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匱乏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1.4W

我國的沿海地區水資源豐富,但西北內陸地區水資源極度匱乏,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水資源匱乏調查報告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水資源匱乏調查報告

水資源匱乏調查報告一

1 水資源匱乏存在的問題表現

1. 1 生產生活用水持續緊張,生態環境變壞

人類生產活動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對於水環境的影響是致命的。由於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缺失,以及 CO2 排放引發的溫室效應,特別是一些工業汙染專案的開發,對於各條河流的幹流和支流的生態環境,均產生了重要的破壞作用。在上游來水方面,以黃河為例,自 1986 年為轉折點,總體呈減少趨勢,特別是夏秋季明顯減少,冬春季有所增多。

1. 2 超計劃用水,湖泊、溼地水量銳減

全國地表水資源最缺乏的地區一直是採取多采、多取水的方式,從河流中進行取水作業,保障經濟生活。這樣的方法對於下游地區的影響巨大。自從我國實施主要河流水量統一排程以來,在全國一盤棋的總框架下,河流乾流用水指標進行了全面的調配,已不允許水資源匱乏地區佔有過多。這使得作為地區蓄水池的當地中小湖泊、溼地進水量難以達到以往標準。

1. 3 水資源匱乏地區用水結構不合理

在水資源匱乏地區,產業結構和工業佈局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對於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行業發展,沒有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制度,存在部分小規模、低水平專案建設。對於用水和後期的治理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在農業灌溉用水方面,由於水利改造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現實需要,渠系灌溉用水利用程度偏低,在農業灌溉用水過程中的輸水浪費較為突出。加之經濟快速發展迅速,水資源需求大大增強,使現有水資源承載壓力過大等等,都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緊張局勢,成為水資源匱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

2 水資源匱乏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對策

2. 1 從建設美麗中國的高度,合理推進水資源科學利用

水資源匱乏地區,要認真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構想和要求,對眾多的自然水域不能只索取不投入,要懂得保護、懂得回報。無論是發展養殖、工業生產,都要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要將養殖、工業生產發展過程中水資源的消耗進行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合理地平衡和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加快城鎮化建設,徹底改變九龍治水的機制和制度,減少地方政府行政上、決策上對水利管理的干預,放水一條生路,通過科學合理地確立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的統一的水權轉換機制,進一步增強工業、城市和生態供水保障能力,為地方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打牢基礎。

2. 2 合理規劃農田用水,大力發展井渠水利灌溉

維持水資源匱乏地區中小湖泊、水庫的有效蓄水庫容,對於彌補水資源匱乏地區地下水資源不足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豐水期蓄水、涸水期使用等有效手段,合理調配水源處理。同時,對供水指標進行嚴格控制,強化用水隱患排查治理,使各類風險察於未萌,止於未發。對已確定的用水隱患治理專案,各協同部門應優化工作流程,加快工作節奏,儘快下達資金計劃,各單位明確專案負責人,認真組織專案實施,加強過程監控。對治理難度大、危險程度高的隱患實行分級管理、掛牌督辦、動態監控,對涉及多個部門的隱患,要加大協調力度,合力推進整改,確保水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水資源匱乏地區節水工作要力爭做到:①著力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攻堅。地方黨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門,要突出以人為本的水資源管理本質和核心;②全力推進節水科技進步。要以科技為先導,大力推進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科技要重點強化預算管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突出“全員、全過程、全要素”成本費用控制,進一步細化和量化水資源管理可控成本的管理指標。全面啟動能效對標管理,組織落實節能節水技措專案,實現節能節水專案的全面進步;③切實加大水資源匱乏地區節水示範區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效應,建立起一批節能節水的示範專案、示範區、示範縣,大力加強節水技術、節水常識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全面節水、全員節水、全過程節水的理念,形成濃厚的節水氛圍。

2. 3 水資源匱乏地區要合理研究規劃

要根據水資源匱乏地區水面功能,制訂研究的水產養殖業發展規劃,並對規劃組織開展環境評價,確定水面增養殖容量、養捕結構、增養品種和捕撈強度,合理佈局,研究利用水面。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破壞水域生態環境的行為。要正確處理好水資源匱乏地區水產養殖與環境、資源保護、水利建設等多方面的關係。儘可能科學合理地利用現有水源。

2. 4 發揮水資源匱乏地區水資源的綜合功能,為工業發展提供用水

對於地方政府已建和新建的工業專案,必須有充足的取用水作保證,而且工業用水不能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在引用河流水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從湖泊中就近取水,淨化後用於工業生產,並建設好迴圈使用、迴圈供水的渠道。這對於發展水資源匱乏地區工業,振興水資源匱乏地區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水資源匱乏地區可作為工業用水水源的'湖泊,應遵循公益優先的原則,對於水域面積大,有效蓄水多的湖泊,可以實行略低於農田農田水利灌溉用水的用水價格。

