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市場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2.53W

小編收集整理了關於市場調查報告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市場調查報告

  關於市場調查報告(一)

20XX年5月,國土資源部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準確把握運用土地政策參與國民經濟巨集觀調控的力度和時機,逐步學會運用土地政策為巨集觀經濟“加油門”、“點剎車”。作為國土資源管理參與巨集觀調控平臺的土地市場建設的培育與規範,無疑象一隻“無形之手”,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刻認識我縣

在土地市場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運用好土地市場這隻“無形之手”,建立起市場配置資源的長效機制,實現政府對土地資產的有效調配和集中統一管理,才能發揮出國土資源參與巨集觀調控的積極作用。

一、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回眸

我縣地處豫西山區,工業基礎薄弱,城鎮化水平不高。近年來,為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縣委、縣政府按照“鞏固完善老城區,強力開發北城區”的基本思路,投入大量資金,對老城區道路、通水、排水、綠地、路燈和各類市場基礎性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逐步建立了以紅旗大道、李賀大道、錦屏大道、濱河路、紅旗廣場、北城區中心廣場、濱河遊園為亮點的“四路兩場一園”的城市新格局。20XX年,縣政府又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小城鎮建設,極大改變了鄉鎮面貌,促進了鄉鎮經濟的健康發展。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增強了城市的服務功能,城鎮地價水平明顯增高。這部分升值的地價本應由政府收取,最終迴歸社會用於城市建設再投入、再升值,但由於土地市場建設不規範,城市大量的土地掌握在用地者手中,一些單位和個人正是看到了土地的潛在價值,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鑽空子,最終成為政府投資土地上的最大受益者,作為投資者的政府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回報,造成了國有土地資產的白白流失。

為了強化政府管地權威,使政府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1]15號)檔案下發後,宜陽縣人民政府及時下發了《關於實行建設用地五統一的通知》(宜政文[2002]61號),明確了徵地是政府的專有權利,禁止用地單位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協商用地,對建設用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按專案供地、統一管理。縣政府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都市計畫,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年度規劃,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按照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土地現狀的原則,編制建設用地區域的詳細規劃,確定開發強度、地塊用途,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建設單位需要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由縣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實施統一徵用,根據建設用地的位置、用途、數量制定徵地方案,每年分批次上報,經批准後,依照有關規定和法定程式,對被徵地單位予以補償,向用地單位供給土地。政府統一徵地,實行一個渠道進水,從源頭上扭轉了土地需求決定供給的被動局面。此舉嚴格控制了建設用地總量,既保護了耕地,又能保證被徵地農民的補償費及時足額到位,不損害農民的利益。而且良好的用地環境吸引了眾多商家來宜投資建廠,興辦企業。先後有洛陽龍羽宜電有限公司、洛陽恆基鋁業公司、洛陽熱電廠、黃河同力水泥集團等企業落戶我縣,縣國土局服務國家、省、市重點建設專案及一般建設用地專案達15個,提供土地3000餘畝,達到了政府管理土地“一個龍頭出水”的目的,為我縣經營城市土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為規範土地市場秩序,我縣開展了土地隱形市場的清理整頓,縣國土局在紀檢委、糾風辦、公、檢、法、司、城建、房管等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對全縣範圍內未經批准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或改變用地性質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了收繳土地出讓金和罰款的處理。共查處土地隱形交易80餘宗,補繳土地出讓金160餘萬元,把土地使用權交易納入了依法管理軌道。與此同時,縣國土局積極借鑑外地經驗,大力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在推行經營性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方面進行了嘗試,努力建設土地有形市場,但因種種原因,效果並不明顯。

二、我縣土地市場的特點

(一)政府對土地一級土地市場實現了高度壟斷

我縣在對建設用地實行“五統一”管理之後,政府調控土地一級市場的能力增加了,“一個龍頭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格局基本形成。“要用地找政府”的政策,有效遏制了用地單位與村、組私下交易、協商用地的行為。特別是北城區建設的用地秩序得到規範,區域發展所需的建設用地,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及《北城區詳細控制性規劃》來調配,杜絕了違法用地,減少了因用地問題而引發的群眾上訪事件的發生。

(二)土地市場機制不健全

隨著我縣固定資產投資的逐年增高,由此帶動了百業興旺,也增加了土地的需求量。在土地市場的建設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調控土地市場的力量薄弱,應該由政府掌握和調控的城鎮建設用地供應量、閒置、存量土地的數量,沒有實質性的掌握和控制在政府手中。二是對舊城區存量土地的盤活,以及實現土地集約利用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三是土地收購儲備機制不健全,沒有成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專門的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對縣域閒置、低效應納入儲備庫的用地,僅限於“預儲備”。政府手中的土地和資金不充足,無法對土地市場進行有效的調控,土地資源的價值就不能夠充足的顯現。

