神態走著。走了一會兒,有一座六米左右猶如大鐘的鐘乳石,名曰“落地金鐘”。我想鍾在此為啥穩穩地在地上,而非我們人間的高高懸掛呢?也許是落地也能宣告遠揚,或是響貫天空的鐘聲早已不需要象凡塵般高高懸掛且費力擊打。我們那偶爾用力敲擊的銅鐘怎能與仙界的落地金鐘相提並論呢!我們接著穿過一條幽長小道,曲曲折折,時而上時而下,盡顯地洞的九曲十八彎。裡面鐘乳石叢生,擊之有聲,如鍾如磬。兩邊石壁及頭頂都是垂涎欲滴的石鐘乳,我情不自禁地用手觸控兩邊,潮溼的鐘乳石粉沾滿指尖,我趕快抹去,不敢貪要仙家手筆,破壞了神仙的妙手傑作。洞內兩壁奇形怪狀,突出的石塊凹凸有型,我彷彿看見了神仙正盤坐於此,時而打禪練功,時而輕聲密語,時而淨心念經普渡芸芸眾生。“好身材”!我聽見有人高喊。我回過神來,原來我們來到了“量身石”了,此處有一座石橋,橋兩邊的路猶如一條石縫,即狹窄又曲曲折折,需要扶著慢行方可通過。導遊說如果能順利通過的人一定擁有理想的標準身材。於是乎大家精神抖擻地,小心翼翼地摸著石頭穩步前行,過後欣然有加,紛紛在橋上留影,想留住自己婀娜多姿的身影。

我們繞玩地洞一圈又回到入洞時那“蓮花臺的地方。

我們跟著導遊走向中洞,剛吃力地爬上一段稍長的臺階,映入眼簾的`是“靈芝塔”,她的形態是鐘乳石經過千百萬年的滴聚後形成的。遊人紛紛在此留影,我趕快叫我老婆給我快照幾張,沾沾沐浴世紀輪華,有著道風仙骨的“靈芝塔”的喜氣。又走了一條蜿蜒盤折的石階路,原來是一條“通天河”。到了一個大洞體——通明宮,長48米,寬30米,高20米,面積1400多平米,可容納數千人。“這麼慢,快點,給我們拍照”,原來是丈母孃大人喊我。我由於只顧拍景落在隊伍後面了。此處確實是不錯的留影佳處,在燈光的投射下,有著“金光萬道漾紅霞,瑞氣千條噴紫霧”的氣象。隨著一陣快門聲和一道道的閃光燈,遊客流下了通明宮的美景。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走下一段臺階,來到迷仙宮。它是蓬萊仙洞特殊洞體結構的典型代表,共有五個洞口與其相通,主洞中有支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處處相連。我們走過冰天雪地的廣寒宮,這裡潔白的石花是洞穴中少見的稀世之寶,其中恰似桂花樹的石柱,枝頭綴滿的石花撒落一地,粉妝玉砌,晶瑩剔透,不愧是洞中一絕。我們經過一段長廊,其中有一絕的是,洞壁上有一塊紋理猶如畫家運用皴法形成的一幅山水長卷畫,有著酷似黃山主峰、九華山天台峰、天柱山主峰的畫像,可謂一覽天下奇山。也不知是山與畫誰在先誰在後,可能只有居此的神仙才能告訴你準確答案了。

到了一個能休息的洞體,正面有一塊“試劍石”,往右見方是瑤池,往左上石階是出口方向的南海。“真美啊!最好看的洞在這裡啊!”從往瑤池洞口回頭的遊客讚不絕口。我拿起相機催著家人趕快前行,走進一條長長地石廊,可謂移步易景,兩壁上的石塊凸起千姿百態,形如有“天馬行空”、“鴛鴦戲水”、“天狗望月”、“仙人指路”、“仙人靴”、“仙人送子”、“吊金龜”和趴在路中間的“神龜指路”。我來不及多看,只是用手中的相機記了下來,回去再細細品賞。我腳步越走越快,把導遊的提醒拋之九霄雲後了。一會兒功夫,一排高高的,寬寬的石階出現在眼前。我一步三臺階超過正氣喘吁吁地爬臺階的遊人。一到洞窟的入口,一幅五彩斑斕的仙境畫卷展現眼前,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陣狂拍。“給我拍!快點啊!”老婆有著一絲抱怨和急切的心情吼著。我們和許多遊人在此一起呆了足足有半小時有餘,邊看邊讚不絕口,別走邊留影。在彩色燈光下條形的繞化物恰似一片紫竹林,上面枝葉青綠,中間莖杆亭亭,下面嫩竹乍生。紫葳葳的仙葡萄,已是碩果累累。不遠瑤池瓊閣金碧輝煌,點點燈火閃亮,大片的白色透明的高純度碳酸鈣結晶,如同潔白如玉的羅紗帳,連瑤池也潔白如玉,寶石鑲嵌。池中滴滴玉液,清澈透底。更奇妙的是,在相鄰的洞中倒掛著數以千萬針的乳白色的管狀晶體,長有數尺,出細不一,這也是純度較高的碳酸鈣結晶,形如蠶絲,故名“天絲”,在燈光的映照下變幻無窮。看完瑤池我們依依不捨地回頭,一路在細細品味兩壁的奇形怪狀的凸石。

來到“試劍石”旁,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往出口方向去“南海”參觀。順著長長、高高的石階到了頂頭,一座“千佛山”佇立眼前,彷彿此處彙集各路神仙佛主。一邊還有從天而降的天絲在彩燈的映襯下就像精裝印染後的彩色蠶絲,並比蠶絲有形多色。最奇特的是“八仙過海”,好似八仙飄過南海到蓬萊三島去遊覽,河仙姑搶先使用了法術,拋葉成舟,八仙都坐在荷葉舟上飄蕩,老傳翁正使勁撐,累得滿頭大汗。還有是福、祿、壽三星下棋,福星和祿星對弈,壽星觀棋,看那棋子寥寥無幾,可見棋勢相當,雙方殺得難解難分,真是棋逢對手啊!

最後快到出口有一景是“喜鵲登枝”。她彷彿用歡快的叫聲喜迎歡送著八方來客。我們一步一回頭地,撫摸著鐘乳石出了洞口,我彷彿感受到了一雙深邃的目光,感覺到了悠悠歷史深沉厚重又澎湃的律動。在洞口的下山輕軌“天外飛仙”雖然沒人問津,但最後又一次使人深深陷進神仙境地不可自拔。

我們一路歡歌笑語地走下山,不到20分鐘就到山腳了。意猶未盡地上了車回家了,一路大家很有興致回味敘談,毫無疲憊之意,大家都覺得“黃山邊上蓬萊洞,勝似千萬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