3 務必落實責任,強化執行,切實推動水資源科學利用工作部署

3. 1 要審時度勢、掌握水資源管理大局

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水資源利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認識到水利管理是衡量工作業績和歷史功過的基本標準,聚精會神,埋頭苦幹,把問題想的更復雜一些,把工作想的更周密一些,把措施定的更具體一些。堅決防止出現麻痺、鬆懈思想,克服潛意識中的惰性和厭戰情緒,要始終保持狠抓水資源管理工作不脫節、不變形、不打折扣。要把責任落實到人,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防死守,堅決遏制水資源管理事故的發生。

3. 2 各級部門要立足本職、狠抓落實

各級政府部門要按照直線責任和屬地管理範疇,層層落實水資源管理職責,結合分管業務實際,認真辨識風險,查改隱患,制定落實強化措施,加強水資源管理知識培訓,組織系統水資源管理檢查,確保在本系統、本部門得到有效落實。水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橫向、縱向監督,確保工作落實。

3. 3 水資源管理隊伍要承壓奮進、不辱使命

水資源管理幹部員工承擔著繁重的任務,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力做好水資源管理工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積德行善的事,要繼續倡導勤懇務實、不服輸、不懈怠、不做表面文章,逐步解決水資源管理管理“根兒”上深層次問題,真正築牢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的根基。

參考文獻:

[1]王俊,荊旭春,王昌高,王雲璋 . 黃河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及其變化特點分析[J]. 灌溉排水學報,2009,28(02):112 - 115.

[2]高鴻永,伍靖偉,段小亮,等. 地下水位對河套灌區生態環境的影響[J].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22(04):134 -138.

[3]遼寧地勘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遼河石油勘探局,供水公盤錦市水資源管理處 . 遼寧省下遼河平原南部上第三系地下水勘察評價報告[R]. 錦州:遼寧地勘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遼河石油勘探局,供水公盤錦市水資源管理處,1997.

水資源匱乏調查報告二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水資源供需矛盾顯得越來越突出, 水資源利用環境已不能滿足人們生活和工作需求。 因此, 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水資源現狀,制定有效對策, 對水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首要問題。

1 水資源現狀

水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 是人們生活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資源。 水資源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要素。 從實際情況來看, 由於中國水資源本就相對匱乏, 再加上正處於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時期, 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 水資源利用現狀也就更加不容樂觀。

1.1 中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少中國水資源總量近3×108m3, 居世界第6位, 其中河流山川佔90%以上, 是水量豐沛的國家, 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 人均佔有量僅2 710 m3, 不足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 位列世界第88位。

1.2 水資源地理分佈不均 水土資源組合失衡中國水資源地理分佈很不均勻, 經濟發達、 人口稠密的東南地區耕地面積佔全國35.9%, 人口數佔全國54.7%, 水資源總量佔全國總量的81%; 西北地區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總量的14.4%, 卻要承擔全國58.3%的耕地面積。

1.3 土質沙化面積大 水質狀況堪憂 水土流失嚴重自然條件的侷限與人類長期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使中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2%, 居世界第120位。 這兩個數字直接反映了中國土質差、 含水量少、 水土流失逐年擴大的情況。 目前, 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約150×104km2, 約佔國土面積1/6. 隨之而來的是河流含沙量增大, 水質下降, 水資源使用成本上升。

1.4 水資源利用開發兩極分化 極不平衡北方地區乾旱缺水, 因此對地表水的開發利用非常充分, 比如黃河流域為39%、 遼河流域為68%; 南方雖然水資源豐富, 但水利用率較低, 如長江只有16%、 珠江15%、 浙閩地區河流不足4%; 擁有四條大河的西南地區甚至不到1%. 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北方也遠高於南方, 僅海河平原淺層地下水利用率已達83%.

2 水資源優化配置原則

水資源的不足與缺乏要求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水資源有限, 不能滿足所有用水需求時, 水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就要發揮作用。

水資源具備一些顯著的屬性特徵, 如隨機性、 易汙染性、 流動性及利害兩重性等。 對水的需求, 在時間上具有延伸性, 既包含現在也指向未來; 在空間上具有涵蓋性, 人口、 工業、 農業、 生態環境等。

當前, 水資源優化配置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時間上以現用水戶優先; 空間上以本流域優先; 途徑上以生活用水、 生產用水、 生態環境用水為序。 這樣原則的缺陷是外流域用水戶對本流域潛在用水戶的用水影響, 生態環境用水不足造成的生活和生產上有水無用的情況。 因此, 要更好地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2.1 統籌協調原則

要求水資源優化配置既要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生活、 生產用水, 又要充分考慮用水現狀及未來用水需求, 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以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2.2 公平公正原則

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生活、 生產用水安全性、 可靠性, 在充分考慮到區域水資源現狀基礎上, 緊密結合生態環境及經濟社會特點來公平、 合理地處理水資源權益關係。

