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

來源:才華庫 3.23W

幸福是什麼有許多人對此有疑問,以下是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和整理的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一)

摘要:根據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係,學習成績,個人價值等觀念的影響,認為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當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我們經過分析,將提出一些建議有利於大家對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 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 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

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後,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後,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物件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物件: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於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裡的奮鬥拼搏就是為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於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於90年代中後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徵以及時代特徵有關。

(三)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麼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 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係,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鬥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於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於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後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範文(二)

幸福是一個“每個人都知道其含義,但卻無人能夠精確定義”的問題。幸福的問題探討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蘇格拉底、伊壁鳩魯等一些哲學家都對“幸福”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蘇格拉底認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識決定的”;伊壁鳩魯則認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幸福生活是我們天生的善,我們的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我們的最終目標乃是得到快樂”。幸福感一般包括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會幸福感。主觀幸福感專指評價者根據自身標準對生活質量的整體評價,它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反映了個體的社會功能與適應功能。基本特點是:(1)主觀性,以評價者內定的標準而非他人標準來評估。(2)穩定性,主要測量長期而非短期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3)整體性,即綜合評價,包括對情感反應的評估和認知判斷。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生中堅力量,是我國社會文明發展的推動者,是主流價值觀的塑造者和承載者。研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可為大學生今後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據。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被試

以南昌大學大學生為主要被試,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17份,回收率為94.35%。其中男生93名,女生124名;文科生46人,理科生92人,工科生79人;城市81人,農村136人;擔任學生幹部的學生99人,不擔任學生幹部的學生118人。

2.研究工具

採用苗元江博士編制的《綜合幸福問卷》,該問卷包括一個指數(幸福指數)、兩大模組(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幸福感)和九個維度。由於研究的需要,本文中使用主觀幸福感模組。主觀幸福感包括生活滿意(LS)、正性情感(PA)、負性情感(NA)三個經典指標。各維度採用Likert 7點式計分:1分代表“明顯不符合”,7分“代表明顯符合”,其中負性情感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問卷同質性信度Cronbach α係數在0.67~0.91之間,分半係數在0.66~0.88之間,量表總的重測係數為0.86,各分量表的重測係數在0.33~0.83之間。該問卷曾被廣泛應用於軍人、醫務人員、教師、企業員工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員工等不同職業領域及中學生、研究生、聽力障礙者、大學生、老年人以及軍校學員等不同群體的幸福感調查研究中,均能較好地反映出不同職業及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特徵,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測試程式

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被試。要求被試按照指導語進行回答,施測時間為15~20分鐘。

4.資料分析

將研究物件的一般情況資料、主觀幸福感的調查資料輸入統計軟體SPSS17.0,建立資料庫,經核對資料後運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1)描述性統計分析。用於描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2)獨立樣本t檢驗(Student’s test)。用於比較不同性別、生源地、擔任學生幹部與否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3)方差分析。用於比較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二 研究結果與分析

對217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三個維度的均值進行了描述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主觀幸福感的三個維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中值=4)以上,生活滿意高於正性情感,正性情感高於負性情感。說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

對不同性別、專業、生源地、擔任學生幹部與否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2和表3。

由表2、表3可知: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三維度得分上無顯著差異;是否擔任學生幹部的大學生在負性情感得分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生活滿意、正性情感得分上呈現顯著差異,表現為擔任學生幹部的大學生在生活滿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顯著高於不擔任學生幹部的大學生;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得分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生活滿意得分上呈現顯著差異,為了對它們之間的差異性有更準確的把握,進行簡單的事後比較發現,工科學生在生活滿意得分上顯著高於理科學生。

三 總結與思考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1)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2)擔任學生幹部的大學生在生活滿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顯著高於不擔任學生幹部的大學生;(3)工科學生在生活滿意得分上顯著高於理科學生,這可能是由於專業特點不同以及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思維模式而引起的。調查初步勾勒出了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顯示了當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主流是積極的,為優化大學生主觀幸福水平提供了基礎資料。根據調查結果,我們認為:

1.開展幸福教育

卡曼納等人指出,幸福感是人類經驗中的一個強勁的首要的維度,幸福感研究生機勃勃。進入21世紀以來,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在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開展幸福教育,其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幸福的心態,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人際關係的親密,提高其生活滿意度,體驗正性情感,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父母在教育大學生的過程中,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實行民主的教養方式,多與子女進行溝通與交流,傾聽他們內心的感受。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支援,需要與家長進行良性的溝通。在這種良性的溝通過程中孩子會體驗到較多的正性情感,這將能提高孩子的總體幸福感水平,對其今後的心理髮展和人格塑造是有幫助的。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Hascher認為,個體的幸福感是學生學習的先行條件,學生的幸福感不應單單被解釋為學術成就的提高,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健康身心。學校要針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開設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如:藝術體操、演講比賽、戲劇表演、電影沙龍、團體心理輔導與心理素質拓展等等。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團體協作能力,使他們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樹立自信心,感受成長中的幸福,用勤奮和智慧譜寫青春之歌,讓生命綻放光彩。

熱門標籤