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者調查報告2016

來源:才華庫 1.16W

83.7%的創業者認為即使創業失敗都是值得的,32%的創業者創業失敗後仍會選擇再創業,65%的創業者認為即使創業失敗再去就業優勢也十分明顯,也可成為更有創業精神的員工……

中國創業者調查報告2016

這些資料來源於近日“真格基金與零點公司聯袂開展的千名中國創業者調查”,調研成果將在不久後的2016年全國雙創周主會場深圳灣創業廣場正式釋出。就此次調查結果,記者獨家專訪了零點諮詢董事長袁嶽。

80後成創業主力軍,創業方案更求穩

袁嶽向新華網記者介紹,此次調查的1016個創業樣本涵蓋了創業領域所涉及的包括網際網路、亞健康、新媒體、智慧產品在內的15個行業。

當下,中國已進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期,不僅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持續攀升,而且國內的創新企業數量也迅速增長,這既為就業提供了良性支撐,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袁嶽告訴記者,與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發起這項調查是對各自服務的公司和專案以及創業者的狀態進行一次排摸,評估樣本創業者的整體狀態。

就1016個調查樣本統計顯示,35歲以下人群佔比54%,且75後、85後、95後創業者較多。創業者創業專案或計劃有何明顯區別?袁嶽認為,75後的創業者提的創業方案通常都比較細緻全面;85後則較穩妥但有時面面俱到。95後亮點多但不成系統,往往先幹了再說。

為何要創業?實現理想排第一

創業動力源(%)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創業者是社會中最富有活力與追求理想、富有挑戰精神的一類群體。他們有理想、有目標,並且內心強大,積極面對壓力和競爭,願意接受挑戰。

調研資料顯示,56.6%的創業者為實現理想而創業,98.7%創業者有面對壓力的心理準備,87.7%創業者積極面對競爭。通過創業,創業者群體會變得更有活力。創業歷練“心智”,創業後創業者心態提升,能力暴增,社會關係明顯改善,社會支援度明顯提升(88.9%)、個人魅力大幅上漲(84.8%)、朋友數量急劇增加(90.5%)。

讓調查者驚喜的是,“發現商機”排名並非第一,袁嶽表示,“成功的創業一定是愛好、資源和機會三者結合,通常這個專案的靠譜度會很高。以往創業者為了商機而創業,這帶有投機色彩,此次調查中這個比例下降了。”

創業對推動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袁嶽認為,社會貢獻度則由自我成就感各方面表現出來。“創業者通過創業為社會帶來示範效應,凸顯出其社會價值。從調查結果整體來看,創業者給社會的帶來貢獻顯著。”

調查結果顯示,42%創業者相信自己創業對促進行業產品(服務)創新有貢獻,40.4%相信自己創業對就業有貢獻,38.8%相信自己傳播了正能量,37.8%相信自己履行了社會責任。即使創業失敗,創業者依然能夠保持積極態度,傳播一種正能量。83.7%創業失敗者認為創業是值得的,創業者認為創業失敗後再就業的人抗壓能力更強(64.5%)、管理能力更強(44.8%)、更具有大局觀念(41.7%)。與此同時,創業使社會關係更加扁平、更加緊密。創業者與團隊成員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關係緊密度得分分別為88.9分、85.8分、85.7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關係越緊密),創業企業的內外部關係緊密,凝聚力強。創業在推動社會發展與改造社會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創業者功不可沒。

創業對社會的貢獻(%)

創業環境喜憂參半,大多持樂觀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在創業者眼中,人才最重要,資金存在困境,創業環境喜憂參半。創業者認為人才是目前創業企業最需要提升的要素(23.6%),也是未來創業者最需要關注的要素(26.1%)。同時,資金存在困境,目前創業企業資金要素表現最差(70.7分),與創業要素總體表現(77.4分)有一定差距。在創業環境方面,創業者表示其創業專案得到過資金補貼(31.6%)、人才支援(24.4%)、教育培訓支援(26.8%)、空間服務支援(25.5),並高度肯定創業輔導價值,94%創業成功者表示接受過創業指導,與此同時,也遭遇過惡性競爭(48.9%)和證照手續辦理上的門檻(40.4%),受過大公司的壟斷和威脅(35.7%)。

調查表明,創業者最大的後顧之憂主要集中在後續融資能力、產品持續競爭力、團隊素質提升等方面,對社會創業服務機構的期待集中在融資服務、創業輔導、空間優惠、爭取稅收減免與產業資源支援上。整體看來,創業者對創業形勢認知持樂觀態度。第三方資料顯示當前創業成功率約10%,創業企業存續時間在1.5-3年間,但本次調研資料顯示,創業者相信創業企業平均成功率能達26%,創業企業存續時間平均能達到4.5年。

袁嶽認為,創業者群體是一類富有活力、富有挑戰的正能量人群,在經歷著由自然人向法人創造者與領導者轉化過程中,創業者群體也變得更加有活力,成為更為積極樂觀的社會中堅力量與更富有挑戰能力的新生產力締造者,成為帶動社會和經濟更富有強大創造力和活力的發動機人群。“未來我們需要更加強雙創國際互動,更彰揚愛護創業者貢獻,鼓勵更大膽直接的創業實踐,賦予創業者更多創業政策參與權,更提升他們的成長能力”袁嶽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