(三)招拍掛出讓效果不明顯

近年來,我縣雖然嘗試了對經營性用地採用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使

用權,但由於土地有形市場未建立,各項土地市場機制不健全,經營性用地招拍掛的效果並不明顯。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以掛牌方式出讓的土地使用權有5宗,面積34.23畝,掛牌成交價132.88萬元,政府基本無收益。相對於其他市縣(區)來說,明顯處於落後狀態。應該在一級市場出讓的土地及收益,沒有集聚到政府手中,也因此造成了土地市場的不穩定,開發商對地價的水平、土地成本、土地供應量、規範獲取土地的途徑的認知度較低,一方面給不法開發商造成了可乘之機,土地隱形交易的現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土地市場秩序,降低了政府應有的威信,還影響到投資商的信心。

三、規範土地市場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於政府巨集觀調控

作為政府部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各項專門的規劃開展建設活動,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調控。土地市場作為基礎環節之一,作為社會的基本資源和財富的配置場所,必須按照法律和法規進行規範。規範和有序的土地市場有利於政府對土地資源和社會資源以及經濟建設的巨集觀調控。特別是宜陽縣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又較為缺乏,但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的大氣候又不得不佔用耕地。因此,只有規範土地供應渠道,才能夠有效保證全縣的建設用地需求和糧食生產安全,也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有較為充足的土地資源。

(二)有利於節約土地資源,實現集約利用

對投資者來說,在規範管理的環境下,越是公平取得的資源包括土地,越是會全力以赴地加以利用,絕不會粗放利用,更不會讓它長久閒置。特別是宜陽縣正處於城市化、工業化的程序中,耕地的減少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程序是成正比例的,建設用地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工業化是消耗自然資源、原材料的過程,所以建立資源節約體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實現在集約用地的同時,保障建設用地的需求,就必須建立由市場主導配置資源的長效機制,實現對土地資產的有效調配和集中統一管理,最終使國家受益、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受益。

(三)有利於增加財政收入

相對於各級財政而言,土地收益是十分可觀的。如河南省方城縣,在1992年就開始以拍賣的形式出讓土地使用權,開創了河南省土地拍賣的先河,也因此獲得了巨大收益。在敲響土地拍賣“第一鑼”後的兩年間,方城縣拍賣出讓城區國有土地使用權8.4萬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讓金2100萬元,先後用這筆資金開通新街道11條,吸納近2.5億元的資金建廠辦店,發展新的工商業服務專案。而這一切都是在財政不拿一分錢的情況下實現的,政府真正嚐到了運作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甜頭,走出了一條以地生財、聚財,以財建城、建市,促進經濟繁榮發展的新路子。

(四)有利於為城鎮建設籌集資金

我縣的經濟基礎薄弱,政府的財政力量極為有限,難以籌措大筆資金搞基礎設施和市場建設。在土地市場方面,大面積供應熟地很困難,如果等待一切條件成熟再發展,那就會使宜陽縣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其他各地的距離越來越大。所以,增強區域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強自身的發展能力十分重要。土地資源的潛在價值,是通過市場途徑來體現的,土地市場的正確運作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環境的優化,區位優勢的逐漸顯現,能夠帶動宗地價格的上漲。同時,每宗地的投資者,不僅僅投資購買了土地使用權,更為重要的是,他要繼續投資搞基建、搞經營,這樣就在獲得土地使用權後,再投入數倍於土地出讓金的建設資金,無形中又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如濱河公園的綠化及基礎設施完善後,周邊地區的地價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在其周圍從事飲食、娛樂等經營的投資者不計其數,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市場繁榮區。據宜陽縣城鎮國有土地資產評估顯示,我縣現有國有土地資產總值為33.22億元,如果經營管理得當,就會為城鎮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

四、關於培育和規範土地市場的建議

規範的土地市場是地方經濟發達與成熟的重要標誌,只有規範有序的土地市場,才能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才能使政府部門有效地運用市場機制參與對土地資源的巨集觀調控。如果土地市場不規範,市場秩序混亂,土地資產流失,不僅削減了土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而且影響經濟的執行質量,滋生腐敗現象,影響社會穩定。所以,根據宜陽縣土地市場建設的實際情況,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規範土地市場建設:

(一)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土地收購儲備機制

建立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是規範土地儲備執行,增強政府調控力度,解決多頭供地的重要手段。在具體的操作中,要抓好以下三點:

一是成立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該中心代表政府實施土地收購、儲備和出讓工作,將分散在各土地使用者手中的土地聚集起來,納入土地儲備庫,統一歸政府調配。並通過招拍掛等形式有計劃的出讓供地,從而盤活土地資產,促進土地交易市場規範、有序健康地發展。

二是加大對土地收購儲備的資金注入。土地收購儲備的主要問題是資金問題,要收購土地,必須有一定的資金作支撐。作為土地收購儲備的主導部門,政府可先支付一部分啟動資金,也可以以土地抵押的方式向銀行貸款,土地部門也可自籌資金,然後通過招標、拍賣出讓土地收回投資,政府也可增加收益。