2.3 綜合平衡原則

結合水量、 水質和水生態因素, 制定合理的用水規劃, 控制流域內各地區水資源消耗量, 平衡收支;控制汙染物入河總量, 維持生態環境良性發展。

3 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水資源的調蓄能力

面臨嚴峻的現狀, 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 增加水庫調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要同時進行老水庫除險加固與新水庫修建工作。 對老水庫的施工從側重安全向安全與提高水資源利用並重轉變。 新水庫在建時就以統籌供水為第一功能, 要建立在對社會轉型的評估與預測之上。

3.2 跨流域調水 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

中國水資源分配尤為不均, 而這種不均勻不僅體現在空間水資源分配上, 還體現在水資源與經濟佈局和人口匹配上。 因此, 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已顯得迫在眉睫。 而跨流域區域引調水能有效緩解與處理該問題, 並逐漸成為一項解決用水矛盾的重要措施, 如南水北調工程等。

3.3 實施生態環境配水 改善居民生態環境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 中國水資源匱乏問題就在人口不斷增長、 工業社會不斷髮展中日益凸顯。 再加上黃河下游、 黑河及塔里木河等在近些年不斷髮生斷流問題, 使中國生態環境遭受進一步破壞。 利用水利工程配水, 不僅能有效提升河道稀釋能力, 還能增強河水流動力, 是一種十分經濟而有效的配水方法。 為此, 相關人員應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 積極做好生態環境配水工作。 由於經濟高速發展, 新型、 新興水域工程要符合水資源、 水生態、 水環境新要求, 從人本角度出發, 促進人水和諧。

3.4 構築大供水網路 統籌地區和城鄉水資源

在水利工程和資源統籌方面要學習和借鑑先進國家和地區經驗, 將零散的水資源集中起來, 將割裂的區域聯合起來, 從單一水源走向多水源, 是社會轉型中水資源利用的必然發展趨勢。 例如, 日本於20世紀60年代便進入大規模集中式城鄉網路化供水發展階段, 隨之而來的是工業化後期特徵明顯, 經濟社會進入加速發展期。 在構築大供水網路的過程中, 將工程分級進行, 從市縣試點到市市聯合, 一直到跨省合作, 引供水打破行政區域界限, 建立起較大區域範圍的引供水管網, 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水資源保證率。

3.5 利用雨洪資源

洪水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水資源, 有資源可利用的一面。 相關水利部門應充分考慮雨洪在水資源上的利用, 對水庫洪水動態式管理, 不斷提升水庫水資源利用效率。 另外需強調的是, 不是任何水庫都能夠有效應用洪水資源, 相關水庫還需具備有以下幾點要求:a) 水庫在短時間的滿蓄或超蓄有安全保障, 水庫排洪、洩洪設施能滿足大流量洪水下洩要求; b) 下游河道堤防能夠承受大流量洪水; c) 洪水預測準確性較高。

4 結語

合理開發、 利用水資源, 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保障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水資源的配置是一項系統工程, 它包含縝密的理論、 複雜的技術, 也需要人們從意識行為層面上的重視與踐行。

為此, 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加大對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研究力度, 並用科學理論和方法有效協調水資源、 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 將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

遼東灣西側地區地下水海水入侵現狀調查

海水入侵是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海濱地區地下水動力條件發生改變,使含水層中的地下淡水與海水及地下鹹水之間的平衡狀態遭到破壞,導致海水或地下鹹水沿含水層向陸地方向擴侵的現象[1].本文以遼東灣西側綏中砂質平原地區為研究區域,基於本區域實測的海水入侵監測資料,研究地下水位變化監測在分析該地區海水入侵現象時的應用。李新運等[2]、鄭新奇等[3]通過建立萊州灣南岸海水入侵面積與地下水位負面積的迴歸模型,指出了該地區地下水位負值區是導致海水入侵發生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劉冬雁等[4]利用萊州市平原區二十年的水文資料,指出海水入侵與地下水位負值區存在階段性演變現象; 唐心強利用試驗分析了海水楔因地下水位升級而引起的移動規律,給出了能預測因地下水位的升降引起的海水楔前進和後退的數學模型。研究區位於遼東灣西側,葫蘆島市的西南部。

研究區含水層巖性為砂礫石、礫卵石及砂礫卵石、礫卵石及砂礫卵石混土,分佈連續,厚度從西北至東南逐漸增厚,滲透能力較強,這種強透水地層為海水入侵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近年來,由於過量開採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範圍呈擴大趨勢。

參考文獻:

[1]丁 玲,李碧英,張樹深。 海岸帶海水入侵的研究進展[J]. 海洋通報,2004,23( 2) : 82-87.

[2]李新運,姜文明,張乃興。 萊州灣東南岸海水入侵相關分析和趨勢預測[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994( 4) : 33-39.

[3]鄭新奇,張乃興,李新運。 萊州灣東南沿岸地下水水位動態與海水入侵相關規律研究[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7( 3) :6-9.

[4]劉冬雁,莊振業,邱漢學,等。 萊州海水入侵與地下水位負值區的演變模式[J]. 海洋湖沼通報,1999( 2) : 18-2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