三是加大土地收購儲備和開發力度。土地儲備的目的是調節市場供應,政府手中只有掌握大量的土地,才能實現以市場配置土地資源,以供給引導需求。對土地的收購儲備,可以採取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實物儲備。對國有企業改制、舊城改造和新增建設用地中商品房開發和經營性專案建設的土地,以及政府應依法收回、收購的土地,實行實物儲備,納入土地儲備庫;二是規劃紅線儲備。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城市建設需求,對劃入都市計畫區範圍內的土地實行紅線儲備,嚴格按規劃供地。特別是對都市計畫範圍內的經營性用地,嚴格以招拍掛出讓方式供地。三是資訊儲備。對不急於收購儲備或受財力限制一時無力進行資金收購的地塊,採取資訊儲備,待時機成熟時,有計劃的收回、收購、開發、出讓。

在儲備用地的同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要在縣計劃、城建、財政等部門的配合下,加大土地開發力度,將儲備生地變為熟地後,有計劃的推向市場。通過政府部門一個“口子”向市場供地,強化政府在土地供應上的主導地位,明晰城鎮土地的產權關係。

(二)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制度

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制度既是地價水平的“晴雨表”,也是檢驗房地產開發商市場運作水平以及實力與資質的試金石,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必將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隨著土地市場建設的逐步深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場競爭態勢,由市場確定土地價格,實行“物競天擇”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實現對經營性用地全部實行有償供應,必須把握好四點:

一是堅持土地市場的高度統一。對舊城區的經營性用地以及北城區控制性規劃範圍內的經營性用地必須納入縣政府統一供應渠道,實現一個“口子”向市場供地。

二是加大土地拍賣出讓力度。我縣目前對經營性用地主要採取掛牌出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開發商參與競價的積極性。所以,在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方式上,要把握住拍賣出讓方式的優勢,由掛牌報價演變為現場競價,激發開發商的投資積極性。並通過正確的引導,使開發商認識到,在土地市場的競爭中,誰率先進入市場,誰就贏得了主動權,只有通過招拍掛方式,才能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同時,把招拍掛出讓方式逐步引向深入,由商業用地逐步發展到工業和居住用地,對除法律規定可以進行劃撥供地以外的各類用地,逐步嘗試全面推向市場,增加政府收益。

三是加強地價管理。對所有的土地在出讓、轉讓、出租、抵押之前,必須經過地價評估交易中心評估作價;特別是對經營性用地要按照標定地價,確定宗地的最低價格,防止出讓價格過低。然後,通過競價方式,提升土地的產出效益。

(三)建立土地有形市場,創造良好的土地市場環境

一個地方投資環境的好壞,關鍵看這個地方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也要看政府部門是否為用地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土地市場環境。所以,要實現由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由市場選擇土地使用者,由市場決定地價,就必須建立土地市場交易場所,公開交易資訊,增加交易機會,降低交易成本,保證交易順暢,接受社會監督。政府只有採用適應市場經濟的全新定位,才能為經營土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嚴格按計劃、按規劃供地,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

要保障土地資產管理和土地市場建設的健康發展,只有依法用市場機制供應土地。國土資源部頒佈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明確規定了土地供應要公開供地計劃、公開出讓土地資訊、公開集體決策、公開查詢登記資料、公開競爭和公開結果,這是供地必須遵循的原則。所以,在土地供應上,必須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要按規劃、按計劃供地,任何建設用地必須安排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將耕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嚴格界定有償和劃撥範圍,該有償的有償,該劃撥的劃撥,利用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引導用地行為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牢固樹立保護耕地、集約用地的意識,著眼於存量土地的整理和盤活,重點立足於城鄉結合部的土地整理、舊城區的土地改造。雖然在舊城改造上需要投注大量資金,但從長遠來看,也提升了舊城區的土地價值量。在北城區的開發上,要以戰略的眼光,合理確定北城區的土地利用結構,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供地,防止城市盲目向外擴充套件,做到既有量的控制,又有結構的變化;對縣域工業用地,要留有一定空間,根據區域發展戰略,注重投資強度,提高產出率。

土地作為城市最大的資源性資產,這個資產經營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只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使合理用地、集約、節約用地變成實實在在的行為,在土地市場建設和發展中,積極探索,改革創新,著力搭建以人為本,公平競爭的用地平臺,建立更加規範有序的土地市場秩序,才能走出一條新形勢下用好土地資源,經營土地資產,服務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來。

關於市場調查報告(二)

為全面瞭解我市道路運輸市場發展現狀,理清車輛技術和維修市場管理思路,創新行業管理理念,樹立行業形象,引領車輛技術和機動車維修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促進道路運輸業又好又快科學發展。根據河南省交通廳道路運輸局《關於開展“車輛技術和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專題調研及《“道路運輸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協助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處及時成立了

調研領導小組,抽調骨幹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按照查實情、找問題、理思路、轉觀念、提措施、謀發展的總體思路,全面瞭解我市車輛技術和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現狀,找準發展中突出的問題和矛盾,梳理管理觀念和工作重點,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等方式,廣泛徵求行業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這次調研活動共向運輸企業、維修企業、運輸車戶、汽車檢測站和社會各界發放調查問卷850份,收回801份。其中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調查問卷279份,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調查問卷220份,道路運輸市場誠信體系建設運管機構調查問卷50份,道路運輸誠信體系建設道路運輸企業調查問卷261份,市縣(區)召開各類座談會9次。經彙總整理和平時市場監管過程中掌握的情況,較全面的反映出我市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和維修市場管理的現狀。城市公交車輛和計程車還未納入市交通部門管理,不在這次調研活動範圍。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市機動車維修市場的基本情況

市目前道路運輸車輛81905臺,機動車維修企業(戶)314家,其中一類28家,二類107家,三類179家.從業人員4172人,其中工程師18人,技師30人,高階工1101人,中級工1193人,初級工58人,各類維修及檢測裝置7253臺,維修救援206人,救援車輛76臺,全市年維修能力484476臺次。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站7家,從業人員162人。年檢測能力255000臺次,實際年檢測能力114739臺次。從整體看,市轄區內一、二、三類機動車維修企業門類齊全,車輛各類維修在當地均可完成。市五個縣、市均有一家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保證了車輛檢測維護及時方便的進行。基本上滿足了社會和道路運輸車輛的需要。汽車維修業的發展壯大,為我市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據統計,全市機動車維修市場和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市場為社會解決就業崗位6500個,年產值約9.6億元,有效拉動社會消費增長,為市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市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和車輛技術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的主要做法

1、嚴把市場準入關口。按照《機動車維修企業開業條件》,對新增機動車維修企業逐項對照稽核,有效阻止不符合資質條件的維修企業進入市場。對現有的維修企業,達不到規範要求的,通過年度質量信譽考核逐步得到完善,有效促進了維修企業在規模和檔次上的提升。

2、嚴格維修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管。從全省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整頓活動起,在全市的維修企業中,對進廠檢驗、過程檢驗、竣工檢驗、維修材料單、維修合同等有關原始憑證實行備案制度,各類制度統一製作上牆,維修工時、收費標準、質量保證期、服務承諾、投訴電話等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有效的規範了維修市場的經營行為。

3、鼓勵汽車4s、3s店的發展。由於汽車4s、3s店的內部的規範管理,服務質量、人員的培訓、專業化的技術水平等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為行業管理部門加強維修市場的監管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和推動作用。我市行業管理部門鼓勵有實力的一、二類維修企業發展4s、3s店。近兩年來全市發展汽車4s、3s品牌店20家,為維修市場注入了新的技術力量,保障了社會新車型的維修需求。

4、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升人員持證上崗率。按照開業標準,新批一、二類維修企業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不到60%、三類維修企業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不到40%的均實行先培訓後開業,對現有的維修企業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不到規定要求的,限期整改,年度達不到要求的降低質量信譽等級。目前全市維修從業人員持證率已達63.1%,保證了每家一、二類維修企業,具有總質量檢驗員、質量檢驗員1—2名,價格結算員1名,主要工種基本上保證有1名中級工以上的技術人員,為提高維修服務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積極推進機動車維修救援網路建設。按照河南省交通廳道路運輸局《關於印發〈“96520道路運輸公共服務熱線”管理制度(試行)〉的通知》和《關於促進我省機動車維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檔案精神,我市積極開展機動車維修救援網路建設。目前,全市共20家維修企業開展了維修救援服務,維修救援人員206人,救援車輛76臺,機動車維修救援服務覆蓋市轄區(縣)。另外,還有其他企業加入了上海大眾公司、北京大陸、北京蒙迪爾、華夏、省廣播電臺等救援服務網路,基本滿足了我市維修救援需要。機動車維修救援網路的建設,全天候為社會提供服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普遍提高,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

6、加快汽車快修業的發展。一是在現有一、二類維修企業人力資源、裝置資源的基礎上開展快修業務,對一些小修業務建立綠色通道,隨到隨修。二是汽車4s店開展快修業務,抽調專人負責快修業務,鼓勵4s店質保期滿後的維修服務,走出4s店,簡化繁雜的

各種手續,開展快修服務。三是採取預約或上門維修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服務要求。

(二)車輛技術管理的主要做法

隨著各級政府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我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逐步完善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制度,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為市近幾年道路運輸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其主要做法和工作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緊緊圍繞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的關鍵環節,切實搞好道路運輸安全保障工作。按照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性修理的原則,管理部門嚴格車輛技術管理,加大對道路運輸車輛強制維護的監管力度,對不按時進行維護檢測的車輛堅決處罰,以來,漏檢漏維車輛明顯減少,大大提高了道路運輸車輛上線檢測率,目前定期上線維護檢測的在營運車輛保持在98%以上,有力的保障了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的可靠性。

2、加大對道路運輸車輛進行二級維護維修企業的管理力度。為了做好車輛技術保障工作,市處在全市維修企業中,根據企業裝置條件、技術力量、社會信譽等方面擇優篩選了44家作為道路運輸車輛的定點維護企業,取消了3家達不到從事二級維護業務資質條件的維修企業的資格。市處按照國家《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範》(gb18344)標準,統一製作板塊下發到從事二級維護的企業上牆公示,由全社會來監督的企業的作業行為,並且不定期對二級維護企業作業情況和竣工合格證使用情況進行抽查。近兩年對5家違規企業進行了處罰或限期整改處理,規範了二級維護作業行為。

3、長期在外經營的車輛,委託外省市監管。為了做好對道路運輸車輛的技術監管,不留管理空檔,對於長期在外地經營的車輛,由市處開據委託函,委託當地運管部門實施監管,車輛回原籍時帶回在外地維護檢測竣工合格證和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報告單,有效的填補了因監管缺失而造成的漏洞。

4、認真做好車輛技術等評工作。為了杜絕不合格車輛參與道路運輸經營活動,嚴格按照《營運車輛技術等級劃分的評定要求》的規定對不符合技術等級要求的危險貨物運輸車輛、跨區經營的旅客運輸車輛及時淘汰或調整運營線路,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5、嚴格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檢測經營行為的監管。為了牢牢抓住車輛技術管理的關鍵環節,我們把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檢測行為,作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把車輛技術安全的最後一道關口,定期對檢測站的檢測裝置聯網情況、檢測報告單簽發、檔案管理及檢測行為等四個方面進行檢查,對存在問題的檢測站責令限期整改,有效保證車輛技術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促進了二級維護企業作業質量的提高。

三、市機動車維修市場及車輛技術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機動車維修市場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汽車擁有量的不斷增加和道路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汽車維修市場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市區、縣到鄉鎮和交通主要幹道兩側,已初步形成了以一類企業為骨幹,二類企業為基礎,三類企業為補充,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內容齊全的汽車維修網路。

雖然通過近幾年省市運政管理部門大力加強市場整頓,規範管理和誠信體系建設措施落實,維修市場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全市道路運輸業和維修市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維修市場結構複雜、佈局不合理,與保障社會的需要相差甚遠。目前市維修企業呈現一類維修企業90%、二類維修企業70%、三類維修企業80%集中在市、縣郊區,機動車維修保障能力呈現出過剩的局面,而鄉鎮二類以上維修企業較少,保障能力明顯不足。三類維修企業在市區遍地開花,呈現出數量多、規模小、分佈散、實力弱、效益差等特點。特別是市區沿街路邊攤點已發展過剩。由於多種因素制約,維修市場佈局缺乏長期規劃,三類維修業戶盲目增長,一方面維修保障能力過剩而另一方面縣、鄉鎮汽車維修難等矛盾比較突出,能力結構和佈局不合理,不適應維修需求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加之無證、超範圍經營的無序衝擊,各汽車維修企業價格競爭十分激烈。

2、工程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從業人員素質跟不上社會發展需求。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伴隨著汽車維修業的興起和發展,吸納了大批的從業人員,許多不能接受繼續教育的初、高中生和企業下崗人員及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了維修市場,這些從業人員缺乏專業培訓,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專業知識、維修技能、職業道德遠遠跟不上市場發展需求。目前,全市四千多名維修人員中,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的不足40%,而且受過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教育或專業技校畢業的所佔比例不足20%,全市維修從業人員中具有汽車專業高階職稱的沒有一人,具有中級職稱的只有18人,技師30人,除部分4s店維修技術骨幹定期參加廠家培訓外,大部分從業人員技能均為師傅帶徒弟形式,自由式摸索中提高,成才週期長,現代的檢測裝置、維修裝置只能由少數人操作,大部分技工只能從事普通車輛的維修。維修過程中比照師傅傳授方式,過份依賴經驗判斷故障,盲目拆卸零件,沒有完善的作業程式,工作效率和維修質量得不到保證,往往容易產生質量糾紛。技工人員素質的偏低嚴重阻礙了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影響了維修企業整體質量的提高。

3、維修市場監管缺少有效手段,不正當競爭影響維修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是無證、超範圍經營者影響維修市場健康發展。目前全市三類維修企業經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審批的企業有179家,而沒有經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許可,但經過工商部門許可從事汽車配件經營又不同程度地參與汽車維修業務的門店有數百家,這部分門店人員成份複雜,經營方式多樣,有些以銷售配件形式經營,有些是集中在汽配城集約經營,經營者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欺詐消費者、使用偽劣配件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於缺少必須的檢測裝置,維修質量沒有保證,維修質量糾紛調節難度大,市場監管阻力大。二是維修價格不正當競爭,影響維修市場的健康發展。機動車維修企業均為了各自的經濟利益,爭搶車源,相互殺價。三類維修業戶超範圍經營,造成市場惡性競爭。一類、二類企業投入資金量大,資金回報週期太長,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無力更新檢測、維修裝置,進行技術改造,造成長期維持著現有的廠房、經營場所,裝置陳舊,技術落後的局面,影響了維修市場的健康發展。三是市場監管缺乏有效手段。自從取消維管費後,機動車維修發票不再由行業主管部門發放,部分維修企業不經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就可以申領營業執照,感覺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不再是主管部門,認為平時的監督檢查是給企業找麻煩,不配合管理。尤其一些縣區削弱了市場管理力量,人員充實到其他崗位上,有些縣區維修股只設一人,有些乾脆由主管領導負責,存在領導重視不夠,監管不到位的現象。

4、維修企業人員培訓落實難,持證率低。近年來,隨著國家《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管理規定》的頒佈實施,省、市運輸管理機構加大了對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的監管力度,機動車維修人員培訓工作得以加強,持證上崗率與前幾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機動車維修企業對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積極性不高,培訓工作不好落實。按照《機動車維修業開業條件》,持證上崗率必須達到60%,一類維修企業從業維修工作人員多的100人,少的也在40-50人,二類企業多的20-30人,少的也在20人左右,培訓費用佔其利潤不小的份額,維修企業不願出資。維修工認為給老闆幹活,自己出費用參加培訓,很多人員不情願,培訓工作不順暢,培訓人員落實難。二是培訓機構的培訓水平不高。目前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很快,加之中國的汽車品種繁雜,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電子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很快,培訓機構的教學人員跟不上汽車技術的發展變化,教學內容還侷限於老車型、老技能,培訓沒有針對性,實用性不強,這是組織培訓難的原因之一。三是機動車維修市場競爭激烈。維修企業間相互挖牆角,企業一方面想留下人才,但又怕技術人才流失參加技能培訓不積極。另外,就市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沿海地區和一些大城市相比,工資待遇較低,維修技術人員工資差別很大,一部分維修技術人員在當地經過幾年磨礪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後跳槽到外地發展,當地留不住技術人才。四是由於國家對汽車維修行業部分工種缺少職業技術評定標準,汽車噴漆、鈑金、電工等培訓很難實施,這些工種在機動車維修行業的地位比較重要,維修企業和從業人員對此類培訓要求還比較迫切,矛盾較為突出,作為市級運政管理機構無力解決。四是三類維修業戶從業人員無證上崗現象突出。從市的情況看,三類業戶大部分分佈在市、縣郊處道路的主幹線,車流量較大的道路兩側或汽車配件銷售地。經營場所、維修裝置簡陋,經營業戶沒有長期經營的打算,絕大部分屬於無證經營,維修人員大多是學徒工或技術力量不強的維修人員,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很難栓心留人,人員培訓難度很大,繼續教育更無從談起。

(二)、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存在的問題

國家制定的《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範》中將汽車維護分為日常維護、一級維護、二級維護,其中二級維護是由專業的維修企業實施,屬於強制維護,必須按期進行,二級維護檢測也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進行道路車輛技術管理監管的重要手段。按照其“視性修理、強制維護”的原則進行車輛技術管理,在調研中我們認為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車主對二級維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二級維護檢測積極性不高。目前從事道路運輸的車輛基本上均屬個人所有,車主為了發揮車輛效益的最大化,通常一部運輸車輛聘用幾個駕駛員,人員休息,車不停運,平時的日常維護很少進行,車輛出現問題時才集中進行修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運輸市場供大於求,能找到長期貨源很不容易,許多車主認為只要能跑就不維護,有時寧願超期接受罰款,也不願意放棄掙錢的機會。

2、二級維護作業專案與收費失調,存在只收費不維護或偷減作業專案。根據《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範》要求,二級維護作業專案全部完成至少需要30幾個工時,按照目前市場工時定價收費需-3000元,而河南省財政廳、交通廳1998年制定二級維護的收費標準為120元,這樣的收費根本不足以完成所有的作業專案,維修企業幹著賠本買賣進行維護,二級維護只能流於形式。個別企業只圖效益,不講質量,不講社會效益,只收費不維護或任意減少規定作業專案,弄虛作假,只要交錢就給車主開據維修竣工合格證的現象時有發生。

3、道路運輸半掛車輛漏維漏檢問題突出。隨著國家提倡發展大型運輸車輛、多軸運輸車輛,近年來半掛車數量增長迅速。掛車是否按牽引車的維護週期進行維護、檢測、等級評定,沒有明確規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監管過程中無法可依。目前市從事道路運輸的半掛牽引車按照規定的週期,每年維護四次,掛車每年二次。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時掛車和牽引車為同一有機整體,存在機件磨損、消耗或報廢的現象,掛車維護的間隔時間過長。這種情況長期下去,將會給道路運輸埋下安全隱患。

4、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監管乏力。無論是《道路運輸條例》還是《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都要求運管機構加強對維修企業和綜合性能檢測站的監管,但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維修市場的監管缺少必要的手段,實際上靠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管理只能流於形式,打擊只收費不維護、虛假維護行為,執法難度大,難以落實。對維修市場和綜合性能檢測站監管是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管理部門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匱乏,而上級主管部門又很少舉辦有關培訓和講座,致使管理力量薄弱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是監管落實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三)、機動車維修救援網路發展存在的問題

機動車維修救援網路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維修保障能力的體現。通過近幾年的實施存在以下問題:

1、機動車維修救援企業獨立運作,各自為戰是維修救援的主要形式。維修企業救援圍繞固定的車型進行服務。例如4s店維修救援只服務於自己的品牌車輛,對於其他車型,維修技術力量、檢測裝置不能滿足維修救援的需要。

2、維修救援沒有規範的收費標準,收費隨意性很大。

3、維修救援缺少操作規範,存在安全隱患。

4、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發展救援網路扶持力度不大,無相關配套政策支援措施。

(四)、汽車快修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汽車快修業的開業資質條件沒有法規依據,管理部門審批許可操作困難。

2、快修店裝置簡陋。由於缺少規範的開業條件,被一些三類維修業戶利用進行超範圍經營,或被無證經營者打著快修的旗號使用偽劣配件欺詐客戶,維修質量難以保證。

3、政府在汽車快修服務方面政策支援不夠。汽車作為當今社會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急需汽車快修服務深入社群或大型住宅區以實現方便快捷維修服務,適應人們快節奏的生活,而政府在市政規劃中這方面表現為空白,汽車快修服務難以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四、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管理情況

(一)、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基本情況

我市目前有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7家,其中經省技術監督部門許可7家,按照國家《汽車效能檢測公司通用技術條件》gb/t17993-標準,全部達到規定要求,檢測儀器裝置取得省技術監督局cma認證資質,在省技術監督局核定範圍內經營,從事汽車檢測業務,取得省技術監督局安檢機構和省交通廳道路運輸局檢測員上崗資質。按照國家《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範》規定專案和《道路運輸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及《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規定的標準進行檢測,嚴格按照省物價部門規定的標準收取檢測費用,出具全省統一的檢測報告單,按規定建立了一車一檔的綜合技術檔案。

(二)、檢測站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認真落實持證上崗制度,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從事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為了保證綜合性能檢測人員熟練掌握有關檢測專案、檢測程式、檢測方法,市運管處統一組織分期分批進行全面培訓,經考試95%以上的人員取得上崗資格,確保汽車檢測有序進行。

2、為規定的檢測專案各種資訊資料符合檢測標準,對檢測質量和資料實行質量負責制。

3、監管部門定期對檢測站的經營行為、收費標準、檢測資料的準確性進行抽查,發現不規範的行為及時責令改正。

(三)、檢測站管理存在的問題

1、大部分車戶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的檢測專案不瞭解,看不懂檢測報告單,車主不能實施有效的監督。

2、由於受檢測裝置條件限制,一部分特種運輸車輛,不能上線檢測,只能依靠目測和路試的方法進行,不能保證檢測資料的準確性。

3、個別檢測站內部管理有漏洞。檢測系統軟體管理不嚴格,讓虛假檢測或不上線檢測行為有機可乘。

4、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實行的是社會化經營,市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市場發展迅速,除集體企業投資建設七家監測站外,另有兩三家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綜合性能監測站已進入裝置除錯階段。汽車監測站的數量已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如果任其發展,勢必像維修市場一樣呈現惡性競爭局面,出現虛假檢測,給道路運輸車輛安全行駛埋下禍根。

5、監管力量薄弱。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由技術監督部門行政許可,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只根據其檢測能力對營運車輛進行委託檢車,不具有行業監管職能,手段有限。另外,對汽車檢測站檢測行為的監管,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就目前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管理力量來講,無論專業知識還是技術能力對其檢測能力和檢測過程都很難實施有效的監督。

五、推動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和機動車維修業健康發展的整體思路、建議及工作措施

(一)、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的建議及政策措施

1、建議修訂《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範》中不符合汽車技術進步的有關內容。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長足進步,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有些機件總成不需要拆件檢修維護或是使用超出期限後沒有維修價值的機件,應根據不同車型的技術引數,制定科學合理的間隔期限和維修專案,以保證二級維護的針對性。制定低速載貨汽車、三輪載貨汽車的維護、檢測標準。低速載貨汽車、三輪載貨汽車參與道路運輸的經營活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長期脫離車輛技術管理給道路運輸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國家應儘快出臺相關維護檢測標準,以便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有效監管。

2、建議調整二級維護的收費標準。我省現行的二級維護收費標準是1998年制定的,我市嚴格按照此標準執行。按照目前二級維護專案規範要求,收費標準明顯偏低。為維護勞動與報酬的合理性,應適當上調二級維護收費標準。

3、制定完善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範,尤其是費稅改革後部分脫離出運輸公司的車輛的技術管理,制定嚴格的監管措施,避免長期漏檢漏維。

4、加大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監督力度。實施監測裝置微機與管理部門微機聯網,實時監控,有效監督檢測行為。

(二)、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的建議及政策措施

道路運輸業的快速發展,給汽車維修市場開闢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針對目前全市維修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應採取轉變管理和服務意識、控制總量、合理規劃、積極引導汽車救援和快修服務發展,進一步整頓市場經營行為等措施,突破現行的管理思路,開闢新的管理途徑,努力提高維修質量,強化服務和行業自律,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引導維修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促進汽車維修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1、增強管理和服務意識,統籌規劃,促進機動車維修業城鄉共同發展。隨著車輛的日益增多,汽車維修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越來越多。政府汽車下鄉政策的出臺,農村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急需維修服務保障。作為管理部門應當適應行業發展形勢,從根本上轉變服務觀念,統籌規劃,合理佈局,積極引導城市過剩的維修力量向維修力量不足的鄉鎮地區轉移。對維修業戶的發展進行必要的調控,在實行市場調節的同時,也要實行一定的行政管理,建設合理的維修服務網路。要根據交通部對汽車維修業的發展綱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地的汽車維修行業近期、中期、遠期發展規劃,有計劃地開展工作,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政策,保證維修市場供求保持平衡,達到總量控制的目的。在佈局方面,科學規劃發展市、縣、鄉維修廠、點,做到歸類、歸點、歸片,以滿足廣大車主和過境車輛的修車需要,形成市區縣有一、二類汽車維修作業能力,重點鄉、鎮達到二級維修作業能力,邊遠鄉鎮有三類維修作業能力的佈局。徹底解決當地車主因地勢偏、修車難的問題。

2、嚴格資格稽核,把好市場準入關。一是要嚴格按照《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國家標準對新開業戶進行稽核,加強開業前的培訓、指導。同時,要加大法律、法規、國標的宣傳力度,廣泛宣傳汽車維修國家標準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讓所有運輸經營業戶的維修人員認識法規的重要性,提高合法經營意識,以促使其按標準修車,依法經營。嚴格依照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罰,對條件較好的業戶加以引導,對條件較差的業戶堅決予以取締,形成良好的汽車維修市場氛圍。二是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汽車維修行業管理和發展規劃。積極引導現有的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實際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和加大投入,不斷完善裝置、設施,使其上規模上水平,改變“髒、亂、差”的形象。堅持並引導企業走強強聯合、連鎖經營,提高汽車維修行業的科技含量和維修質量。三是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儘快出臺汽車快修業的開業標準,為加強市場管理提供有力的法規依據。

3、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一是要建立汽車維修行業管理與政府勞動部門管理相協調的汽車維修技工等級培訓考核管理機制。儘快出臺汽車維修技工(汽車電工、噴漆、鈑金等工種)等級評定的有關標準,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培訓質量。二是要通過對從業人員年度誠信考核,促進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推動從業技術人員對汽車維修高新技術的應用,及時掌握現代汽車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適應汽車工業技術快速發展。三是要加強對維修行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主要學習行業法規、檢測診斷技術和質量管理知識,以增強法制、質量意識和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建設一支具有較好的政治素質,較高的技術業務知識的汽車維修管理隊伍,為汽車維修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4、加強監督力度,規範經營行為。以維修市場治理整頓活動為契機,重點對無證經營、超範圍經營、倒賣竣工出廠合格證、未按時參加年度審驗等違法違章行為進行稽查和處理。並與工商部門密切協作,實行聯合執法,打擊一批無證非法經營、佔道修車、配件經營部修車的“釘子戶”,淨化市場環境。嚴格執行各項規定,尤其要制止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嚴厲打擊亂收費和使用假冒偽劣配件,欺詐矇騙車戶的違規行為,樹立良好的經營信譽。嚴格落實汽車維修合同簽訂和質量保證期、服務承諾制度,對違反有關規定進行維修,出現嚴重質量事故,在社會上造成一定影響的企業和人員,不能姑息遷就,必須堅決取締,予以公開曝光。

5、引導,促進我市維修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轉變發展觀念,加快維修業品牌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增加技術投入,更新裝置,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組建起點高、技術含量大的企業進入市場,促使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增強競爭力。並要因地制宜,審時度勢,根據企業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揚長避短,找準企業發展的突破口,走專業化發展的路子,以專業化的優勢參與競爭,佔領市場。

6、完善行業管理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建設。督促維修企業要重視建立健全進廠、過程、竣工檢驗制度、合同維修和出廠合格證制度。積極引導大型維修企業創造條件,做好準備,取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以優良的質量求效益,求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功能和作用,強化車輛技術管理,確保技術狀況良好,為道路運輸安全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7、建立誠信機制,完善信譽考核制度。根據我市機動車維修業的發展狀況,必須做到發展與監管、規範與誠信並舉。一是建立完善公告制度。在近年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公告制度,要求維修企業要按照有關要求,要在維修業戶接待室公示企業工時單價、維修報備程式、維修經營許可證、誠信經營資訊。積極引導汽車消費者如何正確選擇維修企業,瞭解和掌握維護自我消費權益的方法,為消費者創造良好的修車環境。二是要充分利用汽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制度的實施,嚴格實行記分制管理,行業管理部門可結合違章處罰,包括通過投訴渠道取得的資訊和證據對違規行為進行的處罰,對違規的企業進行記分,並直接反應到年度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和各項資質評審中,與汽車維修企業的經營資格相聯絡,促使經營者自覺遵章守紀,

8、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應有的作用。協會的行業管理工作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則,以維護國家利益、行業利益為出發點,以開展各種服務為重點。作為行業管理部門,首先要積極引導協會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協會作用,把一部分行業管理的職能轉移到協會中去,建立完善行業自律機制,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淨化維護維修市場的經營秩序。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溝通訊息,提供諮詢,調查研究,使行業主管部門能夠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和行業發展方向,為上級交通主管部門決策和制定規劃提供依據,促進維修市場健康發展。其次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抵制個別保險公司理賠不到位、理賠要回扣、欺詐車戶的違法行為,弘揚社會正氣。

總之,要通過這次調研活動,積極探索適合全市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和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建立門類齊全、供需協調、規範經營、誠實守信、平等競爭、服務及時、保證質量並且與經濟發展、區域佈局、環境保護相吻合的現代汽車維修服務網路體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